作者:无垠石
天可汗的名头宛如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得那些原本还在困兽犹斗的薛延陀骑兵们都不由自主地愣住了神。
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之色,手中挥舞的兵器也不自觉地停在了半空之中。
随后,众人纷纷下意识地转头望向了那远处山丘之上高高飘扬的唐军帅旗所在之处。
李世民端坐在马背上,身姿挺拔,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上位者强大的气场。
他锐利的目光缓缓地扫过全场,仿佛能够洞悉每一个人的心思。
被这道目光所触及之人,无不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竟无一人胆敢与他对视。
众人皆不由自主地纷纷低下了自己原本高昂的头颅,不敢再有丝毫的不敬之意。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传来。
“叮!叮!”
只见不少薛延陀骑士毫不犹豫地丢下了手中紧握的战器,迅速翻身下马,朝著李世民所在的方向虔诚地跪伏在地,行起了大礼。
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心中,“天可汗”这个称号绝非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呼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真正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
在这些游牧民族眼中,多弥可汗是小可汗,而李世民是大可汗。
但“天可汗”这一象征意义仅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已。
对于来自其他方向的众多番国来说,情况则并非如此。
在他们心目中,李世民仅仅是天朝大唐的皇帝陛下,而非属于他们的天可汗。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王朝无比的强势强盛。
让向来崇拜强者的草原部落,心生敬佩。
但是,这也并不是他们跪拜臣服的主要原因。
因为草原部落,也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
崇拜强者是不错,但是他们也有著属于自己的傲气,怎么可能轻易的向随便一人折服跪拜呢?
那这就不得不从另一点来说了。
那便是李氏家族的起源。
李世民并非是真正的汉人,其体内起码流淌著一半以上的鲜卑血脉。
从其母窦氏至长孙氏,都鲜卑人。
在隋朝的政权集团之中,也是北方贵族居多,其血脉可追溯到上三代。
除了父系是汉族之外,母系均是出自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
五胡乱华,可不只是单单的五氏族而已,而是诸多的游牧民族南侵。
在此期间,汉人不得已,进行了衣冠南渡。
留在北方的,且活跃政治中心的贵族,都已经不是单纯的汉裔。
都是或多或少的通过联姻后,才得以立足。
在以父系为传承的汉人眼中,李世民是汉人。
而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眼里,如今的大唐李氏皇族,则又是属于他们众多部族的一支。
在北方游牧民族那里,隶属关系,也就是有了转变。
北方的各部族联合,形成组建成了薛延陀汗国。
而薛延陀则又是属于李世民治下的一个部族。
关系就是:部落—薛延陀—大唐。
虽然在他们眼中隶属关系是如此,但是也并不影响他们侵略、掠夺大唐。
他们尊敬的是李世民,而并不是大唐。
这就相当于,和他们各部族内斗掠夺一样。
大唐是大唐,薛延陀是薛延陀。
而李世民便是薛延陀、大唐的共同统治者。
还有第三点,那就是李世民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还算是仁慈,没有大举杀戮,才还一直被众多部落所拥护为“天可汗”。
所以,才有了眼前薛延陀各部族骑士,放下武器,跪地降服的景象。
此三点,缺一不可。
而,李世民没有对薛延陀大举屠杀,可能也是因为其身上流淌血脉缘故吧。
或许是其他,也有可能。
那只有他才最清楚了。
战局没有持续多久,唐军就取得了大胜。
“陛下之恩威,震伏八方,单单是名号,便可远胜千军万马啊!”
苏定方木讷的看著前方跪降的薛延陀骑士,口中喃喃的自语著。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比的震撼。
这并非是兵法所谋,完全是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所至。
足足过了好大一会儿。
苏定方才回过神来,驾马上前,朝著李世民所在的帅旗方向而去。
“陛下,关内道行兵总管苏定方在外求见。”
不多时,尉迟敬德在李世民的一边低语著。
“宣!”
