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28章

作者:虚空圣堂

  杂志社是最喜欢遇到这种事情的,热度高,影响大,杂志的销量蹭蹭往上涨。

  因此,洛克耶在信中提到,希望李奇维尽快发表论文,最好抛出重磅性的成果。

  一旦此战胜利,那么《自然》期刊绝对名声大振,成为英国第一物理期刊。

  洛克耶爵士,老来逢春,对这件事极为上心,所以写信催促李奇维。

  毕竟,李奇维还带着《自然》期刊荣誉主编的头衔呢。

  李奇维读完信后,笑了笑,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刚写的光电效应论文,这下可以恰逢其时地发表了。

  然后,他又打开了第二份信,发现这份信竟然是开尔文勋爵写的。

  李奇维有点不可置信,他以为经过论文发表后,开尔文勋爵一定会对自己恼羞成怒呢。

  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给自己写信,而且还在信中主动认输和认错。

  这让李奇维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堂堂开尔文勋爵,竟然降低姿态,承认自己的过错,还是给他这样一个清国人。

  不得不说,对方的气量还是很大的,难怪受到很多人尊重。

  历史上,开尔文勋爵在1907年12月17日去世时,几乎整个英国和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向他表示哀悼。

  最终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牛顿之墓的旁边,影响力可见一斑。

  李奇维心中感叹,这固然是开尔文勋爵心胸宽广,但那也是因为自己的实力。

  如果自己没有发表出【量子力学】,没有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恐怕对方不会正眼看自己。

  平等永远建立在实力之上,你可以高傲,但你不能真的菜。

  收回思绪,李奇维继续朝下看,开尔文勋爵信中的内容和洛克耶的也有关系。

  原来,英国的几位物理学老前辈,认为这样在学术杂志上交锋,也弄不出所以然来。

  不如直接组织一个会议,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也许能成为物理学一桩美谈。

  于是,由开尔文勋爵牵头,邀请了英国境内和国外的很多知名物理学家,准备在伦敦召开一场学术会议。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论【量子力学】的对与错。

  作为核心人物,李奇维当然是最关键的,因此受到隆重邀请,他的态度甚至能决定会议开不开。

  读完开尔文勋爵的信后,李奇维伸展了下身体,心中有点小开心。

  之前在柏林物理学会上,伦琴等大佬之所以没有为难自己,对【量子力学】提出质疑,那是看在普朗克教授的面上。

  他们私底下肯定也是经过了激烈的讨论。

  前世博士答辩的时候,面对几个教授,他都感觉到不小的压力。

  而现在,自己将要独立论战众多大神,舌战群儒,李奇维甚至有点颤抖,那是兴奋的表现。

  虽千万大佬,吾往矣!

  一波大高潮即将来临,求收藏!求追读!

第37章 又见大佬(感谢【血巛宇潇】的打赏)

  假期的最后几天,李奇维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他现在的事情非常多,急切需要一个助手。

  红儿和李三虽然信得过,但是科学文化水平太差;

  小弟克里斯虽然水平足够,但是暂时又不能完全信任,毕竟他不是华夏人,有些事情并不适合交给他。

  思来想去,李奇维只能先苦一苦自己,忙完这段时间再计划吧。

  1900年9月1号,李奇维终于迎来开学,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

  当他踏入校园后,很多人看到他,都会露出羡慕的表情。

  自从副校长卡德维尔不遗余力地宣传后,除了三一学院,就连其他学院也到处是李奇维的传说。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他火出圈了。

  李奇维自然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要不是现在时间太紧,他都想找剑桥内,那些哲学、化学、数学、生命科学的大佬们聊聊天。

  物理专业最后一年,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程了,主要就是准备毕业论文。

  这对于李奇维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恐怕到时候答辩时,瑟瑟发抖的该是导师了。

  上课时间少了,因此李奇维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实验。

  期间,开尔文勋爵发来消息,讨论【量子力学】的会议最终定在了9月25号,基本没剩多少天了。

  三天后,李奇维从放假开始,第一次踏入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他刚刚出现,就被科研狂人威尔逊给逮住了。“嗨,布鲁斯,我都想死你了。你这趟德国之行,可是错过了不少好戏啊。”

  “现在物理学界,你可是比我导师还要出名,我好多同行朋友都向我打听伱的消息呢。”

  面对威尔逊的连珠炮,李奇维只能尴尬一笑,摆摆手,“我怎么能和汤姆逊教授相提并论,我现在都快愁死了,到时候要怎么与大佬们辩论。”

  威尔逊知道他说的是【量子力学】会议的事,于是打趣道:“哈哈,我也被邀请参加会议了,还剩二十多天了,布鲁斯,紧张不?”

