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7章

作者:虚空圣堂

  嚯!好家伙,果然不愧是能把飞利浦带成国际巨头的猛人。

  这份魄力也让李奇维刮目相看,果然,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都不容小觑。

  “感谢你的信任,杰拉德先生。”

  “我可以承诺,在钨丝灯泡产品正式上市售卖之前,我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产品合格。”

  “并且首期的专利独家授权时间是3年,到期后,我们双方可以进一步商讨后期的合作。”

  “另外,接下来我的各种专利,也会优先考虑飞利浦公司,到时候再按照一对一的合同方式。”

  “相信我,杰拉德先生,我的实力不会让你失望。”

  杰拉德满脸兴奋,他好像已经看到了飞利浦的光明未来。

  有了李奇维这尊大神坐镇,以后飞利浦公司的产品就是高端权威创新的代名词。

  和那些小作坊生产的东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他甚至开始膨胀了,觉得做灯泡没啥意思,想让李奇维赶紧拿出其他牛逼的专利,共图大业。

  不过当然还是忍住了。

  最终双方握手道别,本次合作谈判圆满结束。

  杰拉德后面会派专业的财务人员,把合同给送过来,双方签署后,就能立刻投入生产了。

  李奇维送走杰拉德后,又回到座位上,揉了揉太阳穴,叹道真累啊。

  这时,仿佛阴影一样的李三突然出现,说道:“少爷,你喝喝咖啡,讲几句话,就把钱赚了,这还累啊。”

  李奇维摇摇头,苦笑道:“身体累不算什么,头脑累才是最耗费心力的。”

  “看来是时候得找个专业的商业人才,帮我打理这些生意了,后面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钱多也有烦恼啊。”

  李三一喜:“少爷你觉得我适合吗?”

  李奇维一愣:“你适合什么?”

  大家觉得老虚写商业谈判还行吗?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第69章 假期计划

  解决了钨丝灯泡专利的事情后,李奇维心情极好。

  当他回来和众人说明情况后,大家都跟着兴奋。

  何育杰三人觉得,这下星火计划前期的启动资金应该是足够了,马上就能开始做大事了。

  于是三人瞬间充满了干劲,当即刷了一套试卷奖励自己。

  王路遥则是两眼放光,非常自豪。

  她的奇维哥哥不仅学术厉害,就连赚钱也如此轻松。

  付出一张纸,动动嘴皮子,就能躺着收钱了。

  而自己父亲为了扩大家族的生意规模,每天起早贪黑逢场作戏,也只能赚个辛苦钱。

  李奇维要是知道她的想法,肯定吐槽,王伯父赚的可不是啥辛苦钱,那是巨富。

  也就你这种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大小姐,才会不知道钱的概念。

  搞定专利后,李奇维又暂时闲了下来,他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要去法国参加欧洲放射学会议,没错,他最终决定还是要去一趟。

  主要原因是想混个脸熟,方便以后能合理介入铀的研究。

  不然到时候,李奇维突然对铀产生兴趣,很容易引起某些势力的怀疑和针对。

  更不用说,后期他会大规模开采或者购买铀矿,所以必须找个理由掩盖真相。

  李奇维想着,到时候干脆顺手发两篇放射性的论文算了,这样就能合理地解释了。

  然后自己再成立实验室,以实验室的名义,偷偷储备需要的材料。

  不过他没有选择和卢瑟福一起,而是准备带上王路遥,李三,徐启泰三人一起。

  王路遥对于能见到居里夫人非常期待,所以闹着必须得去,李奇维只能答应。

  为此,小魔女甚至让李奇维给她填鸭式补课,她怕到时候接不上居里夫人的话,会很尴尬。

  李奇维觉得她想多了,就凭她那一口蹩脚的英语,能把日常用语说好就不错了。

  至于为何要带上徐启泰,因为这小子虽然考试成绩经常倒数,但是头脑非常灵活,发散思维很强。

  估计和他从小就与父亲祖父一起,参与实际的科技工程项目有关。

  他不喜欢纯理论,更喜欢做实验。

  按照李奇维的猜想,以后何育杰和夏元瑮可能会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而徐启泰会成为实验物理学家。

  所以,他想带着徐启泰去放射学会议上长长见识,后期逐渐安排他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有了李奇维的介入,他会把危险性降到最低,让小伙子不会因为研究放射性而身体出问题。

  徐启泰的父亲徐建寅改变了命运,没有死于今年3月份的意外。

  甚至他还来信了,告诉徐启泰要好好跟着李奇维学习。

  因为他已经从洋人那里知道,李奇维如今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地位。

  甚至他隐隐猜到李奇维想干什么,于是让儿子赶紧抱好大腿。

  李奇维也感叹,他终于开始一点一滴改变华夏的命运了,徐建寅以后也是一个得力干将。

  参加完放射学大会后,李奇维会顺道去比利时,主持青年学者交流会,见见未来的大佬们。

  他的手里已经总结好了一份名单,基本都是那天会到场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卢瑟福和威尔逊也在邀请名单中,一个29岁,一个31岁,都是青年才俊。