李世民未曾下马回头,淡淡的开口。
“罪将苏定方,拜见圣人陛下。”
苏定方怀揣著忐忑的心情,走至离李世民还有数丈之地,弯身礼拜。
他能见到李世民的机会,并不多,屈指可数。
而单独拜见,这也是第一次。
大破东突厥,他因功,也只是封了个左卫中郎将。
这样的官职,是不需要参加朝议的。
之后,因为李承干的进言,才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关内道的行兵总管。
“你有何罪?”
李世民并未转身,而是淡淡的回道。
看不出喜怒,帝王心深似海,不可揣度。
伴君如伴虎。
上一刻,风轻云淡。
下一刻,便有可能是雷霆之怒。
“罪将私自领兵,袭击薛延陀大营,损兵折将,还请陛下降罪。”
苏定方可万万不敢在李世民的面前言功。
皇帝说你有功,那才是有功。
不然,纵使是天大的功劳,也是为将为臣之本分。
第220章 战略部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世民缓慢的开口,但是平静的气氛,却是让苏定方倍感煎熬。
这一句话,更是让他的后背冷汗直流。
他岂能不知,李世民并不是无心提起,而是有意为之。
苏定方思绪飞转,是否自己哪里又做错了,让李世民这样的敲打自己。
难道是因为前太子李承乾吗?
他之所以能被启用,全因李承干的提携。
但是现在李承乾被废,更是被定义成了叛逆。
眼前的李世民,肯定是把他当成了李承干的人了。
想到此,苏定方心中五味杂陈。
他与李承乾可以说是,素不相识了。
但是受其恩惠,如今被其牵连,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而李世民这话,也是当初他被弹劾的原话。
明明是李靖下的命令,但是却让他出来背锅,以至于军功被削的惨不忍睹,只能上升至中郎将。
而李世民这时候,提到这话,又是在自己解了灵州城之危,立有大功之后。
这不是敲打,又是什么呢?
看来,自己侍奉二主,与李世民争锋的间隙,一直都还没有被消除。
苏定方不由生出了报国无门的情愫来,他没有回答,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只能把头低的更低,任由处置。
是功是过,真的只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
就这样持续了半刻钟。
李世民才再次开口道:
“你且上去来吧,朕已经从战俘的口中,得知了战事始末,你当机立断,扩大战果,焚烧薛延陀大军粮草,断了薛延陀的后路,居功至伟,无需有其他的担忧。”
李世民是在敲打,但不是为了治罪,而是为了启用。
举目如今的唐国上下,领军的统帅,确实是没有几个了,都被李世民打包拐走了。
如今李世民发现了苏定方的统帅才能,岂能有不加以重用之理。
不过,骏马都需要驯服。
于部下,更要恩威并重,让其怀有感恩之心之时,还要对你有敬畏之心。
这便是帝王心术。
“还不上来吗?你所行的战略,有陛下当年打窦建德、刘黑闼的影子,陛下很满意的。”
尉迟敬德催促的说道,不过话里话外,都是警告的意味。
“国公言重了,末将所行战略,怎么能和陛下相提并论呢?”
苏定方慢步上前,显得诚惶诚恐。
“苏烈是吧,早在武德初年,朕便注意到你,有统领三军之能。”
李世民侧目,俯视看向苏定方,眼神之中,尽是赞赏之色。
“在贞观年初,朕也本是想予你重任,让你随李靖出征东突厥,以功升职。”
“然而,之后你被朝中众臣联名弹劾,朕也不得不从大局考虑,免了你的军功,不过,以你如今的军功,足已独领一军。”
“之前,你可为此,怨恨过朕。”
看似在解释,确实是在向苏定方施恩。
“不敢,臣都还未来得及感谢陛下的恩德,怎么可能还会怨恨陛下呢?”
苏定方噗通的跪地,对李世民行跪拜之礼,以表感激之情。
“若不是陛下法外开恩,臣早就命丧黄泉了。”
当初,唐俭是冲着要他命去的。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