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这”卢瑟福突然语塞,心想布鲁斯你从哪找到的这些妖孽,一个比一个厉害。
他确实没办法解释,只能说电子一直都是那样。
甚至这个问题让李奇维也是一愣,他一瞬间也没想好该怎么解释。
两人同时庆幸,幸亏没有端架子拿大,不然现在就出糗了。
卢瑟福清了清嗓子,此刻他再也不敢小瞧这些年轻人,虽然他们是本科生,但是思维极度跳跃。
这次的会议也让他感觉很满意,有一种被挑战的感觉。
“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我和布鲁斯都对现在的枣糕模型,抱有怀疑态度。”
“也许在以后,等我的研究进一步突破,我可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玻恩点点头,依然表示感谢。
李奇维看着他,心道不愧是以后和能海森堡一起,创立量子力学矩阵力学表述的人,犀利已初见端倪。
这时,密立根又开口说道:“卢瑟福教授,我想请问,汤姆逊教授在测量电子的电荷时,使用的是什么仪器和方法。”
卢瑟福知道他就是证明光电效应的那位,一个很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家。
但是自己对于仪器这块,不是特别精通,于是他让威尔逊代为回答。
威尔逊终于找到表现的机会,侃侃而谈,从机械设计到电路搭建,无所不知。
然后顺带提了自己的云室多么牛逼。
密立根听的两眼放光,感觉如获至宝。
真实历史上,密立根就是受到云雾方法的参考,于1909年,通过实验精确地测量了电子的电荷。
很快,下一个就是李奇维分享了。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推荐票。
第77章 李奇维变换,惊艳众人!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李奇维缓缓站起,朗声说道:“今天在这里,我不想讲量子论和光电效应。”
“因为我觉得那太简单了,以在座各位的智商,肯定都能轻易理解。”
说完,大家都跟着发笑,不少人都觉得李奇维很幽默,完全不像想象中的恃才傲物。
“因此,我决定讲一些很新的东西,我自己也没有把握的物理前沿问题:光速不变。”
嘶!
众人无不震惊。
光速不变可是涉及到了开尔文勋爵的预言啊。
在场的都是物理领域的学者,自然知道第一朵乌云问题的本质。
只是李奇维去年才解决了第二朵乌云问题,难道今年就要再解决第一朵乌云?
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天才到这种程度吧。
太夸张了!
李奇维把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嘴角含笑,“我当然没有能力直接解决第一朵乌云,但我想从光速不变这个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参考系无关。”
“这显然违背了牛顿力学。”
“物理大佬们曾提出,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以太,它是光速的参考系,企图解决这个矛盾。”
“但我们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表明,以太并不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苦思冥想,终于得到了一点灵感。”
“说来也巧,当时在伦敦量子会议结束后,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教授,曾私下找我聊天。”
“我们俩讨论到了光速不变这个问题。”
“洛伦兹教授突发奇想,他认为以太依然存在,光速在以太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情况。”
“只要做一种假设:以太在运动的方向上会收缩,从而导致了光速不变。”
“如此一来,光速并非真的不变,而是以太收缩的表现形式。”
“这样就可以完美解释光速不变,牛顿体系就不会与麦克斯韦电磁体系冲突了。”
“后来,我根据他的说法,给出了变换的数学形式,如下。”
说着,李奇维开始在白纸上写出推导过程,眼花缭乱的公式,看的在场的人头皮发麻。
只有爱因斯坦两眼放出神光,恨不得把李奇维融化,塞进脑子里。
李奇维此刻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开始手撕洛伦兹变换哦不现在应该叫李奇维变换了。
“大家请看,这个是绝对时空观下的伽利略变换,用于参考系的转换。”
“现在,我只要把光速不变这个设定加进去,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变换。”
“我暂时将它命名为【LQW变换】,它的数学形式是这样。”
当李奇维在黑板上,经过无数复杂的运算,写下LQW变换的数学公式后,在场的众人已然呆滞。
因为他们是物理学家,而且还是实验物理学家居多,很多人的数学水平不敢恭维。
而数学好的,如玻恩等人,现在太年轻,对乌云问题了解太少,没有深厚的物理底蕴,也是看的一知半解。
“布鲁斯,你啥时候偷偷背着我钻研数学了。”威尔逊一脸苦相,李奇维总是能拿出他没见过的新东西。
“真是惊才绝艳的想法,布鲁斯,单凭这个公式,你都能发篇震惊物理学界的论文了。”卢瑟福不由得赞叹。
“原来布鲁斯你的数学功底也如此强悍,我还以为伱就是想象力逆天呢?”密立根羡慕地说道,搞理论的就是看起来潇洒。
至于其余几个小辈,此刻都在窃窃私语,LQW变换就相当于从某个角度解释了第一朵乌云。
李奇维带给他们的震撼可想而知。
看着众人惊讶无比的样子,李奇维很享受。
他心中默念:对不起了,洛伦兹老哥,把你1904年的成果提前截胡了。过几天我去荷兰,请你吃一顿好的。
真实历史上,洛伦兹被称为最接近狭义相对论的人。
因为爱因斯坦直接否定以太,在光速绝对不变的基础上,推导出的结果和洛伦兹变换一样。
其实也很好理解,两人推导的基础其实都是光速不变。
只不过洛伦兹受传统概念影响太深,在牛顿力学体系的禁锢下,只能加上以太。
而爱因斯坦直接则认为时空本身就是相对的,会发生收缩,根本不需要以太的存在。
所以两人的公式完全相同,但物理意义却天差地别。
此刻,当李奇维的双眼与爱因斯坦对视后,从后者那双几乎要喷出火焰的神眸中。
李奇维微微一笑,这口饭,他是喂对了。
在场的人,只有爱因斯坦知道这个变换,背后的意义是何等惊天动地。
他甚至顾不得众人的反应,竟然直接站了起来,小跑到白纸面前,拿起笔就开始计算。
说话的语气甚至有点颤抖,“布鲁斯,你真的认为这是以太收缩导致的吗?”
