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12章

作者:笔下宝宝

  村里一下子来那么多兵,忙坏了大队干部。

  听说他们在接到任务后,在全村进行了大动员,要求社员们以实际行动支援人民解放军,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供部队使用。

  所以,李胜利他们每到一处,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受到老乡们的热烈欢迎。

  当然战士们也不会闲着,放下背包就拿起扫把,把院子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李胜利他们来到三排时,只看到房间内用稻草铺成的地铺上,一个个背包和牙具茶缸已经摆放得有条不紊。

  看到此情景,连长宋世发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每到宿营地,最忙的要算炊事班,他们都还来不及收拾自己的住处,就忙于埋锅、切菜、做饭了。

  好在他们连的司务长很会动脑筋,自己动手改装的一台电动鼓风机,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没多久满满一锅水就烧开了。

  晚餐当然很简单,每班一盆大白菜炒肉,大家蹲在一起扒着米饭,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求吃好但求吃饱,保证人体的基本需求,这是野营拉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时,有的战士或累或嫌菜不配胃口而饭量大减,有的甚至躲着不肯吃饭,这时指导员就会挨个检查督促,直到看着大家把饭全部咽下为止。

  夜间行军和紧急集合训练是野营拉练的必备科目。

  有时,人刚迷迷糊糊入睡,瞬时哨声大作,部队紧急集合了。

  战士们在各班班长的催促下,大家快速地穿衣、打背包、背装备,前前后后一二分钟时间就集合完毕了。

  有的战士还没有完全清醒就跟着队伍跑,一路上跌跌撞撞,到了第二天还不知道晚上跟着大家已经跑了一大圈,而这样的笑话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晚上,天下着雨夹雪,大家穿着雨衣背着装备在泥泞不堪的田埂路上行走。

  由于天黑路滑,几十公里下来,全连干部战士个个摔得像泥猴一样,脚上磨出了三四个血泡…不过,这样魔鬼式的高强度训练,却使大家学会了边行军边睡觉的本事。

  部队每到一个地方,老乡们会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战士。

  然而,有些新兵却像小孩子那样不懂事。

  有一次,李胜利他们连宿营在一个偏远的山村。

  按照连部统一安排,以班为单位午餐在老乡家烧年糕。

  其中,有一个班的战士正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着年糕,正当他们快吃完时,帮他们烧火的老大娘从灶后站了起来,指着锅子说是否可给她喝点年糕汤。

  瞬时间,大家都傻了眼,红着脸半晌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只顾了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这位老大娘的存在?

  内疚,还是内疚,这件事像针一样深深刺痛了大家的心。

  后来,还被李胜利当成反面教材,反复在教育过全连战士们。

  …………

  

  这每年的冬季野营拉练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训练,其实对个战士来说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升。

  野营拉练中,广大指战员在江河、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等野战环境,练习行军、做饭、宿营、警戒。

  同时采取走训与驻训相结合的做法进行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演练突破、迂回、包围、追击、防御、反冲击等攻防作战战术,演练打坦克、反空降、反空袭等战术技术。

  海军组织了海上拉练,锻炼海上作战和生活能力。空军组织了转场训练,锻炼部队机动能力。

  野营拉练训练,培养了部队指战员在野战条件下“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密切了官兵关系,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

  刘之野觉得这种训练效果非常好,不仅仅要冬训,还要夏训,每年多搞几次这样的训练。

  通过这样的野外拉练使大家伙学会了行军、实战、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学会了如何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也学会了艰苦环境中如何磨练自己,如何求得生存。

  在师长刘之野的卓越指挥下,警卫二师已跃居全军顶尖行列,成为数支战斗力彪悍的王牌劲旅之一。

  历次对抗演习中,他们均以雷霆万钧之势,赢得各方的高度赞誉,声名远播,成为军界内外瞩目的焦点。

  …………

  由于……,这几年夏国经济正处于低迷状态,想和国际经济接轨都没有什么机会。

  即便是经济素来繁荣的刘家庄地区,也难以独善其身,其曾经迅猛的经济增长势头仿佛被无形之手按下暂停,增速明显放缓,昔日的辉煌不再。

  然而,相较于国内其他饱受冲击的地区,刘家庄仍展现出一定的韧性。

  这得益于其轻工业产品的出口比重日益增大,成为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为抵御经济寒流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尽管挑战重重,但刘家庄仍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力求在逆境中稳住阵脚,等待经济复苏的春风。

  刘家庄。

  这一天,刘之野又去探望了一些在刘家庄生产队这里参加“劳动”的老一辈们,以及在刘家庄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们。

  保护好这些人,就是刘之野他们在这几年内做出地最大的贡献。

  刘家庄地区,原本就在燕山与太行山之间,刘之野真有心在这里隐蔽地做些什么,外人还真的不易发觉。

  “之野,你总算回来了!”甘凝猛地抬头,恰好捕捉到刘之野那张布满阴霾的脸庞踏入门槛。

  “嗯。”刘之野简短应答,神色间难掩疲惫与沉重,仿佛肩上扛着千斤重担。

  甘凝见状,心中疑惑更甚,不禁关切问道:“你这是怎么了?遇上什么烦心事了?”

