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35章

作者:笔下宝宝

  小当焦急万分,声音中带着哭腔,连声呼唤:“小霞!小霞!你到底在哪里?快回应我!”话音未落,只见王霞衣衫凌乱,泪眼婆娑,跌跌撞撞地向他奔来,边哭边喊:“小霞,快逃!这里有……”话未说完,已是小当眼前。

  小当见状,心头一紧,只见王霞浑身湿透,衣衫不整,模样狼狈不堪,惊得她愣在原地。

  “快走啊!”王霞的声音几近嘶吼,猛地一拽小当,两人如同惊弓之鸟,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只求逃离此地。

  等她俩,见远处有几只手电筒向她们的方向寻来时,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王霞被杜三儿抗进了小树林……

  正当杜三儿即将达成其不轨企图之际,天际猛然间炸响一声轰鸣,紧接着,倾盆大雨如注而下,瞬间将夜色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天变,仿佛是命运的转折,让原本陷入昏迷的王霞猛然惊醒。她睁开眼,惊恐地发现一个黑影正压在她身上,企图剥去她的衣物。

  “啊!放开我!”王霞的尖叫声划破雨幕,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杜三儿见状,心中大骇,意识到事情败露。面对王霞的激烈反抗,他手忙脚乱,慌乱之中竟试图用双手捂住她的嘴,以阻止那刺耳的呼救声继续传出。

  然而,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切挣扎似乎都显得那么无力。

  王霞的惊恐骤然加剧,被捂住嘴的她奋力挣扎,她的手在地上胡乱摸索,幸运地触碰到一根坚硬的树枝,随即毫不犹豫地朝杜三儿身上猛刺。

第436章 惩凶除恶

  第436章 惩凶除恶

  “哎哟!”杜三儿痛呼一声,条件反射地松开了捂住王霞的手。

  王霞趁机翻身而起,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她用尽全身力气将杜三儿掀翻在地,随后不顾一切地连滚带爬,企图逃离这危险的境地。

  眼见即将到手的猎物即将逃脱,杜三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与不甘,他恶狠狠地瞪向王霞,然后向她又扑了上去……

  惊呼声撕裂了空气,“啊!救命!”王霞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四肢无力却仍奋力奔跑,呼救声回荡在林间,带着绝望的颤音。

  恰在此时,树林边缘响起小当焦急的呼唤:“小霞!是你吗?快回答,你在哪里?”这声音如同曙光穿透了黑暗,王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双腿仿佛被重新注入活力,她加快步伐,向着那声音的方向狂奔。

  杜三儿同样听到了这声呼唤,他脸色骤变,心中暗自咒骂,意识到自己麻烦了。“这下彻底完了,这村子再也不能待了。”他不甘心地瞥了王霞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随即狠下心来,转身朝树林深处另一个方向狂奔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茂密的树丛之中。

  受到惊吓的两个姑娘被前来寻找的知青们接回村里,王霞哭着这才向大伙儿说了她的不幸遭遇。

  王霞,泪水在眼眶打转,却听身旁的女知青温柔而坚定地劝慰:“小霞,你别哭了,我们先冷静一下,找到那个混蛋才是关键。”

  “没错,王霞,擦干眼泪,咱们的首要任务是揪出这个混蛋,防止他再为非作歹。”另一人附和,语气中满是愤慨。

  “对,李青说得对。”周围人纷纷点头,气氛紧张而坚决。

  王霞哽咽着回忆:“当时我太惊慌,夜色又浓,没看真切,只记得那人脸上有道醒目的疤痕……”

  小当闻言,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我心中有数了,可能是杜三儿那混账!”

  众人闻言,齐刷刷地望向小当,异口同声地问:“你确定?”

  小当紧握双拳,咬牙切齿:“十有八九,就是他,杜三儿!”

  “杜三儿?我也觉得就是他。平日里,他那眼神在我们身上游移,总带着几分不怀好意的猥琐。记得有那么一回,他偷偷攀上我们院墙,鬼鬼祟祟地窥视着院内……”另一名女知青猛然间醒悟,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与后怕。

  有人瞬间脸色煞白,惊呼出声:“啊!竟然还有这等事,小娟,你怎不早点跟我说……”

  “什么?!”一名男知青闻言,怒不可遏,“快,立刻去向队长汇报!”

