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33章

作者:笔下宝宝

  因此,不难想象如今刘家庄的热闹与喧嚣。在这片仅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万人汇聚一堂,共同谱写着生活与工作的交响曲。

  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忙碌于各行各业,共同构筑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小城。

  二师的全体官兵对驻扎在刘家庄感到非常满意。与其他同样驻扎在山区的部队相比,这里的生活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这座小镇上,你几乎可以找到与城里一样的基础设施。派出所、供销社、医院、邮局、信用社、药店、电影院、歌舞团、工人文化宫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在农贸市场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庞大的校区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五金店、招待所、修车铺、收购站、饭店、早餐铺、特色小吃店和理发店等也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而且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京城百货公司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在繁华的刘家庄街道开设一家新的百货分公司。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公司的前瞻性和市场敏锐度,也预示着京城百货从此以刘家庄为中心,辐射到京西部的广大农村里。

  这家分公司位于刘家庄街道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人流如织。

  这是一栋高达八层楼的大商场,一经建成便成为刘家庄地区的地标建筑之一。

  商场里面的店铺装修简约而时尚,充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为顾客带来舒适而独特的购物体验。

  此外,为了使顾客购物更为方便和舒适,商场内还设有顾客休息室、卫生间、试衣室,每个楼层都安装有通风设备,这些后世看来都是最基础的设施,可在这年月那都是很少见的。

  百货分公司的商品种类繁多,可以说,从服装、布匹、针线、纽扣到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市场上流通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在百货大楼买到,在物质不丰裕的时代,刘家庄百货大楼,成为了刘家庄以及京西地区的购物天堂。

  这家百货公司一经开业,当天上午,号称“京西第一百货”的刘家庄百货大楼刚刚结束开幕典礼,顾客就如潮水一般涌入货场,全天累计达到七万人次。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百货大楼每天都是人挨人、人挤人,售货员没一天能按时下班的。

  刘家庄的百货大楼能每天游人如织,也不全然是刘家庄的本地居民,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周边的区县的顾客。

  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刘家庄的交通发展,使得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村民的出行和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刘家庄的交通如今已经四通八达,不仅修通了通往MTG区和京城的主干道,还连接了北边的延庆、怀来,以及南边的房山。

  而村庄的西边,尽管是茫茫的太行山和燕山,但也在紧锣密鼓地修路中。

  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刘家庄的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今,这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MTG、怀来、房山等地,成为了京西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家庄,与上述等地每天都有多次公交车来往,特别是通往京城的公交车,早晚都有。

  不仅如此,刘家庄如今已成为了京城多条公交线路的起点,这一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刘家庄与外界的便捷交流。

  无论是进出的村民,还是远道而来的老百姓,都能在这里轻松搭乘公交,踏上各自的目的地。

  造成这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核心动力在于其蓬勃发展的工农业。

  到1964年十月份,刘家庄吸引了超过两万五千名工人前来务工,同时,还有二十几万人次不定期参与过农业生产中去,上万人次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在刘家庄的东北部,永定河北岸,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工业园区。

  这里,是刘家庄众多工厂的聚集地,机器轰鸣,烟囱高耸,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每当夜幕降临,园区内的灯光闪烁,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夜空。这里是刘家庄的经济支柱,也是无数工人辛勤劳作的舞台。

  永定河北岸,这一片曾经寂静的土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四十家企业并肩而立,共同谱写着工业区的繁荣篇章。

  工业区占地面积超过一万亩,汇聚了四万多名勤劳的员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着属于他们的辉煌。

  在这片热土上,大型企业如“野山酒厂”、“刘家庄食品厂”、“刘家庄制药厂”、“刘家庄传统手工艺品厂”等,各自占据一席之地,他们的产品远销海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而“京西五金厂”、“刘家庄家具厂”、“刘家庄建材厂”等,也为工业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他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個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工业园的出口份额意外飙升,使得年产值有望冲破两亿元大关。这一喜讯如同一缕春风,为整个园区带来了勃勃生机。

  另外,周边前来刘家庄学习的老师学生们也有三千多人,这些数字不仅展示了刘家庄的吸引力,更凸显了其强大的发展潜力。

  …………

  刘家庄的夜晚,美丽得如同画卷。身处军营的高处,俯瞰着这片开始喧嚣起来的村庄,只觉星光如诗,璀璨夺目。

  永定河北岸依旧如同白昼,东岸也开始灯火闪烁,未来这里一定也会跟西岸一样繁华。

  刘家庄的西岸,是这个村子最古老的核心地带。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而这里的热闹氛围却丝毫不减。直到晚上十点多,西岸的街头巷尾依旧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老式的店铺、传统的建筑,以及新潮的百货大楼,电影院,剧团表演、还有那些熟悉的面孔,都在这里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你可以听到街头小贩的吆喝声,闻到各种美食的香气,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活气息。

