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90章

作者:笔下宝宝

  动员大会过后,谢云龙与老乡马建设紧紧抱在一起。

  马建设告诉他,这次上了战场一定要为家乡人争口气,为父母争口气。

  假如他们都能活下来,将来就回到家乡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假如有一个牺牲了,其中一个要将对方的父母当成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

  如果都牺牲了,那也是为了祖国,也是死得其所。

  说到这里,谢云龙流下了眼泪,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两个人就将遗言写好,放在自己的背包里。

  战斗终于打响了,谢云龙所在的部队最先与敌人展开较量。

  一开始见到昔日的战友倒在自己的面前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是后来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谢云龙只知道拼命地往前冲,脑子里想的都是为战友们报仇。

  当谢云龙与战友们看见敌军的仓库和战壕里,都是我军当初援助给他们的军需物资时,心里的怒火更大了。

  几天前的那场激烈的战斗中,谢云龙的排长也牺牲了。

  当时他们排在攻打某高地,结果几次进攻都没成功,排长急了,他带上三名战士冲了上去。

  临走时排长把他的手表摘下来给谢云龙,告诉他如果他能安全回来,这块表就给他做个纪念,如果没回来,就麻烦谢云龙把这块表交到他未婚妻的手上。

  猛烈的枪声过后,排长身中十几弹,谢云龙紧紧地握着那块表,半天没缓过神来。

  之后谢云龙也被炸伤,失去了知觉,后来是老乡马建设冒着枪林弹雨,连哭带喊、连滚带爬的将谢云龙救了回来。

  但是他们也被打散了,直到遇见了钟兴国。

  等谢云龙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滇省的军区医院了,五天的昏睡好似做了一个梦一般。

  之后排长的未婚妻曾来到了医院里领取排长的遗物,不过谢云龙没有见到她,而那块表就这样一直留在他的身边。

  谢云龙出院后,还想设法打听救命恩人钟兴国等人的下落。

  可惜钟兴国是特种部队,保密程度非常高,谢云龙根本找不到他。

  谢云龙只能将这份感激之情藏在心里,以待将来。

  ————

  正在警卫二师殿后部队顺利敌王牌338师一部击溃后,正面战场最后一支南撤的夏军部队也将“白眼狼”王另一王牌部队打的颜面扫地。

  这支号称敌军战斗力排名第二的312师趁夏军主动撤军之际,曾沿用其在抗M战争中惯用的山地游击战术尾随袭扰夏军121师。

  结果,121师以炮兵团为依托,3个步兵团合围前来袭扰的敌军312师配属的183团。

  在121师强大的火力网中,敌军183团被重创,其团指挥部被端,使得312师主力不敢再出兵挑衅。

  号称“山地之王”的越南陆军因此颜面扫地。

  这也证明了敌军不善于正面作战,敌军惯用的是“鬼火战术”!

  民间常说的“鬼火”,也叫磷火,是磷的自燃现象,是指有机体经过自然分解后生成了一些含磷元素的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后,形成的燃烧现象。

  长期在野外工作、游玩的人会经常发现,“鬼火”这东西,会跟着人跑,转身想扑灭的时候,“鬼火”又会跟人保持一定距离。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磷火是一种非常轻的可燃气体,很容易随着空气流动而不断移动。

  在对“白眼狼”自卫还击战中,敌军第一道防线失守后,便采取“鬼火战术”应战。

  说白了就是,部队化整为零不断避开夏军的正面进攻。

  当夏军部队安营扎寨的时候,就派出轻步兵在营地周边进行袭扰,或者是夏军撤军的时候,尾随袭扰。

  在长达1300公里的战线上,参战的夏军29个陆军师基本上都见识过夏军惯用的“鬼火战术”。

  很多敌军阵地都是一触即溃,等夏军战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后,溃逃的敌军马上变成苍蝇一样,不断对夏军的阵地实施小规模多频次袭扰。

