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31章

作者:笔下宝宝

  刘之泰闻言,也客气地回应:“五爷慢走,夜深路滑,小心脚下。”

  安五爷爽朗一笑,“好嘞,二位回见哈!”言罢,他脚下生风,猛蹬三轮,那车便如同离弦之箭,嗖地一下,融入了深沉的夜色之中。

  目送安五爷的背影渐行渐远,贺红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直接问道:“安五爷与你年岁相差甚远,你们是如何结缘,走到一起的?”

  刘之泰轻轻合上院门,转过身,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

  “什么?于莉竟然做了剖腹产?这么大的事,你为何不早些告诉我?”贺红梅闻言,神色骤变,语气中满是焦急与关切。她与于莉交情匪浅,情同姐妹,自然对她的状况格外上心。

  “这不能怪我!”刘之泰又道:“当时,你都下班了,加上情况有些紧急,没顾得上通知你,好在平安无事了。”

  “这么着,你要是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做个营养餐啥的,给她送去,咱们离着医院近。比他们家方便多了……”

  贺红梅一想也对,“嗯,那我们早些睡吧,我明早就去买只鸡去!”

  …………

  次日清晨,贺红梅便匆匆前往市场寻觅老母鸡,遗憾的是未能如愿。于是,她转而选购了几只鸽子归家。

  这些鸽子炖汤,其鲜美与滋补,效果比老母鸡强,尤其对于产后恢复的新妈妈而言,更是上佳之选。

  “红梅来了!”三大妈刚迈出病房门,恰好与匆匆赶来的贺红梅碰个正着。

  贺红梅笑容满面,祝贺道:“恭喜三大妈,闫家再添新丁,真是喜事连连!”

  三大妈虽显疲态,但嘴角难掩喜悦之情,“哈哈,同喜同喜,这孩子啊,咱们说定了,以后就给你们两口子当干儿子!”

  贺红梅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真的?那我可得好好瞧瞧我这干儿子去!”这可是她的头一遭认下干亲。

  三大妈笑着回应:“快进去吧,小家伙正吃奶呢。我得赶紧回家,给于莉弄点补品去。”说完,她便要匆匆离去。

  贺红梅迅速拉住了三大妈的手,轻声道:“三大妈,您别急,我特地给于莉炖了碗滋补的鸽子汤……”

  三大妈闻言,连忙道:“哎呀,这怎么好意思,让你们夫妻俩费心了!”

  

  贺红梅爽朗一笑,摆手道:“三大妈,您这么说就见外了。”言罢,她轻轻推开房门,引领着三大妈进去。

  病床前,于莉面露疲惫之色,望向那位刚离去又折返的婆婆,以及她亲密无间的好友贺红梅。

  孩子正吮吸着乳汁,为免惊扰到小家伙,于莉以柔和的嗓音轻声细语:“红梅,你来了啊,快请坐……”

  贺红梅凝视着于莉那张略显苍白的脸庞,心中明了她此番所历之苦,随即温柔地劝慰:“小莉,我给你熬了鸽子汤,趁热喝点儿,补补身子……”

  于莉的眼眶微微泛红,带着几分感动,“红梅,我……”

  贺红梅轻抚她的发丝,笑道:“瞧你说的,我这还不是为了我那宝贝干儿子嘛,呵呵呵……”

  于莉故作嗔怒,佯装推搡道:“快把你那儿子领走吧,领走吧……”

  ————

  由于剖腹产的原因,于莉在医院里住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才终于得以出院。

  鉴于她自己和新生儿都需要细致的照料,再加上家中还有另外两个孩子需要兼顾,刘解成决定直接搬回95号院居住,以便更好地照顾全家。

  然而,他们原先居住的倒座房,在搬离后已被街道办重新分配给了刘光福。这一变动,使得闫解成一家五口在回归时,面临了住宿的难题,闫家的居住空间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正当困境重重之际,幸得好大哥刘之野慷慨解围。

  闻讯后,他毫不犹豫地腾出自己的居所,供闫解成一家临时栖身。

  至于刘之野本人,则在这段时间内,暂且迁居至军区大院特意为他准备的高干房里。

  刘之野的这套居所,自他荣升参谋长并驻守卫戌区之际便已被妥善安置,乃是一级部长级别的雅致楼宅。

  然而,这栋承载着荣耀与地位的宅邸,却未曾迎来过他们一家人的居住足迹。

  这年月里,军区大院里的宿舍分为一级部长楼、二级部长楼、科长楼和一般干部房。

  一级楼是军区领导住房,基本都是独栋或连体,楼上楼下,屋内一般都是七八个房间。

  二级楼是各业务部门的部长和副部长住房,一般是两层楼,单元房,四室两厅。科长楼是各业务部所属科室的科长和副科长住房。科长楼也是两层楼,单元房,三室一厅。另外,还有一般干部房是各业务部的参谋干事助理员和一些勤杂人员住房,级别从排级到营级。

