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20章

作者:笔下宝宝

  胡光明目光如刀,紧紧地盯着刘之野,语气冰冷地质问:“竟然是你!说,你们是如何识破我的身份的?”

  刘之野一边审视着炸药的位置,一边与胡光明周旋,嘴角挂着几分戏谑的笑意:“呵,实话告诉你,我们原本并未将你列入怀疑之列,直到深入追踪王八爷的行踪,才意外揭开了伱的真面目。”

  胡光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就说嘛,凭你们的本事怎么可能发现我?原来都是这个老家伙露出了马脚。我就知道,他年纪大了,早晚会惹出麻烦。”

  “不过也好,我不用去亲自去收拾他,那就让天罚来吧。哈哈哈……”

  刘之野急忙劝阻道:“冷静点,你这么做,良心真的过得去吗?这可是关乎千万人的生命,还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你真的忍心让它毁于一旦吗?”

  “你这样做你还是华夏子民吗?不怕遗臭万年吗?”

  胡光明闻言脸上颇为玩味地说道:“私は日本人です,你明白了吗?哈哈哈……”

  刘之野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低声自语:“原来你是日本人,我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为何这个看似普通的家伙行事如此狠辣,原来他竟是一名潜伏的小鬼子。

  这个发现让刘之野心中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他明白了对方的动机和背景,也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个狡猾的敌人。

  “哈哈哈,你们支那人死多少,我在乎什么?”

  “甭废话了,你快跳下去!”胡光明歪歪头,示意刘之野跳下大坝。

  胡光明冷冷地注视着刘之野,仿佛欣赏着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他期待着刘之野在波涛中挣扎,那种绝望与痛苦的表情,对他而言,竟成了一种无比的快意。

  “你……”刘之野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似乎准备妥协。然而,他的动作却透露出几分迟疑和犹豫,趁着胡光明得意的时候缓慢接近了那堆安放好的炸药。

  “你要干什么?快停下来!”胡光明眼见刘之野竟一步步逼近那堆炸药,心中一紧,脱口而出。

  随后,他目睹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那些精心布置的炸药竟然在他眼前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啊……你……”胡光明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仿佛见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奇迹。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胡光明的脑门瞬间出现了一个花生米大小的血洞。

  他带着满脸地不可置信,就这么仰面朝天的倒下了,至死都不理解眼前的一幕。

  刘之野冷静地将枪支收起,目光冷漠地掠过那具无生命的躯体。他弯下腰,捡起地上仍在燃烧的打火机,暗自庆幸没有点燃地面的汽油。

  他本不想杀了胡光明,这小鬼子身上绝对还有很深的秘密。

  然而,刘之野的秘密已经泄露,为了确保安全,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他永远沉默。毕竟,只有死人才能守住所有的秘密。

  刘之野迅速而果断地利用工兵铲,将地面上的汽油彻底清除。在确保安全无虞后,他才小心翼翼地从神秘空间中取出那些炸药。

  然后,他回到吉普车上,拿起步话机给郑朝阳等人汇报情况。

  “我是刘之野,任务已完成,胡光明等人均被我击毙,现场发现大约2000斤烈性炸药。”

  听着步话机传来的声音,郑朝阳等人闻言大喜道:“辛苦了,刘之野同志!我们会立刻与密云方面取得联系,尽快赶过去与你汇合。”

  至此,郑朝阳和陈悟生终于松了一口气。真是惊险万分!他们差点就让敌人得逞了,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仅是他们,就连“某院”安全部门的一位高层领导,在接到紧急报告后,也不禁松了一口气。幸亏行动迅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要给他们请功,要给刘之野同志请功!”

