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第二批星火计划,也是时候开始规划准备了。
就在李奇维为国内的热烈反应而兴奋时,三天后,一则噩耗紧接着传来。
中堂大人李鸿章去世了,卒于疾病!
李奇维拿着电报怔怔出神,虽然对别人来说是突然,但对他而言是必然。
他没有什么悲伤或者喜悦之情,就是单纯有点可惜。
这种在历史书上被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不讨论他的功和过,单单他对华夏历史的走向,就影响极深。
李奇维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对方呢,这下只能埋藏在心里了。
很快,他就收拾好情绪,选择继续向前看。
在未来,这种事,他会经历的越来越多。
大佬去世后,和他有关的任何事物,都会遭受重新洗牌。
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会审视最新的形势,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说到底,这世间不过利益二字,所有的尊敬、胆怯、示弱、挑衅都是表象。
果然,父亲在电报中随后就提到,让自己不要锋芒太盛。
因为他得到内幕消息,慈禧对《泰晤士报》的报道很不喜,认为是故弄玄虚,洋人故意恶心大清国的。
这就不得了,作为帝国的最高掌权者,慈禧的话比圣旨还圣旨。
她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是无数人日夜揣摩的最重要之事。
一句“哗众取宠”,足以让很多人下定决心。
连带着李家都受到影响,不少以前合作的商业伙伴,现在的态度都变的有些暧昧。
和洋人的生意倒是没有多少影响。
李奇维看到这里,心中了然,一个赞,一个贬。
大清的两位至高存在对他的看法截然相反。
看来这是光绪和慈禧的明争暗斗。
虽然光绪之前一败涂地,沦为傀儡,但自己的出现,可能又给他带去了希望。
李奇维心想,你们内斗越激烈越好,我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慈禧的反应,他倒是有点诧异,本以为对方会不在乎呢。
看来她是被八国联军给猛操一顿,如丧家之犬一样,四处逃窜。
所以气急败坏,只要是洋人的东西,她都讨厌。
自己是倒霉,碰巧撞到枪口上了。
不过暂时问题不大,慈禧还在启程回京师的路上呢,可无暇顾忌小小的李家。
如果李奇维没有记错,慈禧是在1902年的1月8日才回銮,阴历是十一月二十九。
估计是想着赶快回去过年的,老妖婆对于享受,那要求可就太高了。
最后,则是徐建寅发来的消息,让李奇维百思不得其解。
张之洞让自己帮忙,安排国内来学习西洋经验的工人?
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对方这是要做什么。
以他封疆大吏的身份,随便和驻华德国公使、英国公使说句话,肯定就会被安排的周密妥当。
用得着来麻烦自己?
李奇维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正好做个顺水人情,本来他就打算从家族里物色人选带过来。
李家的产业领域非常广泛,向外出口茶叶、瓷器、丝绸等,向内则进口国外的各种工业品等。
同时自家也有不少小规模的工厂,生产一些铁钉、机器零件等。
当然和国内的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巨无霸无法比较。
不过也算对现在的工业体系有一点涉及了,总比小作坊要好。
看完所有的消息后,李奇维开始回信。
他首先劝说父亲,暂时不要忙着扩张家族生意,以低调收缩为核心,准备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
只要小心谨慎,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同时,家族里选择几个有商业头脑和办厂经验的人,到时候一并送来,另有他用。
然后他又告诉徐建寅,表示同意张之洞的要求,但是前提是贵精不贵多。
最好在五个人以内,且人员要技术过关,能看懂机械图纸等,并有一定管理经验。
为此,他还特意提出了资深工程师这个词,想必徐建寅能理解自己的意思。
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后,李奇维终于松了一口气。
自从他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就一刻没有消停过,大量信件雪片般向他涌来。
这些来信者中,虽然也有部分是探讨物理问题的,但更多的是要他的亲笔签名信。
甚至还有请他评审自己的成果,李奇维看着对方那只有初中物理水平的研究,只能默默鼓励。
当然,还有极少数谩骂的,不过都被他直接无视,只有庸人才不会招受非议。
所以,这一段时间,他连去实验室的时间都少了,担心影响别人工作。
不过,这搞得汤姆逊很害怕,他以为李奇维获得物理诺奖后,想直接博士毕业呢。
按照道理来说,以对方现在的成就,就是要个剑桥大学的教授,也都绰绰有余了,更别提博士。
但是卡德维尔和汤姆逊都不希望如此。
前者是因为之前和李奇维谈好了,有着君子协定。
同时卡德维尔还想借着他的名义,去向政府要更多的资源。
而后者则是单纯为李奇维考虑,他太年轻了,骤然登上顶峰,很容易迷失自己。
汤姆逊不想看到一个天才堕落,对方还有大把的时间,完全有可能走的更高,千万不能被一时的荣誉冲昏头脑。
于是他找到李奇维,旁敲侧击地问他的打算。
李奇维明白了汤姆逊的心思,当即表示,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博士。
博士论文没有完成前,怎么可能毕业呢。
汤姆逊听后,这才放下心来,并打趣他要好好准备一个月后的演讲啊。
李奇维不好意思地笑了。
12月10日,就是诺奖的颁奖典礼。
除了和平奖在挪威,剩下的四个奖项都是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授奖仪式。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举世瞩目。
说实话,李奇维还真有点紧张,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毕竟,这件事,前世的自己可没有经验。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打赏,谢谢大家。
第95章 华人也能封爵?
