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21章

作者:虚空圣堂

  “认为物理学只要有布鲁斯·李那些人就好了,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观点是悲观的、错误的。”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热爱可阻挡一切不利的困扰。”

  “没有任何人规定,只有聪明人才可以学习物理。”

  “也没有任何物理规律表明,普通人就做不出成就。”

  “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科学领域有很多。”

  “博士带给你们的不是唾手可得的荣誉,亦或者高枕无忧的底牌。”

  “博士代表着新的开始,代表着你对世界开始真正好奇。并愿意用毕生的时间,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明白,科学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初心不变。”

  “谢谢大家。”

  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听完汤姆逊的讲话,让所有人备受鼓舞。

  他没有故意抬高或者贬低李奇维这样的天才,而是客观评价事实,让所有人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从这一点看,汤姆逊教授人缘好,深受学生爱戴不是没有道理。

  仪式的最后,则是本次的重头戏,博士代表布鲁斯·李发言。

  如果说,这个时代能博士毕业的人很少,都属于人中龙凤。

  那么李奇维就是龙中帝王,俯瞰一切博士。

  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看着大厅内的众人。

  李奇维现在已经有了偶像包袱,需要时刻管理自己的表情。

  “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表博士毕业感言。”

  “我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帮助我的人很多,我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

  “但是也有一些人,曾经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

  “作为华夏的留学生,我在剑桥对这一切感受很深。”

  “六年前,我刚来剑桥时,人生地不熟,所以导致性格较为孤僻。”

  “而这成了别人欺负和捉弄我的借口。”

  “我从清国来,又胆小怕事,自然没有什么威胁。”

  “这一点,不管是任何国家、任何领域,都会发生。”

  “人类天生恃强凌弱,而某些人最喜欢欺负更弱者。”

  “当时的我,并不敢反击,因为我们华夏讲究一个忍字。”

  “我们自诩礼仪之邦,不会轻易与人发生冲突。”

  “但是忍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哪怕是绵羊也会发起反扑。”

  “奇怪的是,当我主动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后,我反而收获了尊重。”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做人的道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这不是博士毕业讲话嘛,为什么说这些?”

  “我认为,做学术就和做人一样。”

  “作为一个新人,或者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想要在物理学做出一番成就,就不能怕。”

  “害怕得罪教授、害怕推翻权威、害怕与众人不一样。”

  “本质上,与当初的我害怕那些欺负我的人一样。”

  “只有你主动捍卫自己,相信自己的成果和理论是正确的,不惧怕权威,伱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人类的精神有很多种美好的品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定是:勇气。”

  “没有聪明才智,也许无法提出量子论。”

  “但是没有勇气,纵然有聪明才智,也不敢提出量子论。”

  “我认为在如今物理学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勇气比智慧更重要。”

  “我之前在哥本哈根大学演讲,一个中学生对我发起了挑战。”

  “不怕告诉大家,我很害怕,因为前天做梦,我就梦到对方推翻我的理论。”

  李奇维的话,让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显然大家不太相信,一个毛头小子有这么大的能力。

  “失去智慧,并不可怕;失去勇气,就会失去一切,永远沉沦。”

  李奇维的一碗鸡汤,成功为他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庄重严肃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十几个博士喜笑颜开,互相道贺。

  他们以后将成为别人口中尊贵的博士了。

  同时,这也预示着,他们以学生身份的求学生涯,也走到尽头。

  往后的岁月里,他们将单独前行,独立开展研究课题。

  没有任何导师可以指点,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去探索自然的边界。

  李奇维此刻内心也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在剑桥的六年岁月,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虽然他自己只亲身经历了三年,但是另外三年的记忆也刻印在脑海里。

  往事涌上心头,总是让人怀念和回味。

  曾经的酸甜苦辣,此刻都化作一抹云烟,只留下轻轻的痕迹。

  这一段岁月,虽然在他生命中的比重很小,但影响却十分巨大。

  即便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香车美人,但是他的精神却极度富足。

  因为那是青春独有的张狂、潇洒、特立独行、无拘无束。

  而接下来,他将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新的传奇。

第151章 华夏,我来了!

  1903年2月1日,李奇维租住的家中。

  众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即将开始的回国之旅。

  李奇维把归国时间定在了2月5日,预计在3月1日抵达广州港口。

  王路遥像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奇维哥哥,你觉得我带什么礼物,回去送给伯父伯母比较好。”

  “哎呀,我买了好几件,不知道最终选择哪一个。”

  李奇维笑道:“那个瑞士金表和项链珠宝就很不错。”

  “我父亲母亲应该会很喜欢,肯定要夸赞你的眼光独到。”

  王路遥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

  她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未来的李家三少奶奶了。

  香岚则是在整理李奇维的所有贴身物品。

  里面甚至有几件让他都觉得不好意思的东西。

  “香岚,那些太旧的可以扔掉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而且回去后,我基本也不会穿国内的长袍了,实在不习惯。”

  香岚笑着说道:“少爷你不要了,那就留给我,我回去送给我家的亲戚们。”

  “他们可舍不得花钱买新衣服,伱这些都算半新呢。”

  香岚的家庭不富裕,包括她整个家族,都是清朝的普通老百姓。

  平常根本不会在吃喝穿用上浪费钱。

  李奇维也知道她家情况,于是就随她了。

  他自己只留下几套西服,其他的一概不要。

  作为立志要办新教育、新大学的人,他想从细节做起,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三的东西就麻烦了,他的手枪倒还好隐藏,但是长枪就无法带上轮船了。

  这一次,李奇维可是下足血本,乘坐的是超豪华的轮船。

  自然对安保十分严格,长枪这种大块头的东西,基本不用想了。

  明晃晃的,实在无法光明正大带走。

  他的长枪是在来到英国后自己组装打造的,仿造的就是他在国内的那柄。

  虽然不是正版,但是日久生情,兵器就是李三的情人,他也有点舍不得了。

  但是最终只能无奈妥协,他将长枪送给了新任驻英大使张德彝的一个护卫。

  两人一见如故,私下里经常交手,以武会友。

  能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个同样懂华夏武术的人,那种惊喜之情无法言表。

  文武殊途,李三一身轻,没带几件东西,但是何育杰三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每个人的行李足足有五大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自然科学的书籍报刊等。

  这些都是三人平时在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总结的。

  然后按图索骥,把对应的参考文献都买到手。

  这个时代英国的书籍印刷非常发达,买书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你有内容,也可以找厂家定制。

  因此三人跟貔貅一样,只要觉得重要的东西,全部一股脑买下。

  而且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为此,较穷的何育杰,还另外两人借钱买书,搞得很有一番雅味。

  何育杰现在非常自信,他连回国后想教授哪些课程都规划好了。

  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甚至连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也在他的课程之中。

  这可把李奇维看的一愣一愣的。

  心道你真能讲好这两门课吗?

  然而,何育杰早有打算,讲不好就直接摇人,请出李奇维,一切迎刃而解。

  而且他还自己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教材,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科技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则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李奇维非常欣赏何育杰的做法,他让夏元瑮和徐启泰也同样操作。

  另外受到李奇维编写教材的启发,三人也各自编写了适合自己风格的教材。

  对此,李奇维没有插手和过多干预。

  草莽初辟,最怕的就是开始就定下死的规矩,不能灵活应对现实环境。

  教育更是如此,最讲究因材施教。

  虽然他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方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节都适合这个时代。

  有些东西,需要在一线的何育杰他们去摸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