  这里的人们似乎并不急于结束这一天的喧嚣,他们享受着这份属于夜晚的宁静与热闹。

  无论是闲聊家常的老人,还是嬉戏玩耍的孩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

  王广年,这个来自辽东的新兵,在站岗时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他显得格外地兴奋。

  他来自一个被茫茫大山环绕的小山村,打小就习惯了那里的宁静与壮美。

  然而,他心中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大山,去见识见识外面繁华的大城市。

  王广年得知自己被选上去京城当兵的消息后,兴奋得几天几夜难以入眠。

  他躺在炕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京城当兵的场景,想象着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守卫着国家的首都。

  起初,他对京城的繁华景象还抱有期待,然而随着部队驻地的转移,他的心情逐渐沉重。

  听说要前往山区的一个小村落驻扎,他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他不禁疑惑,为何自己刚刚离开大山的怀抱,却又被命运牵引着回到了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抵达刘家庄后,原本心情低落的王广年突然振作起来。他惊讶地发现,尽管刘家庄位于山区,但其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京城。

  更让他欣喜的是,这里的人们享受着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

  村里的公路上,车流如织,各式各样的汽车穿梭其中。

  公交车忙碌地往返于城乡之间,搭载着村民们的生活和希望;解放车则承载着村里的物资,往返于各个地方,为刘家庄的生产活动提供着坚实的支持。

  偶尔,几辆辆吉普车飞驰而过,带来一阵风,更多的拖拉机在田间地头,如同老黄牛一样勤劳工作着。

  而那些如流地自行车大军,它们的出现,让这些公路更加热闹和充满活力。

  在这些公路上,每一辆车都在为村民们的生活和梦想奔波,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村庄独特的风景线。

  王广年首次目睹此景,仿佛踏入了异次元。在他的故乡,公社的自行车数量都屈指可数,而这里,村民们却家家户户都拥有不止一辆的自行车。这种景象让他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不只是他,同班的其他战友也感到十分意外。他们中有的出身农村,有的则是城市少年。

  原本以为会被派到山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与他们预想的截然不同。这里的条件出乎意料的优越,甚至超过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

  王广年,警卫四团二营一连三排一班的普通战士,而他的排长郭大有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出身于原京城市公安局治安总队。

  据郭大有小道消息:“同志们,我听说刘家庄有望出台一项新政策,那就是对我们二师优秀官兵退伍转业地安置政策。”

  王广年闻言最为积极,“排长,您快跟俺们说说,是怎么个安置法?”

  其他几名排里的战士,也是两眼放光,催促道:“是呀,排长,您快同志们说说呗!”

  郭大有故意拿捏了他们几个一下,“想听啊,我偏不告诉你们……哈哈哈……”

  这下引起了众怒,就是他手下的三个班长,也加入了声讨他们排长的行列里了。

  闹腾了一阵后,郭大有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告诉战士们道:“你们都听说过,安置转业退伍军人的政策吧?”

  “这其中就有一条,那就是可以选择在驻地就近安置,前提是人家地方上可以接收你们。”

  “哎!对喽!刘家庄为了支持咱们二师,计划出台一项新政策,那就是只要是二师的优秀士兵,退伍后就可以落户刘家庄,并且给安排工作。”

  王广年和战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谁不想在繁华的京城扎根,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呢?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能在部队里长久发展的只是少数人。若无特殊情况,大多数服役期满后,只有退伍,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哎呀呀……这真是太好了,我也可以成为京城人了……”

  “是啊,是啊!刘家庄条件还这么好,要是能落户在这里,从此就等着享福吧!”

  郭大有的一句话,像冷水一样泼在了众人热情洋溢的心头,“别高兴得太早了,前提是你们得能评上优秀士兵,这应该不难吧?”

  “啊!……”众人惊呼。

  “啊什么啊?”郭大有不瞒地道:“评优秀士兵很难吗?这几年只要你们认真地学习训练、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即使是提不了干,最后也能获得优秀士兵的称号。”

  “我曾经在原部队里也当过班长,当年我那个班,几乎年年都有士兵呗评选优秀士兵……”郭大有开始鼓励起战士们来了。

  王广年闻言,心中燃起了一股不屈的斗志。他决心要付出所有努力,通过刻苦训练来展现自己的价值。他的最低目标,是要被评为优秀士兵,今后留在刘家庄。

  “我要争当优秀士兵……”

  事实上,刘家庄提出的将优秀退伍士兵安置于本地的建议,与二师领导班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家庄,一个在经济上傲视群雄的地方,其繁荣程度在全国都堪称翘楚。

  假若二师未来的杰出退伍军人都可以在这里扎根,这无疑会为众多现役士兵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激励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样,在众多出类拔萃的战士中脱颖而出的这些优秀士兵们,无疑是地方上渴求的宝贵人才。

第336章 下连队视察

  第336章 下连队视察

  “轰!”随着一声巨响,刘之野站在轰鸣的63式装甲指挥车内,心跳与机器的震动同步加速。

  他透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目标一号靶位被一辆59式坦克车精准地命中。

  刘之野随后咧嘴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好!一发命中!”

