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58章

作者:笔下宝宝

  “哎,谢谢,妈!”

  “你这小子,跟妈还客气啥!”

  “我太爷歇着了吗?”

  “嗯,你太爷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早早就睡下了,睡前还念叨着你啥时候回来呢!”

  “那我明天早点去给他老人家请安!”

  刘武猛地发觉姐姐刘淑贤不见踪影,惊道:“咦!我姐呢?咋没瞧见她?”

  甘凝一听,眉头皱起,直言道:“别提你姐了,那死丫头为了追个新闻,一个多月都没着家了!”

  说起来,她就是一肚子火。

  自家闺女自从当上了报社记者,是天天不着家,比他爹都忙。

  没过多久,邓茹便端出一大海碗面条,另有一盘切得厚薄匀称的酱牛肉。

  “小武,赶紧趁热吃!”邓茹说道。

  “好嘞!”刘武应道。

  只听“吸溜!吸溜!”几声,刘武很快就将一大碗面条吃了个精光,接着喊道:“奶奶,我还要一碗!”

  “你这孩子,吃慢点!”邓茹笑着说。

  “嘿嘿!还是奶奶做的面条香,学校的饭跟这没法比。”刘武笑着夸赞道。

  邓茹满脸笑容:“喜欢吃的话,你放假期间,奶奶多给你做些好吃的。”

  刘武却摇摇头:“今年不成了,我明晚之前就得回学校!”

  “啥?明儿个就走!”甘凝、邓茹以及刘竟斋听闻这话,皆是一惊。

  爷爷刘竟斋忍不住说道:“不是讲军校过年会给放假么?你这咋回事……”

  “对啊,对啊!”老妈也皱着眉应和着。

  刘武满含歉意地看着家人,说道:“爷爷奶奶,妈,实在抱歉,我们学院确实放假,可过年时得有留守人员,我是自愿留下的……”

  其实,刘武本来是可以回家过年的。

  而且他本人都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刘武他们这些新学员到陆军指挥学院上学,第一次放假不知道什么情况。

  听有的学员讲,陆军的军事院校放假,必须回原部队见习,不能回家。

  他们指挥学院放假到底能不能回家呢?学员们都在议论。

  这个时候刘武他们区队有一名学员,就对学院的各种情况都非常了解。

  他告诉刘武他们:“放心吧,咱们指挥学院放假,不回原部队直接回家,和地方大学一样。”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到了放假的前一个礼拜天,学员们都争着外出,想给兄弟姊妹、父母、爷爷奶奶捎带点土特产或者别的什么,这也是人之常情,总不能空手回家吧。

  这是当时每个学员的真实想法。

  不过就在前两天,晚自习刚结束,队部通信员突然拿着份名单,挨班通知相关人员开会,刘武是预备党员也在其中。

  “这突然间又开什么会?”大家拿着马扎往二楼俱乐部走时,隔壁班一位同学小声嘀咕。

  到了俱乐部,只见中队教导员于斌笑容盈盈地坐在前面。

  人到齐后,通信员开始照名单点名。

  这时,刘武这才发现,来开会的大多是京津北河省周边的同学,还有少数周边省的,心里不禁有些纳闷:“教导员也是燕京人,这开的难不成是“老乡会”?”

  点完名后,教导员开始讲话,大致意思是,学院今天通知,今年寒假留守值勤由学员队担任,每个大队派一个学员队,人数大约30人。

  一大队部研究,此项任务由新生二中队也就是刘武他们中队承担。

  在留守人员选派上,中队以学院驻地为圆点,按照400公里的半径画了个圈,今天来开会的便都是家庭住址“进圈”的同学。

  开会主要是通知大家抓紧写信或打电话和家里说一下留守的事,看看家庭是否有特殊困难?

