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55章

作者:虚空圣堂

  “布鲁斯,这款产品一定会大卖的,我们要发财了。”

  李奇维很淡定,心想这都不能吊打爱迪生,我还配当穿越者吗。

  不过,他嘴上还是很谦虚:“目前有遇到什么工艺问题吗?”

  杰拉德道:“暂时没有,你的专利写的很详细,而且飞利浦已经做了十几年灯泡了,工人们很得心应手。”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和杰拉德一起去办公室谈问题,这地方他实在待不下去了。

  办公室内,李奇维悠哉地喝着咖啡,听杰拉德在讲他的销售计划,然后打断他。

  “杰拉德,我觉得你的想法不是特别好。”

  “这么好的灯泡,我们不应该走平民路线,而是要走高端路线。”

  “从现在起,飞利浦要树立品牌意识,让人们一听到公司的名字,就联想到品质优良,产品精美。”

  “久而久之,飞利浦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就会根深蒂固。”

  “这是企业能屹立百年的根本。”

  杰拉德嘴里嘀咕品牌这个词,越想越觉得很牛逼。

  他看李奇维的眼神都变了,对方竟然连营销都懂,而且理解的还如此深刻。

  “布鲁斯,伱说的太好了,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和碳丝低价竞争,反而要把价格提高。”

  “只是这样一来,销量会不会受到影响?”杰拉德略微担忧。

  李奇维笑道:“你不用担心,这个世界上不缺有钱人,而富人往往能接受更高的溢价。”

  “等到钨丝灯泡彻底普及后,你再去铺开普通人的市场。”

  “同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独特造型的灯,持续吸引高端客户。”

  “这样一来,高低端人群都能覆盖了。”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世界上所有人都买一只飞利浦生产的钨丝灯泡!”

  杰拉德听得两眼放光,内心火热。

  李奇维摆摆手,钨丝灯泡只是小打小闹,是他的一次尝试。

  而且他故意没提,一旦产品火爆后,肯定就会有竞争者加入,这玩意的技术含量可不高。

  爱迪生恐怕第一时间就能破解,避开专利,到时候就是生死厮杀的时刻。

  不过,真等到那天,飞利浦估计也不会在乎一个小小的灯泡了。

  “对了,你的科学实验室筹备的怎么样了?”

  杰拉德闻言打开抽屉,拿出一份计划书,上面写了详细的各种仪器配置和人员编制。

  实验室就建在工厂的周围,这样方便随时借用工具,进行小样制备。

  看着纸上罗列整齐的方案,李奇维点点头,杰拉德对于这个事情非常上心。

  “前些天在布鲁塞尔的学术会议上,我与无线电的发明人马可尼,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认为,在未来,无线电技术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飞利浦的第一个创新产品,我会考虑做无线电相关的东西。”

  “至于专利,近期我会撰写提交,到时候依然与飞利浦合作。”

  之所以选择这个产品,李奇维有着私心。

  因为接下来,星火计划开展后,他就需要遥控国内,实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必须有自己的无线电台。

  甚至到时候,他会建立一个全球网络,把华夏的人往外输送,学习技术。

  这些都离不开靠谱的实时的通讯手段。

  现在,他还不用考虑保密问题,空气中根本没啥无线电波。

  等到后期,技术越来越普及后,他的核心秘密进行后,那就需要极高的保密要求了。

  他争取在明年底,就把稳定的无线电台搞出来,正好让何育杰他们带回去。

  至于飞利浦的产品,他决定做收音机,不过这玩意要想市场化,估计还得等几年。

  反正是创新产品,到时候只要原型机出来,不怕杰拉德不买账。

  对于如今单调的日常生活而言,李奇维不敢想象,收音机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冲击。

  商量完科学实验室的事情后,突然李奇维又提出一个请求。

  原来他这段时间经常开会,发现没有PPT的演示,报告的限制太大了。

  人一多,后排都看不见黑板,甚至字小点,前排的也看不见。

  作为后世用惯了屏幕演示的人,他觉得有必要改进当前学者们的交流方式。

  因此,他想做一个书写投影仪出来。

  不像幻灯片,需要提前把文字或者图片录制在胶带上,然后放映。

  投影仪不需要白色的幕布,而且能实时书写,并通过反射透镜将书写的内容投射到墙壁上。

  使用时无需严密遮光,就能产生大而明亮的图像,实乃科研工作人员装逼.不.学术必备之物。

  当李奇维将他的需求描述出来后,杰拉德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你放心,布鲁斯,我认识蔡司的人,他们对这种光学类产品很熟悉,绝对能很快就做出来。”

  李奇维一惊,“是那个专门做各种光学和光电产品的德国蔡司吗?”