  这也是为何卢瑟福会邀请李奇维一起出发的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爱因斯坦。

  他准备在会上,把狭义相对论的所有思考都告诉爱因斯坦,等到明年蹭个共同一作。

  李奇维是一个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他在乎的只有真正的力量,而不是虚名。

  如果他直接单独发表狭相,固然让他的声望能更进一步,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相反,他和爱神共同发表,然后抬出苏黎世学派的名头,大家只会认为李奇维这人能处。

  有好处,他是真舍得给兄弟机会啊,毕竟,此时的李奇维比爱因斯坦名气大太多了。

  即便同是一作,外人也只会认为是李奇维占的作用更大。

  所以,他不仅能收获高风亮节的名声,还能顺便吸引更多的人追随他,最后成功化解被聚焦的风险。

  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李奇维已经打定主意,科学之城一日不建成,自己的安危一日没有保障,他就绝对不会故意大出风头。

  至于为何他急着要明年就发表狭相,因为李奇维需要一个身份。

  他不仅准备将狭相作为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更想以此混一个剑桥的教授头衔。

  至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奇维没有把握,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有影响。

  有了这个身份,以后他才有资格振臂一呼,成为华夏学术领袖,慢慢向上爬,积攒威望。

  这个时代的教授,可不是后世的教授能比的,含金量完全无法比拟。

  有的学校,可能一共就一两个教授。

  不要看李奇维前期技压群雄,教授都是配角。

  如果站在克里斯这样的普通学生视角,一个凯斯教授都是他终生仰望的人物。

  至于狭相能不能明年发表,李奇维觉得有了自己的提示,凭借爱神的惊才绝艳,提前3年搞出狭义相对论应该问题不大。

  毕竟这种纯理论都诞生在灵光一闪之间,与当前科学水平的发展没有关系。

  参加完两场学术会议后,李奇维最终会直接去荷兰,视察飞利浦的工厂,指导公司的生产和研发。

  一个月的时间,杰拉德应该已经设计好了生产工序。

  但是现在还没有流水线这个概念(1913年才被福特提出),灯泡的生产都是手工制造和组装,效率和误差可想而知。

  所以,他有必要提前改进工厂的工艺流程,帮助杰拉德朝大公司的方向去努力。

  顺便再透露点后世的营销手段,到时候,质量过硬的钨丝灯泡绝对能迅速占领市场,大卖特卖。

  至此,这趟远行的任务规划就全部完成。

  脑海里计划完所有的事情后,李奇维便开始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还好法国、比利时、荷兰是三个紧挨着的国家,加一起面积也不大,只相当于华夏三四个省。

  这一趟下来,应该不会特别累。

  不过悲伤的是,本来还剩的两个月假期,马上就要化为乌有了。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第70章 前往法国,会议开始

  1901年8月10日,李奇维带着王路遥、李三、徐启泰三人,前往法国参加欧洲放射学会议。

  会议在巴黎大学举办。

  这是一所传奇的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坐落于法国的首都巴黎。

  巴黎大学创建于1200年,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

  英国第一所大学牛津大学,就是1167年从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的师生建立的。

  杰出校友有:居里夫妇、德布罗意、郎之万、庞加莱

  不过在1968年,巴黎大学因故被拆分成13所独立大学:巴黎第1-13大学。

  李奇维四人在13日到达巴黎后,受到了居里夫妇的热情接待。

  虽然此时的居里夫人不在巴黎大学工作,但是她的丈夫居里先生却是巴黎大学理学院的教授。

  因此两人就在大学周围买了一栋房屋居住。

  居里夫人家里,没有什么昂贵的家具和摆设,但是到处都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并且打扫的一尘不染。

  李奇维带着王路遥,受邀前来后,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学术的气息在弥漫。

  居里夫人对于两人的到来,非常开心。

  “哦,布鲁斯,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士难道是你的妻子吗?”说完,她热情地拉起王路遥的手,打量着她。

  李奇维笑道:“居里夫人,这是我的未婚妻,你可以叫她的法国名字:苏菲·玛索。”

  他刚说完,就被王路遥在后背上狠狠地拧了一下,竟然敢随意给自己起个外国名字。

  不过她又听懂了李奇维说的未婚妻,心里十分甜蜜。

  可怜的小魔女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包含了李奇维多少的恶趣味,不然拧的更狠。

  居里夫人顿时眼中放光,“哦,真是太动听的名字了。苏菲,没想到你会喜欢法国的名字。”

  王路遥用蹩脚的英语回道:“我非常钦佩您,居里夫人,您真是我们女性的榜样。”

  居里夫人听完开怀大笑,对王路遥非常满意,最后还是居里先生出来,拉着几人赶紧吃饭。

  饭桌上,四人一边优雅地吃饭,一边讨论问题。

  李奇维问道:“居里先生,我记得法国好像也有物理的专门学会吧,不知为什么伱们要组织放射学会议。”

  居里先生道:“哦,你说的应该是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不过它的名头还是太小了。”

  “你知道的,现在物理学的中心在英国和德国,法国的话语权还是弱了一点。”

  “所以法国政府看上了放射性研究,希望能增强法国在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