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秦招娣后来怀上了郑朝山的孩子,这让郑朝山决定要与秦招娣放下任务,去香港开始新生活。
可惜的是,魏樯发现了端倪,他绑架了秦招娣,并杀了她。
邓朝阳曾经最大的对手,就是他的哥哥邓朝山。
其实邓朝山这人本心并不坏,他一开始是学医的,但是发现学医不能救国救民后,于是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了当初的国民党。
起初他也是一心想的是救国救民,可是没想到加入了军统组织之后,干的尽是抢地盘,搞破坏,暗杀这种见不得光的,下三滥的事情。
他一方面在为自己的信仰尽忠,甚至可以为之殉葬;他另一方面又在干着救死扶伤的工作,甚至最后为了弟弟可以背叛自己的信仰。
最终他的灵魂终于得以上岸,获得了解救,这全靠了两个人,两个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
一个是他的妻子秦招娣,另一个是他的弟弟郑朝阳。
秦招娣用她的死,击碎了他那黑暗中的信仰;郑朝阳用他的情,唤醒了他早已迷失的灵魂。
他也看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逐渐地安居乐业,让他看到了曾经的抱负和理想得以实现。
于是在弟弟邓朝阳的劝说下,他彻底向新政府投诚,义无反顾地选择卧底敌人内部。
当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明明知道邓朝山、宗向方、秦招娣这些人是特务,但是却让刘之野恨不起来的原因。
“多爷,齐拉拉的墓地,这么多年来都是你在照看着吧?”邓朝阳双手抹了把眼泪,轻声询问道。
多门默默地点点头,回应道:“还有“小东西”,她逢年过节的也回去看看他。”
邓朝阳闻言心里难受地点点头,斗大的泪珠从脸颊上滑落下来。说道:“难为她了!”
刘之野之前看的是电视剧,心情不同。现在他却溶于了这个时代里,此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
他把手放在桌子上,手指有节奏地打着节拍,下意识地低声哼唱起来: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
热血铸就
危难之处显身手
显身手
……”
————
几天后,多门穿着一身去除了标识的58式旧警服来到了治安一支队的驻地。
刘之野带领全大队的领导干部们,像是欢迎上级领导一样把多门热情地迎进了办公楼。
多门的出现,引起了一支队同志们的关注和好奇,不明白他是什么人能让支队长如此隆重地进行欢迎。
多门出现,引起了一支队同志们的关注,不明白是什么人能让支队长如此隆重地欢迎。
在见面会上,邓朝阳先是给大家伙详细介绍了多门丰富的履历,最后拿起一个任命状说道:“我宣布,由多门同志担任我部刑侦处专家顾问一职,另兼任训练营刑侦专业培训总教官一职。大家热烈欢迎!”
“哗!”“哗!”“哗!”
多门起身,向与会的领导干部们敬礼示意感谢。
会后,刘之野、邓朝阳带着多门来到专门给他准备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被重新粉刷过,桌椅板凳都是新的,里间还有一张单人床带方便他随时休息。
多门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一支队上下对他的重视。他们并非口头上的形式主义,而是付诸于实际行动。
这种重视让多门倍受感动,甚至萌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支队长,咱们一支队有多少人啊?”多门站在窗前看着人来人往地公安战士们,他觉得一支队的人恐怕不会少。
刘之野笑着道:“目前,有将近四千多人,不过集训结束后会留下三千多。”
多门闻言瞪大了眼珠子,惊讶地说道:“嚯!一个支队三千多人,全市四个支队,岂不是有一万多人。”
刘之野笑着回应他:“对呀,你的担子可不轻啊,未来可能要培训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他的话中透露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让人不禁发笑。
第257章 郑朝阳再回刘家庄
第257章 郑朝阳再回刘家庄
五月底,一支汇聚了各分局、街道派出所、公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伍专业人士、各企业单位保卫人员的集训队伍全员到齐。
他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的优秀人才,是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参加一支队的严格选拔培训而来。
现在治安支队的远大前景吸引了许多有心人的目光。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第一批参加集训的原治安大队的成员们已经全部晋升一级或多级,这一现象足以证明这支队伍的潜力和实力。
再一次组建一支队,这个机会对于各个单位的年轻同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打破头也要挣抢的机会。
