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 第337章

作者:温茶米酒

  唯独站在那里的八贤王,现在说不准内里是什么样的意识在主导。

  大街上四面八方,又有种种嗓音响起,一个字一个字拼凑成句。

  “是我,我察觉那条剑影,在影响周边百姓的心智,就出手想要将它镇压,不料一碰之下,我的意识,突然从净土之中……流走!”

  “而四面八方,又不知道有多少个视角,流入了我的净土之中。”

  “现在我那具身体里面,可能有上万种意识,但却只有我自身原有的一条魂魄,情况非常诡异。”

  周围的那些声音,略微停顿之后,继续响起。

  “但我能够感觉出来,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就不只是意识流动,而是所有人的三魂七魄,都真的会莫名的流动起来。”

  “以所有人的身躯为河道,以所有魂魄、意念、视角,为水流。”

  “沧海横流,每一滴水之间再无分界,再无定势。”

  宋朝起家的时间虽然不长,靠自家人和文武臣子攒下来的净土,数量极少。

  但赵匡胤当年南征北战,从各国中抢夺下来的净土,却有好几座,当今皇帝和刘太后都是能够承接净土的人物。

  刘太后还掌管赵宋皇室的至宝,烈火珍珠旗,如果通通赶到这里,也是很可观的一股战力。

  但是,这帮人里面,对自身净土掌控力最高的,莫过于八贤王。

  他的净土,本来也是后蜀王净土,是到了他身上之后,被他以一己之力,重新熔炼,才变成了贤王净土。

  这座净土与他的契合程度,跟他自己从无到有修炼出净土,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连他都这样被克住,其余人最好还是不来为妙,不如在城中分散开来,运转净土,施法维持大局。

  展昭握住剑柄:“让我试一试。”

  净土仙的念力修为,本来就跟肉身修为脱节。

  但降魔武道不同。

  展昭准备收敛意念,纯凭天地元气,化作剑罡,试试能不能给天牢上空那条剑影造成阻碍。

  这时,他们几个人的太一令牌上,突然闪烁情报。

  苏寒山群发的末日七剑相关消息,也被他们读取。

  “末日七剑,三心四元。”

  “那么,这一剑的症状,应该对应的是三心剑中的工布,代表心之贪狂扩张。”

  展昭握剑的手,紧了又紧,依然没有拔出剑来,低声道,“刚才,险些就不知要误伤多少无辜了。”

  工布者,公布也。

  人心私念,公示于众,希望所有人都对自己的看法有触动,有共鸣,这点本来无可厚非。

  但工布的神通,是直接作用于很多人身上,让所有人的意识视角都开始流通。

  这样自然就能让别人体验到自己的心意。

  可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间隔,本来也是一种保护。

  当这种保护墙开始被钻孔、渗透、彻底坍塌,人心可以彼此交融的时候,所有人也都不再是原本的人了。

  工布之剑的神通,只要稍微发展一段时间,就可以把对他产生的攻击敌意,链接到周边生灵的意识中,顺势完成对调。

  也能够把周边生灵已经开始有流动趋势的魂力,借势调动,为自己抵挡元气类的攻击。

  再发展一段时间,这把魔剑身边,就会形成众多魂魄缝合起来的巨大怪物。

  在夏侯的记忆中,魔剑工布最顶峰的时候,身边驾驭着近千尊大如山体的魂魄缝合怪。

  每一尊缝合怪身上,都有不知道多少手脚、人脸、婴儿、精怪、妖族、魔族。

  不错,它巅峰时刻,只要是智慧生灵,不管什么东西都会往里面缝。

  那个时候,有小型城镇的百姓,都不用等到被神通影响,光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心灵就承受了无法理解的冲击,疯了大半。

  开封府众人,没有见过工布那样的巅峰,但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压力。

  净土仙对工布出手,会被克制。

  陆行仙对工布出手,则等同于在轰击周围百姓的魂力。

  除非是真正修成元神的人,以强大到可以渗透微观,篡改物质的心力,在周围布下隔绝圈,阻断内外干涉,才能够有效的阻碍工布。

  但工布也是会移动的。

  元神强者的攻击,相当于每一次都要比工布多浪费一部分,用来营造隔绝场。

  要想保证占据优势,恐怕只有乌灵圣母、金昌那种精通虚空之道,又或苏寒山亲自过来才行。

  至于要说保证能镇压,那谁也不能保证。

  魔剑工布,七剑之首。

  “我看那剑,似乎还没有彻底显化,但凡武道修炼到第二境以上的,只要没有靠近这边,直接攻击它,应该都还没受到影响。”

  公孙策说道,“为今之计,只有通过太一令牌,号召所有没被影响的人,携带周边已被影响的人,一起逃走。”

  “离那把剑越远越好。”

  展昭摇头道:“从魔性躁动到剑影出现,就这么一点时间,即使此剑现在不动,估计很快也能动了,大家逃不了的。”

  公孙策叹道:“这也是万般无奈,能拖一点是一点吧,等冥界的气脉投影完成,寒山先生他们就能赶过来了,也许就真差了这么一点时间呢?”

  展昭忽然道:“公孙先生的五鬼天罗,最强的一式杀招,是不是制造五个冥界漩涡,把旁人生魂强行吞入冥界,借助冥界环境来分解敌人?”