  一般干部住房基本都是平房和大杂院,住楼房的很少,平房都是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和厨房,比较简陋一些。

  大杂院一般都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大院落,一个大院要住很多户,比较杂乱。

  大院里的干部只要是提拔调整职务,行政部门马上就会给你调整住房,按照职务配备住房标准,非常迅速。

  反过来,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受了降级处分,住房也就相应地降格。

  还有就是部队调动工作频繁,一个干部调出原单位,原则上家属小孩一起随父亲搬家随迁;但凡家属小孩不走的话,部队也会让你搬出原住房,找一两间一般干部住房安排,原住房要马上配备给新提拔或新调任的干部居住。

  这就是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在部队里各项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不讲情面,不搞特殊,不走后门,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刘之野当初因为身兼两职,他是军区以及刘家庄两头跑,加上家里的妻儿老少都不在身边,索性就没有搬进五号楼里住。

  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尽量回刘家庄的家里住,不过偶尔也回南锣鼓巷里休息。

  如今,为了帮助闫解成他只好搬进了军区大院五号楼里。

  另一重大转折悄然降临,刘之野的军旅生涯再次迎来变动。

  确切地说,刘之野再升一级。

  于上个月的军区扩大会议上,刘之野被任命为卫戌区副司令员兼任参谋长一职。

  从此,刘之野在四十一岁这个年纪就正式成为了卫戌区的三号。

  之前住自己家时他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但自从搬进了这里,刘之野才发现了他的生活有了根本上的变化。

  他的配房是一栋二层红砖小楼,绿树掩映,闹中取静。这里的楼房都是一个风格,红砖青石,木格窗,很是朴素。

  一家一户,而且还专门给他们家里配给了警卫员、炊事员、保姆等服务人员。

  走进“小楼”,楼内格局紧凑,每户上下层共计8间房,有警卫室、卧室、书房等,每间面积都不大,有的只有几平米。

  在一楼,有一个可以容纳十几人的会议室,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下开会所用。

  家里的家具也是按照级别配给的,五十年代师级以上干部配沙发,六十年代配电视机,七十年代配给小卧车。

  每个的节假日,部队大院都要发油盐酱醋,大米白面和肉什么的,因为部队有的是农场、鱼塘、猪场什么的。

  军区大院的孩子们生活得很惬意。

  卫戌区军区大院的院子很大,这里的孩子很多,小孩子玩的设施也多,像大院外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大礼堂在那里应有尽有。

  刘淑贤、刘文、刘武这三姐弟也喜欢这里,虽然不如刘家庄好玩的多,但是新朋友也多。

  刘之野的配车也换了,从“京城吉普212”,换成了“伏尔加”,虽然相对这轿车,他还是喜欢吉普车多一点。

  但是,他们这个干部的配车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这年月最高是“吉斯”,兵团级的是“吉姆”,军级的是“华沙”“胜利”“伏尔加”。

  从师级单位开始只有棚帆布的吉普车,S制“嘎斯69”、“京城吉普”和缴获的M国车。

  后来国产车对应的是“一面红旗”“三面红旗”“五面红旗”“沪海”,所谓“面”是指车两侧前轮膀上不同面红旗组成的标志装饰徽。

第433章 冲突

  第433章 冲突

  为了孩子们学业的着想,另外还有甘凝工作上的不方便,因此只有刘之野一个人偶尔在工作忙的时候住进军区大院里。

  不过,有时候孩子们节假日,也会来这里小住上几天。

  这刘家姐弟性格好,爱交朋友,这一来二去的,很快就跟军区大院里的同龄人交上了朋友。

  不过,有一个人却引起了他们姐弟的反感。

  谁呢?这小子叫陈军。

  话说,在这个军区大院,没有不知道陈军的。

  陈军他是陈政委的儿子。

  在这个军区,陈政委只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已经出嫁做了妈,成不了气候。

  所以,这院里“太子党”里,最大的自然就成了陈军了。

  陈政委升迁的速度快,赶不上他儿子成名的速度。

  打小,这院子里就没有不知道的,陈家出了个转世猢狲,皮得上了天,精得像个鬼,谁惹了他谁倒霉。

  谁家的谁被他捉弄了,谁家的谁又被他欺负了,这一笔笔烂帐要都细算起来,军管处的报告纸都不够用。

  院里甭管比他大的还是小的男孩儿,都跟他屁股后头听号令,到处胡疯乱闹,要不是忌惮他爷爷和他老爸的面子,陈家的门槛早退休几回了。

  连大院里的兵都头疼这混世魔王,最猖狂的时候,单军能让这些人……倒过来叫他哥。

  可毕竟是陈老大的儿子,陈军再无法无天,谁敢说什么?