  十一点整,公路上,一支车队正风驰电掣般驶向密云水库。阳光透过车窗,映照在车身上,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车队的目的地是那片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他们要在那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徐东征,卫戌师的侦察营营长,正心急如焚地催促着车队:“通知前车,必须再快点!”他的声音充满了紧迫和坚定,仿佛每一秒都在与命运赛跑。

  “营长,不能再加快了,这条路不平容易翻车造成事故!”手下的一名连长,有些担忧地道。

  “我不管,倪大伟,你他娘的执行命令,翻车怕什么,当兵那有不死人的?你知不知道,咱们要是去晚了,会出现什么后果?”徐东征咆哮道。

  徐东征怎能不心急如焚?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他的脑海中仿佛有无数炸弹爆炸,一片混乱。

  敌人竟然如此冷酷无情,竟然选择炸毁密云水库的堤坝,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他深知,一旦堤坝被毁,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必须迅速行动,与时间赛跑,尽一切可能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徐东征在内心深处坚定地发誓,绝不允许那些敌人破坏他和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他决不容忍任何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的威胁,绝不!

  

  正当这个关键时刻,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通讯兵突然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他紧张而迅速地传达道:“营长!师长亲自来电!”

  “师长!我是徐东征。什么?被解决了?好的……好的我们马上前去接应。”徐东征放下步话机,有些不敢置信地摇摇头。心道:“是什么人,竟然单枪匹马的就搞定了几名穷凶极恶的敌人。”

  他心中隐隐地对这人愈发的好起起来。

  一连长倪大伟,瞅着通话完毕的营长,心情放松下来,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忍不住好奇心,向徐东征探询:“营长,上面什么情况啊这是?”

  徐东征如梦初醒,“哦……哦,那什么……倪大伟你去通知车队,可以适当的降速了。”

  倪大伟不解地道:“为什么?”

  徐东征道:“没事了,敌人被咱们的一名同志给彻底解决了……”

  倪大伟也震惊地道:“就一人?”徐东征对他点点头。

  …………

  徐东征、倪大伟瞧着眼前的三具尸体,均被一枪毙命,而且都是眉心中弹,刘之野用的还是“五四”式手枪,内心道:“这绝对是顶尖高手。”

  徐东征向刘之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地说:“支队长好!我是京城卫戌师的侦查营长徐东征,奉命向您报到,请指示!”他的眼神坚定,身姿挺拔,展现出了军人的风采。

  刘之野看着眼前岁数相仿的军官,心中不禁赞叹。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双眼睛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显然也是个训练有素的战士。刘之野对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刘之野从徐东征带领地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以及行动有力来看,不愧能做为目前首都地区唯一的机动部队,他们京城治安总队还是略逊一筹。

  而师属侦查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京城卫戌师,也叫首都警卫师,目前只有一个整编师的编制。

  刘之野记得直到60年代中后期开始,夏国才大大加强了京城卫戍区的机动作战力量。

  首先,首都警卫师改编为警卫第1师,京城市公安总队,改编为警卫第2师。

  鉴于实际需要,第24军的第70步兵师、第63军的第189步兵师,调往京城的郊区等地驻扎,作为机动力量。

  到了69年,第70步兵师改为警卫第3师,第189师改为警卫第4师。上述4个警卫师,均隶属于京城卫戍区管理。

  后来的京城卫戌区,可是副大军区级的。

  刘之野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或许还有机会再次披上军装。

  尽管这一世京城公安总队已不复存在,但京城治安总队的成立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前世京城公安总队马上就会改编为警卫第二师,直到83年大裁军,又改编为京城武警总队。

  也就是说,这一世的治安总队十有八九也会被整编为军队序列。

  虽然他们的名称有所改变,但两者的职责和使命却一脉相承,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完善。这样的变化,让刘之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因此,刘之野看向徐东征等人的眼神中多了几分亲切,他们都是未来的战友,理应更加友善。

  “徐东征同志,剩下的事情就教给你们了,尸体与炸药你们随后送往市局处理。”

  徐东征又是一个立正回应道:“是!支队长!”

  刘之野笑着点点头,潇洒地走下了大堤。

  在他离去之后,倪大伟轻声对徐东征说:“营长,你有没有觉得这位领导似曾相识?”

  徐东征蓦地回首,轻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意,“整天嚷嚷着要向别人学习,怎么着,见到真神就认不出来了?”

  倪大伟摸着后脑勺,疑惑地道:“我崇拜的人多了,他到底是哪一个?”