  “不愧是,精锐之师。”

  同车的装甲团团长孟鲁豫放下望远镜,嘴角微扬,刘之野说:“参谋长!您过奖了,我们团训练这么久,如果打个固定靶还会脱靶,那才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刘之野笑着捶了一下孟鲁豫,“好你个老孟,几年没见还跟我谦虚上了,当初那个都不把M骑一师放眼里的孟大胆,那儿去了?”

  孟鲁豫假装酸溜溜地道:“哎呀,这不是上官来了,我诚惶诚恐嘛!”

  刘之野听闻后,轻轻用手指点了点孟鲁豫。孟鲁豫心知肚明,不等刘之野开口取笑,便自顾自地笑了起来,豪爽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哈哈哈……刚听说我部要改编为卫戌部队时,我确实有些不情愿。但得知能与你并肩作战,我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老刘,这么多年了,想死我了你……”

  刘之野闻言,他的眼睛也有些泛红,见到了战友孟鲁豫,他脑海里又想起了那些活着的,牺牲了地战友们。

  孟鲁豫,原名孟学才,现年34岁。他曾在民党王牌军74师担任装甲兵上尉连长,学生时期便去了老美,期间在老美军校深造装甲兵专业。

  然而,刚回国后便赶上了孟良崮战役,从此他遭遇了命运的转折,被俘后选择加入我军,并积极申请入党。

  孟学才为纪念新的生活和信仰,他更名为孟鲁豫,踏上了崭新的人生征程。

  这人可是个装甲兵天才,他于1951年3月31日,随志愿军装甲兵的坦克第1师首先开赴北朝。

  他当时只是一名排长,指挥着部下3辆T-34/85中型坦克,在一次战役中就击毁过老M,8辆谢尔曼坦克,而自身只损失一辆坦克。

  当时在志愿军坦克兵到达前线之前,老M坦克部队欺负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经常在战斗中大胆摸入防线,有时深入志愿军阵地纵深达10公里以上,从侧后攻击志愿军前线部队,对前沿阵地构成极大威胁。

  针对M军坦克的狂妄自大,志愿军决定在其深入阵地纵深时,利用坦克部队对M军进行伏击作战。

  10月12日,志愿军坦克第1师第2团按照上级命令,派1個排协同第139师第317团第2营,埋伏在沐浴洞江北的阵地上,待机消灭迂回志愿军阵地翼侧的M军坦克。

  10月14日深夜,第2营第1连第3排,3辆坦克在排长孟鲁豫的带领,以及炮兵发射炮弹声音的掩护下,驶达潜伏阵地,并且用草皮和树枝对坦克掩体进行伪装,修筑了由圆木和石头构建的坚固掩体。

  此时没有人知道这次潜伏,会成为我军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伏击作战记录。

  “我们继续坚守阵地!”在排长孟鲁豫的率领下,距离敌人前沿阵地只有500米的地方,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眼皮底下。

  从射击孔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敌人,全排耐心地潜伏了 17天,开创了我军历史上潜伏时间最长的纪录。

  10月31日清晨,M军十几辆谢尔曼坦克向伏击阵地运动,接到命令的第3排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M军坦克爬到盘山道山嘴时,后面的8辆坦克便隐蔽地停下来,只有前边的4辆坦克还在继续爬。

  而且在越过山嘴后,M军坦克就拉长了距离,前进速度也越来越慢,并且盲目地用机枪向志愿军阵地扫射,进行火力侦察。

  志愿军的3辆坦克都装填好了穿甲弹,耐心的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可惜敌人坦克并不配合,后面的几辆坦克没有动作,前面的四辆坦克已经进入到伏击圈,距离志愿军的设伏阵地只有600米。

  如果放这两辆坦克继续前进的话,志愿军坦克阵地就有可能暴露。

  孟鲁豫判断敌人想来个火力侦察,必须干掉敌人。此时进行火力侦察的美军坦克,似乎发现了志愿军坦克的埋伏,掉转车头往后逃跑。

  孟鲁豫果断地下达了开炮的命令,7号车和9号车同时开火,两颗穿甲弹分别钻入两辆敌坦克……

  沐浴洞伏击战结束后,第3排荣立集体二等功,孟鲁豫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荣获北朝人民政府授予的“战士二级荣誉勋章”。

  此后,M军坦克在没有步兵伴随的情况下,再也不敢突入或接近志愿军前沿阵地。

  志愿军首长在战役总结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志愿军装甲部队的功绩:“凡有我坦克活动的地区,敌坦克就不敢随便向我侧后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