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30章

作者:无垠石

  说到这里,他原本高傲的神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凝重。

  回想起当初被唐军追杀时的恐怖场景,安昙比罗夫至今仍心有余悸,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犹如梦魇般萦绕心头。

  倒不是惧怕死亡本身,而是面对装备强大到近乎无解的唐军,心中油然而生的绝望。

  听到这番话,孝德天皇微微皱起眉头,低声呢喃道:

  “唐军,难道当真有这般可怕么?”

  忙于登基和处理旧势力的关系。

  他们确实都还未和安昙比罗夫两人了解过唐军的战力过,因为他们觉得,离自己还很远。

  “很可怕,尤其是他们的统帅李承乾,此人如同大海汪洋,深不见底。”

  “此次放我们回来,也是其的主意,但是现在想想看来,我们是中计了。”

  毛野稚子悔不当初。

  “中计?中了什么计?”

  安昙比罗夫惊叫道,内心之中,也隐隐有了预测。

  “安昙将军,心中不是也明白了吗?李承乾是那么好心放我们回来的吗?说是要我们传信,实则应该是以我们为引,在远处跟踪我们的船,才会如此快的就找上了倭国。”

  “我们就是倭国的耻辱,也是倭国的叛徒。”

  毛野稚子无比的自责。

  一边的安昙比罗夫也变得失魂落魄起来。

  没错,他们就是倭国的叛徒。

  “哼!尚未见到敌军的影子,你们便已心生怯意,如此这般,怎配称为我大倭国之将领?那李承乾不过是唐朝中的叛贼罢了,不足为虑,速速将军情呈报到本皇这里来!”

  孝德天皇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他心中尚有诸多宏伟志向未曾实现,又怎能轻易被打倒在地?

  “陛下,那叛军实在是凶殘到了极点!他们但凡遇到活物,无论是男女老少,一概诛杀,手段极其残忍。不仅如此,他们竟然还放火烧山,熊熊烈焰一连烧了数日都不曾熄灭,导致无数无辜生灵在火海中化作了灰烬呐!”

  一名将领面色惊恐地汇报著。

  “可恶!真是太可恶了!”

  孝德天皇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地骂道,“这哪里是什么天朝太子,分明就是来自地狱的恶魔!”

  “如此丧心病狂之举,简直天理难容!这哪是在打仗啊,分明就是想要灭绝我们整个种族!”安昙比罗夫更是也义愤填膺地。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充斥著愤怒与咒骂之声,一众高层人物无不情绪激动,全然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和风度。

  确实,唐军做的太过了。

  这不是屠城,而是屠人。

  “对,李承乾此人丧尽天良,恶毒至极,当初将我们倭国三千勇士沉江,如此大仇,定要报之。”

  毛野稚子也不再颓废,脑海之中已经被仇恨所填充。

  “唐军如今是何军力,是何兵力,你们都清楚的知道了吗?贸然应战,又有几分胜算?”

  海人皇子,还是颇为的清醒。

  其实作为上位者,贱民死多少,和他们是没有太多的关系。

  皇室得以保全,服软又能如何。

  毕竟他倭国,又不是没有向唐王朝臣服过。

  向来如此,有主战派,就有主和派。

  他们基于的立场是不同的,不能以一言而去定他们的忠奸。

  海人皇子考虑的很多,如农忙时节,兵甲归田,想要再次将他们召集到一起,所需的时间肯定不短。

  在这一段时间里,李承乾所率领的军队,是否已经打来了呢?

第192章 情况有变

  大殿之中,又陷入了诡异的宁静之中。

  众人都是聪明人,想一想,还真如同海人皇子所说的那样。

  倭国现在不是不能组织兵力,而是没有这个时间。

  只能说,唐军的用心险恶,选择在这样的时机进行开战。

  “李承乾叛军进军神速,这则消息最初是从但马郡传来的,各州道防御力不足,怕是用时不到一个月,就会打到皇都来了。”

  葛成皇子道,一时之间,也不能想到什么应付的办法。

  孝德天皇冷静的开口道:“传令各州道,取消农忙,全民归军,由各州道长官统御,可见机行事,组织兵勇抵御李承乾叛军。”

  “同时,将叛军在倭国的罪恶公之于众,叛军残忍无道,不留活口,想要活命,唯有奋起反抗。”

  “再派使者出使,探明李承乾叛军的虚实,提交降书,以稳定叛军,一边聚拢倭国军卒,拱卫皇都,以备不时之需。”

  孝德天皇的一系列举措,让人不由拍案叫绝。

  随机应变的恰到其处。

  “天皇此举甚善,不过以我对叛军的了解,我们倭国怕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毛野稚子开口道,孝德天皇的这些措施,都是基于李承乾对于倭国的态度。

  现在很明显,李承乾就是冲着灭国而来。

  “叛军进军神速,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兵源集结,保卫皇都,怕是不可能了,为了天皇的安危,更是为了我大倭国的未来,末将请求天皇进行迁都。”

  等待政令传下,还不知道要到何时。

  那时的李承乾又该杀到了何处,只有边撤退之时,边号召兵卒拱卫才行。

  “迁都事大,事关国本,不应轻举,本王还是以为,先向叛军和谈,明其意图之后,才能进行部署。”

  葛城皇子摇了摇头。

  皇都之中,他们的家室子女都在,各种财物也是都聚集于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迁都。

  说是迁都,其实就是败逃。

  敌兵未至,就先弃都而逃,这如何让军民有信心反抗叛军呢?