  刘之野目光微垂,扫了甘凝一眼,轻叹一声:“唉,刚从西山劳动队那边回来,今天,又添了老……”

  甘凝一听,心头顿时一紧,立刻追问:“……这样真的没问题吗?”她显然对刘之野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因此格外为他担忧。

  “放心,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为了你们,我绝不会轻易涉险。”刘之野给了甘凝一个安心的答复,随后话锋一转,“孩子们呢?现在应该都在妈那边吧?”

  甘凝瞥见刘之野那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心中的忧虑暂且搁置一旁,她面色一沉,转而愤愤不平地说:“那三个捣蛋鬼此刻正窝在咱爸妈那儿,今晚铁定是不敢踏进家门半步了。”

  刘之野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问道:“她们姐弟仨这回又闹哪出了?”

  甘凝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责备:“还不是那丫头,又闯祸了!你都不知道,她现在有多能折腾,今天连她班主任都亲自上门家访了,说是她在学校里又和同学动手了……”

  “唉!”刘之野闻言,不禁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懊悔。

  想当年,出于对女儿的深切爱护,他担忧她未来可能遭受的欺凌,便毅然决然地引导她踏入武术格斗的世界。

  这番苦心孤诣,最终铸就了他女儿天不怕地不怕的坚韧性格,遇事能动手解决便绝不废话,这份果敢,却也让他此刻倍感复杂。

  “咦!不对劲!明明是小贤闯的祸,这俩小的也怎么不敢露面?”刘之野猛然间察觉到了异样。

  甘凝的脸上掠过一抹难得的尴尬之色,她吞吞吐吐地说:“其实,就是因为这两个小家伙,那倔丫头才冲动之下把人给打伤了……”

  刘之野闻言,眉头紧锁,惊愕道:“什么?竟然还打伤了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给我说清楚,我看她们三个必须得好好教育了……”

  甘凝心里不禁忐忑,生怕刘之野真的动怒。

  别看平日里,刘之野总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嘻嘻哈哈的,甚至对他们的顽皮也颇为包容。

  然而,一旦他认真起来,那份严厉便让人不寒而栗。

  他曾用武装带狠狠抽打过调皮孩子们的屁股,小贤便是受害者之一,那疼痛让她数日之间都不敢轻易坐下。

  这一幕,至今仍让甘凝心有余悸。

  甘凝无奈,只得向刘之野细细道来。原来,刘文与刘武这对小兄弟,今年竟提前踏入了小学的门槛。

  尽管在班上年纪最幼,但得益于父母优良的基因与自幼的精心喂养,他们的体格竟比班上大两三岁的孩子还要健硕。

  这对兄弟,如同他们的姐姐一般,也习得了几手拳脚功夫。

  一旦动手,便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很快便在一年级的孩童中树立了威信,俨然成了小霸王。

  然而,今日这对兄弟却遭遇了强劲对手。

  刘家庄小学新转来了几位军属子弟,他们也并非省油的灯,

  不久,他们与刘文、刘武两兄弟间便擦出了火花,冲突一触即发。

  遗憾的是,刘文、刘武因年龄尚幼,未能敌过对方,还吃了些苦头。

  此事迅速传到了他们姐姐刘述贤的耳中,听闻有人胆敢欺侮她的胞弟,她岂能善罢甘休?

  刘述贤向来行事果决,她未加丝毫姑息,待那几个军属子弟放学归途,就已等候多时,直接将他们拦下,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刘之野不禁揉了揉太阳穴,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叫苦。

  无需多问,那几个惹事的,肯定是他二师干部的随军家属。

  身为他们的师长,自家的孩子竟把部下家的孩子给教训了,这事儿传出去,可真是让他颜面扫地,尴尬至极!