  李奇维说道:“我反正年轻,光脚不怕穿鞋的,到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也得上。”其实他内心想的是:都让开,我要开始装逼了。

  威尔逊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没事,我相信你,以你的天才,绝对以一敌十,轻松搞定那些老前辈。”

  “走,今天我再介绍一位天才给你认识,他也是导师的学生,算起来,是我的学弟呢。”

  “当然,我比他就差远了,哎,整个实验室,都是比我聪明的。真是让人难过。”

  李奇维就在威尔逊的碎碎念中,见到了他口中的天才。

  个头不高,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上嘴唇蓄着一抹小胡子,身穿西服,打着领带,浑身散发出超级精英的气息。

  威尔逊介绍道:“布鲁斯,这位就是欧内斯特·卢瑟福。我导师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教授,兼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了。”

  “而我还只是一个讲师,惭愧啊。”

  卢瑟福先是微微一笑,对威尔逊说道:“学长,导师早都说了,他最喜欢的是你。”

  威尔逊假装点头附和,默默流泪。

  随后,在李奇维的注视下,卢瑟福伸出手,转头看向他,“你好,布鲁斯,久仰大名,我是卢瑟福。”

  李奇维也伸出手,微笑道:“你好,卢瑟福,我是布鲁斯,见到你很高兴。”

  见到未来的大佬当然开心,同时,李奇维的脑海里也出现了对方的履历: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年出生于新西兰。”

  “1894年,获得新西兰大学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

  “1895年,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逊的研究生。”

  “1898年,在汤姆逊的推荐下,担任麦吉尔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08年,因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行星模型】。”

  “1919年,发现并命名【质子】。”

  “1932年,指导学生发现【中子】。”

  “1937年逝世,与牛顿、法拉第并排安葬。”

  如此华丽的简历,堪称恐怖如斯。

  按照李奇维的分级,卢瑟福是妥妥的T3级存在。

  而且卢瑟福不仅仅是本人牛逼,他带出来的学生中,有五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其中就有未来的尼尔斯·波尔,哥本哈根学派的扛把子。

  至于他本人其他的荣誉,则数不胜数。

  面对这样的超级大佬,李奇维只有尊敬,不敢轻视,哪怕对方现在很年轻。

  卢瑟福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明白他为何对自己如此恭敬,于是笑着说道:“布鲁斯,初次见面,原谅我的无礼,你和我想象中差别很大。”

  “哦?”李奇维轻轻一笑:“请详细说说。”

  卢瑟福停顿一会,整理语言,说道:“我以为能发表【量子力学】理论的人,一定是狂傲不羁,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但是今天见到你,布鲁斯,你温文尔雅,内敛不发,很符合我对华夏精英的看法。”

  “用华夏的语言说,你是一位‘君子’。”君子两个字是卢瑟福用汉语说的。

  这就让李奇维极为惊讶,果然不愧是文学硕士,竟然还对华夏文化有研究。

  于是,他回应道:“感谢你的夸奖,卢瑟福,对于我们华夏人而言,‘君子’是很高的评价。”

  “我也很高兴,能遇到一个对华夏有了解的外国人,你知道的,我在这里,受到的歧视更多一点。”

  说着,李奇维配合着摆摆手。

  卢瑟福会心一笑,说道:“庸人总喜欢用身份标签去看待别人,却忘了人的本质是什么。”

  “布鲁斯,你不必烦恼,至少有我这样的人懂你,不是吗?”

  这下差点把李奇维给掰弯了,什么情况,对面这个卢瑟福不会是穿越者假冒的吧。

  怎么一套一套的,难道文学硕士就这么会撩人?

  看来他也得找个机会,在剑桥辅修个文学类硕士学位了,早点解决单身问题。

  李奇维笑道:“谢谢你,卢瑟福,你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关于物理学,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你接下来会留在英国一段时间吗?”

  卢瑟福道:“是的,我正在办理一些相关手续,预计会在英国待很久。”

  “我也正好有很多问题想和你聊聊,现在我要去处理一些事情,我们接下来再见。”

  于是他便向李奇维和威尔逊两人道别。

  一直在旁边沉默的威尔逊此刻开口:“果然是天才惺惺相惜,我都插不上话。”

  李奇维道:“哎呀,我的威尔逊老师,赶快去做实验吧,早点把你的云室搞定,你也就是天才了。”

  威尔逊嘿嘿一笑,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求收藏,求追读,谢谢各位老大。

第38章 八方云动

  接下来的日子,李奇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如鱼得水。

  并且他也没有忘记小弟克里斯,在经过汤姆逊的同意后,李奇维经常会给他布置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至于克里斯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尽管如此,也把这个小伙子感动的热泪盈眶,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不丢李奇维的脸。

  混熟后,李奇维经常和卢瑟福、威尔逊等人讨论问题,有时甚至会拉上导师汤姆逊一起。

  在深入地了解之后,李奇维现在算是正式进入汤姆逊的研究核心,开始学习对方的原子【枣糕模型】。

  现如今,虽然原子从数学上还没有被证明存在,那要等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才行。

  但是物理学家通过各种手段,觉察到原子的存在,并且已经可以开始研究它的性质。

  而汤姆逊就是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并且其带有负电荷。

  所以,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电子在原子内部,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运动或者保持稳定。

  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即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其内部空间,就像一块圆球形糕点;而电子就是点缀在糕点表面的枣子,随机分布。

  李奇维当然知道这个模型是错的,后来会被卢瑟福推翻。

  但是当他真正去学习,再结合现在这个时代的背景后,竟然意外地发现,这个理论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