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有一天,他过生日,他的儿子请了一个戏班子到家来唱堂会。
唱的是“千里走单骑”,那叫一个好,大家喝彩声不断,这位老爷子却傻乎乎的没啥反应。
末了问道:“那红脸的家伙是谁啊?”有人说:“这是关云长关老爷啊!”
这老头说:“有啥了不起,难不成比咱东山好汉秦琼还厉害啊?叫他跟秦琼比比。”
众人皆倒,道:“老寿星,这可没法比啊!”
老头不高兴了,发狠道:“怎么没法比,饿他三天不管饭,看他比不比!”
候马两位大师表演完,紧接着上台的就是有“北派猴王”之称的京剧武生一代宗师李万春老师。
李老师有“活关公”、“活武松”、“活猴王”等美誉,他登台表演了拿手绝活“猴戏”《大脑天宫》。
瞧着眼前这位,刘之野突然想到即将央视后年即将开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来。
可以说《西游记》在每个人童年的最深刻回忆之中,永远保留一个角落。
没有《西游记》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每当暑假时响起那经典的“等等等等等……”就让小孩子们兴奋无比。
刘之野记得前世的《西游记》其实是杨婕导演从八二年就开拍的,到了八八年才结束,拍了六年多,真是历经坎坷。
六年时间里,剧组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拍摄条件艰苦等。
整个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不能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很低……就这也之拍了25集。
虽然后来杨导又补拍了续集,却也没有了86版的那股子味儿了。
刘之野前世一直有这么个遗憾,他摸了摸自己个儿的下巴,“嗯,如果《西游记》剧组还跟前期一样遇到了困难,帮她一把,也未尝不可……”
晚会立即进入尾声,上台的也是刘之野的一个位熟人,刚从公安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周卫军。
他是周卫国的小弟,此次也代表燕京公安干警们登台,演唱了刘之野的一首经典老歌《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熟悉的旋律乍然响起,无人察觉刘之野在轻声合唱。
歌声中,刘之野思绪飘回刚转业之时。
那会儿他刚去了红星厂保卫科,紧接着便碰上一个大案……
岁月悠悠,多年过去,有的战友已牺牲,有的白发苍苍退至二线,有的则转业在其他领域拼搏,然而那颗壮志雄心始终未变。
当军区文工团的大合唱,“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蒙蒙……”响起时,刘之野他已经湿润了眼眶。
电视机前的,王小军笑而不语,他的心里却早已飘回了家中,想象着母亲此刻是不是也坐在电视前,看着同一个节目。
他想着想着,心头涌上一股浓浓的乡愁。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联欢晚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欢快的歌曲和热闹的舞蹈充斥着整个营房,战友们时而鼓掌,时而发出阵阵笑声。
然而,当一首关于母亲的歌曲响起时,王思成的心弦被狠狠拨动了。
“母亲啊母亲,你是我永远的牵挂……”歌声回荡在房间里,直击王小军的心。
他的眼前浮现出母亲弯腰劳作的身影,那双粗糙的手,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泪水不知不觉间充满了他的眼眶,他赶紧低下头,不想让战友们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旁边的李勇似乎也被这首歌触动了,他沉默不语,眼神中透出深深的思念与忧虑。
就在歌声结束时,李勇突然脸色煞白,身体一软,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李勇!”王小军大惊失色,赶忙扶住他,“李勇,你怎么了?!”
战友们一下子都围了过来,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王勇抬到床上,有人立刻跑去叫医生。
王小军握着李勇的手,心中充满了焦急与不安。
“医生!医生快来!”陈建在门外喊道,声音里充满了焦虑。
没过多久,军医匆匆赶来,开始给李勇做检查。
王小军站在一旁,双拳紧握,心里默念着:“千万不要有事啊,千万不要有事……”
“他只是劳累过度,再加上情绪波动,才导致晕倒的。”
军医松了口气,解释道,“没什么大碍,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听到这话,王小军才稍稍放下心来,但心中仍然有些不安。
等医生走后,王思成也没心思看晚会了就守在李勇的床边,看着他苍白的脸,心里百感交集。
“思成……”李勇慢慢睁开眼睛,声音虚弱。
“你吓死我了!”王小军赶紧靠近,“怎么突然就晕倒了?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没跟我们说?”
李勇苦笑了一下,叹了口气,“唉,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家里……家里情况不太好。”
王小军眉头紧锁,“你家里怎么了?”
李勇闭上眼睛,声音有些哽咽,“我妈身体不好,家里又没什么钱,每个月的药费就要一两百。
我出来当兵,本想着能为家里减轻负担,结果……唉,每次想起家里,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听到这番话,王小军的心揪了起来。
这年头,一两百可是天文数字,他们一家人加起来的收入也没有这么多,何况李勇是农村人。
他拍了拍李勇的肩膀,试图给他一些安慰:“兄弟,你别想太多了,身体要紧。咱们一起熬下去,将来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早晨,阳光洒在营房外的训练场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王小军和李勇站在操场上,开始了他们一天的训练。
李勇脸上的苍白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神色。
“感觉怎么样?还撑得住吗?”王小军关切地问。
李勇用力挥了挥拳头,笑道:“放心吧,我没事儿了。这点儿训练不算什么,等咱们熬过这段日子,我一定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第517章 年三十的战备!!!
