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72章

作者:笔下宝宝

  他摆摆手拒绝了钱掌柜的提议,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一瞧这几天就没有好好休息过。

  钱掌柜的点点头,“得嘞!那您跟我回家吧,在我这先安心得住几天。只是我家有小,您别嫌弃。”

  王八爷故作松了口气,道:“这几天我过得可真是饥一顿饱一顿,连個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着落。现在有吃有住的太好了,实在不行给我打个地铺也没关系。”

  王八爷被钱掌柜邀请到他家住下。钱家人对他的到来并不陌生,因为过去也有过一些往来。他们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对他表示欢迎。

  王八爷本想在钱掌柜家躲藏几天探探风声,但大院里的其他住户却有些好奇他这个陌生人的到来。

  刚开始几天还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指指点点的议论起他。

  王八爷觉得这样不成,他可不想弄的人尽皆知地。于是他找钱掌柜帮忙想想办法,再找一个隐蔽的住处去躲几天。

  钱掌柜的一想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那还得从“鸿兴饺子馆”前身“鸿兴楼”说起。

  在解放前,鸿兴楼的老板王世聪,看着世道儿的混乱,决定停业一段时间。他认为买卖不好做了,等世道安稳了再重新开业。

  于是,他带着全家去了外地,临走前,他安排钱掌柜帮忙照看家业。

  现在社会虽然和平,但王家人却因某些原因不便归来。钱掌柜无奈之下,只能代表东家将“鸿兴楼”公私合营,更名为“鸿兴饺子馆”,以示其亲民,让普通劳苦大众也能消费得起。

  王家除了这座酒楼,其家族在京的其他产业也都交由钱掌柜照看,其中就包括几处房产。

  于是,钱掌柜巧妙地安排王八爷住进了一栋僻静的独门小院,让他躲藏几天。

  王八爷对此处非常满意,真是天赐的藏身之所,此处隐蔽且独门独院,真是再好不过的躲藏之地。

  …………

  郑朝阳与刘之野闻言大喜,终于得知王八爷的下落了。二人立即追问:“那个地方在哪里?”

  钱掌柜的立即说道:“鲜鱼口街青云胡同58号。”

  刘之野询问道:“这个院子是否还有其他住户?”

  钱掌柜愣了一下,随即回应道:“怎么可能有别的住户,这可是私产,钥匙在我手上保管着呢。”

  郑朝阳再问了几句与王八爷相关的问题后,与刘之野商议告辞离开。他特别叮嘱钱掌柜要小心保密。

  “钱掌柜,今天我们暗访的事要守口如瓶,连家人也不能透露,尤其是不能让王八爷知道。你能做到吗?”

  都这会儿了,钱掌柜也琢磨出味儿来了。他作为一家著名酒楼大掌柜,还深受东家信任,自然不是一般人。

  于是他好奇地道:“这王八爷该不会是特务吧?”

  刘之野眉头紧皱,严肃地斥责道:“不该你问的,别瞎打听,记住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明白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让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钱掌柜心头一惊,更加坚信自己的猜测。于是,他哆哆嗦嗦地回应道:“我懂,我懂,请二位领导放心,我一定照办。”

  

  郑朝阳对他微微一笑道:“那好,感谢您的配合,我们就不打扰您的工作了。”说着他对刘之野一点头,俩人就要告辞离去。

  钱掌柜的见状,立即挽留道:“二位领导,你们瞧这都到饭点了,何不在小店吃完饭再走?”

  郑朝阳婉拒道:“不了,我们还有别的事要忙,谢谢您的好意。”

  钱掌柜又劝道:“哎!吃完饭再忙也一样嘛!二位就留下来吧,我请你们尝尝我们店里的手艺,一定让您回味无穷。”

  刘之野接茬道:“钱经理,我们是有纪律的。感谢您了,有机会我们一定来品尝一次。”

  钱掌柜的闻言只好作罢,亲自将他们送了出去。

  出了“鸿兴饺子馆”,刘之野请郑朝阳几人便来到不远处门框胡同的“小肠陈”吃了一顿卤煮火烧。

  这家店在京城相当有名,他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了,以经营老京城风味卤煮小肠而著名。

  卤煮小肠源自于一道御膳菜“苏造肉”,后传入民间经改进演变为卤煮小肠。

  经过小肠陈第三代传人陈玉田改良制作的卤煮——“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香醇厚”,堪称一绝。