  如果有,可以单独向教导员汇报。

  于是,刘武趁着学院还没有正式放假,提出回家一天的要求,结果大队部同意了。

  “哎,以前都是你爹过年不着家,现在又加上个你……”奶奶邓茹闻言,心里有些失落。

  爷爷刘竟斋则道:“你这老婆子,小武既然选择了从军,就只能舍小家保大家……”

  次日,天还未亮,刘武便已起身,他在军校的那段时光,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他先是绕着院子跑了一圈,随后拿起铲雪工具,卖力地打扫起院子来。

  “小武啊,好不容易回趟家,咋不多睡会儿呢?”奶奶邓茹早早起来准备做饭,瞧见刘武正干得热火朝天。

  “嘿嘿!我习惯了!”

  雪扫完后,老爷子也起床了,一见到刘武,脸上便绽开了笑容。

  刘武身着军装,郑重地向老爷子敬了个礼。

  老爷子不禁喃喃自语:“像啊,简直太像了,和你爹年轻时如出一辙!”

  时光匆匆,纵使满心不舍,刘武也不得不返校了。

  刘武辞别了恋恋不舍的家人,于当日回到了学院。

  寒假很快到来了。

  令教导员没想到的是,32名留守学员没有一人提出困难,家里也都支持大家留守。

  按照队里计划,刘武他们32名同学分两批留守值勤,于教导员和刘中队长各随一批留守。

  随着同学们陆续离院,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

  除夕那天早上,教导员带领刘武们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拉彩带,学员队一下有了热气腾腾的过年味道。

  下午,除了值勤学员以外,教导员带着刘武们到炊事班帮厨,一起动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晚上6点多,大家聚在室堂外放完爆竹后,年夜饭正式开始。

  炊事班为大家准备了山楂汁,倒在杯中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年夜饭后,刘武他们围坐在食堂里,等着收看今年央视台搞的春节联欢晚会。

  

  “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央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赵宗祥做开幕词,说了第一句新春问候。

  这是央视台制作播出的第一次大型综艺性文艺晚会,由黄以鹤、邓载军执导,今晚的四位主持人是王景玉、刘少庆、马李、姜坤。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李古一演唱了一首《乡恋》。

  李谷一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另外她今晚还演唱了好首歌曲《春之歌》、《闻声祖国好》、《年轻的朋友》……

  还有相声演员马李姜坤的相声作品《错了这一步》、《对口词》、《战士之歌》……

  刘武与大多数同学们一样是第一次在电视上观看春节晚会,感觉特别有意思。

  晚上10点不到,轮到刘武站岗了。

  刘武和同学王祥穿上大衣、扎上外腰带,向学院小西门岗亭走去。

  到了岗亭,和前班同学交接完后,刘武和王祥站在狭小的岗亭中。

  听着天空中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刘武禁不住有些想家,想着家人们此时一定也在牵挂着他。

  刘武心里突然感到空落落的,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身上的热量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

  尽管我俩把大衣裹了又裹,把外腰带紧了又紧,寒意还是止不住地袭来。

  刘武看了看手表,时针快要指向11点,心中不由盼望着时针能够快些转动,让他们能早点回到中队和同学们一起热热闹闹地跨年。

  这时,刘武突然听到岗亭前的马路上传来脚步声。

  “不是12点才交班吗?这个点谁会跑到这里来?”他俩不禁纳闷,赶紧走出岗亭观察。

  漆黑的夜色中,依稀看到有两个人影正朝这边走来。

  “谁啊?口令?”刘武不由握紧了枪,大声问道。

  “口令正确,是查岗的吧?”和来人核对口令后,刘武对王祥小声说,但他们还是保持着高度警惕,紧紧握着手中的枪。

  等来人走近一看,让他俩大吃一惊,没想到来的竟是学院宋政委,旁边跟着一名三十左右岁的军官,手中还提着两个大礼包。

  “首长好!”他俩赶紧敬礼。

  “你们好!除夕夜站岗,辛苦了。这里情况怎么样?”宋政委回礼后问道。

  “报告首长,一切正常!”刘武他俩答道。

  “好!寒假期间学院大部分同志都回家过年了,你们留守值勤,为学院保持安全稳定的正常秩序作出了贡献,我代表院党委和全院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慰问和感谢!”说完,宋政委非常庄重地给他俩敬了个军礼。

