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这时候的法国,也有不少知名的物理学家,比如居里夫妇、保罗·郎之万、亨利·贝克勒尔、让·佩兰等。
这里面的每位,都是未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佬。
不过,李奇维转念一想,这一趟太折腾了,又带着红儿一个女孩,实在不方便。
况且,在柏林遇到的那个杀手,还没有搞清楚对方的来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低调一点好。
于是,他便取消计划,而是选择直接回去。
又经过了几天的颠簸,当李奇维三人回到剑桥郡的住处后,已经快8月中旬了,离开学也就还剩下十天左右。
李奇维在家里连续睡足三天,才把精气神调整过来。
没有飞机和高铁的时代,出远门简直是一种折磨。两个月的假期,甚至都不够从伦敦到上海的。
这天一早,李奇维起床后,正在编写星火计划的教材,突然,李三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
“少爷,家族那边来电报了,你快看有没有杀手的消息。”
李奇维一惊,连忙站起来接过电报,认真地看了起来。
原来,他们三人在瑞士时,李奇维曾通过当地的电报公司向家族发送信息。
他要搞清楚,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惹上了华夏的杀手。并且还询问星火计划的人员物色的如何了。
最后,他要求家族不要省钱,也以电报回信,并留下了剑桥的地址。
所以,自从回来后,李奇维就让李三每天都去邮政局守着,一旦接收电报,立马拿回消息。
此时,欧洲的有线电报业务已经比较成熟。
剑桥大学又是世界著名学府,因此英国的邮政局在这里开辟了电报服务。
在李三焦急的等待中,李奇维终于读完了信,也搞清楚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结合了自己的猜测,给李三讲述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今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的6月21号,因“义和团运动”,清廷慈禧老妖婆直接对十一国同时宣战。
为了保护华夏的元气,以李鸿章为首的各实权派总督,商议如何保护东南数省的稳定,称东南互保。
李鸿章更是直接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此一电报也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此举无疑惹怒了清廷,更惹怒了慈禧。
不少满人贵族纷纷叫嚣,认为汉人要造反了,必须要给汉人一点颜色瞧瞧。
可以说,东南互保在实质上瓦解了清朝的统治,从此以后,满汉一体的政治格局随之瓦解。
而李奇维所在的李家,作为广州城的汉人大家族,是东南互保政策的铁杆支持者。
李奇维的父亲,更是曾与李鸿章见过面的存在。因此,李家自然就被有心人盯上了。
虽然高高在上的慈禧,以及满人王爷大臣们,不会在乎小小的李家,但他们手下的人就不一定了。
毕竟,是个人就想往上爬啊。
李家本族都在广州城内,这里汉人势大,所以暗中窥伺的黑手找不到机会。
但是李家的一位少爷,竟然在英国留学。
这就给清朝驻英国公使,出使英国钦差大臣的罗福玉,留下了机会。
罗福玉是庆亲王的亲信,因为受到对方的鼎力推荐,才谋得这样一个好差事。
而庆亲王是什么货色就不用多说了,贪财好色,心狠手辣。
此刻的他作为清朝的总理衙门大臣,正是位高权重的时候,一边大肆敛财,一边打压汉人。
所以罗福玉是想方设法讨好庆亲王,不管是送财也好,干事也罢,就希望能更上一层。
毕竟朝中有人才好做官啊。
所以,当罗福玉知道李奇维是李家的少爷时,非常兴奋。
他连忙派手下冯金去打探消息,这一查不得了,这个李奇维竟然是个聪明绝顶之人物。
虽然他罗福玉不知道【量子力学】是什么,但看到如此多的洋读书人,都对他敬佩有加。
就知道,对方肯定不是普通货色,甚至在学习什么奇技淫巧,企图颠覆大清。
因此,罗福玉动了杀心,这样的人对于清朝早晚是一个祸害。
不过,他虽然是驻英大使,但手里可没有兵权,仅仅只有从国内带的几个亲兵。
而冯金就是这些亲兵的头。
于是,他就给冯金下了命令,时刻监视李奇维,务必找到机会,一击必杀。
但是千万不能被人发现,更不能被洋人顺藤摸瓜找到自己。
不然那就是天大的外交事故。
这个时代,清朝的人见到洋人,首先就矮了三分,哪怕是官员也不例外。
在这种背景下,冯金就带着一个手下,策划了柏林的刺杀。
听到这里,李三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准备现在就拿上长枪,要去一枪了结那个狗东西。
不过,却被李奇维拦住了。
“三哥,不必着急,现在既然搞清楚敌人的底细了,也就不用害怕了。”
“如今我们在英国境内,给他罗福玉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来刺杀我。”
“而且,他远在海外,光杆司令一个,手底下肯定没有多少人马,我们还有手枪在身,完全不惧。”
“哼哼,越想刺杀我,我就越要把动静搞大,看他怎么办。”
于是,李奇维把红儿也叫过来,对两人嘱咐了一番。
红儿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他们住的地方是英国的重要学术之地,各种治安政策很好,不用担心罗富玉那群人。