  京城人特别好这口,在街头巷尾,都有卖卤煮火烧的店家,前几年还有肩挑小担的流动商贩出售这种食品。

  特别是夕阳西下,卤煮小肠开锅出售时,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那特有的香味儿。

  好吃这口儿的,便会闻香而至,要一碗卤煮小肠和一两个火烧,既解馋又解饿。

  等饱餐了一顿后,刘之野几人用牙签剃着牙,再喝上一碗大麦茶,别提有多满足了。

  在炎热的季节里,吃完肉食品后,喝上一口大麦茶,真是清爽又解腻。关键是这茶便宜,在一些小吃点路边摊上可是必备的饮品。

  “之野,我觉得咱们今晚上就应该去侦查一下王八爷的落脚处。以防夜长梦多。”郑朝阳提议道。

  刘之野点点头,赞同道:“我也正有此意,这好不容易得知他的下落,可别让他又溜了。”

  于是几人驱车来到了鲜鱼口街附近,由于担心被发现,他们选择将车停在隐蔽的地方,然后步行前往青云胡同。

  他们小心翼翼地行动,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然后,四下隐蔽起来耐心地等到深夜。

  鲜鱼口胡同,是京城著名的胡同,东西走向,由前门大街进口一直到东口崇文门大街。传说是“门到门,三华里”,是京城民俗市井商业街的代表。

  这里晚上也非常繁华,灯火通明的,有众多老字号店,如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和长春堂药店、天兴居、兴华池、便宜坊、都一处、天成斋鞋店,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

第274章 夜探敌巢

  第274章 夜探敌巢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京城胡同历经数百年,是古都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青云胡同,就是鲜鱼口街的一处小胡同,与南锣鼓巷这样的大胡同相比,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位于东城区前门东路东侧,南北走向,北起西兴隆街,南至北芦草园胡同,全长280米,宽约5米。

  这里只有几十号院落;虽然小,但是也相当有名。

  这里从清代中后期开始成为各路戏曲流派进京落地生根、融合发展的重要土壤。

  王八爷的落脚处就是在58号院,这座院子紧靠鲜鱼口街地理位置非常好,闹中取静。

  现在是六月初,夜晚的微风让人感到清爽。忙碌工作一天后的市民们,大多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出门逛街。

  鲜鱼口街商业店铺不少,汇聚了京城著名的老字号餐馆、零售店铺、戏园、浴池、茶楼和手工艺作坊等。

  在深夜的时刻,这里却生意兴隆,灯红酒绿,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市民们,有穿着中山装的政府人员,有带着小孩的家长,还有穿着工装刚下工的工人们。他们或三两成群,或独自一人,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热闹。

  刘之野假扮游人,特意从王八爷住处经过,随后寻觅一处隐蔽的角落,轻巧地借助周围环境,顺利地攀上了墙头。

  他刚爬上墙头,便立即向院内望去,却见院内有人。他吓得赶紧低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露出一只眼睛向那人看去。

  那位躺在院内躺椅上的老者,闭着眼睛,身着“三条筋”,手里摇着蒲扇,悠然自得地在乘凉。

  他由于院内灯光暗淡,难以看清那人的面貌,只能从形态上分辨出这是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人。

  于是,他悄无声息地下了墙头,来到了郑朝阳的身边。

  郑朝阳急忙询问他道:“怎么样,见着人了吗?”

  刘之野点了点头,说:“见到了,不过我们得确认一下他是不是王八爷。你和他是熟识,可以再确认一下。”

  郑朝阳点点头,他在刘之野的帮助下,也成功地攀上了墙头。等他见到院中老者的时候,内心顿时激动不已。

  虽然他有将近十年没见过王八爷了,但还是一眼就给认了出来。

  郑朝阳面带喜色地下了墙头,向刘之野重重地一点头,道:“就是他,嘿嘿,终于找到这老家伙了。”

  刘之野闻言也是高兴不已,提议道:“怎么着,咱们进去抓人吗?”

  郑朝阳皱着眉头思考许久,终于坚定地回应:“目前还不能轻易抓他。”

  刘之野惊异地询问:“这是为何?”