这次一支队的扩充计划已经明确为3000多人,同时还将补充征召2000多人。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一万多人积极前来报名。
另外各级武装部的、民政部门的迫于地方就业压力,还有得知消息后托关系想往里塞人的一些关系户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此现象,刘之野等支队领导召开会议,明确规定,我们支队坚决杜绝走后门的行为,任何人或单位都想来一支队,但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才行。
大家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为支队的发展和任务贡献力量。
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报名者们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面貌和良好的军事素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严格的面试和考核,才能够顺利加入这支队伍。
五月二十八号这天,天光大亮,整个村庄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
只见刘家庄村东,唯一的进村公路上连绵不断地行驶着上百辆大解放卡车。
这些大解放卡车上,每辆车都整齐站立着十几名身穿五八式夏装的英姿勃发的公安战士。
车队前头是几辆大队领导干部们的吉普车,支队长刘之野与支队政委邓朝阳坐同一辆车。
他们俩在车里,神情放松,又说有笑的,仿佛下班了要回家一样。
郑朝阳将头伸出窗外,目光在路边的风景上游移,嘴里不禁发出惊讶的声音:“啧啧,近二十年没回来了,这里的变化真是大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和怀念。
“别的不说,就说说眼前这条路,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路坑洼不平,特别窄,勉强能走一辆马车。”
“那像现在啊,又平坦又宽敞,并排跑两辆大卡车都绰绰有余。”
“对了之野,这来回穿梭的车辆都是来干什么的?”
刘之野抬头看了一眼迎面驶来的几辆车,随口说道:“哦,那可能是哪家单位进村来采购物资的吧!”
郑朝阳闻言惊讶地问道:“来采购物资?说说看,这是個什么情况?”他好奇地追问。
刘之野对他的兴趣展开了话题,讲述了刘家庄这几年的巨大变化:“这还得从我刚专业回来那年说起…………”这些变化涉及到了农业陪生产、基础建设、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刘之野一一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变化,让邓朝阳对刘家庄这些年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等车队到达营地门口后,先经过一段令人期待的等待。再随着前面一辆导引车,他们便源源不断地开进了风景如画的刘家庄训练营。
现在的刘家庄训练营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它已经焕然一新,与两年前那副寒酸简陋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的营内设施齐全,各种建筑物众多,周围依山傍水,宛如一座小型的城市公园。
这里现在是集基础训练、技能学习、野外生存训练、拉练、生活体验和劳动实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训练营。
营地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参训者队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体验之旅。
等本次轮训的一千多人全部到齐安顿好后,已经是晌午了。
刘之野笑着对新的领导班子成员们说:“走吧,这里也是咱们的家,去尝尝这里的伙食怎么样吧!”
“嚯!这个营地规模可真不小,比我们老部队一个团的驻地还大呢。”新来的第一副支队长王云亭感叹道。
这位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原为40军120师360团副团长,今年34岁。他自18岁起便投身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末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战功赫赫。
然而,由于身体伤病原因,他不得不退出现役。专业后,组织上为了照顾有功之臣便安排他来治安大队任副支队长。
徐世芳副政委笑着向新同事们介绍说:“这座废弃的军营曾是满清新军的一个驻地,规模还挺大的,有3000多人。
后来废弃了,直到红星厂保卫处启用它作为训练营,历经3年才修缮得焕然一新。”
他又补充道:“我们治安大队从去年正式在比训练,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充修缮了一番,形成如今的规模。
陆续修建的有操场、靶场、战术训练场、室内体育场、篮球场、足球场、汽车驾驶训练场、警犬训练场、宿舍、办公楼、卫生所、大型会议室、教室、阅览室、集体食堂、仓库等等建筑物。”
