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61章

作者:虚空圣堂

  “你认为一个满清走狗,会这样帮助革命组织吗?”

  周子余振聋发聩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极为震撼。

  没想到平时温文尔雅的周会长,还有如此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和欧洲的军火公司能直接联系!

  这种关系放在清末,简直就是无数势力争相拉拢的存在。

  吴孟侠顿时语塞,“这这.”

  就连陶汉思也忍不住问道:“子余,这是真的吗?”

  不怪他惊讶,要是周子余真的有这种关系,那复古会绝对是目前国内的第一革命组织。

  “为什么你之前没有说,我一直以为那些枪和炸药,都是你在国内买的。”

  周子余叹气道:“多一个人知道,李兄就会多一分危险。”

  “我们能刺杀满清的人,满清难道就不会刺杀我们的人吗?”

  “李兄之前不还被慈禧给革职了,要是让满清知道这件事,你认为会对李兄产生什么后果。”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同时,他们心中非常不理解,既然李奇维对革命事业如此支持,那他为什么要送那么贵重的礼物呢?

  吴孟侠不死心,他提出一种猜想,“周会长,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李奇维之前和你袒露心声的时候,他确实是反感满清,心系革命的。”

  “但是随着他逐渐体会到做官的好处,他的初心变了,被满清腐蚀,转而抛弃了革命。”

  “所以才送上镭光宝珠,为他自己谋求更好的职位和利益。”

  吴孟侠的话让其他人纷纷点头,听起来确实有点道理。

  然而,周子余只是轻轻一笑,他这一刻忽然有点心疼李奇维。

  因为最深的爱而蛰伏,因为蛰伏而被误解,被误解却不能解释,因为解释后就再也不能蛰伏。

  周子余缓缓看向众人的脸庞,尽管他们对李奇维抱有敌意,但每个人的爱国之心是毋庸置疑的。

  不然,他以会长的身份,也不会同意这些人入会。

  每个人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考核,才会被吸纳为会员。

  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个人恩怨和私利。

  况且李奇维和在座的人面都没见过,谈何仇怨。

  “关于李奇维为什么送镭光宝珠,我也不得而知。”

  “但我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而且这颗宝珠肯定有问题,只不过我们都是科学门外汉,不懂得里面的道理。”

  “李奇维在西方是科学大宗师,那是能得到一国国王和首相礼遇的。”

  “他的科学知识早已超出在座诸位的想象。”

  “我曾旁听过黄埔理工物理学院的几节课程,说实话,和听天书没什么区别。”

  “要知道,那些可都仅仅是大一学生的学习内容啊。”

  “由此可见,李奇维本身的西学才华,已经到了何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敢打赌,镭光宝珠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真相大白。”

  吴孟侠等人被周子余斩钉截铁的话所震动,但这些还不能完全说服他们。

  周子余也明白这点,于是继续说道:“孟侠,你说李奇维有可能贪图满清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从而变得厌恶革命。”

  “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以及负责任地告诉你,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所谓的大清帝师、管学副大臣、学部高官等,在李奇维的眼里都是一个屁。”

  “若不是他想顺利地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他看都不会看一眼这些官职。”

  “李奇维以国人的身份,都能获得英国的下级勋位爵士。”

  “若是他愿意加入英国国籍,以他的成就,恐怕就是男爵也不成问题。”

  “至于政府高官,恐怕英国人抢着让他去当。”

  “你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物理学家,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更不要提李奇维在欧洲那庞大的人脉。”

  “那些和我接触的军火公司人员,他们都希望李奇维能去他们的总部考察。”

  “你认为这样的天之骄子,会在意区区一个封建国家的官职吗?”