  3月5日,夏军正式下达胜利撤军的命令,并向世界发表相关声明。

  “白眼狼”集团以为机会来了,以为夏军在撤军途中,战斗力必然有所下降,是反扑的好机会。

  于是,命令此前没有参战的敌军312师从大原一带进至平那隆地区,企图吃掉在那隆南部执行断后任务的夏军121师。

  那隆是平高市区以北约9公里处的一座小乡镇,镇上有一座长度约为65米,宽7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是当地横渡水口河的必经之路。

  那隆桥北侧约300米处,是一道由21座山头组成的山脉,这里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易守难攻。

  3月中旬,参战的夏军各部前队变后队,开始互相掩护班师回国。

  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塔山守备英雄团”的夏军41军121师便承担了该军的断后任务,全师官兵仍在平高市区设防。

  “白眼狼”集团得知情况后,便命令当时在大原市一带驻防的敌军312师北上狙击121师。

  不过,大原市距离平高市约为150公里。

  按照敌军312师的能力,至少需要2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抵达平高市集结。

  为此,敌军312师让其配属部队海兴独立183团轻装前进,抢占那隆桥北侧高地,想对夏军121师形成南北夹击。

  这个敌军312师,成军于1950年,号称“战胜师”,是“白眼狼”陆军部队当中,战斗力仅次于338师的主力师。

  白天的时候,敌军186炮兵团不断炮击夏军121师的主阵地。

  晚上的时候,312师纠集此前的平高市残兵败将,以3到5人为一组,不断对121师的前沿阵地进行偷袭。

  由于敌暗我明,敌军小股部队不断利用夜色掩护。

  时不时使用60迫击炮、轻重机枪等射程较远的火器,漫无目的地袭击121师阵地。

  夏军121师要是派步兵反击,敌军小股部队早就逃之夭夭。

  若不派步兵反击,局面非则常被动,使得敌军的态度非常嚣张。

  夏军121师炮兵部队向南还击时,敌军312师炮兵部队则迅速撤出阵地。

  121师停止炮火还击时,敌军312师迅速开火,就像一群蚊子一样怎么赶都赶不走。

  “这帮孙子!太踏马的恶心了!必须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不可!”坐镇指挥部的刘之野得知前线情况后怒火中烧。

  由于他的撤军命令已经成效,让121师主力部队继续向南追击已经不太现实。

  为此,刘之野决定:先围歼那隆北部的敌军183团,给敌312师一点颜色瞧瞧。

第483章 战后总结!!!

  第483章 战后总结!!!

  现实中的战场撤军,可不像神剧中那样,部队就像赶街一般毫无技术地赶赴集结地。

  在撤军过程中,行军路线周边的制高点、桥梁等战略要地,都需要事先派兵控制,每个连排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白眼狼”海兴独立183团虽然进驻那隆地区北部,但未切断夏军121师的北撤路线。

  22日上午7时许,位于平高北郊扣屯地区的夏军121师炮兵团和362团一部对南面的第军312师186炮兵团实施了一次猛烈的反击后,暂时稳住了南侧。

  晚上10点左右。

  夏军121师361团2营担任主攻营,配属团直属2个82无后坐力炮兵排、1个师直属侦察排、1个重机枪连和1个炮兵侦察分队,趁着夜色,迅速从扣屯地区北上那隆桥一带。

  362团第一营轻装上阵,他们翻山越岭,悄无声息地渗透至里魁地区,抵达了纳溧一带的关键位置。

  刘之野参谋长运筹帷幄,他下令让前来增援的150师449团,在播容地区布下警戒网,确保万无一失。

  此刻,41军麾下的一个团与三个营,如同天罗地网,悄然将盘踞在那隆北部的越军183团团团围住,形成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是22日的深夜,大约11点左右,留守在扣屯地区的150师指挥部梯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他们在阵地南面精心布置,埋设了地雷,挖掘了反坦克壕沟等重重障碍。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迅速撤离扣屯阵地,犹如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向那隆北部集结,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

  9日早上6点左右,361团2营6连率先与那隆桥北侧发现3处敌军阵地,随即引导炮兵团进行覆盖射击。

  顷刻间,数百发炮弹砸在敌军阵地上,2营趁势出击,于上午10点左右全面控制那隆桥北侧的小型山脉。

  紧接着,炮兵团迅速抢占那隆桥北侧小型山脉各高地,对周边敌军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敌军312师各部企图沿着公路尾随夏军121师,其辎重部队被夏军121师重炮部队阻挡在扣屯地区,只能让步兵轻装前进。

