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旁边的保卫员们,通过这一件小事儿,心底里也感受到了温暖。对于刘之野这个新来的科长,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新领导,不但是个人能力强,还有情有义能关怀同志们。
等大家伙吃完饭,一起列队整齐的离开食堂,身后又是传来一阵阵得窃窃私语。
傻柱乐呵呵的,对着食堂的工作人员就是一阵得显摆:
“看见了没有,这是我哥,我们住一院的,关系铁磁着呢~”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回到保卫处办公楼,孙立带他来到二楼的办公室,他俩人的办公室相临。只不过,刘之野的办公室明显得大多了,里面多了一间休息室。房间里的摆设跟派出所的布局差不多。在里面单间里,有一张单人床。外加床头位置,放置着一个,漆成绿色外表的保险柜。
办公桌的,桌子上面放了几本公安警察的转专业书籍、期刊,如1903版的《警察全书》,1953版的《司法手册》,1946版的《警察学大纲》,《年代警察研究》,《人民公安》等书刊,这些都是上任科长留下的。
这个特除的年月,中午也是有午休的。不想休息的他,决定趁着休息的时间充充电。
就手儿打开了,一本《警察学大纲》。
…………
等他看完,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专业书籍。先是揉了揉眼睛再看了下手表的时间,嚯~这么快就到下午下班时间了啊,这一天天儿的真不抗混啊。
可是现在,看完一本专业书籍后,他的技能:刑侦2级(专业入门者),却一丁点儿的变化都没有。嗯~看来技能提升的等级越高,所需要的经验也就越多啊。
看来这专业书籍还得多肝,没有捷径可走啊。以后嘚多去图书馆,或者警局档案室查阅案件资料。多加学习,尽快提升刑侦技能才行,这破案低等级的技能有力未逮啊。
下班后才一拍脑门想起来,他今天是所里派人骑着摩托送来的,这可怎么办,难道腿着回去?
他这级别也够不上配车啊。整个处理,也只有一辆嘎斯吉普车,一般处长、副处长办公用,也很少开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骑着自行车来上班。
得嘞~我也买辆去吧,咱手里有票,钱儿也不缺。
于是给厂供销社李主任去了个电话:
“您好~李主任在吗?”
“奥~您就是啊,您好李主任,我是保卫科的刘之野。”
“对,对,是我,今天劳驾你个事儿,我想买辆自行车,咱们供销社里有现货吗?”
“好的,好的,我这就去供销社买去,感谢您嘞~”
就这样,李主任说厂里有几辆新的自行车,其中一辆是给他朋友预订的,上海牌永久28自行车,也就是经典的28大杠。这车非常的抢手,包括四九城里的,其他供销社也是比较紧缺。
他听刘之野说,急需一辆自行车上下班用,于是做主先给了刘之野,他再想办法给朋友预订一辆就是。
这车刘之野可是非常的熟悉啊。他前世小的时候,父亲就是骑着这个型号的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的,带着他上下幼儿园、小学的。也是他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情景。
刘之野先是换了一身儿新的,深蓝色工装制式的作训服。穿这身没有什么标志的衣服,是为了不显眼。就来到了位于厂区南部,南大门附近的供销社。
这时候厂子里已经开始下班了,厂供销社里面的人群,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厂子里的供销社,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东西却琳琅满目的。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外,供销社里供应的工业品也有很多。
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供应的工业品也是需要凭票才能买到的,有手表,缝纽机,自行车,做衣服的布料,日用工业品肥皂,毛巾,鞋帽,等。
走到一处没人的柜台前,看着一位头戴白色帽子,身穿白色大褂,低头不知道忙些什么的售货员。
轻轻的敲了敲柜台:
“同志~劳驾您~我要买点儿东西。”
这位年轻的售货员女同志,听到了声音后,本来还有点儿不耐烦的。结果她抬起头来一看,嚯~好一个精神帅小伙啊。她的眼神儿,瞬间就是一亮,脸上也罕见的露出笑容,语气热切的对他说道:
“呦~这位同志啊,您这是需要点儿什么呀?”