郑朝阳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道:“嚯!功能如此丰富,占地如此广阔,只是用来集训,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刘之野笑着解释道:“那倒不至于,其实这个训练营,是多方共建单位,包括咱们一支队,还有区武装部的预备役、红星厂等几家大型企业学校的保卫处、包括红星村在内的民兵组织,都在此接受培训。”
副支队长王云亭边走边四下打量着环境,他欣喜地说道:“这里真好,看着就亲切,感觉像是回到了部队。”
“只是咱们这么多人,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刘芳亮,这个排名靠后的副支队长,兼任东城治安大队长的他,与王云亭并排走着。他接茬道:“老王,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有刘家庄这个强大的后勤保障,生活物资足够丰富,比我们在市里的还要多。”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底气,仿佛在向王云亭展示着这里的实力和优势。
一众领导人在观光之后,来到了集训营的集体食堂。此时食堂已经开饭,正在分批接待众多就餐者。
食堂的布置简洁而实用,餐桌整齐排列,餐椅舒适宽敞。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集训队员们原本以为集训会是苦不堪言的,但没想到这里的条件竟如此优越。
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生活水平竟达到了三菜一汤的标准,包括炖鱼、西红柿蛋花汤、炒茄子以及土豆炖豆角。主食则有香甜的大米饭和营养丰富的二合面馒头。
有些队员心生感慨:这他喵的在集训营的生活竟然比在家里的生活可强多了,要是顿顿都这么吃,那他们过年也可以不回家。
他们想归想,但一个个吃得是一点也不慢,这些人什么时候吃过如此油水十足的饭菜了,那吃的可谓是狼吞虎咽,跟饿死鬼投胎了似的。
值星官见支队领导们来了,立刻大喊:“全体起立,敬礼!”
“哗!”同志们听到命令后迅速站了起来,虽然有些不整齐,但情有可原。
一支新组建的队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到位,配合尚不熟练,训练还需加强。
郑朝阳身为总队副政委,是支队官阶最高的,他意识到他们一伙打扰了同志们吃饭。于是,他向同志们回礼后,说道:“大家都坐下继续吃饭吧!”他的话语简洁明了,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尊重。
于是,值星官又喊了一句:“全体坐下!”
郑朝阳走到餐桌前,温和地询问:“几位小同志,你们觉得这里的饭菜如何?”
一个小年轻正在大口吞咽,闻言急忙停下咀嚼,然后努力地将口中的饭菜囫囵地咽了下去,想要站起来回答,却被郑朝阳按住重新坐下。
邓朝阳温和地道:“坐着说就行,不要紧张。”
这小同志激动地回应道:“政委,这里的饭菜可香了。”
“嘿嘿!我好久也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了。要是以后天天能吃到就好了。”他满足地笑着说,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第258章 老战友重逢
第258章 老战友重逢
邓朝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想天天吃这么丰盛的饭菜没问题,只要你们努力训练,争取留在一支队,我保证天天让你们吃个够。”其他同志们也满是期待地看着他,他的话既是鼓励也是保证。
然后,他与其他几位领导一起,走进了领导们的餐桌区,开始了用餐。
“嗯,不错啊!这鱼做的地道,大家都快尝尝。”邓朝阳特别爱吃鱼,他先夹吃了一口鱼肉,尝了一口说道。
其他人也拿起筷子品尝饭菜。徐世芳吃了几口后,突然说道:“支队长,我觉得是不是咱们的厨师换了,这饭菜的口味怎么提升了一大截呢?”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这里的厨师水平确实不一般,寻常厨子可没有这样的水准。”他们继续谈论着吃到的美食,对厨师的手艺赞不绝口,流露出对寻常厨子的不屑。
刘之野点点头,回应道:“没换,是我又请来了一个高手带带他们。
那人是我四叔公,早年间在鸿宾楼当过主厨,后来厌倦了京城里的生活就回了村里。
他可是一位真正的勤行大拿。
我见到他一身惊人的厨艺,回乡种地,不免有些惋惜。于是我劝说他加入我们这里,带带徒弟,发挥余热。”
同桌的多门闻言眼前一亮,他对此地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他的涉猎广泛,不仅喜好文玩古董、杂耍唱戏,甚至对做饭也充满热情。
多门见这里有曾经的鸿宾楼的主厨在,他顿时来了兴趣。这位爷可是见多识广,他去过京城的大大小小饭庄,包括一些有名的苍蝇馆子,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不单只是去吃饭,他还经常与人家的厨子探讨厨艺,兴许刘之野口中的鸿宾楼主厨他还认识呢!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