  “迁都不可,此乃是国脉所在。”

  背山大兄皇子也摇了摇头,不赞成道。

  “叛军远道而来,必然不能久战,只要拖上一些时日,待其物资匮乏,就会不攻自破。”

  “对,依我之见,毛野将军是被叛军打怕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如今叛军能长驱直入,就是打了我们没有防备,一旦集兵,便可让叛军寸步难行。”

  这时,一人从队列之中走出,满脸的嘲弄之色。

  毛野稚子和安昙比罗夫两人望去。

  这人名为阿倍内麻吕,为倭国左大臣,也就是相当于唐朝的左仆射。

  此人,不仅文治了得,同时也善军事,位高权重,倭国多项政事都是由其推行。

  也有著庞大的家族背景。

  被三代天皇所重用,如今也已经算是三代元老了。

  先后侍奉过舒明天皇、极皇天皇和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也是精神一振:“左大臣有何计策,快快请讲。”

  “李承乾领军杀来,连战连捷,可谓是骄兵,冒进深入,这就是一个大破绽。”

  “只需领一支精兵设伏,诱其进入布置好的陷阱,就可以大破全杀,这就是中原兵法讲的骄兵必败。”

  “就是利用其统帅兵卒的大意,从而进入陷阱,如今的李承乾叛军,不正是符合这一点吗?”

  “只需遣几员将军,领数千精兵,就可以大破叛军,何必如此惊慌。”

  阿倍内麻吕侃侃而谈,分析的有理有据。

  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理论上的分析,每一个人讲的都对。

  不过要等成功之后,才能知道其对与错。

  “那谁有能当担此重任呢?”

  孝德天皇目光扫下,掠过了毛野稚子和安昙比罗夫两人。

  此两人,虽然有重罪,不过在之前也有了从龙之功,在极皇天皇还未问罪之时,就参与发动了宫变。

  有从龙之功。

  他们败于李承乾,但同时也是对于李承乾叛军最为了解的。

  两人能统领一军,远征百济,也是说明了其两人是有军事才能的。

  在以往的平叛和对外劫掠之中,都有不小的功勋。

  “末将愿意戴罪立功,平叛叛军李承乾。”

  毛野稚子和安昙比罗夫当即下跪请命。

  “陛下,毛野稚子和安昙比罗夫对唐军有一定的了解,可随军立功,但不可为统军之将,臣下建议此次统领为巨势德多。”

  阿倍内麻吕说道。

  巨势德多,是阿倍内麻吕阵营的佼佼者,也是下任左大臣的担任者。

  “倭国陷入危机,末将愿往!”

  有了左大臣的举荐,巨势德多出了队列而来。

  对于李承乾叛军,他所知甚少,本不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

  不过,这也是一个战机。

  “传本皇诏令,除皇宫护卫队外,所有军队于明天完成集聚,由巨势德多统一调动,安昙比罗夫和毛野稚子为副将,随军出发,协助巨势德多剿灭李承乾叛军。”

  孝德天皇也不是优柔寡断之辈,一代皇者的气质,在这时体现了出来。

  “末将领命!”

  巨势德多三人躬身一拜,而后就转身离去,准备出征。

  太急了。

  诏令一下,所有就职军士,都会在第一时间陆续聚集。

  “再传本皇诏令,全国征招兵卒,凡是男子,听候调令,随时准备入军平叛。”

  孝德天皇还是觉得不妥,准备了后手,如果巨势德多不能顺利平叛,他也不会陷入绝对被动之中。

  他只是期望巨势德多能多拖延李承乾一点时间,让他能有更多的准备。

  “再将叛军,对我倭国百姓实行的重重恶行公布,号召全民抵御。”

  接下来,孝德天皇又将数条政令进行了颁布,与众臣讨论善后事宜。

  平叛成功之后,是否进行反击,趁势夺取百济领土。

  若是失败,又该当如何?

  孝德天皇考虑的很周全,胜败都算了进去,未雨绸缪。

  不辱没倭国以来,最伟大的天皇之一的称号。

  话说两头,黑齿常之领的先头军队,也遇到了倭国自行组织队伍的抵御。

  虽然没有对唐军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推进的速度却被大大的延迟了下来。

  倭国城镇散落,因为地势原因和治安问题,并没有聚于一处。

  就如同一根根钉子钉在著山脉之上,杂乱无章,想要将他们一一全部拔出,进程的速度就可想而知。

  “照这样的速度推进,进展实在太过缓慢了!传我命令下去,集中力量攻打各州郡的重要城镇,至于其他的郡县小镇暂且绕过去。”黑齿常之面色凝重地说道。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明白兵贵神速这一至理名言。

  此时,军队的前进兵锋受到了阻碍,如果随著时间不断流逝,那么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的倭寇兵力将会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