刘之野也是无语啊,看样子不管在什么年代,刷脸都好使啊。
“同志,我跟你们李主任联系过了,过来买一辆自行车。”
说着把自行车票,和160元钱给对方递了过去。
这女售货员说了句您稍等啊,我去后面办公室帮您问一下。说着话就走进了,货架背后的一个房间里。
进去不大一会儿,就看着这位女售货员同志,推出来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刘科长您好~嗨~我也不知道是您啊。呐~这就是李主任,交代给您留的那辆自行车,您看看还满意吗?”
刘之野深切的,看着眼前的永久28大杠:深绿色的车身,锰钢车架,手捏式刹车,镀铬的车铃儿,黑色真皮的座位,28寸超大抛光车轮,独特的斜挎式骑法儿,能耗百公里三个馒头一碗水,哈哈哈~
骑上车就是一路风驰电逝,真是拉风啊,一路享受着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感觉真爽。
一点儿也不夸张,这年月买这么辆28大杠自行车,可比后世买辆40左右万的私家车带来的震撼还多。
毕竟后世的人们买辆私家车,或者几十万的车一点儿也不稀奇。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普通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开上私家车。
除了少数的资本家手里还保留私家车外,只有政府跟军队才能有小汽车。一般的级别还配不上,县处级正常情况下,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所以,自行车才是四九城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因为四九城里的人口多,购买力旺盛。到1957年10月,四九城里甚至出现了深夜排队购买自行车的景象,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套购倒卖谋取私利。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四九城只能采取凭票供应的办法。买一辆自行车,也属于四九城家庭里重要的“大件儿”,定能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
第28章 对不起!我是公安(九)
第28章 对不起!我是公安(九)
骑着自行车顺道儿来到了,交道口街道粮所。他决定就手儿把今天得来的粮票给用了,这些粮票都是月票,万一忘记使用就麻烦了。其他票先不用急,等回家看看家里缺些什么再说。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华夏最早采用的,苏连老大哥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因为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连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1953年华夏开始,统购统销政策,禁止百姓自由买卖粮食。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人民凭票定量购买。
粮票是这个特殊时期,搞计划经济的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
粮票的分配是按照人口、性别、年龄、工种等等来发放的。粮票还有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之分。地方粮票的只限于当地领取购买;全国粮票可以全国通用的。现在的票证有伍市斤,叁市斤、壹市斤、还有半市斤。
华夏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
不一会儿,就骑车来到了交道口办事处附近的粮店。
来到粮食店门市部。门市部的门高于路面,有三个台阶。
门的西面是一个安装了钢筋栅栏的窗户,这个窗户比正常的窗户要低一些,在窗户的最下面一层,没有安玻璃,而是木板。旁边的墙上还有块儿黑板,上面标注着当天的各种粮价。
在靠门的这边木板上有一个形状像以前门洞的缺口,上圆,下面与窗台齐平。里面用两根有槽的木条,充当滑道。
一块五合板插在里面,开门营业时,五合板一抽,买粮的人把购粮本和钱递进去就行。
从空间里拿出,特意从家里携带出来的粮本,一摞当月粮票,和一叠零钱儿,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就递了进去。
粮本诞生于一九五四年前后,政府在粮油供应方面对城市居民实行有计划的粮食供应,主要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对象,和农民伯伯没有一毛钱关系。
“粮本”是落实“商品粮”户口的具体凭证,粮本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一户一本制。
这粮本非常的重要,跟户口本身份证差不多,可不能丢了。
“同志您好~劳驾买粮。”
里面一位年轻的,男同志身穿白色工作服,戴着一副黑边儿眼睛。嗯~感觉有点儿面熟。他接过钱和票据,然后噼里啪啦一阵算盘响。
然后,他抬起头来说道:
“这位同志,你一共是108市斤粮票,对吧?。”
“细粮和粗粮,都选择买些什么?”