  生产队长杜卫国闻讯赶来,一听队里竟发生了如此恶劣之事,眉头紧锁,心中怒火中烧,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了肩上。

  他又立即通知了村长也就是杜海涛他爹等村委干部,又让民兵队长带人去抓杜三儿。

  随后,村里的领导们匆匆赶至女知青的窑洞前,对王霞进行了慰问与关怀。

  此事非同小可,其引发的恶劣影响已不容忽视。面对女知青们脸上难以掩饰的焦虑与不安,村干部们一致决定,必须即刻将情况上报至公社,以求迅速妥善解决。

  不久,负责追捕杜三儿的民兵队长匆匆返回,面色凝重地报告,杜三儿已无踪影,他们此行扑了个空。

  雨势愈发猛烈,夜幕深沉如墨,考虑到安全因素,村里紧急商议后决定,暂且按兵不动,待天明时分,再由公社派遣的公安人员到来后,再组织村民合力搜寻杜三儿的下落。

  翌日。

  晨曦初破,公社的干部们便匆匆而至,随行之中,还夹杂着几位来自县里的公安干警,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宁静的乡村添上了一抹不同寻常的严肃氛围。

  显然,上级部门对这起针对女知青的恶性事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容丝毫懈怠。

  领队的,是县里赫赫有名的老刑侦杨队长,他一到场,便雷厉风行地直奔杜三儿家,展开了一场细致入微的搜查行动,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坚定的步伐和锐利的目光。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了整个村落。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汇聚在杜三儿家的门前,人群层层叠叠,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的脸上,或带着关切,或藏着好奇,但更多的是对昨晚那场悲剧的震惊与愤慨。

  与此同时,小当等一众知青也闻讯赶来,他们虽非此事的直接关联者,但同为知青的身份,让他们对王霞的遭遇感同身受。

  杜三儿自幼便失去了双亲,生性懒惰,他居住的那两间残破的窑洞,四处透风,仿佛连风都能轻易穿透他的生活。

  家中境况凄凉,四壁空空,几乎找不到任何值钱的物件,唯有炕头边摆放着一只破旧的木箱,里面杂乱地塞满了他的衣物,成了这寒酸家中唯一的“财产”。

  “杨队,快看这儿!”两名公安干警合力将那只不起眼的木箱抬出,轻轻开启箱盖,瞬间,他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异口同声地喊道。

  箱内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这原本平静的场景瞬间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杨队长与围观的村民们瞬间瞠目结舌,杜三儿那看似不起眼的破箱子里,竟藏着琳琅满目的女性私物,色彩斑斓,从红色的肚兜到贴身的内裤,再到花汗衫,一应俱全。

  “咦?这件汗衫怎的如此眼熟?”妇女主任马玉兰惊讶地脱口而出。

  “对对对,那条内裤分明是我前几日遗失的,我还当是风吹走了呢,没想到竟是这厮所为……”一位少妇愤慨地接过了话茬,众人纷纷附和,气氛一时紧张而微妙。

  见状,众多村妇不淡定了她们蜂拥而至,纷纷惊呼:“瞧,那件分明是我的!”

  “这……我的!混蛋,恶心透了!”一位妇女愤恨地唾骂。

  “哼,我早知他家没好东西,老的是土匪,小的更是下流无耻……”众人议论纷纷,对杜三儿一家嗤之以鼻。

  真相揭露,杜三儿劣迹斑斑,其行为令人发指。他不仅窥探女性私密,更无耻地窃取她们的贴身之物,其行径龌龊至极,实非善类。

  再加上杜三儿对王霞行以不规,公社来的干部非常愤慨。

  他迅速集结了邻近数个村落的民兵力量,与公安干警紧密协作,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搜寻行动。

  刑侦队的杨队长一语中的,断言杜三儿逃不远,必定藏匿于这片区域之内。

  在这个时代,没有介绍信便寸步难行,长途交通受阻,更别提前往远方。

  加之杜三儿素来未曾远游,对大山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因此他极有可能仍在这座山里。

  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搜捕行动骤然拉开序幕。

  杜海涛混迹于搜山的队伍中,与众人急于捉拿杜三儿的急切心情截然不同,他内心实则祈祷着杜三儿能逃脱此劫,否则自己也将难逃干系。

  “你这该死的家伙!我让你对付贾小当那贱人,你怎敢去招惹王霞,真是找死!找死!”

  杜海涛紧握木棒,愤懑地抽打着前方的灌木丛,每一击都似乎承载着他对杜三儿擅自行动的愤怒与无奈。

  这事的起因,只不过是杜海涛想报复小当,给她一点儿教训。

  此事的根源,纯粹是杜海涛心生怨怼,欲对小当施以惩戒,给她一个难忘的教训。他手握杜三儿的软肋,便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杜三儿成为他复仇计划的执行者。

  夜幕低垂,队里正放映着电影,光影交错间,杜海涛瞅准时机,低声对杜三儿密语:“瞧见那位身着外套的女知青了吗?你瞅准机会,给她点颜色瞧瞧。”

  杜三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目光迅速锁定在独自披着外套的小当身上。

  夜色虽浓,难以辨清面容,但身批件黄外套却成了她最醒目的标志。

  他欣然应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交给我吧,定让她尝尝苦头。”言罢,一场针对小当的暗算悄然酝酿。

  “你别把事情搞大了,届时收不了场!”杜海涛不放心的又嘱咐他道。

  杜三儿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回应他道:“不会,我知道轻重,坏不了你的事!”

  ……

  “该死!真该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杜海涛心中怒火中烧,他明明指派杜三儿去对付小当,为何最终受害的却是无辜的王霞?这其中的曲折,他百思不得其解。

  “哦!逮住了!”

  “哦,抓住杜三儿了喽!”

