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为什么要修正?
那只有错了才需要修正啊!
李奇维的言外之意就是,牛顿力学定律错了。
这是何等让人不可置信的惊天言论。
如果不是考虑他的身份,恐怕会有人要当场骂娘了。
哪怕当初横空出世的量子论,也只是对能量、光子等微观领域适用。
物质宏观运动领域,依然是牛顿力学定律在支配,牢不可破,无懈可击。
然而现在,当今物理学领域最天才的存在,第一届物理诺奖获得者,竟然公开宣称牛顿错了。
一时间,会场的气氛彻底被点爆。
不少人开始质疑甚至批评李奇维的口无遮拦、骄傲自大。
“布鲁斯·李是被荣誉冲昏了头脑,他以为他是神吗?经过几百年验证的理论说错就错。”
“哦,我的老天,为什么我刚博士毕业,就有人说我学的都是错的。”
“如果,我是说如果,万一布鲁斯·李后面证明他的话是对的呢?你们想过这会给物理学界带来什么影响吗?”
“.”
不同于普通学者的震惊和质疑,那些物理大佬们,眼中精光爆射,死死地盯着李奇维。
学物理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已经很少有什么能引起心境的波澜了。
除非是动摇物理学根基的大事。
这在科学史上发生过几起类似的案例。
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
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彻底将上帝从神坛拉下来。
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从根本上撼动了机械论自然观在自然科学界的统治地位。
难道这样的事情,会在20世纪初再发生一次吗?
一时间,大佬们呼吸急促,脸色因兴奋而潮红。
一生中能够有幸参与这样划时代的事件,足以终生无憾了。
然而这些,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明才行。
哪怕是普朗克,此刻也对李奇维的说法,抱有怀疑态度。
因为牛顿的力学定律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到好像就是造物主写下的公式。
他想象不出要怎么才能说明牛顿错了。
虽然李奇维是他的弟子兼知己,但关系到物理学的未来,普朗克不会感情用事。
等到李奇维发表论文的那天,他会用最审慎的眼光去评判。
台下的洛伦兹则是眉头一皱,他和其他人不一样,敏锐地抓住了“相对”这个词。
这不是之前在伦敦量子会议上,他和李奇维曾讨论到的内容吗,难道对方有什么新的发现?
洛伦兹感觉脑袋有点疼,好像有什么最重要的东西,被人给拿走了。
爱因斯坦听完李奇维的话后,一股热血直冲天灵盖!
任何词语都无法形容此刻他的心情,他已经忍不住颤抖。
从今天起,他爱因斯坦不再是无名之辈,而是能和物理诺奖得主,共同讨论前沿物理问题的知名学者了。
关于第一朵乌云的论文,通过这段时间他和李奇维的频繁交流,已经快要成型,只剩下一些公式需要推导。
他有把握,明年就能发表。
到时候,这物理诺奖,他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未尝不利!
伦琴、居里夫妇、贝克勒尔、汤姆逊等大佬,全都含笑地看着台上的年轻人,他们微微摇头,觉得对方这次肯定要栽一个跟头了。
威尔逊、郎之万、劳厄等年轻一辈则感叹,妈的,我要是也能像这样装一次比该多好啊。
艾瑞克、萨维奇、奥斯特等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成员,则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李奇维。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推举出来的人,竟然是如此狂傲不羁、霸气绝伦的年轻人。
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这难道就是天才的性格吗?
