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特别是在分队行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为了有效防范“白眼狼”特工可能发起的突然袭击,从而确保整个行动分队的安全无虞。
在茂密的山林间穿梭前行,那些看似蜿蜒曲折、毫不起眼的小路,往往暗藏着难以预料的危险与杀机。
当行动分队成功抵达444高地山顶之际,钟兴国身为尖兵,毅然走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为整个分队开辟前行的道路。
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他那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好战友李二虎。
行进间,钟兴国稳健地迈过一处茂密的草丛,突然间,他的眼前似乎闪过两道连环绊发雷的隐约轮廓。
他心中一惊,立刻警觉地向身后的战友们大声呼喊:“大家注意,有地雷!迅速拉开距离,就地卧倒!”
面对此种情况,钟兴国也非常紧张,但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是为了李二虎和其他战友的安全,钟兴国老兵当即决定,拆除这两颗连环绊发雷。
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在前拆除地雷,李二虎的心里除了担忧还有焦虑。
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钟兴国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从一名地方青年在艰苦的训练和磨练当中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拆除地雷对特种兵而言,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地雷,其密度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无疑增加了任务的艰巨性。
钟兴国遭遇的,正是一颗隐蔽而危险的绊发雷。
绊发雷的拉线往往细如发丝,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雷管,引发灾难。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他毫不犹豫地将手表和冲锋枪交给了战友。
这一举动,无疑是他已经做好最坏打算的悲壮宣言。
排雷工作,既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也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它要求排雷者拥有姑娘绣花般的细腻与耐心,同时也必须具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轻轻地拨开草丛,钟兴国慢慢地找到了绊发雷的拉线,顺着拉线,他拨开更深的草丛,找到了固定桩。
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就能马上解除了,在排除绊发雷的时候,需要稳住固定桩,一旦使固定桩偏离,就有可能拉开插销击发绊发雷。
与此同时,钟兴国一手扶住拉线,慢慢地摸向了作为绊发雷爆炸装置的白眼狼制仿S联F1手榴弹,拨开草丛,剥去周边的土壤,绊发雷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
钟兴国稳稳地握住了击发装置,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向插销处的拉线。
随着“嘎嘣”一声清脆的响动,拉线应声而断,他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
紧接着,钟兴国熟练地将断掉的拉线缠绕在地雷上,确保它不再构成威胁。
随后,钟兴国又以同样的冷静与果敢,如法炮制地拆除了第二颗地雷。
至此,笼罩在他们头顶的死神阴影终于被彻底驱散了!
在排雷的生死瞬间,钟兴国展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智慧,他的英勇行为很快传遍了军营。
133师的侦察参谋谭不凡,这位被誉为“侦察英雄”的英模代表,在各地的巡讲活动中,深情讲述了钟兴国的事迹。
在一次巡讲间隙,一群敏锐的记者围住了谭不凡,从他口中挖掘出了钟兴国的感人故事。
记者们被深深打动,他们决定将这份英勇与无私传递给更多人。
于是,一篇题为“他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赫然登出。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较为详尽地记录了钟兴国这位老兵在排雷现场排除连环绊发雷的惊心动魄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他的英勇与果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生死瞬间的紧张与震撼。
钟兴国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符号。
而在那紧张肃穆的前线指挥所内,参谋长刘之野的耳畔,再度回响起了“钟兴国”这个响亮的名字。
他细细回想,恍然惊觉,那个曾经青涩、带着书卷气的大学生新兵,历经风雨洗礼,已然蜕变。
部队党委给钟兴国记了二等功,火线入党提干。
不久后,钟兴国又被任命为葛小虎分队的尖兵组组长。
一天黄昏时分,葛小虎分队再次踏上了征途,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坚定地朝着敌军的某个高地进发。
在这一行人中,走在最前端的依然是那位身手矫健的尖兵组组长——钟兴国。
他头戴一顶草绿色的钢盔,那钢盔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微光。他的眼神机警而锐利,时刻注视着前方,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危机。
在钟兴国的引领下,整个队伍如同一条灵活的蛇,穿梭在山林之间。
他们时而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钻过茂密的灌木林;时而拉着藤条,像荡秋千一般轻盈地跃过一道道沟壑;时而又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伐,生怕发出半点声响;时而又大步流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就这样,他们走过了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
突然,钟兴国身形一顿,他迅速钻进了前方的竹林之中。
“有情况!”
