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难道是天可汗的病好了?”
“也对,天可汗是天眷之人,福缘深厚,一定是否极泰来了。”
执失思力又自顾自的说著,最后更是双手抱起,向长生天默默的祈祷著。
“陛下能够亲征,想必已经是痊愈了。”
张俭在一边也语气笃定的说道。
这对于唐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天策上将,再次复出,任何敌人都将会在面前土崩瓦解。
在军队之中的威望,李世民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就算是一代军神李药师,也比不上。
李二是马上的天子,前半生,一直都在征战之中。
大唐的天下,有一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闻此一言,苏定方眼中闪过了一抹不可察觉的精光。
这对于他来说,或许这也是一个机会。
这机会,便是大破薛延陀大军,在李世民面前立一次大功。
此前,他也是被李承乾提及,才担任到了北方防务薛延陀的行兵总管,但这是明面上的职务。
实则,他的职权比执失思力和张俭差太远了。
两人或多或少都与李世民沾亲带故,而且在此之前都有大功绩,现在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一批人之一了。
相反,他苏定方却是不同了,没有什么起眼的大功绩。
大破东突厥,那也是李靖的功劳,就算没有唐俭那回事,他也只能喝到一点汤。
如果,他现在能够抓住机会,灭了这东突厥大军,势必能够进入李世民的视野之中,得到重用。
李世民以知人善用而闻名,而早在隋末动乱之时,苏定方也是名声鹊起。
按理来说,苏定方不会一直被埋没,到了李治时期才会得到重用啊。
难道是李世民不知道苏定方的才能吗?
那当然不是了。
其一,苏定方在投靠李唐之前,是窦建德的部将,一直和李世民唱反调到了最后。
大唐之前打下的江山,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就是说,他没有功勋。
其二,那就是初唐之时,人杰太多了,他算老几啊,值得李世民去挂念。
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治也是抬望眼,好像没有几个打仗厉害的人在了,所以才在万般无奈情况下,启用了苏定方。
也就此将他抬进武庙。
其三,那就是他没有参加到玄武门之变之中,没有成为李世民认为的自己人,所以在很多的方面之中,都是要被排除在外的。
除非是在二十四名凌烟阁功臣之中,都找不到合适了,才会考虑在到,他们这些自己人之外的人。
而在他的面前,还是有一座大山在挡著,那就是同样没有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卫国公李靖。
就算是有军事行动,他也只是马仔,冲的再凶,也只能喝汤。
但是现在却是不同,他如今有著北方防务行兵总管的名头,在李世民还未至,下达命令之时。
他是有独立的行军权力的。
“两位将军,陛下到来,肯定能让薛延陀闻风丧胆,不堪一战。”
”然而眼下,薛延陀军心不稳,仍然是一个机会,末将以为,应该趁胜追杀之。”
苏定方于是开口说道,这个机会,他必须抓住。
只有独自大破了薛延陀,以这样的泼天之功、灭国之功,才能抹平其他将领的从龙之功。
“现在怕是有心而无力了,将士和马匹,长时间作战下来,都已经疲惫不堪了。”
执失思力也知道,这是继续扩大战果的机会,但是抬眼望去,入目的则是一支疲惫之师。
杀人,比逃亡更加劳累。
逃亡,你只管逃亡就是了。
而追杀的话,那就是意味著,在此过程之中,还有拼杀。
追杀留下的人,几乎都是经历过了几次的拼杀。
而逃亡后,而活下的人,那就是意味著他们在逃亡过程之中,没有遇到追兵,才活了下来。
同样的路程,肯定是逃亡的人,更节省了体力。
“现在多累一些,将来在和薛延陀对阵之时,就会少流更多的血。”
苏定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若如此,末将领一部分兵勇,继续前去跟踪薛延陀的大军,而安国公你和张将军,以待陛下援军,以免失去了薛延陀的动向,使得战局失去了主动。”
见两人都同样有著顾虑,苏定方再道。
如今,对于张俭来说,已经是大胜了,他只要是守住了灵州城,等到李世民的援军,就是大功一件。
没有必要再继续深入了,以身犯险。
如果薛延陀在途中设伏,大胜很有可能转为大败。
兵势无常。
“好,那就如此定了,不过,苏将军,你要小心,不可冒进。”
三人各有想法,执失思力见苏定方如此决绝,也没有再进行劝说。
不久之后,三人便兵分两路。
执事思力和张俭领著大队人马原路返回。
留守三千军卒予苏定方于原地安营扎寨。
……
“咚!咚!咚……”
在后半夜那万籁俱寂之时,一阵紧密而急促的锣鼓声骤然在临时营地之中响起。
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夜空,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那些原本已经疲惫不堪、深深沉浸于梦乡之中的将士们被猛然惊醒。
他们有的揉著惺忪睡眼,有的还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但听到这紧急的锣鼓声,身体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做出反应。
紧急的集合命令如同催命符一般,让这些将士们犹如弹簧般从床上弹起。
他们来不及整理衣衫,甚至顾不上拿齐装备,便匆匆忙忙地从各自的营帐中冲了出来,向著集合点飞奔而去。
此时的营地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苏定方正身姿挺拔地站立在校台之上。
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武。他目光炯炯地扫视著台下匆忙赶来的兵卒,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本将深知,诸位兄弟连日征战,身心皆已疲惫至极。但请相信我,此刻敌军比我们更为劳累!”