刘之野心想一家子都是北方人,于是说道:
“细粮买白面,粗粮买玉米面吧。”
对面的销售员听到后,又接着说道:
“按照这个月供应粮食的比例。可以买百分之三十五的细粮,也就是可以买37.8斤的白面,每斤0.17元一共收您6.42元。”
“剩下的可以购买70.2的玉米面儿,每斤0. 06元,一共收您4.21元。”
“这样总价收您10.63元,这是您剩下的钱和粮本,您请收好。”
说着他起身,去旁边的库房里取粮。
等他取来粮食后,走出柜台后,才看清刘之野的全身面貌。
他瞪大了眼睛指着刘之野,突然说道:
“请问,您是不是叫刘之野啊?”
刘之野也惊诧他的表情,感觉这人有些面熟,疑惑的说道:
“啊~对我是刘之野。我们是认识吗?”
这小年轻激动的道:
“之野,你认不出我来了吗?想想,启德中学~”
刘之野恍然大悟:
“嘿~你是那个郭四眼儿—郭云鹏?是伱呀~这么多年了,你这变化挺大的啊。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我当然记得你,还有郑老师。我们那会儿,经常在郑老师的带领下一起作斗争。”
郭云鹏语气激动的道:
“之野,当年你随军走了,咱们也没来及做个道别。从此,我就在也没有听说你过的消息,这么些年了,怎么样你还好吧?”
刘之野跟他就是一个热情的拥抱,他们也是久违的见面,心中感动不已!
“我很好,云鹏~就是征战多年,血里来火里去的,难免身体受点儿伤。这不也囫囵的回来了嘛~哈哈哈”
“云鹏,不说我了。我走之后,你们怎么样?郑老师现在是什么境况?”
郭云鹏就跟他详细的,说了以后事情。
“你走后,不久就建国了。第二年我毕业后,在市韦的安排下,进了街道办工作。去年才调来了粮站这里。”
“郑老师建国后,去了南边一个市的教育局、当局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刘之野看着这位,久违重逢的朋友。他记忆中的朋友不多,眼前就是这位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俩一起度过了那一个难忘的时光!
俩人久别重逢也是有很多话要讲,聊了好一会儿。一看时间不早了,他选择与郭云鹏道别,约好改天一起下馆子。
出了粮店后,找了没人的地儿,刘之野将粮票就手儿丢进了空间里。
回到家,赶巧儿吃晚饭。
刘妈邓茹欣喜异常的,看着刘之野推进大院的28自行车,围着它是爱不释手啊,轻轻的摸着,生怕使劲儿大了,刮花了车漆。
刘竟斋还挺纳闷的,坐在屋里的炕上等着吃饭呐,人呢?怎么光听见声儿不见进屋,这么久了,在外面瞎嘀咕什么呐~
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也起身儿下了炕,心说:我倒是要看看,这娘儿俩在这,捣鼓些什么玩意儿呢。
这出了屋,好嘛~他也是看直儿眼了,这崭新的28大杠子,颜值绝对是这院最拔尖的,虽然这个院里也没几辆自行车。这男人啊不分老少都爱车,是吧?他快步走向前来,也顾不得上饥肠辘辘了,就是好一阵儿的摸弄。
这刘家按理说儿,现在也不困难,当初刘之野没回来的时候,经常往家寄钱儿,再加上刘竟斋的工作养活一家5口人绰绰有余。
况且这老二也考上了大学,有补助不用花费家里的钱了,就剩一个小姑娘,困难时候早过去了,买辆车的钱还是有的。原因呢,就是没票儿。
刘之野看着他父亲,这么喜欢这辆车子,就对他父亲说:
“爸怎么样,您老喜欢吗?”
刘竟斋嘴角都咧到耳后了:
“嘿~瞧你这话说的,喜欢,当然喜欢……”
刘之野说道:
“喜欢就成,这车就是给您买的~”
刘竟斋一听,笑着摆了摆手道:
“我有时间了骑骑还成,不能要。你工作繁忙,需要辆车代步,这可不能耽误了你的正事儿。”
“爸你就骑着吧,我以后再弄一辆。不是跟你吹,弄张自行车票,对我来说,不是件儿特别难的事儿~”
“那也不成,等你弄到了再说吧。你的心意,我领了~”
这会儿旁边东厢房跟西厢房的住户,听见动静儿也出来看热闹。
魏大中: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