李奇维配合着做出惊讶的表情,“难道.你是说.时空变换?”
“哦,我的老天,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也太不可思议了,等等,我再想想。”
“爱因斯坦,不如你和我一起完成这篇论文吧,前期你写给我的信,对我也有很多的启发。”
“我认为,这份成果中,应该有你的位置。”
“等我回到英国后,我会给你写信详细阐述其中细节。”
爱因斯坦闻言,呼吸加促,口干舌燥。
他不敢相信,如此重要的理论,李奇维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要带上他。
他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不过却没有觉得受之有愧。
因为公式最重要的物理意义,是他赋予的,这甚至比公式本身还要重要。
于是,爱因斯坦重重点头,按捺住激动,又回到了座位上。
一双睿智的眼睛始终停留在李奇维身上,嘴角噙着好看的笑容。
李奇维顿时一惊,心中想象王路遥那可爱的模样,这才避免被爱神掰弯。
这时,威尔逊出来打圆场,他知道这个公式已经涉及到机密了。
物理学家们虽然喜欢分享,但也会注意一定的隐私,威尔逊始终为李奇维考虑。
“布鲁斯,你这个理论哪都好,就是我看不懂。”
“我觉得你得回去好好完善一下,等到我能看懂了,说明它才是对的,就跟量子论一样。”
说的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李奇维朝他投去心领神会的笑容,然后对众人说道:“如果大家对光速不变感兴趣,可以单独找我聊。”
“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发言,或者上前分享你目前的研究成果。”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第78章 无线电通讯的难题
有了卢瑟福和李奇维的珠玉在前,在场的小年轻们不免有些紧张,不敢第一个上台。
然而马可尼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反正他是一个工程师,就算讲的东西浅显,也情有可原。
现在他创办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
在座的都是物理领域的专家,正好可以向这些大佬请教。
于是,他站起身,走到白纸前,语气谦逊地说道,“各位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叫马可尼。”
在场有人好像认出了他,“你是发明无线电通讯的马可尼吗?据说你已经实现了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无线通信。”
马可尼一愣,没想到自己挺出名,于是笑道:“正是在下,那是前年的事情。”
他顿时有了信心,准备先介绍自己,说道:“人类自从发明电报和电话后,信息传输的速度比以往快了无数倍。”
“但是它们都需要电流在导线内传输信号,高山、大河、海洋会给线路的搭建造成很大困难。”
“甚至需要开尔文勋爵这样的物理大佬出马,才能解决海底电缆的问题。”
“即便不考虑经济因素,把全球几块大陆都铺上电线,但是那些会移动的交通工具,如海洋中的船舶等,却依然没有办法通信。”
“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设计一种,不需要依赖电线的通信手段。”
“从赫兹教授发现的电磁波那里,我找到了灵感:电磁波以光速在空气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所以我设计了一种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电磁波发射器,一个是电磁波接收器。”
“1895年,我利用这种装置,成功地将电磁波信号发送到1.5英里外的地方,并用接收器收到了信号。”
“这使我非常振奋,我不断改进装置,测试不同波长的电磁波,通过调节它的振幅和周期,去实现莫尔斯码,从而传输信息。”
“我把这种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称作无线电台。”
“终于在1899年,我在英法两地分别架设了无线电台,成功地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通信。”
听到这里,在场之前不知道无线通讯的人,全都忍不住惊呼。
那岂不是说,未来有可能相隔一个大洋的人都能实时通信?
而且这种通信不需要复杂的电路,只要人手一个电台就好了。
众人看马可尼的眼神都变了,对方虽然不是物理学家,但是这种天才般的发明,比顶级物理学家也差不了多少。
一时间,大家都对他的研究充满了好奇。
李奇维也是万分感慨,马可尼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当时做无线电通信试验时,是在自家的庄园内完成的。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