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27章

作者:笔下宝宝

  王磊他们接到通知,机关食堂开关箱经常跳闸,线路还有噼啪打火的情况。

  接到任务单后,王磊和战友小郑扛着梯子到了机关食堂,他们顺着线路点点地排查故障。

  然而,就在排查故障时,他们竟然发现食堂还有月饼,食堂仓库里的货架上,还有一箱没拆封的月饼。

  完成任务回到水电班,因为发现食堂还有月饼,王磊和小郑格外兴奋。

  但他们知道,食堂仓库之所以还放着一箱月饼,可能是给执行任务的同志们留的,这样的话,他们想也白想。

  但是,月饼的美味实在太诱人,尤其是饿了的时候,愈发地“思念”月饼的香甜。

  但是,那箱月饼在机关食堂的仓库里,没特别的理由,一般人不可能进去。

  后来,王磊把这个秘密悄悄告诉了通信班女兵刘招娣,她一听一声尖叫,“啊!食堂还有一箱没拆封的月饼……”电话那头顿时传来几个女兵想吃月饼的声音。

  在电话里,刘招娣她们想了各种办法,包括找食堂管理员要。

  但一想,别人都是4个,凭啥再多给他们。

  不可能,又想到了找食堂的战士“开后门”要,可又怕给他们带来麻烦甚至批评……

  后来,女兵竟也想到借口到食堂排查通信线路的理由到了食堂。

  那天,她们顺着通信线路,一点点地排查“故障”,查到仓库时,刘招娣趁食堂的班长和战友们在操作间忙活。

  悄悄推了一下月饼箱,箱子竟然非常轻松地被推到了一旁……箱子竟然是空的。

  当刘招娣把空月饼箱的消息告诉王磊他们的时候,他们几个在电话两边哈哈大笑,想到一个空纸箱,竟让他们几个馋虫费了这么多的周折……

第429章 都在成长

  第429章 都在成长

  1973年12月12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棒梗蹲在山顶的一块巨石后,双手冻得通红,却顾不上寒冷,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野鸡。

  这只野鸡来之不易,是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逮到的。

  可算逮到你了!

  棒梗是抓鸡高手,打小练就的手艺。不过,这野鸡比家鸡难抓的多,

  他一把抓住野鸡,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这可是难得的美味,棒梗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过肉了。

  他迅速生起一堆火,开始烤鸡。

  香味很快飘散开来,他的肚子咕咕直叫。

  正当棒梗准备大快朵颐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那个.打扰一下.……”

  棒梗回头一看,眼前就是一亮。

  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面容请求脱俗的姑娘正站在他身后,眼巴巴地看着他手中的烤鸡。

  “您是?”棒梗对她笑着露出了满口的大白牙,一瞧她不像是个农村人。

  在棒梗插队的这个偏远的山村,很少见到陌生人,更别说是一个漂亮的城里姑娘。

  “我叫杨小彤,是新来的知青。很高兴认识您……”

  她搓着冻红的手,微微一笑,接着道:“我在山下迷路了,闻到香味就找过来了。”

  棒梗闻言心里暗暗叫苦,这可是他好不容易逮到的野鸡,本想自己独享,现在却多了个不速之客。

  但看着杨小彤冻得发抖的样子,他还是不忍心赶她走,况且这么多年了终于来了一个看的上眼的城里姑娘。

  “来,咱们一起吃吧。”棒梗眼珠子一转,露出了大灰狼看小白兔的笑容,说着还递给她一只鸡腿。

  杨小彤是又冷又饿,也顾不上许多了,她立马接过鸡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她小口小口地啃着,脸上还露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红扑扑的煞是可爱。

  看着她的样子,棒梗的心跳不由地加快起来,说实话他今年都21了还是头一次这么激动过……

  “真好吃!你也吃呀,傻愣看什么呀?”李小彤赞叹道,她已经好久没吃过肉了。

  棒梗骄傲地点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不是他吹,烤鸡这一块儿手艺,他是打小练就的,一般人可做不出这味儿来。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肉简直是奢侈,更何况是吃鸡呢!

  “哎,听您口音,您也是京城的?”

  “对呀,难道您也是?”

  “是啊,是啊,我家珠市口的,您家那儿的?”

  “嘿!咱们老乡啊,不过我南锣鼓巷的,咱们也不远……”

  “您多大了?”

  “我21,我属龙。”

  “我18,我属羊。”

  他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不觉间,整只鸡都被他们俩造完了。

  “谢谢您!”杨小彤真诚地说,“要不是您,我今天可能就要饿肚子了……”棒梗摆摆手,心里却有些得意。

  虽然分享了好不容易得来的食物,但能帮到这个漂亮的京城姑娘,棒梗觉得挺值得的。

  “以后还能来找你吃烤鸡吗?”临走时,杨小彤笑着问棒梗道。

  棒梗愣了一下,继而内心大喜过望,随即他便连连点头答应。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棒梗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从这一刻起,他的生活将发生某种变化。

  自从那次山顶相遇后,棒梗和杨小彤渐渐熟络起来。

  每次棒梗上山打猎,都会叫上她一起。

  他们坐在山顶,一边分享烤野味,一边聊天说笑。

  互相说起了城里的故事,回想着京城里的高楼大厦、繁华街道,还有他们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

  “咱们知青里就属你会打猎,我看别人都不如您!您是怎么做到的?”

