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茶米酒
到最后,整块玉石变得浑浑沌沌,难以言语。
苏寒山明明能够看到,却说不出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是亮是暗,是硬是软,是方是圆,是至大无外,还是至小无内。
“善哉善哉!”
鹿车古佛发出赞语,手上拈出一朵莲花,“既然净土不可,佛国不善,老僧愿以八万四千朵轮回莲,共存一处,为此界开辟幽冥。”
“凡我一念尚存,莲花不谢,幽冥不坏!入幽冥者,不可再涉人间,心念是聚是散,延寿几何,全凭各自修持,再无佛陀助力!”
巫毒道尊木杖一抬,点在那团混沌事物上。
“吾以巫毒道主之名,于此立约,吾身犹在,道气长存,无量微虫,转变生质,满盈万山万海,遍至虚空不漏。”
“将来此方天地,悬挂于渊界与人界之间,渊界魔气魔物,欲入此界,粉碎如尘,如虫之粮,无智无识,虽与万物共存,不显形体!”
托起混沌天地的人,再度开口。
“天都仙府,华阳道人,见证此约!”
华阳道人话音刚落,翻手一变,手里一道清亮亮的剑光,斩入混沌之内。
狭长的剑痕在延伸,剑痕两边,诞生出急剧膨胀的广阔空间。
初时,此情此景,像是一只蝴蝶,两边膨胀开来的空间,要远比剑痕更大。
但随着剑痕延伸的速度,越来越快,层层膨胀的空间,只能点缀在剑痕两侧。
整个画面,变得如同一条千翼神龙,周围黑暗世界中,反扑过来的魔气越来越浓重。
那条剑痕就点到即止,不再向前,而是从尖端开始分化。
众多剑光弧线,原本无色,在极速飞舞中变色,或红或蓝,向后飞去,填补虚空,形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无数星点光团。
又有大量剑光弧线,碰撞到一处,形成猛烈聚变,膨胀出一个庞大火球,金红灿灿。
“毕竟虚空有限,诸天星斗,多非实质,好在其理无限,宇宙缩影,一切法道,真实不虚。”
华阳道人叹了一声。
“吾当运转星宿,调和宙光,赠尔岁月悠悠,以观万世。”
在金红色大火球照亮的范围内,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在这颗星球旁边,还陪伴着一颗黯白色的月亮。
诸天星宿,为这广袤虚空形成了周密无瑕的护层,内中宙光飞流。
日月人间,从莽荒远古,加速演变。
依靠三尊立约,冥冥之中的智慧,每隔一甲子收集人间实质变化,演算无量大数未来变化,将百代以内,明显会出错的部分摒弃,其余成果,返还人间。
终于,凡俗孩童也能入手的七十二种诱魔法,彻底完善;采魔炼药之术在无量虫的观察下成型;心境降魔的阶段,在幽冥莲花的馨香中出世。
由凡而圣,陆行之仙的道路,在颠倒阴阳、闯破生死的玄门真谛里,迈出坚实的一步。
降魔武道继续上涨,有了水火之灾。
但那个时候,冥冥中的三尊身影,都已相继黯淡下去,经周天星宿调和的宙光,已被外界同步。
终于到了千年之前,天地豁然微震,创世三尊的存在感,彻底淡去,乾坤灵台,骤然与外界隔断。
苏寒山不知自己何时回过了神来,怔怔地站在原地。
他有想过,这个世界可能有些古怪的地方。
但没有想到,这个跟他前世某些历史、故事相仿的世界,最初竟然是,被中土历史上的几位祖师,开辟出来的。
前世的故乡,今世的故乡,以这么一种奇妙缘法,在他面前再度相逢。
前世人多不顺时,求诸于历史,诉诸于笔墨,借青史中的留影,说出自己的心愿。
今生却也有人,喜爱那蔚蓝星辰上的讯息,以缔造乾坤的伟力,有意无意间,留下些微痕迹,寄望于苍生真可降魔,开辟未来。
苏寒山心中千回百转,感受到了说不尽也说不出的滋味,却不得不全力将之淡忘,暂且封存。
刚才他浏览无量无垠的天地历程,乾坤红尘,秋毫无间,天轨地力,亘古不遗,细节庞大到连他法体精神,都难以细思。
只能暂且封存,记得一个模糊轮廓,才不至于影响他的意识运转。
但有一个景色,即使他刻意不去回想,遗忘到尽头,模糊到极点,也仍然在他脑海中亮着。
是华阳祖师,以游历过蔚蓝星辰的心态,来开辟周天星宿的那条剑痕……
剑中之心,剑中之愿,贯彻两界,引起了转生之人由衷的共鸣。
浅爱人间春,苦恼尽多劫。
三尺无情铁,杀开万古天!