  “是杜三儿那混蛋落网了!”

  “打死他!这畜生,绝不能轻饶!”

  远处山上传来的喧嚣,如同晴天霹雳,让杜海涛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完了,完了,彻底完了!”他心中绝望地呐喊。随着杜三儿的被捕,他深知自己也无法独善其身,更不敢奢望杜三儿会替他保守秘密。

  “哈哈哈,海涛,别愣着啦,咱们也赶紧去凑凑热闹!”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子,轻巧地绕过一脸愕然的杜海涛,拍了拍他的肩背,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杜海涛勉强挤出一个略显尴尬的笑容,回应道:“好嘞,这就跟上!”

  随即,他调整了下表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自然,随着那年轻人的步伐,一同迈向了人群聚集的方向。

  随着杜三儿的被捕,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向广大知青群体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公社毅然决定对杜三儿进行严惩。

  在公社的严厉审讯下,杜三儿迅速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供出了幕后指使——杜海涛。

  

  据他供述,他原本只是打算按照杜海涛的指示给小当一个教训。然而,未曾料到的是,小当将自己的衣物给了王霞穿,导致他误将王霞认作了目标。

  至于对王霞的强暴企图,杜三儿声称那是他一时冲动,原本并无此念。然而,这一行为已足以让他背负上沉重的罪名。

  案件迅速告破,杜三儿被定性为罪大恶极之徒,罪名直指强暴女知青未遂。

  随后,杜三儿被拉去示众、p抖以警效尤,后来被判了十几年。

  杜海涛终究还是选择了面对现实,没有继续顽抗。

  他供述了自己的犯罪动机——源于与王霞那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而小当的无心之举,却意外地成为了这场情感风暴中的催化剂,让他萌生了报复的念头。

  尽管事件的最终影响并未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但杜海涛也未能全身而退。他因指使他人犯罪的行为,被法律严惩,判处了一年的有期徒刑。

  尽管恶徒们已遭报应,小当与王霞却深感在村中难以立足,四周尽是异样的目光。

  尤其是村长的老婆,私下里对她们恶语相向,称她们为祸根,扬言要不是这俩狐狸精,她的儿子怎会误入歧途。

  她不仅言辞刻薄,更在行动上处处刁难,编织谎言中伤二人。

  如此环境,令小当与王霞在村中举步维艰,这份压抑与排斥,愈发坚定了她们逃离此地、重返城市的决心。

  ————

  这年月,知青返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除非幸运地获得原籍的工作分配,老家那边能妥善安排工作,否则,不是一般的难。

  小当面对这重重困难,选择向她的小姨秦京茹求援,一封满载着辛酸与期盼的信件,穿越千山万水,抵达了秦京茹的手中。

  秦京茹,这么多年在红星厂内已是小有名气,她的丈夫更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夫家地位不一般。面对小当这封求助信,她心中五味杂陈,无法袖手旁观。

  毕竟,她能在这红星厂站稳脚跟,背后不乏当初贾家给的工作机会。

  再者,若对此事置之度外,日后如何面对自己的亲姐姐秦淮茹,那份亲情与责任,让她无法逃避。

  然而,要让小当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唯有两条路径可行:一是接替秦淮茹的旧职,二是另辟蹊径,为她觅得一份新差事。

  但眼下的世道,工作机会稀缺如金,竞争激烈。众多知青如同饥渴的等待着,都紧盯着那有限的岗位,期盼着能借此机会重返城市的怀抱,真可谓“一职难求,竞争激烈”。

  秦京茹心中盘算着,贾家尚有一个工作名额悬而未决,这原本是她接秦淮茹的班,后因她自身有了好的安排就还给了贾家。

  念及此,秦京茹心生一计,决定前往贾家,尝试说服那位固执的贾婶子,让她点头同意小当回来继承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这一天,秦京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特意绕道去了糕点铺,买了一斤香气扑鼻的“稻花香”糕点,随后踏上了回南锣鼓巷四合院的路。

  她刚踏入院子,前院三大妈与几位邻里正围坐在凉棚下,摇着扇子,享受着傍晚的凉爽,聊着家长里短。

  一见秦京茹的身影,三大妈眼尖,立刻笑眯眯地站起身,热情地喊道:“京茹啊,今儿个怎么有空回咱们这小院了?真是难得一见啊!”话语间,满是邻里间的亲切与关怀。

  “呦!三大妈,老几位都在呐!我今天抽空回来瞧瞧贾家婶子,你们先坐,我先回家看看去!”

  “好,这应该的!”

  这几年,秦京茹结了婚,就很少回来,除了偶尔的给贾张氏送点钱粮。

  后来,工作岗位还给贾家后,秦京茹供养五六年的钱粮也停了,至于贾家自有厂里操心。

  不过,这老贾家,自从棒梗、小当上山下乡后,家里只剩下贾张氏以及槐花。

  这家里吃饭的嘴巴少了,日子却反而好过了不少。

  贾家。

  秦京茹清晰地向贾张氏阐述了自己的来意,然而,她的期望却遭遇了意外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