而且还有李三坐镇,更是安全无忧。
虽然红儿经常和他拌嘴,但很清楚他的实力。
随即,李奇维就让李三和红儿各自去忙了,他又看向信中另外一件事。
李奇维父亲在信中说,他不知道李奇维在英国闯出了什么名头,前段时间有好几个年轻人想拜访他,询问物理学者李奇维的事情。
父亲以暂时不知为由应付过去,顺便想问问李奇维到底怎么回事。
李奇维看完后,莞尔一笑,看来自己的名气已经传到华夏了。
不过这时候能找上门的,肯定都是富家子弟,不然接触不到这些信息。
这样也好,对于这些人而言,出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这很有利于星火计划的开展。
于是,李奇维开始写信,告诉父亲接下来该怎么做,以及等候自己的通知。
这件事他准备通过写信传达,而不是电报。因为电报太贵了,堂堂的李大少也不敢经常发。
他还准备留着钱干大事呢。
(注:实际历史上驻英大使是罗丰禄,为了剧情需要,作者加工了一下,就当是蝴蝶效应吧。)
第36章 理论质疑(感谢【黑枫野牛】的打赏)
接下来几天,李奇维一边写教材,一边写光电效应的论文。
也是时候彻底证明【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奠定其地位了。
写着写着,他忽然又想到了上次发电报,心疼钱的事情。
李奇维突发奇想,既然缺钱,为何不自己开公司赚大钱。
作为堂堂穿越者,随便发明点东西,赚钱还不是轻轻松松,而且赚的还是洋鬼子的钱。
不会赚钱的穿越者,都不配在组织中挂名。
星火计划未来需要烧钱的地方很多,单凭自己家族的财富还真不一定够。
看来开公司赚钱的计划,也得提上日程了。
至于卖什么,轻工产品?重工产品?李奇维倒要考虑一下,反正不能卖提高外国实力的东西。
就在他胡思乱想时,红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封信。
“少爷,刚刚有人前后给你寄了两封信,还说很重要,请你尽快查阅。”
“哦?”李奇维停下笔,拆开信封。
第一份信是《自然》主编洛克耶写的。
信中说道,最近伦敦的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作者在论文中称【量子力学】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漏洞百出。
而且对方还给出了不少所谓的论点与证据。
随后,其他各家主流学术期刊,都有文章发表,批判【量子力学】,认为其属于异想天开。
不少知名物理学家也曾在公开场合,宣称【量子力学】未经实验验证,不该得到如此殊荣。
李奇维很纳闷,我不就是发表一篇论文而已,又没抢你们的钱,殊荣又不是我自封的。
结果,等他接着往下读信,才明白怎么回事。
洛克耶说,自从【量子力学】论文发表后,剑桥大学花费了巨大精力宣传。
整个英国都被这个理论的消息给轰炸了。
并且以卡德维尔副校长为首,汤姆逊等一批物理学教授站台,剑桥大学顺利地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一大笔经费。
至于总数是多少,洛克耶没说,估计他也不知道。
但据有关人士称,在经费讨论会议上,牛津大学的副校长甚至当场爆出粗话。
显然他被剑桥的收获气的不轻,认为一个崭新的理论不该受到如此尊重。
卡德维尔只回了一句话:这将是大英帝国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科学领域再次领先全世界的机会。
正是这句话,打动了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通过了经费的审批。
李奇维读到这里,无奈苦笑,没想到自己才离开一个多月,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同时,他也发出深深的叹息和感慨。
相比于此时的华夏对科学的态度,英国无疑要好上太多。
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国家,对于科学和技术都是非常尊重的。
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工业革命,是如何带来巨大的财富的。
而工业的核心,就是科学原理,没有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各种工业机器的发明。
而且英国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很多贵族或者富商,闲暇时都喜欢搞点科学研究。
所以,研究后世的物理学史书,伱会发现,那些重要的科学家,往往并不是为了荣誉才做研究。
他们很可能本身就是贵族,财富地位都不缺,就是因为对物理感兴趣,才愿意去研究,甚至自掏腰包。
这种文化氛围,和其他国家截然不同。
不得不说,大英帝国的繁荣,除了狗屎运,还是有一定内涵在里面的。
李奇维心中羡慕英国,继续读着信。
接下来的事情就明朗了。牛津大学吃瘪后,发动一批对【量子力学】持怀疑态度的物理学家,共同从科学的角度去质疑这个理论,希望作者给出回复。
学术论战和军事战争不一样。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双方要通过逻辑、实验、数学公式等去证明观点。
而不能看你不爽,觉得你不对,一炮给你轰死。
所以这才有了,英国的各大期刊都发表质疑【量子力学】的论文。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