第319章 欲待黄河九澄清
乾坤灵台的入口处,有着九层台阶,和一座巨大的门户。
这个地方,虽然看起来是处于冥界地底,但如果想不走正门,从别的地方挖穿过去,无论怎么挖,都只会挖到普通土石,接触不到乾坤灵台的存在。
非得要有轮回莲在手,从正面找过来,才能够看到这个入口。
不愧是以天地为体,用来藏纳智慧的灵台,光是这九层台阶的每一层,都有百丈高度。
那座巍峨的门户,更是高达数千丈的模样。
赫连鹏跟于和,原本刚刚站到第九层台阶上,正运用轮回莲想要打开灵台之门。
可能因为轮回莲缺了一瓣,灵台之门,才只打开了一线,苏寒山就到了。
轮回莲直接被拆开,仅开了一线的灵台之门,又有闭合的征兆。
就在那薄薄的间隙之中,玄奥的光影,从中喷薄出来,吞没了九层台阶的区域,又如潮水般褪去。
普群生、金昌和雪竹莲赶到的时候,灵台之门已经彻底关上,光影全无。
第九层台阶上的三个人,都有些愣神的模样。
“于和!!”
雪竹莲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想也不想,就趁这个机会,杀向于和。
他没有用神念传音,只是嘴里大喊了一声,因此动身的刹那,就已经把声音远远抛在后面。
但他还嫌不够,所以在扑出去的时候,肉身就开始变形,头部拉伸变长,如同恶狼,魔性滋生出来,长满黑毛。
头部以下,也如同狼犬,但毛发纯白,背部更张开了一双洁白的翅膀。
《山海经·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在山海经里面,这种神兽的速度也是名列前茅。
于和刚一回神,就见到面前的空间微微凸起,一个似黑似白的怪影子,用影响到空间的速度扑向自己。
千钧一发之际,碧光大涨!
原来是碧血鸳鸯剑自动出鞘,灵光一扫,如同硕大的折扇张开,拦住这一扑。
剑影纷纷,刃口一转之间,又从下而上的刺向天马的咽喉。
天马身影突兀一变,下半身还没有完全定型,上半身已经看出有两只粗壮的胳膊。
一只手竟然直接抓住碧血鸳鸯剑,另一只手握拳打向于和。
水火双灾的强者,虽然可以干涉微观结构,改变肉身,理论上变什么样子都不奇怪。
但,为了匹配自己一直以来的修行路数,更好的发挥战力,大多数强者,都还是以人形出动。
少数在功法上另辟蹊径,需要变形的,也只有那么寥寥一两种变化形态。
比如当初,卧佛昆仑僧变成多臂金身,又变成狮子。
雪竹莲的情况,算是个特例。
他这十几年里,元神被双龙锁缠住,不断裂解,虽然痛苦至极,但又有天地双龙牵引的魔性回流,不断与念力相合。
神念魔性互相磨砺,脱困之后,把北极岛上所有幻境魔物,一并收回,神念立刻补足,甚至比当年还要更为灵动。
肉身却是一直没有能够好好得到滋养淬炼,脱困之后,又急着赶到昆仑,打断敌人的阴谋。
这个状态下,让他的肉身始终维持人形,反而不能发挥出他元神上的优势了。
因此,他回顾十几年经历之后,将千奇百怪的幻境魔物,和子午练气擒拿手结合,开创出了这一套《子午七十二变》。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雪竹莲的第二次变化,正是朱厌,依靠口口相传、兵戈之神的天赋神通,略微控制影响碧血鸳鸯剑,争取了这一拳突击的机会。