  徐东征目送着刘之野的背影渐行渐远,然后淡淡地吐出一句话:“松骨峰,他是那寥寥无几的幸存者之一。”

  倪大伟闻听此言,心中懊悔不已,忍不住叹息道:“唉,您早点告诉我啊,我好不容易才见到真人……”他捶胸顿足,懊恼之情溢于言表。

  徐东征淡淡的鄙视了他一眼道:“快去做事吧,怎么也没见你对我这么积极过。”

  ————

  十一月底,专案组将彻底解散。

  罗局长、郭局长等人亲自出席了这场欢送庆功会。

  今天过后,专案组的成员像郝大川、戴数理等人,们又要各奔东西了。

  罗局长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眼前的景象仿佛穿越时空,将他带回了十多年前的那场离别。

  那时的郑朝阳连喝了几杯,突然把欢送的条幅给扯了下来,他告诉罗局长,沪上他不去了。

  而白玲让他不要闹了,并向他进行了表白,她喜欢他,不管他去哪,以后她都会去看他。

  郝平川与多门,这对曾经的冤家,历经风雨洗礼,最终化敌为友,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还有些那牺牲的同志,小齐“齐啦啦”是多么好的一名同志,最后为了救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那时候的这些人,还都是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和对事业的热爱,却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

  如今,岁月已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深厚的情谊与对革命的激情却依然如初。

  但又一次面对分手的时候了。

  罗局长深吸一口气,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刘之野,你来起个头,咱们就唱《驼铃》吧!”

  “送战友,踏征程……”

第323章 1964年

  第323章 1964年

  冬霜凝重,春花绽放,岁月如诗,冬去春来。

  转眼间已是六四年的春天,京城之春,生机勃勃,活力四溢。

  河边柳树新绿,微风轻拂,摇曳生姿,仿佛舞动的旋律。大街小巷樱花烂漫,落英缤纷,粉色花瓣铺就浪漫之毯,为城市增添温馨色彩。

  北海公园内,桃花、杏花、梨花争艳,芬芳迷人,吸引游人驻足。

  公园草地上,野花盛开,微风送香,令人陶醉。郊外地山野,绿草如茵,鲜花绽放,生机勃勃,美景如画。

  这年月的京城,天空还是湛蓝,阳光明媚。鸟儿欢歌,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最美的还要数刘家庄,春天是山村最迷人的季节之一,这个时节,山村被各种花卉装点得五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刘家庄地区虽然是一个充满原始风光和野性美的地方,但也是现代化的发展中的佼佼者。

  经过年复一年的巨额投入,这座曾经以单姓为主、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已经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口的增长如同火箭般飙升,从最初的几百户人家、两千余人,迅速膨胀到本地户口一万两千八百多人。

  再加上常驻的外来务工和学习人口大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公社的人口规模。

  如今这個山村,已经变得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刘家庄,虽名为村,实则规模堪比小镇。在行政划分上,它直接归属于区政府的管辖之下,地位独特,仿佛是一个经济特区般的存在。

  不仅如此,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庞大,但其真正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

  截止到1963年底,即使在经历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之后,其人均年收入仍然高达1400元,村里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这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经济韧性。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三大爷刘元海和村委干部们原本预计,今年的灾害会对稻田养殖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村里的总体收入大幅下滑。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没想到,不仅总体经济没有下滑而且还在持续地高增长。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刘元海的带领下,村委干部们积极应对灾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稻田管理,补救,最终使得稻田养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丰收。

  二是,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刘家庄的农业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两年来,他们积极采用反季节瓜果蔬菜的种植方式,使得大棚种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意盎然的植物在其中茁壮成长。

  刘家庄的农民们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探索着更加高效的种植方法,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刘家庄的大棚种植已经成为京城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

  而越来越庞大的种植规模,差点又造成土地资源紧张,不得不重新开荒种田,这就吸引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

  他们凭借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断推出品质上乘的新农副产品,在去年就迎来了更大的丰收。

  在加上京城周边地区受灾严重,农业遭受极大破坏,使得村里大棚种植这一块就成为了村里的产业龙头。

  三是,刘家庄本有的特色—水果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