  公孙策道:“我这招若对它用,未必有效。”

  “降魔武道可以对魔性产生极大吸力,冥界也会对陆行仙的魂魄产生极大吸力。”

  展昭话未说尽,身边的元气蓦然散去,转而吞纳魔性,而且吞入体内之后并不急于降服。

  多年默契,已经让公孙策和包拯,都明白了他的设想。

  不用元气,不用剑意,不用攻击,而用吸力,以魔性肉身,尝试拉扯工布。

  再以魂魄现世,配合公孙策的手段,看看能不能把这柄魔剑吸入冥界。

  就算这个过程,也可能会拖走不少魂力进入冥界,但总比放任下去要好。

  “这个计划,只怕成功的可能不大。”

  包拯缓缓开口,“先让本府前去一试,倘若我事败,万不得已,再请展护卫尝试这个法子。”

  开封府众人都发出惊声:“大人!”

  包拯虽然修成月牙天眼的神通,善于观望万灵魂魄,甚至能摄取刚死之人分解在冥界的念头来断案。

  文曲净土在他手上,虽然钻研出更大妙用,在净土内分化众多包拯投影,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的卷宗,意念清晰,井井有条,净土秩序之明朗,更胜于历代前人。

  但,他从来就不善于战斗。

  开封府众人都有一个共识,真要是刀剑相对,只怕包大人这个净土仙,连一个善战的第三境武者,都未必能拿下。

  “不必多说,我意已决。”

  包拯微微扭头,似乎想要回头把所有人都再看一遍,却并未真的回过头去,只是略微一顿,就昂首阔步,坦然向前。

  展昭和公孙策都盯着他的背影,但并没有跟上前去。

  这种情况下,容不得太多的犹豫。

  包拯有他的意向,展昭和公孙策,也必须要为了那成功率不高的最后计划,留在这里。

  大街两旁的很多八贤王,都张了嘴,但没有一个字吐出来。

  所有人只是看着包拯走过去,进入了天牢。

  牢狱中的犯人、衙役们的魂魄,已经纷纷流转,胡乱置换。

  而他们的意识,仍然跟魂魄不在一处,为这种混乱的程度,又多添了一层乱象。

  包拯走在牢狱栅栏之间,踏着地上潮湿的茅草,面部一直抬着,眼睛看向上方。

  “你的魂魄和意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勾走。”

  飘渺莫测,又仿佛是很多很多人叠在一起的声音,在天牢中响起,轻轻点评着包拯。

  “果然是个很出众的人,难怪能在那么多人的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你来这里,又有什么用处呢?”

  包拯答应:“我想看得更仔细一点,看清你和最早被你影响的事物。”

  “看清我?呵呵,我很喜欢人族的这种狂妄。”

  魔剑语调很平和,但那种叠加而摇荡的嗓音,足以让任何语调变得恐怖。

  “我是人心的一面,也可以说,在我的存在中,就有着属于你的一部分,你要看清我,那你有没有先看清自己呢?”

  “我从这座城池的所有人心中,都看到了包青天,我相信这三个字在天下间的分量,并不局限于这座城。”

  “这样的你,应该不是一个只求虚名的人,那么你追求的,是赏善罚恶,警示世人,四海升平?”

  包拯并没有回答它的话,还在继续前进。

  天牢中心,已经成为了魔剑养分汇集之地,越是靠近,魔性就越发浓郁,而这些魔性,还会按照工布的神通,演变出更多的现象。

  汴京城中,被工布观察影响过的所有意识,都在这些魔性之中,有一份映照,又相互交融。

  包拯走着走着,不知何时,身边已经看不到属于牢狱的景象,只有无穷光点。

  看似平淡的每个光点,都会在不可测的时机,膨胀一下,流露出内里许许多多相似又不同的景象。

  有密密麻麻的不同视角,源源不断的要向包拯心中流淌,以“万”这个单位,持续叠加。

  数量之庞大,使人毫不怀疑,最后有可能集齐汴京城所有的人口视角。

  “要了解恶犯,才能更好地惩罚他们,有什么能比我提供的这个机会更好呢?”

  魔剑的声音,似有若无,“未曾犯法的人,其实也全部都是潜在的罪犯,要想让他们永远不走上那条路,也必须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而我,为你打开了这样的门户。”

  “与这一切交融,你才有可能明白人之为物,有可能创造出完美的律令,引导世间走向你想要的模样。”

  “也只有,有过这样交融的经历,你才有可能看清我。”

  魔剑工布,所代表的就是人心渴望得到共鸣,渴望交融的那种现象。

  倘若撑不过人心交融的洗礼,自然就不可能观察到,在最核心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够诱发出这样的现象。

  这是正确的道路。

  可是,工布从来不怕别人来探索它的内核。

  因为这种对他者之心的探索,已经是符合了它本命神通的内涵。

  凡是对它做出这种举动的人,已经落入它的神通之中。

  不了解它,就不能破它神通,要了解它,就已经中了它的神通。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魔剑轻笑:“你自比凤凰麒麟,是要因其高洁,不愿与凡尘交融吗?”

  包拯淡然道:“错,这是范学士的文章。”

  当年范仲淹上书,为民请命,要清除冗官之患,减少官职,节制豪强,简直要把朝廷上下都得罪遍了。

  连他好友梅尧臣,也被他的举动吓到,为他担心,写了一篇文章,劝他明哲保身。

  范仲淹就回赠了一篇《灵乌赋》,表明心志。

  这段话是说,就算是凤凰麒麟这样罕见的神兽,品行高尚,作为祥瑞,寡言少语,也会被人无端端嘲讽中伤。

  但凤凰和麒麟,不会因为这样的攻击而失去自己的灵性。

  如果一被别的兵器切割,一被焚烧,就屈服变软,岂能算是神兵神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包拯既不能发凤凰鸣,也不能做麒麟章,于芸芸众生,也没有什么超越当廷的高明见解,只有一份朴拙之心,一点对法典的浅薄见解。”

  包拯沉声说道,“世上应有法,而此法,至少应使……”

  “鸣者不必死,生者不必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