紧接着,他向队伍发出了紧急信号,示意前方有敌情,让大家注意隐蔽。
钟兴国和战友们纷纷拔出匕首,准备随时应付突然情况。
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不料敌人果真向他们这里走来,而且离他们只有四、五米远了。
李二虎使劲拉了拉钟兴国的衣角,示意要干掉这几个敌军。
钟兴国手按了按李二虎的肩头,叫他暂不要动。
四个敌兵用手电简把竹林子边沿照了一遍,然后叽咕了一阵子,掉头走了。
钟兴国示意一眼李二虎跟上去,沿敌人走过的路线插上小旗,好让队伍避开敌人的地雷顺利前进。
他们就这么尾随着敌人一直向前走着。
不久,敌人突然在前面一个小村庄住了下来。
钟兴国摸进村里,发现了敌人的临时营房,回来向分队长葛小虎做了汇报。
原来,敌军为阻止夏军前进,特地派来了工兵营,专门从事埋地雷、炸公路、毁桥梁。
葛小虎命令支援组组长将这一情况标注在地图上,同时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
嗯,摸着小道走,地形不熟,山高林密坡陡,有不少的悬崖峭壁,还有敌人埋设的地雷,势必会减慢速度,多耗时间。
要是沿着公路走,多半会敌人遭遇纠缠。
钟兴国于是向葛小虎建议,大胆沿公路前进。
他说;“我们已经深入敌后二十多公里,敌人的防备自然没有边界严。
我们拉开距离,咱们分成两队,我随第一队开路,如果被敌人发现,我们掩护你们另选路线。”
葛小虎深思远虑了一下,便采纳了钟兴国的意见。
于是,他们一行人迅速踏上了公路,如同旋风一般,迅猛地朝着敌人的纵深地带席卷而去。
他们步履不停,一口气疾行了十里路程,竟奇迹般地没有遭遇任何敌人的阻拦。
正当葛小虎一行人距离那座至关重要的公路桥还有大约四百多米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令他们停下了脚步。
只见桥上敌军已经部署了守备力量。
不仅如此,他们还架设起了探照灯。
那探照灯的光芒如同巨大的眼睛,不断地在夜空中上下来回扫视……
第480章 “炊事班”也不是好惹的!!!
第480章 “炊事班”也不是好惹的!!!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正在葛小虎小分队遇到困难的时候,警卫二师却对当面的敌军展开了猛烈的还击!
当面的这支敌军,就是“白眼狼”的338师。
警卫二师长孟鲁豫根据敌情,知道敌军不甘心失败,还想和夏军较量一番。
遂命令警卫二师第四团、第五团分别在支马公路两侧的390高地、班坑阵地展开,准备迎头痛击追来的敌军。
由于夏军方面早已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4月9日这天,当敌338师一部贸然向警卫二师驻守的390高地发起冲锋时,立刻陷入了警卫二师精心布置的火力网中。
这些火力点隐蔽且猛烈,敌军接连发起的两次正面冲锋和一次迂回攻击均被迅速击溃。
一番激战过后,敌军伤亡惨重,足足折损了三百多人,却连一寸土地都未能占领。
与此同时,另有两个连的敌军妄图耍些小聪明。
他们计划伪装成夏军士兵,混入夏军的队列之中,再寻找机会发动搞突然袭击。
然而,他们的计划实在太过拙劣。
这晚九点多,这帮敌军竟然大摇大摆地行进在支马公路上。
他们嘴里还哼唱着《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这两首G命歌曲,企图以此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几年前,“白眼狼”没上台前,两家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们的人会唱夏国歌一点也不奇怪。
但这次夏军撤退是机密行动,哪有大晚上唱歌自己暴露目标的?这分明就是猪鼻子栽蒜—装象!
显然这支敌军是聪明得过了头,警卫二师五团七营指挥员们紧急碰头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放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后再打。
果然,走在前面的敌人毫无防备地进入伏击圈后立即遭到夏军各种火器突袭,被打得溃不成军。
到了10日拂晓,最后藏在稻田里的敌人全部被歼灭,而夏军却无一牺牲。
另一股敌军,在推进至班、坤这一带区域后,同样未能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他们遭遇了警卫二师四团主力的强势合围。
经过一番激战,敌军损失惨重,被击毙的人数高达五百余人,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边缘。
至此,敌338师精心策划的“三路追击”阴谋,那个妄图打乱夏军撤退步伐;
企图在混乱中捞取好处的计划,彻底遭遇了警卫二师坚决而凶猛的反击。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敌军的如意算盘被彻底打碎,他们的阴谋也随之破产。
4月10日这一天,警卫二师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他们有序地撤至了390高地以北的地区。
根据前线指挥部下达的交替掩护的作战任务,警卫二师四团迅速响应,他们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在612高地和421高地精心布防,以确保主力能够安全地向北撤离。
与此同时,警卫四团北侧的警卫五团已经开始了撤离行动。
这使得四团成为了全军最南端的部队,他们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最为关键的殿后重任。
在这个关键时刻,警卫二师四团的将士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们毫不畏惧,坚定地守护着全军的后方。
而敌军338师在4月9日至10日的激战中,虽然遭受了夏军的猛烈打击,损失惨重。
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靠前,在敌军上级的严令之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北追踪夏军的踪迹。
尽管敌人们心中充满了畏惧和不安,但338师的敌军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踏上这条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道路。
实际上从2月17日开始,该师先是在绿平以西地区被警警卫师堵截。
随后又与夏边防军某部交手,然后再遭警卫二师血洗。
敌338师建制已经是支离破碎,能够作战的部队不到满员时的一半。
敌338师460团的剩余兵力于4月11日抵达了612高地附近地区。
这个团由于是入侵到夏国境内的敌军唯一部队,所以尽管付出了一个营被打残的巨大代价,但还是被吹捧成了“英雄团”。
戴着这样的高帽,敌团长虽然对部队剩下堪用的战力心知肚明,但也只能下令对612高地发起冲击。
612高地居高临下,两个山脚正好延伸到支马公路边上。
从高地上架起迫击炮可以直接打击公路上通过的敌军,所以338师要想继续追击夏军,612高地这一关是非过不可。
11日的下午,阳光斜洒在绿平至支马公路上,敌军正沿着这条公路缓缓推进。
与此同时,612高地之上。
警卫二师四团3营的指战员们早已利用白天的宝贵时间,对原先敌军遗留下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加固与完善。
他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