  有一次,杨小彤好奇地问棒梗。

  棒梗不禁笑了,“那里,我可能是全村打猎最差的。要不是为了请你吃野味,我才懒得爬山呢。”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棒梗对她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似的。

  杨小彤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他们俩都沉默了,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那个.你觉得农村生活怎么样?也不知道咱们还能不能回去,我说如果,如果……”棒梗急忙转移话题,想试探一下杨小彤对自己的态度。

  杨小彤沉默半天,忽然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其实挺好的。这里虽然生活艰苦,但这里的人都很淳朴。特别是……”她顿了顿,看了棒梗一眼,“特别是认识了你,我觉得来这里是对的。”

  棒梗闻言大喜,他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了,如果就这样一辈子留在这里,也挺不错的。

  ……

  初冬的北疆已经是大雪封山,一片银白,地里已经没有什么活儿干了,大部分时间在宿舍里“猫冬”。

  来兵团之前,葛小虎以为是准备与“老毛子”打仗来的,现在已经到了边疆,就时刻准备着吧。

  望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窗外,那是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他们的连队驻地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上千人口,几百户的家庭,对外联系仅有连部一台手摇式电话机,而且只能先打到营部,再转到团部。

  这部电话只能在团部范围内使用,再对外就是长途电话,没人打过。

  葛小虎他刚到时,还有从营部通过电话线传来的有线广播,后来也没了。

  连里没有无线电广播,极少数人家有半导体。村里闭塞得很,那里许多的老人,自打到了北疆农垦区就没有出过村。

  葛小虎问连长老宋,“我们这里离s国还有多远?边境在哪里?我们这里打过仗吗?”

  连长老宋告诉葛小虎,“在这山后头就打过仗,那里有抗日联军的足迹。”

  顿时,葛小虎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敬仰。

  “那我们这里的后勤补给怎么样?”

  “一旦打起来,后勤物资肯定能跟的上。咱们山里就有个军工厂,能制造枪炮还有弹药。”

  葛小虎闻言就舒心踏实多了。

  他是今年刚调来这里的,由于他在原部队里表现出色,现在已经是正排副连职干部了。

  闲事,连长老宋就跟葛小虎介绍他们部队驻地附近的情况。

  老宋说,团部驻地二龙山车站旁约五百米远,伫立着一个水塔,那是倭国人当年留下的遗迹。

  当年这个地区被倭国人长期统治,倭国开拓团在这里拓荒种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倭国侵略军修建了许多军事工事,在深山里也有修筑的军事设施,供他们屯兵、储藏以备战争之用。

  开拓团是在“9·18事变”之后,倭国向夏国派来的军事兼民间组织。

  “开拓团”不光有军队,还有大量的移民。

  据不完全统计,倭国在侵占夏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八百六十多个、三十三万多人。

  “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夏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夏国农民耕种,从而使几百万夏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倭国组建的一万两千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据说,抗战胜利开拓团撤离时有四百人左右,后来途中死了很多。

  从夏S边境在山里徒步走,很多妇女孩子走不动了就留在了夏国黑河地区。

  连队驻地有一个女知青,她的妈妈就是倭国人。当年她的舅舅是开拓团的,从倭国来到夏国东北,姥姥在家放心不下,就派妈妈来照顾。

  谁知到这里不久,倭国就投降了。没有找到舅舅,妈妈也回不去倭国了,于是嫁给了她爸爸。

  去年夏倭邦交正常化后,没有几个月,她妈妈就回倭国了。

  葛小虎到了部队后习惯了写日记,他的日记本上第一页就写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GM的首要问题.……”

  葛小虎,身为副连长并兼任一排之长,麾下有一新兵李华国,其表现尤为亮眼。

  葛小虎慧眼识珠,认定李华国为可塑之才,便时常给予勉励,鞭策他不仅要加强训练,更需加强文化修养,以期有朝一日能如自己般,通过不懈努力,提干成功,踏入军校殿堂,实现军旅生涯的华丽蜕变。

  今年秋,19岁的李华国应征入伍,实现了自己从小就怀揣的当兵梦。

  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他10岁那年,部队在冬季拉练时住进了他家的空房子。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兵哥哥们不仅帮助他家挑水、打扫院子,还时常送来多余的饭菜,这些小小的举动让年幼的李华国感受到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深。

  

  那时,他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兵,回报这份情谊。

  李国华是初中文化,现在负责连队的蔬菜和粮食采购工作。

  在北方的冬天,连队的生活尤其艰苦,蔬菜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每年十二月初,连队都会开始采购和储备冬季蔬菜,而李华国和他的战友们则负责将这些蔬菜搬运到菜窖中。

  这些菜窖,不仅是储存食物的地方,更是连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和平时期,七十年代的野营拉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冬季,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进行一个多月的野营拉练更能磨练部队指战员的意志。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部队的四个年头里的特务连一排长易援朝有幸参加了3次冬季野营拉练和2次夏季游泳训练。

  警卫二师工兵团是一支现代化的工兵部队,是京城卫戌区着力打造,在全军区数一数二的工兵团。

  她还是一个有着光荣称号的英雄集体,“劈山开路先锋连”就出自该团。

  说警卫二师工兵团数一数二,首先因为该团是建国初期由多个优秀工程兵部队合並组建而成。

  二是装备先进,工程机械大多为国家用外汇进口的,在当前这个夏国技术、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属难得,也体现了夏国克服敌对国家的封锁,强军备战的军事思想。

  二师工兵团机械化程度高,车辆多,有运输连,舟桥连是工兵团的特点之一。

  再就是该团兵员多,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可承担工作项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