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然后他又说道:“那就好,你的论文审核就免了,6月的答辩伱要好好准备一下。”
“桑德斯院长想把你的毕业答辩搞的隆重一点,做成三一学院的典型,有利于提高名气和招生。”
李奇维一愣,“教授,请问具体是什么形式?”
凯斯教授随口说道:“哦,到时候会邀请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学校的师生过来,共同聆听你的毕业答辩。”
“至于剑桥大学,估计一大半师生都会参加吧,谁让你现在被誉为物理学第一天才呢?”凯斯教授调皮地眨眨眼。
李奇维听完后直接惊呆了,本来以为答辩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又被当吉祥物了。
而且那个什么第一天才,不知道是什么小报乱说的,简直把他架在火上烤。
他的未来导师,汤姆逊,发现电子,并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学说,打破了统治西方200年的“原子论”。如此成就,也没人称呼第一天才。
还有放射性、X射线等等,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自己的理论还未经过时间发酵,达不到那种程度。况且物理学永无止境,最忌骄傲自大,看来是有人在拱火。
不过李奇维自己能保持清醒,便不再多想。
倒是桑德斯的做法,其实李奇维也能理解对方,毕竟毕业后他就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人了,等于换了一个学院。桑德斯肯定想方设法榨干他的剩余价值。
这老家伙学术能力不行,行政手段和人性玩的是炉火纯青啊,怪不得能当院长。
不过,李奇维也不在意,量子论会议都挺过来了,难道还怕个小小的本科答辩,到时候颤抖的恐怕是台下听众。
确定毕业事项后,李奇维照常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
刚一进入,就听到卢瑟福和威尔逊在哈哈大笑,于是他走上前去,“哦,伙计们,在笑什么呢?难道有什么重大突破?”
威尔逊看到李奇维来了,连忙拉着他,说道:“嘿,布鲁斯,猜猜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李奇维明知故问,“难道是对放射性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卢瑟福高逼格地一笑,帅的掉渣,磁性男低音缓缓说道:“布鲁斯,你真是料事如神,没错,我的实验证明了放射性的本质,我把它命名为【放射性半衰期】。”
“并且实验结果显示,所谓的α射线就是氦离子,这与X射线很不同。”
李奇维顿时来了兴趣,当年汤姆逊推荐卢瑟福去加拿大,给的课题就是研究“铀盐”的放射性。
没错,就是原子弹需要用的那种元素:铀。
自从2年前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放射性后,物理学家们发现,越重的原子,它的放射活动就越强。
因此铀作为目前已知最重的天然原子,受到了世界各国物理学者的深入研究。
所有人都想搞清楚,为什么物质会具有放射性。
现在,这一重大成果,终于被卢瑟福捷足先登了。
历史上,卢瑟福就是凭借这个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搞物理的拿化学奖,俗称跨领域执法,恐怖如斯)。
由此可以看出,导师能给出一个好课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多重要。
而且接下来卢瑟福就会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核的存在,紧接着发现中子。
最后,用中子去轰击铀原子,就会产生核裂变反应,这就是原子弹第二个理论基础的时间线。
卢瑟福心情极好,他已经开始整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李奇维想的则是,与他打好关系,多学习一点铀的知识,为后面做准备。于是问道:“卢瑟福,你准备将论文发在哪里?”
卢瑟福一愣,“这我倒还没有考虑,本来是打算发在德国的《物理学年鉴》上。”
李奇维牛逼哄哄地说道:“不用舍近求远,不如你也发在《自然》上吧,以后就把《自然》当成我们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御用期刊。”
“而且我还是《自然》的主编,到时候给你安排个大封面,如此重要的发现,必须得高调宣传。”
卢瑟福听的哭笑不得,这个小师弟鬼点子真多,不过他也没有反对。
虽然他是加拿大的院士,但此时的加拿大都是属于英国的,只不过是自治领而已。
投在英国的期刊上,好像也没啥问题。
接下来一段时间,卢瑟福很快就把论文写好,和李奇维的光电效应一起投在了《自然》上,顿时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
如果说量子论属于高端纯理论研究,能参与的人不多;那么放射性就是接地气的实验研究,谁都能进去尝试一番。
尤其是放射性的本质已被证明,大家有了理论支持,无数物理学家纷纷开启对更多元素的放射性研究,企图发现新的现象。
最好能像X射线一样,不仅有物理意义,还能应用到现实,造福人类,顺便赚钱。
没办法,不是谁都是大牛,普通物理学者也得吃饭,当然要找容易出成果的领域。
一时间,卢瑟福的名气甚至盖住了李奇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名字也被众人所知。
主要是因为卢瑟福是西方人,李奇维是东方人,原因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洛克耶爵士,现在《自然》已经是科学工作者心中的第一圣刊。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就意味着名望、地位、当然还有职称钱财等等。
无数年轻的科研人员趋之若鹜,即便不奢求能发主刊,中个子刊也满足了。
李奇维这段时间,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审一篇稿子。
他看的内心火热,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得搞一个华夏的科学期刊了,或者是专门介绍西方的相关技术。
不过这一切,还得等何育杰他们回去后才能执行。
感谢【水寒天灭】的打赏月票推荐票,谢谢老大。感谢各位新老书友的推荐票。
第54章 诺奖消息
时间转眼来到2月。
经过一个月,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很快便适应了在剑桥大学的生活。
三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二代”,因此哪怕在异国他乡也完全没什么压力。
尤其是徐启泰,这小子鬼迷心窍,有时候竟然偷偷跑出去看所谓的大洋马,让李奇维哭笑不得。
于是为了给他们增加压力,三人每天除了正常的语言学习外,从现在开始晚上还要接受李奇维的小课指导。
使用的就是李奇维自编的教材,目前先从物理开始,汉语教学。
“不要以为你们有一定的基础了,就觉得几百年前的物理学很简单,看不上不想学,那是因为你们没有见识。”
“来,看这道力学分析题,谁能列出每个滑轮的受力平衡方程。”
看着简易黑板上,那七八个小滑轮绕来绕去,三人只觉得头大,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
牛顿力学不就是F=ma吗,怎么在李老师手里一变形,瞬间就成了如此高难度的知识。
李奇维看着三人吃瘪的表情,内心十分舒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你以为是闹着玩呢?