第517章 年三十的战备!!!
去年10月,钟兴国由“猛虎突击队”副中队长升任中队长。
春节本可以休假探亲回老家,可是去年12月上级又重新任命葛小虎去军区新组建的“天狼”特战旅一大队任中队长。
一大队二中队组建完毕后,部队就拉到野外进行战前练兵,回家过年的计划泡了汤。
今年的春节,因为军区要求“天狼特战旅”的干部和战士春节一律不准休假,葛小虎和官兵们只能在训练营地过大年。
二中队由于是野外冬季训练,他们临时驻扎在燕山西麓的一座山村小学里。
冬训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可能住宿在有吃有喝还温暖的营房里。
这里条件太简陋,房顶只有几条薄檩条,檩条上只有一层灰色的薄瓦片。
寒冷的西北风刚好能从瓦缝中吹进来,雪能也从能瓦缝中飘进来。
春节前夕,燕京地区又下了一场大雪。
这时室内温度和室外相差无几,晚上睡觉,官兵们常常会被冻醒。
葛小虎深夜查哨查铺时,看到战士们的棉被上还有一层白白的雪花。
官兵们冻得睡不着觉,只好抱团取暖,和衣而睡。
葛小虎查哨查铺后也久久难以入睡,两只脚冻得像冰疙瘩。
好在战士们多数来自农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也好在他们那时还年轻,身体好,火力旺,经得起摔打。
进入年根,天更冷了,雪片儿随风飘落下来。
雪能让空气清新,也能让人格外精神。
一大的官兵们坚持踏着皑皑白雪训练。
这成了当时小学附近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少群众从十里八村赶到小学来看我们训练。
群众看,他们练,也调动了官兵们练兵的积极性。
二中队在训练战场自救互救时,士兵们在爆炸声中一个个应声倒下。
紧接着,救护队员们扛着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抢救“伤员”。
当一个个炸断腿的、头部负伤的、双眼失明的、腹部中弹的“伤员”,被白色纱布缠绕着“伤口”抬上担架运下“战场”时;
一些旁观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一些中老年人的脸上却挂着泪花……
这所小学虽然远离南疆作战的战场,但由于一大队即将要上前线,每天喊着打仗,练着打仗。
“打仗”一词也使这片土地涌起一股浓浓的国防热情。
春节,最让葛小虎头疼的是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
葛小虎把电话打到旅政治部宣传科,请求给即将奔赴前线的官兵们解决一台电视机。
旅里接到葛小虎的电话后很重视,专门派了一名干事送来一台电视机。
有了一台电视机,年关就好过一点了。
起码除夕晚上能有一个盼头,也能收拢官兵的心。
除夕夜,全中队官兵挤在一间小教室内,没有凳子,官兵们就围坐在铺有稻草的地上看电视。
这天,室外的西北风不停地吹着,室内冷极了,哈气成霜。
战士们个个头戴棉帽,脚穿棉鞋,冷得受不了,就把被子披在身上御寒。
钟兴国怕战友们感冒,专门让炊事班烧了两大锅生姜黑胡椒红糖水给大家喝。
零点的钟声在焰火腾空之际响彻,新的一年已向我们走来。
这年头,村民们生活还很艰苦,但乡亲们仍无私地支持部队,支持钟兴国他们上前线。
春节前驻地供销社还带着粉条和花生来慰问他们。
二中队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北方,有过春节吃水饺的习惯,不吃水饺就好像没过年,好像也觉得不吉利。
这年头,市面上可没有速冻饺子卖。
要吃水饺需要自己动手,但钟兴国他们又没有包饺子的工具。
天下事难不倒革命战士,官兵们就用小凳子、行军锅盖、教练手榴弹、匕首、伞刀等做包饺子的工具,尤其是用教练手榴弹擀饺子皮,那真是一绝。
战士们用手榴弹在面团儿上轻轻一压,再用手榴弹轻轻滚几下,一块水饺皮就擀好了。
擀饺子皮的工具多种多样,水饺也包得形形色色,很有军营特色。
大年初一的早晨,小学院内人声鼎沸,四口行军锅内全煮着水饺,飘出一股股诱人的饺子香气。
在向前线开拔、即将投入战斗的前夕,二中队在向父老乡亲们说再见的时刻;
能就着乡亲们提供自家种的大蒜,蘸着自酿香醋,饱饱地吃上一顿猪肉水饺,钟兴国他们已经觉得十分满足。
10点整,二中队又组织官兵们开展了捕俘格斗等项目的军事表演赛。
吸引了不少附近的百姓来观看,也丰富了官兵们的春节文化生活,缓解了他们的思乡情绪。
春节过后没久,钟兴国他们就要向前线开拔了。
去年冬天,王思成从南疆前线来到燕大军区,成为军区“天狼特战旅”电子侦查中队长。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