苏定方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安静的校场之中回荡开来,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伱们投身军旅,背井离乡,究竟所为何来?难道不是为了能够创建赫赫战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功业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个绝佳的机遇!薛延陀已然溃败逃窜,这累累功勋就如同散落在地上的财宝,只等我们去拾取!”
说到此处,苏定方的情绪越发激昂,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本将在此问你们一句,想不想获取这份功勋,从此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话音刚落,下一秒钟,校场上便回响起了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想!想!想!”
这一声声怒吼,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似乎要冲破云霄。
在这一刻,之前所有的疲惫都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血与豪情壮志。
第215章 李世民的放心与担忧
“很好,此乃才是我大唐真正是热血儿郎!”
苏定方那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夜空回荡,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内外夷敢称兵者,皆斩。”
苏定方怒目圆睁,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带著无尽的威严与霸气。
此刻,苏定方站在高台上,高举粗壮的手臂,依旧在滔滔不绝。
正在进行著一场激昂澎湃的战前誓师。他那坚毅的目光扫视过下方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宛如燃烧的烈焰,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功利心。
紧接著,只听他大声喊道:
“传本将军令,所有沉重的负载之物,统统舍弃掉,包括重甲以及重型兵器等,全体人员轻装上阵,急速行军,即刻出发!”
苏定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要在薛延陀还未回过神来之时,给予其迎头痛击,因此果断地下达了这道军令。
即便抛弃了所有的重甲装备,也不过只是让唐军与薛延陀的士兵重新站在了相同的起跑在线而已。
但眼下,速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至于粮草物资方面,更是毫不犹豫地彻底放弃。因
为他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便是以战养战,走到哪儿便能吃到哪儿,根本无需提前筹备过多的粮草。
现在这些只不过是负担。
就在这时,令人瞩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苏定方当著众多将士的面,毅然决然地脱去了自己那厚重的铠甲。
他左手紧握长矛,右手紧握著锋利的宝剑,然后动作敏捷而潇洒地翻身跃上战马,他挥动长剑。
“众将听令,随我杀敌,建功立业。”
其余的将士,也纷纷效仿,将身上的所有重物全部丢下,只带上刀、枪,上马离去,紧紧的跟上苏定方的脚步。
……
“陛下,灵州城尚在,尚未被敌军攻破啊!”
一声传呼声划破夜空的寂静。
只见那长长的队伍举著火把,宛如一条蜿蜒的火龙,突兀地出现在夜幕之下。
万点火光瞬间点亮了这片土地,仿佛白日重现。
这就是星夜驰援而来的大唐军队。
尉迟敬德,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此刻正挺立在大军的前锋位置。
他那黑色的盔甲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著冰冷的光芒,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盔甲之上覆盖的那层厚厚的黄沙。
仿佛诉说著他们一路行来所经历的艰辛。
再看他那干裂的嘴角,便可知晓这一路风尘仆仆、风餐露宿,其中的困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行军打仗向来如此,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为了能够抢占先机,赢得战场上的主动,将士们往往都是不得不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路。
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对于每一名士兵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其实,这样的艰难险阻不过只是军旅生涯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与那些更为残酷恶劣的战斗环境相比,眼下还算不上最为艰苦的时候。
也正因如此,人们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会落下一身病根。
毕竟,作为一军之统帅,他总是身先士卒,频繁地率领部队进行紧急行军。
若不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有著相对优越的条件保障,恐怕也难以承受这般繁重的压力。
而其他众多普通将士,则远没有那么幸运。在无数次急行军的途中,许多人因体力透支过度最终累死。
“张俭和崔敦礼做的不错,朕记他们一功。”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