第415章 教子

  第415章 教子

  刘之野两口子觉得过意不去,携慰问品与三名子女踏入东岸二师家属院,专门去那受伤的孩子家里致以诚挚的歉意。

  这个受伤的孩子家里,无需过多询问,其家庭背景一查便知,皆因他父母皆隶属于二师。

  小男孩的父亲苏则担任警卫二师六团的副团长,他的母亲则是二师师属医院的护士长—林雨。

  苏则是今年刚调来警卫二师的,他们一家搬来刘家庄家属院区居住,尚不足月余。

  今日,苏则于团部执行公务不在家,他家中只有其妻林雨护士长,及年迈的母亲相伴和孩子们。

  作为一师之长的刘之野,他能亲自带领子女,上门作致歉之举,让受伤孩孩子的家人倍感意外与感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与尊重。

  刘之野与甘凝对苏则的家属们微微颔首,孩子的母亲连忙上前,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与理解:“首长,您真是太过谦了。孩子们之间嘛,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磕磕绊绊也是成长路上必经的小插曲。您日理万机,还特地抽空过来,我们真是既感动又过意不去。”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质朴的通情达理,让在场的氛围瞬间缓和了许多。

  “林雨同志,您甭客气,我们俩今儿个来不是以单位领导的身份来探望的,而是以孩子家长的身份来道歉的,我家这丫头让我们夫妻给养野了,这下手没轻没重的……”甘凝有些尴尬的说道,自家姑娘被她养成假小子她也觉得难为情。

  刘之野在一旁,表情严肃地随声附和:“对,我们回去后,定当严加管教他们……”

  林雨闻言,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忧虑,目光温柔地落在刘家这三个孩子身上,“这……领导,孩子们既然已经认识到错误,就让他们过去吧。孩子们天性顽皮,实属正常,您也别太过严厉了……”

  林雨,她也是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自幼便对军人父母的严厉管教深有体会。

  这份独特的背景,让他对军人出身的父母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都说,疼爱孩子是一般做父母的天性,但这种天性你在那些经历过战火纷飞年代的老军人家庭里往往是看不到的。

  说一句她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觉得老军人家庭出身的孩可能子缺少一些父爱和母爱,也缺失幸福的童年。

  在她所有记忆里,从认识父亲那天起,父亲就是让她感到威严和想躲也躲不开的管理者。

  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林雨就懂得,对于父亲交代要注意的事情必须记住和努力完成好,否则轻则体罚,重则挨打,而且这种挨打常常带有让你感到恐惧的突然性。

  打完你以后,他会留下这样一句话:“你好好想想,你为什么挨打?”在老军人父亲的眼里,她们兄妹几个根本就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兵,一个由他亲自管教的士兵。

  比如父亲带她们兄妹上街,父亲在前边走,林雨她们要在后边跑着才能跟上他。

  再比如父亲让林雨的哥哥帮着搬点东西,即便哥哥呲牙咧嘴搬不动,父亲也绝不过来搭把手。

  林雨的父亲信奉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你越弱,他就会越看不起你!

  为什么挨打?在带兵严厉和非常挑剔的父亲眼中是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打你的理由的。

  向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向跟大院子里孩子们打架,人家家长告状了。

  甚至向让你檫桌子没有檫干净,还有把他老人家交代过的事情忘记做了。

  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他怀疑是你偷来的,非要你说清楚不可。

  归纳起来就是两条,一条是看你不顺眼,再一条是让你长记性。

  所以林雨兄妹从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去学校,倒不是喜欢学习,而是她上的那所学校是军队子弟学校,实行住宿制管理。

  在学校林雨除了学习成绩差和见不到“凶神恶煞般”的父亲外。其他的事情她觉得非常好。

  林雨记得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基本上都是两地分居,母亲在京城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姥姥姥爷家。

  那会儿,她父亲则在津港的部队里,只有到星期六的时候放假回家一天。

  如果父亲周日也下部队,她们也见不到他,就是哥哥搞点简单的饭给她和姐姐吃,林雨记得最常吃的饭就是馒头就古巴白砂糖。

  还经常吃不饱。有时候父亲也带她们下饭馆吃点好的,但记忆中的我从来就不敢撒花放开吃。

  父亲让你吃,你才敢吃,而且不敢随便夹菜。害怕父亲说自己不懂事。

  一般的时候,都是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才敢夹块肉吃。

  好像这就是她们家的家规。大人没动筷子,小孩不许动筷子,吃饭的时候虽说没有定量,但兄弟姐妹要互相关照;大人说话小孩不能插嘴;甚至不准向父母提出任何包括不合理的要求。

  就这一条,林雨执行到大,唯父母之命适从,即便是一些合情合理的事情她都没有敢跟父母亲说过,自己再委屈,也都忍了。

  林雨觉得,她们军人的家庭和过去“军F”的家庭倒有一些相近的地方,就是树立绝对权威,要求绝对服从,不许讲理,也没理可讲,若有不服规矩者,棍棒伺候,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