  一年一年过去,陈军在一片天怒人怨中渐渐地长大。轮到要考中学的时候,家家憋着气,就等着看陈家的好戏。

  你儿子不是能耐么,看这回不能耐进43中(杜撰)吧。

  43中是这军区附近最烂的一所中学。

  说好听点是中学,说难听,那就是未来痞子LM的摇篮。

  这也怪不得学校,在当年小升初考试也激烈得跟挤大学似的,淘米过筛,筛下来的人家不要的,也总得有地儿去啊,就全归了这儿。

  军区大院和43中就在一条马路上,所以“不好好学习你就等着进43中吧”,是军区里上小学的孩子听到最多的恐吓。

  天不怕地不怕如陈军,也打小就知道要进了这地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

  这年月还不兴什么走后门,部队的高干子弟要是读不好书,大多就是送去当兵。

  但是陈军小学六年级那年,不知中了什么邪,忽然转性肯读书了。

  然后小升初那场考试,又不知中了什么邪,居然让他考出了个语文数学两门197分的高分。

  一点异议没有,直接划进市重点中学。

  打那起,陈军成了大院孩子里的榜样,成了神话。

  陈军打小的长相刘好,在还没暴露出他恶劣本性的年月里,是曾经让院子里阿姨婶婶好不喜欢过的。

  “瞧这小脸长得,跟他爸真像。”

  这等于是夸了陈军了,要知道当年三十多岁的陈副政治部主任,在军区里是公认的一棵树,私底下女兵都叫他“孙道临”,虽然长得和当年那位年轻英俊的明星其实并不像,但是迷人的程度大概是可以媲美的。

  陈军长到十六七岁,按照院里那些还记着他小时候干过的坏事儿的大人背后的话,那长得叫“人模人样”。

  这小子身条子继承了他爷爷和他爸的好身架,又高大又挺拔,宽肩,紧腰,长腿,天生的军人架子,脸比他爸年轻时候还英俊。

  可骨子里就没有陈政委那一身的正气,偏偏带出点儿坏,带着痞,偶尔扬起眉毛那么霸道地一笑,按那时候的新潮审美,那叫一帅,忒帅,走在路上,特招姑娘女娃们的眼光。

  陈军初中就开始收情书,高中时候女生为他揪着头发打架的都有,今年到了高二,女朋友都换过几茬了。

  你说他坏吧,他那股子邪气痞气偏偏赶上了好时代,就刚崇尚个性解放的时髦理念里,女孩儿们开始明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就非迷恋这样儿的。

  所以陈军有时候在感情问题上那是无往不利,只要他看上的,就没到不了手的。

  “刘淑贤!”

  陈军和他院里几个小跟班倚着自行车抽着烟,看着家属区路上袅袅婷婷走来的一个姑娘。

  刘淑贤老远就看见他们了,她艺高人胆大,可不怕这些“小痞子”,于是在他们的注目下直接走来。

  等她到了近前了,陈军眯着眼睛喊她。

  刘淑贤白了他一眼,没稀得搭理他。

  “刘家妹妹,装什么呢,没听见我喊你啊?”

  陈军懒洋洋地瞅着她,目光肆无忌惮地往她初具规模的上扫着。

  “谁爱搭理你啊。”刘淑贤可不惯着他,语气冷冷地回应道,不过脚步却也慢了下来。他们刘陈两家是左右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刘淑贤现在是大院子女里公认的一朵花,来这院不久后,就被叫成了“小林黛玉”。

  要说这院里的名气,男孩儿属陈军,女孩儿就属她。

  只要刘淑贤一来军区大院,她家阳台底下天天有男生骑着自行车转悠,喊她名字约她出来,刘淑贤谁都不搭理。

  “你不爱搭理我,你走这么慢啊?”

  陈军笑得邪气。一帮哥们都轻佻地笑起来。

  “陈军,你烦不烦,有本事别再到我家楼下来,特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