  此时,夏军121师所有人马都跨过那隆桥。

  并炸毁了桥梁,敌军312师被水口河阻挡,很难威胁到121师的安全。

  紧接着,夏军121师以6倍于敌军的兵力,收缩那隆北部的包围圈。

  敌军183团迅速化整为零,以班组为单位,有的钻进天然洞穴中负隅顽抗,有的爬到大树上进行自杀式防御,有的在密林中迷路,已经溃不成军。

  夏军121师各部居高临下,采取重机枪扫射开路、步兵跟进的方式进行地毯式搜索。

  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敌军小股部队。

  或者说,那隆北部山区的敌军士兵人数,比山里的野兽还多。

  夏军121师及配属部队完全是在进行狩猎,而不是在打仗,只是狩猎对象比猛虎还要凶猛一些。

  10日正午时分,阳光炽烈。

  敌军183团指挥部的一百余人在毫无防备之下,被361团2营5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歼灭。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从战场上清理出了一批战利品,包括电台、精密的作战地图等重要物品。

  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敌军183团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在战场上四处乱窜,企图寻找出路。

  然而,夏军121师的战士们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只要敌军在包围圈中稍露踪迹,便会立即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打击。

  即便有些敌军狡猾地躲在暗处,企图躲避夏军的搜索,但这也只是徒劳。

  夏军战士们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顺着敌军的足迹进行地毯式搜索。

  那些躲在洞穴、石缝中的敌军,最终也难逃厄运。

  不是被熊熊烈火吞噬,就是被猛烈的爆炸撕成碎片,连还手之力都未曾有过。

  一些受伤的敌军由于在密林中迷路,得不到同伴的救治,最终只能落得个曝尸荒野的下场。

  反倒是缴械投降的敌军,却得到了夏军的优待,一路吃好喝好,没有生命危险。

  下午2点左右,夏军121师各部控制了那隆北部所有高地。

  后卫部队顺利北上与150师449团汇合,执行清剿残敌的各部开始向北搜索前进。

  依据“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严格战果统计标准。

  夏军121师在对敌军183团实施围剿的激烈战斗中,最终确认的击毙敌军人数仅为五百余人,俘获的敌军则仅有百余人。

  然而,根据敌军战后所披露的详尽数据显示,敌183团的实际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一千多人,已然是元气大伤,再无力继续战斗。

  敌军312师企图追击夏军的121师,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他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损失了一部分人马。

  特别是敌183团,尽管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却依然遭到了夏军121师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敌183团不敢再与夏军121师进行正面的硬碰硬交锋,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他们一路派出小股部队,不断对夏军121师的后卫部队进行袭扰。

  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拖延夏军的行进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喘息之机。

  此前的,“白眼狼”对外宣称:夏国军队在LS市损失惨重,没有攻入LS市区。

  结果,号称“白眼狼”陆军第一师的338师败走凉山城。

  此后,号称“白眼狼”陆军第二精锐师的312师,在平高、那隆地区不仅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反而被夏军121师重创其配属的步兵团。

  “白眼狼”的两个精锐师的表现不佳,战前一直引以为豪的“山地之王”称号,就这样被夏军无情地摘掉了。

  或许是这个原因,敌军被痛击后,等夏军前脚刚踏入国门,敌军后脚就进入边境地区,继续对夏国实施武装挑衅。

  此后,敌军想占据发拉山、M山、扣林山、黄帝山、都阴山、L山等8处边境骑线高地,不断袭扰夏国边境地区。

  夏军怎么可能容忍敌人。

  敌人占领险要大肆修筑工事,夏军这个专业的“拆迁队”就暴力进行拆迁。

  结果,夏军先后收复了法拉山、扣林山、都阴山、L山等骑线高地。

  夏军的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敌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差。

  接下来的十年间,双方在这些山脉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反复无常,持续时间之久,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