  “若是直接当军机大臣还差不多。”

  “至于荣华富贵那就更不用说了。”

  “如今国内异军突起的山河实业集团,总资产达到了几百万两。”

  “李奇维就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唯一的股东。”

  “换句话说,这个集团公司就是他个人的。”

  “而且他在欧洲也有庞大的产业,每天交易的金额都以万计。”

  “他还会在乎满清给的那仨瓜俩枣嘛。”

  “诸君,请你们告诉我,这样的李奇维,要怎么才会被满清腐蚀笼络。”

  此时,众人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他们知道李奇维牛逼,没想到如此牛逼。

  所有人简直无法想象,对方一个才25岁的年轻人,是如何同时取得这么多成就的。

  这已经不是人中龙凤能概括的了,只能用妖孽来形容。

  这样的存在,绝对不会屈居人下,更何况成为满清的走狗。

  现在,吴孟侠等人彻底相信,李奇维确实是为了推动教育改革,才和满清虚与委蛇的。

  不然,以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获得逍遥自在。

  何必回到国内受罪,又是搞改革,又是给学生上课。

  如今还差点成为他们复古会的首个暗杀目标。

  简直比窦娥还冤。

  吴孟侠羞愧地说道:“周会长,是我孟浪了,请你代我向李奇维道歉。”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陶汉思也叹道:“子余,幸亏有你,不然我们会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

  “李奇维应该受到我们所有革命党人的感谢。”

  周子余道:“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推翻满清,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我相信李兄也会理解我们的。”

  “各位以后,若是遇到其他革命组织的人,务必解释清楚,不能让此等爱国志士寒心啊。”

  李奇维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今天周子余的据理力争和挺身而出,他才免于劫难。

  而且,他的名声也以一种保密的方式,在其余革命组织中传播开来。

  等到再过几年,天下大乱时,正是因为李奇维的善意,李家才受到了特殊对待。

  不仅人员没有受到伤害,就连家族财产也受到很好的保护。

  当日周子余被满清通缉的落魄逃窜时,是李奇维庇护了他,并且支持他的革命大业。

  而现在,又轮到周子余为李奇维发声,表明他坚定的爱国之心,免于被同志误伤。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李奇维和周子余,一个后世的灵魂,一个今世的前辈。

  他们的轨迹在这一刻完美交织。

  以教育为笔墨,共同谱写出华夏的光明未来。

第191章 科举取消,学部成立,李奇维高升

  1905年3月6日,华夏正月后的第一天。

  清政府下诏,废除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此诏一出,顿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全国所有报纸都争相报道,就连国外报纸也密切关注。

  对于西方各国而言,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意味着大清国开始摒弃封建残余,接纳外部世界。

  不再利用八股取士,禁锢百姓的思想。

  这样的国家才是西方喜欢的国家,他们的产品可以毫无阻力地涌入进来,不会再被认为是妖魔。

  与之一起的还有西方的各种思想。

  至于国内百姓,则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虽然民间早都流行科举会被取消的内幕消息,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那是谣言。

  没有科举,以后怎么选拔人才当官?

  没有科举,那么多的读书人怎么办?

  然而,当结果真的摆在他们面前后,无数人都沉默了。

  江浙沿海一带的读书人还好,他们早早就接触了西方思想,甚至上过西方的新式学堂。

  但是内陆的不少县城学子,只感觉天都要塌了。

  他们消息闭塞,终年只知道埋头读书,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骤然闻此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随后,就是无法面对真相的绝望感和无力感。

  就好比后世一个县城做题家,头悬梁锥刺股,苦熬十二年,终于等到高考,马上鲤鱼跃龙门了。

  结果这时国家突然宣布,高考取消,你们该干嘛干嘛。

  这种打击,可想而知。

  不少省份都出现了读书人的抗议。

  然而,这是浩浩荡荡的国家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读书人又是出了名的手无寸铁之力,几乎翻不起任何浪花。

  不过,清政府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也出台了相关补救措施。

  比如特意下旨,对待这些备考科举的读书人,可以无条件纳入当地的中学或者大学,接受教育。

  而且学费优惠,毕业后优先安排落处。

  也算是给了这些科举弃子们一个交代。

  于是乎,全国境内出现了一个非常搞笑的现象。

  以前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现在嘴里天天喊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按照李奇维的教育计划,现在国内以理工科为主。

  所以四书五经就变成了数理化生。

  当然也有不少头铁的老顽固,他们认为科举取消只是暂时的。

  皇上和太后只是被奸臣蒙蔽了,才下了这种旨意。

  一旦等他们反应过来,到时候所有鼓吹取消的人都会人头落地,科举肯定会再次启动。

  所以,在别人都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开拓未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