接下来的日子,李奇维总算恢复到平静的工作生活了。
距离第一届诺奖颁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大家的热情和好奇也终于淡了下来。
但是对于科研界,尤其是自然科学界来说,诺奖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更加精彩,竞争也更加激烈。
而且现在除了诺奖,有些机构和个人已经在考虑也办类似的奖项。
他们没有瑞典政府那么大的魄力,用超高额奖金,专挑最顶级的科学成就。
毕竟世界上能获得诺奖的人,如凤毛麟角般稀少。
大部分人的成就虽然差一丝,但依然有优秀之处,需要奖金的激励。
诺贝尔奖的大获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和可能。
国家可以借此提高科学知名度,商人资本家利用它宣传自己的公司和产品。
比如索尔维就给李奇维来信,说他准备成立一个索尔维科学奖。
专门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奖金、颁奖专业领域等暂时还没有确定,希望李奇维能给点意见。
李奇维不得不服,有钱人就是会玩。
他表示非常赞同,并答应帮索尔维宣传,提高奖项的知名度。
他心生感慨,1901年的学术交流,马上就被他带成后世的风格了。
等再过几年,无线电彻底普及后,学者间交流更频繁,恐怕到时候各种会议和奖项就更多了。
11月20日,李奇维在实验室继续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
通过不断地学习尝试,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实验设备的组装。
他现在改变主意了,本来是准备靠明年的狭义相对论发表,作为博士毕业的成果。
但是考虑到,狭相对物理学带来的冲击,相对时空观,恐怕没人能接受。
到时候估计通过不了博士答辩委员会的评审。
李奇维已经能预想到,自己的博士答辩,绝对是大牛云集,狭相估计会被猛批一顿。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发表狭相后,普朗克就声称他是一派胡言。
如果因为狭相的惊世骇俗,让自己不能博士毕业,那就玩笑开大了。
所以,李奇维还是决定做一些有理有据的成果出来,而不是如狭相那样的纯理论。
α粒子散射实验就是他的目标。
有实验数据,有理论模型,而且还是自己的博士课题,完美的博士毕业选择。
因此,他现在做实验非常认真,详细地记录每个实验数据,为以后发论文做准备。
李奇维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前世当博士生的感觉,而不是一直像先知一样,失去了很多科研的乐趣。
只有在做实验时,他的心才会静下来,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忽然,有人告诉他,汤姆逊教授请他去办公室一趟。
李奇维连忙放下工作,不知道对方找自己何事,前几天才刚找过一次。
等他来到办公室后,发现房间内,除了汤姆逊外,还有一个人,竟然是瑞利勋爵。
这位现年59岁的老爷子,也是妥妥的物理学大神。
瑞利勋爵,本名斯特拉特,后来继承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男爵爵位,成为瑞利男爵三世。
但是在科学界,大家一般称呼他为瑞利勋爵。
他因“研究气体密度,并从中发现氩”,获得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是第二任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也是汤姆逊的导师。
在1884年,瑞利勋爵离开剑桥,回到自家在埃塞克斯郡的别墅中,继续实验研究,并把实验室主任的位置传给了汤姆逊。
现在,他在英国皇家研究所担任自然哲学教授,算是退居学术二线了,以培养学生为主。
毕竟年龄大了,没有做实验的精力,而且危险性也很大。
上次在伦敦量子会议上,这位老爷子也参加了,还是第一个提出犀利问题,想难倒李奇维的。
如今,在这里再次看到对方,李奇维感到非常惊讶。
“您好,瑞利勋爵,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