  郑朝阳严肃地看着他,说道:“你看哈,一个是咱们目前的证据不足,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就是敌特。

  二是,王八爷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只是因为他谨慎小心,才躲出来的。他是对我们地突然回归有些提防,想躲在暗处继续观察情况。

  三是,如果他确定没有危险后,还会继续潜伏在多门的院子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活动。

  四是,我们不必急于抓捕他,而是可以对他采取监控措施,顺藤摸瓜,以找到其他敌特组织。”

  刘之野同意了郑朝阳的提议,二人便在这附近绕了一圈,确认这个院子没有其他出口后,便留下几名侦查人员继续监视这里。

  当他们返回集训营后,马上将这個好消息告诉了在家的其他组员。

  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伙立即欢声雷动,仿佛找到了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接下来的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许多,剩下的只是水磨功夫了。

  郑朝阳吩咐道:“老代,这次需要发挥你的特长了。你带上几个人对王八爷进行监视监听起来,需要什么设备你告诉我,我这就去申请。”

  代数理点点头,表示明白。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曾经成功地对奸狡猾的宗向方进行了长时间监听,让对方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被监听了。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郑朝阳对陈悟生说:“老陈,你在这片地方找个视野开阔、能居高临下监视那座院子的地方,作为我们的据点。”他指着地图,简洁明了的指示着陈悟生的任务。

  陈悟生点头回应道:“没问题,明天我就去办。这事不难,你看这院子斜对对面就是商业街,高层建筑不少,找一处视线好的位置应该不难。”

  刘之野见状也提议道:“最好,调查清楚他相邻的那个院子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咱们租下他相邻的院子并安排人就近对他进行监视。

  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郑朝阳听后哈哈大笑,赞道:“妙计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真是个好主意!”他果断地决定采纳这个策略。

  郝平川见他们都有任务,顿时急眼了,嚷嚷道:“老郑,伱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郑朝阳表情一愣道:“没有啊?怎么了啊?”

  郝平川愤愤不平地道:“还怎么了?别人都有任务,你为什么偏偏就不给我安排任务?这不是明摆着对我有意见吗?”

  郑朝阳一拍额头,一副被我打败了的表情,于是他搂着郝平川的肩膀道:“老郝啊,咱们多年的交情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俩打游击的时候就开始认识了,我怎么可能故意整你呢?”他补充道:“原因是,王八爷认识你,你去干这些活儿,被他认出来咋整?”

  郝平川再次强调:“你必须给我安排一个任务,我可不想在这无所事事。”

  

  郑朝阳无奈道:“好吧,还真个任务挺棘手的。原本打算交给之野去处理,既然你如此积极,那就交给你吧!”

  郝平川闻言大喜,他是个喜欢挑战困难的人,于是自信满满地接下了任务。他承诺一定会完成任务,让郑朝阳放心。

  于是,郑朝阳对刘之野说:“这几天辛苦你了。抓捕王八爷不急于一时,你可以休息几天,顺便处理一下支队的实务。”

  刘之野微笑着点头,现在的情况就是双方在比拼耐心,有可能要好久都处于这种状态。

  他现在留在这的作用并不大,忙碌了这么多天之后,他是时候去忙别的事情了。

  自从支队建立后,他们两位主官就开始忙别的事情,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支队的建设。

  另一个,刘之野长时间在集训营工作,已有二十多天未归家。

  他十分思念父母、妻子和孩子,尤其是小贤这丫头,已经会简单地说一些话了,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还有,他妹妹刘之若即将面临高考,这将是他们刘家的一件大事。刘之若的学业,也牵动着他和家人们的心。

  这年头,大学生们的含金量十足,他们可是社会上难得的人才,犹如凤毛麟角一般稀有。

  尤其是女孩子们,能够坚持读大学的人更是难得一见。

  61年的高考时间定在七月十五直七月十七这三天,高考分三个类别,即文史、理工、农医三类。

  今年的考生于5月5日开始毕业考试,10日报名所考科类,15日分科编班复习。

  刘之若五月份顺利高中毕业,当时毕业考,考的非常棒,她对接下来的高考信心大增加,在哥哥刘之野的建议下就选择了理工类。

  这年月高考政策有规定,高中毕业考试,语、数、外三门课,如果有两科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因此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高考;语、数、外有一科不及格,如果其他功课又有两门不及格,也不能毕业,同样取消参加高考资格。

  填报志愿是考前完成的,必须在5月底至6月初的一周内填好上交,真正是货真价实的“摸黑”填报志愿。

  这时的高中毕业生所填报的志愿只有本科一项,每个人最多可填报6所大学。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刘之野一直忙于工作,未能兑现给妹妹的奖励。

  最近,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给妹妹一个惊喜,于是开始筹划送什么礼物给她。

  几天后,在营地里处理完一些工作后,刘之野三人便驱车到了王府井百货大楼。

  在这里,他先去购买了两只“英雄牌”100型14K金笔和全钢笔,还购买了十几个笔尖以及一黑一蓝两瓶钢笔水。

第275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275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