在三人崇拜的目光中,李奇维咔咔咔一顿操作,就把题目解出来了,引起一阵惊呼。
何育杰双目放光,“李大哥简直比戴维斯教习强一百倍!”
徐启泰更是感慨,“李大哥教人比我爹还厉害!”
夏元瑮则偷偷做着笔记,详细记录李奇维的解题思路,已经开始卷其他两人了。
接下来,就是声学、光学、电学,李奇维就这样一点一滴把知识揉碎,喂给这三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他们痛苦并快乐地学习着,每一天都在不断成长。
这一天上午,李奇维突然被汤姆逊叫到实验室,等他到了后,发现卢瑟福、威尔逊已经在那坐着了,没看到实验室其他的人。
汤姆逊随意理了理稀疏的头发,然后拿起一份信件,说道:“这是我在瑞典隆德大学的朋友寄给我的。”
“他说今年就会颁发第一届诺贝尔奖,具体信息伱们可以看看。”
“哇!”卢瑟福和威尔逊顿时发出惊呼,李奇维也是一愣,他都差点忘了这件事。
威尔逊还以为他从清国过来,不了解诺贝尔是谁,于是快速介绍几句,就急忙拿起信封,三人共同看了起来。
李奇维当然不用细看,关于诺贝尔奖的一切,他比谁都清楚。
在没有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前,这个时代的物理学家很难吹牛逼,因为关于物理学术,没有任何奖项。
谁也不知道你的成果到底是什么水平,外行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无法评判。
不止物理学,其他领域的科学同样如此,因此就急需一种评判标准。
奖项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宣传和定位使用,让真正厉害的人能传遍世界。
当然不能像后世,各种自封的头衔一大堆,那是徒增笑话。
1895年,诺贝尔把他的遗产全部捐出,设立五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1901年,首次颁发,到了1968年,又新增一个经济学奖。
每年评选一次,主办单位是瑞典和挪威,颁奖人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头头(替代那两个字)。
有一点比较特殊,诺贝尔奖只颁给在世的人。
并且按照规定,最多可以颁给两项不同的成就,每项成就最多只能有3位共同获奖人。
诺贝尔奖的获奖标准就一个:“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这一点在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上没有异议,至于后面三个,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从设立之初开始,诺贝尔奖就成为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无数人为之奋斗终生!
哪怕仅仅是提名,都能名传天下。
经过五年时间的预热,科学界对于这个奖期盼已久。
第一届诺贝尔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单项奖金有15万瑞典克朗,相当于此时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水,可谓丰厚无比。
从去年9月开始,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就向很多学者发出了提名邀请函,邀请他们提名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人。
这些提名者也不是随意选取,而是委员会从瑞典的各个大学里挑选院士、教授等。
等到后期,往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会成为提名人。
到了2月份,委员会就会收集好所有候选者的信息,再经过好几轮的专家评估、筛选,确定推荐的最终候选人,此时一般到了8月份。
等到9月,委员会再进行两次秘密会议,最终向瑞典皇家科学院推荐最终候选人,并提交科学报告。
然后到了10月,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全体院士进行秘密投票。
投票结果出来后,如果同意,那么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才算真正尘埃落定。
并且会在结果对外公布之前,提前几个小时单独通知获奖者,算得上一个惊喜。
最后,将在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这一日期是固定的,就是为了纪念诺贝尔的逝世。
其余未获奖的候选者,他们的信息会被保密50年。
所以整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过程非常严格、公正、很难存在内幕。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更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举产生,一般只有五人左右,非常重要。
现在,给汤姆逊寄信的人,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当然,信中是肯定没有提及候选人相关信息的,只是好友间的一些信息分享。
毕竟今年是第一届,大家都没有经验,委员会也想采纳各位业内专家的意见。
卢瑟福和威尔逊看完信后,眼中仿佛有火焰燃烧。
物理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虚荣感,如今物理学第一个至高奖项,即将选举产生,怎能不让二人激动。
就连老成持重的汤姆逊,此刻也是雄心勃勃,一股大佬的气场弥漫开来。
李奇维虽然知道结果,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伦琴。
但是其他候选者有哪些,他真没关注过。
如今,自己穿越而来,历史会不会就此发生改变呢?
自己左手量子论,右手光电效应,完全有一战之力。
其实对于前三十几届物理诺奖来说,简直是神仙打架,给谁感觉都没有问题,无非就是时间先后。
但是毕竟是第一届,意义非凡,很多大佬都在暗中摩拳擦掌,希望委员会能慧眼识珠。
一时间,房间内众人神色各异,威尔逊更是呼吸加重。
李奇维想不通,老威同学为何如此激动,怎么看,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都和他没关系啊。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