  杰拉德没想到李奇维也知道这家公司,“没错,就是它,今年蔡司刚刚在英国还设立了分厂。”

  “到时候我联系他们的人,做好样品后给你送过去。”

  “我想蔡司一定愿意结识你这样的顶级物理学家。”

  李奇维没有在乎他的马屁,而是回忆起关于蔡司公司的信息。

  1846年成立于德国的蔡司公司,从创立之初开始,就立志做机密机械及光学仪器。

  今年,蔡司已经是领先的光学公司,甚至都推出了好几款相机镜头。

  最重要的,蔡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德国公司之一

  即便这样,它依然是当世最顶级的科技公司,充分说明成功不是靠加班的。

  这一刻,李奇维忽然又想到了,接下来他对华夏的工业体系布局。

  施耐德、雷诺、斯柯达、克虏伯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都是他的觊觎对象。

  当然还有一些特色小厂也要留意。

  可不要看不起某些规模很小的公司,说不定就能在关键器件上,卡住大公司的脖子。

  后世的李奇维见多了这样的案例。

  他对华夏的要求,是重工为主,轻工为辅。

  毕竟在自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轻工业怎么看都不是很紧急。

  他现在就要有意地开始和这些公司接触,打好关系,方便后面派人来学习技术。

  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身份。

  此时李奇维无比希望自己能获得诺贝尔奖,到时候再配合他剑桥教授的身份。

  他绝对能成为所有科技企业的座上宾。

  这个时代,物理和化学理论对工业有着超高的指导作用,和后世严重脱节不一样。

  弦理论、上帝粒子,这些离实际的生产实在太遥远了。

  换言之,理论远远走在了实验的前面。

  杰拉德看李奇维一直不说话,在那沉思,还以为对方不相信蔡司的实力。

  “布鲁斯,你放心,蔡司那边绝对在一个月内,就能给你做出样品来。”

  李奇维回过神,“哦,我相信它的实力,我刚刚在想一些事情。”

  “对了,杰拉德,给你看看这个,这是我对飞利浦工厂改进的意见。”

  说着,李奇维又交给杰拉德几张纸,上面详细写着他对流水线生产概念的解释,以及创新的规章制度等。

  这些都是他在来时的火车上写的,主要就是借鉴后世大公司的运作。

  杰拉德翻看后,眼睛瞪得浑圆,如获至宝一般,心里对李奇维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有真正开办过工厂,才能理解李奇维这份文件的价值。

  他都怀疑李奇维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企业家,而且还是那种超级大企业的掌门人。

  不然怎么可能有如此高屋建瓴的视角。

  “哦,老天,布鲁斯,这真的是你写的吗?”

  “你不是物理学家吗,怎么会对公司运转如此了解?”

  李奇维瞎编道:“我的家族在华夏,也算的上小有规模,所以我很小时,就被父亲带着打理生意。”

  “这些都是我在工厂内,观察后总结出来的,我认为对于提高效率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杰拉德连忙道:“何止是有意义,简直就是开创性的壮举,布鲁斯,你真应该当企业家,赚大钱。”

  李奇维耸耸肩,显得很潇洒,“你知道,我就是因为嫌弃做生意太繁琐,才学习物理的。”

  杰拉德哈哈大笑,“果然是天才,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到顶级。”

  哪怕李奇维再高冷,也被拍的很舒服,而且还是被后世自己只能仰望的大佬拍。

  在杰拉德的马屁和不舍中,李奇维终于结束了假期之旅,带着王路遥和李三,返回英国。

  这一趟远行,李奇维收获巨大。

  物理、化学、工业等各种人脉,都是他未来大展宏图的有力助手。

  他不愿去结交所谓的首相等政治家,因为在他眼里,他不需要嘴炮,可以靠自己的实力站起来。

  穿越到这个世界,李奇维就是要证明,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理工科人可以自己做主!

  最后,最重要的是,长时间的独处,让李奇维和王路遥的关系好像突破了某种界限。

  除了小魔女坚决不同意,要留在结婚那天的事外,李奇维可以做的尝试更多了

  求首订求首订,拜谢各位大佬了。

第82章 博士入学,选择课题(第三更)

  1901年9月20日,李奇维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博士生的身份,再次踏入校园。

  两个月的奔波,竟然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仿佛他不应该呆在闭塞幽静的实验室内,而是要高站在万人面前,指点学术方向。

  很快,他便冷静下来,如今自己离引领世界,还差的远呢。

  理了理手头上的事,李奇维发现居然越来越多,开学果然不是什么好事。

  第一个,就是给爱因斯坦的回信。

  里面详细记录了LQW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李奇维自己对相对性原理的看法。

  基本上将狭义相对论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靠爱因斯坦去完善了。

  按照对方现在的水平和时间,他预计明年6月份之前,狭相就会面世,到时候在物理界掀起腥风血雨。

  想到那种盛况,李奇维就忍不住会心一笑,非常期待。

  当然,这期间,双方少不了要频繁地通信。

  李奇维准备把信件都收集起来,以后绝对是价值无量的科学史文物。

  第二个,则是何育杰三人正式开始了他们的专业课程。

  李奇维自编的教材,完全是填鸭式的教育,真正要推广到国内,肯定要经过大量修改。

  这个工作,当然就交给星火三小子了,等他们回国后,就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