至于哈维兰则是一脸不屑,“哼,哗众取宠之辈而已,到时候看你怎么收场。”
在场的皇家科学院院士们,都有同一种感觉,来自灵魂的战栗仿佛在宣告,物理大世要来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奥德纳,则是眼神复杂,无奈自嘲。
今天本以为是一场物理学的盛会,没想到现在竟然快要变成惊吓了。
他看着大厅内众人的表情,无不是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但是他却有一个直觉:物理学要变天了。
台上的李奇维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他轻轻地笑了。
这就是他深思熟虑的演讲内容,提前透露一点狭相的信息出去,为明年的论文造势。
现在看,目的好像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
但是引起的震动貌似太大了点,他有点担心,等到狭相面世的那天,会造成物理学界何等的震荡。
这时,奥德纳不得不出来继续主持,他语气奇怪,说道:“咳咳,布鲁斯·李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
“精彩到让我觉得我已经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还是年轻人好啊,永远不屈服于权威,敢想敢尝试。”
“但是年轻意味着更容易出错,所以,还是需要我们老家伙来传授点经验。”
“普朗克教授、伦琴教授,原谅我的用词粗鲁,让我们给这些年轻人一点颜色瞧瞧。”
众人都被奥德纳的幽默逗笑了,他完美地化解了大厅内的严肃气氛。
当然这种话,也只有他这样的老前辈才有资格说出来。
接下来,普朗克和伦琴分别上台演讲,但是两人都不忘吐槽一下李奇维,说他一贯如此,请大家见谅。
搞得李奇维很尴尬,只能回头不停地朝众人点头示意。
等到他们俩结束后,奥德纳重新恢复气势,说道:“物理虽然重要,但化学同样不能被忽视。”
“让我们热烈欢迎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托夫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大厅内响起比之前更猛烈的掌声,显然大家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了。
范托夫首先笑着说道:“刚才三位物理学家都讲的太好了,但我想说明一件事情。”
“前沿物理学的研究离真理很近,离人类很远,目前看给社会创造不出实质的利益。”
“但是化学虽然和真理隔着一层膜,却离人类很近,能创造出数之不尽的财富。”
“瓷器、染料、化工、炸药等等,化学相比物理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布鲁斯说他要推翻牛顿的理论,但是在化学领域,大家放心,布鲁斯绝对不可能做到类似的事情。”
“因为化学研究的就是物质本身的性质,物质是不可能改变的。”
“而化学定律就是对物质性质的总结和归纳,只要性质不变,则规律不变。”
“欢迎大家来学习化学,这样伱就不用怕将来被布鲁斯否定了。”
范托夫刚说完,瞬间在大厅内引起爆笑。
化学领域的学者们,更是不遗余力地拼命鼓掌。
因为人们经常说,化学的本质就是物理。
但是化学有一点是物理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大量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不可能用方程列出每一个微观粒子的运动方程。
如果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则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种现象。
大量粒子聚集在一起,有可能会涌现出质变。
比如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用物理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所以,化学不是物理的附庸,而是另一种研究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范托夫的演讲,让物理学家们再也不敢轻视化学了。
最后,物理学和化学的两场演讲,在众人意犹未尽的表情下,圆满结束。
所有人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第一届诺尔贝奖选出来的获奖者,绝对是实至名归,让人心服口服。
口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从此以后,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诺奖就会成为真正至高无上的存在。
不是因为它的宣传,而是获奖者的实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100章 国王授奖!学术巅峰!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点。
第一届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其中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同时举办)
当李奇维带着王路遥进入音乐厅后,立刻就被其庄严典雅的风格吸引。
舞台正中央摆放着诺贝尔的半身铜像,周围摆放着整齐的鲜花装饰。
里面的白花和红花全部是从意大利的圣莫雷加急运来。
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这意味着对他的尊重和纪念。
不得不说,欧洲在仪式逼格这一块,确实无可挑剔。
关键这种高规格和细心的布置,不是为了国王王后,而是为了科学家、文学家。
这种对知识,对文化的尊重,很容易获得精英们的好感。
会场内的众人,都穿着正式的服装,男士燕尾服,女士夜礼服。
音乐厅内地面及楼上周围一圈,足足有上千人,人头攒动,却又不显得嘈杂。
与会者们手拿香槟,放松惬意地交谈着,这里是拓宽人脉的绝佳场所。
李奇维等获奖人员被单独请到幕后,等待开场。
王路遥虽然是一个人,但高冷清贵,浑身散发出生人勿近的气息。
只有清楚她身份的人,会上前寒暄几句。
倒是没有碰到故意捣乱,提出无理要求的,毕竟这种场合,大家都会注重脸面。
下午4:30,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舒缓优雅的音乐响起,获奖者由穿着整齐的瑞典女大学生带领,依次从幕后走向舞台。
李奇维站在台上,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局促,反而在和旁边的普朗克胡侃大山。
“教授,我觉得这个灯光差点意思,有点晦暗,白炽灯的亮度还是不适合大型活动。”
见惯了后世LED灯光的五彩斑斓,李奇维确实觉得音乐厅的灯光太朴素了,虽然它和其他地方比起来已经算超豪华了。
普朗克头上冒出大大的问号,心想你的关注点是不是错了。
这么神圣庄重的场合,你个小家伙竟然在那关心灯泡亮不亮。
很快,诺贝尔基金会会长(那个词不能说,所以改用会长代替)上台致词,表达欢迎和简单介绍第一届诺奖。
接着,各奖项的颁发机构代表,上台为其评选的获奖人致词,介绍诺奖得主的获奖成果。
按照规定: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及颁发;
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和颁发;
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颁发;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