  刘武他俩紧张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赶紧给政委回礼。

  “今天是大年三十,提前给你们拜年了!学院也专门给留守学员准备了大礼包。李参谋,给他们吧。”

  “谢谢首长,谢谢李参谋!”刘武他俩激动地接过大礼包。

  “但也要给你提个醒,站岗值勤使用口令要严格规范。你刚才那句‘谁啊’就不应该说。”宋政委说着,和蔼的神情中透着严肃。

  “下次我一定改正!”刘武赶忙回答。

  “好了,不早了,都11点了。”宋政委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我通知你们,交班!这班岗由我和李参谋来站,下班岗让他们2小时后来接我们。你们回去和同学们一起跨年吧。”

  “啊?首长,这不好吧?”刘武他俩一下愣住了。

  “没什么不好的,这是院里的决定。这个跨年岗我们来站,赶紧交班吧。”宋政委说。

  “执行首长命令!”一旁的李参谋说。

  见宋政委和李参谋都这么说,刘武他们只好卸下枪支和弹药袋。

  政委非常熟练地验枪并检查弹药袋后,跨步走入岗亭,“快回去吧。现在我们上岗,你们下岗!”

  刘武他俩拿着大礼包回到中队俱乐部,兴奋地向教导员和同学们说起政委到哨位上给他们拜年还替他们站岗的事,并将大礼包的食品分给大家品尝。

  同学们都很受鼓舞,叽叽喳喳议论的声音盖过了电视上春晚的声音,暖洋洋的热闹场面化解了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在大家意犹未尽的议论中,新年的脚步近了。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教导员和刘武他们一起跑到中队楼下,点燃爆竹和烟花。

  绽放的烟花将夜空照耀得美轮美奂。

  刘武想到政委此时正在哨位上替他们站岗,心中那份感动就如这缤纷烟花一样,照亮了校园,也温暖了心间。

  大年初一,教导员到院里参加交班会时才得知,除夕那晚,学院所有岗哨的跨年岗都是由值班的院、部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担负的,为的是让全院留守学员能高高兴兴地一起跨年。

  李二牛放了假回家忘记拿大衣,一出县城的火车站,他就来买。

  “你到底买不买?磨磨蹭蹭的,后面都排着人呢!”售货员没好气地冲李二牛喊了一嗓子,声音尖得恨不得把人耳膜扎破。

  李二牛愣了一下,手里攥着那件军绿色棉大衣,迟疑地看了看旁边的姑娘。

  她低着头,手里捏着个皱巴巴的钱包,冻得通红的手指有些发抖,似乎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李二牛把衣服轻轻放回柜台,说了一句:“这衣服我不要了,让她吧。”

  姑娘抬起头看了李二牛一眼,眼神里带着愣怔,又带着点受宠若惊的慌乱。

  半晌,她低声说了句:“谢谢。”声音很轻,但还是被李二牛听见了。

  李二牛转身出了供销社,心里想着:“她要是家里条件好,怎么可能冻成这样?”

  说到底,李二牛也不是什么大方人,只是觉得这姑娘可能比自己更需要这件衣服罢了。

  可李二牛没想到,这一让,竟让出了他后半生的缘分。

  今年的冬天冷得出奇,地上的雪早就结了冰,走一步都得打个小心。

  家里穷,李二牛从军校放寒假回来,想着给父母添件棉大衣。

  可家里日子紧巴巴的,娘早就念叨了好几回:“咱家这条件,你还花钱买什么新衣服?凑合着穿不就行了!”

  李二牛知道娘嘴硬心软,嘴上嫌他乱花钱,心里却盼着他在部队里别受委屈。

  可他一个大老爷们,总不能回家冻得直哆嗦吧?所以,趁着去镇上赶集,李二牛才想着买件便宜的大衣。

  可谁成想,衣服没买成,回到家还挨了他娘一顿数落:“你这孩子,买件衣服都买不成,冻坏了咋办?军校的人又不会惯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