可是,他以朱厌之身出拳的时候,于和也出手,并掌如剑,后发而先至。
指尖刚擦破了朱厌的眉心皮毛,雪竹莲就感觉浑身精神一颓。
模拟异兽神通的时候,除了靠着心境模拟那股子神意,也是要靠心意来改变身体的微观结构。
雪竹莲现在突然觉得自己对朱厌的神韵把握不准,身体立刻从微观层面退化回去。
瞬息之间,壮硕猿猴的身影,就变成一个破空倒飞的消瘦老者。
好在朱厌和雪竹莲真身的手掌尺寸,相差很大,之前控制碧血鸳鸯剑的手,退化回来之后,离剑身颇远,否则他这只手,应该已经被斩断。
雪竹莲的神念惊怒:“你这一剑,怎么会刚好克制我的子午七十二变之朱厌变?!”
“你这十几年的元神变化经历,都在我掌控之中,我比你更早知道,你有可能因此开创出什么新的功法来!”
于和的神念回应,甚至有种心不在焉的感觉。
刚才乾坤灵台中涌出的智慧光影,正与于和心中所求,息息相关,可惜还是意犹未尽。
碧血鸳鸯剑,并没有第一时间追杀雪竹莲,而是向后一绕。
剑光出现在百丈开外,刺向苏寒山。
苏寒山的功法多变,进步又快,还能破他双龙锁,才是于和真正重视的人。
更关键的是,三片轮回莲的花瓣,也在苏寒山手上。
至于雪竹莲,这种手下败将,当年要胜之,还要三十六剑,但有过一次经验后,于和再要胜他,不出三个回合,根本不算多少威胁。
这时,空中有虾子般弯曲的细微光斑,组成七层同心圆阵,金昌的手掌从圆阵之中探出,拇指食指,恰好捏住碧血鸳鸯剑。
剑刃瞬闪翻转,切割手指,剑光分化,犹如成千上万条碧绿闪电,从同一源泉爆发出去。
金昌的双手,在七层同心圆的不同圈层中闪现,空间穿梭,神出鬼没,居然每一击都是从侧面击中,拦截下了所有的剑光。
七个光圈,一双手掌,在苏寒山前方,形成一种好似天渊之别,牢不可破的防御。
剑光轰然爆闪,维持在最巅峰的速度,要想突破,至少也要三个呼吸。
可是,在金昌出手的同时,普群生也已经一剑朝着于和真身,砸了下去。
普群生的剑身本来笔直,出剑的刹那,剑光的变向点刺太多。
剑气彼此之间,又都有着庞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最后形成的剑影,弯弯曲曲,朦胧而浩大,如同一条九曲大河,冲刷过来。
“九曲黄河剑诀,你还在用这种老掉牙的剑招吗?”
于和手中无剑,手掌划过的轨迹,却切割出碧绿剑痕。
一掌竖劈过去,苍茫剑影骤然一分为二,左边清澈淡化归无,右边浑浊自相矛盾。
黄河剑法,泥沙俱下,滚滚浊流,固然声势浩大,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沙与水,两者原本不相通。
剑法招式上的变化再多,解决不掉本质上这个泾渭分明的破绽,在真正的剑道大家眼中,终究是一招破之。
于和很久之前,也为大师兄想过如何弥补这种破绽。
借助天师降魔剑上的朱雀七杀真火剑诀,推演出青龙、白虎、玄武,三套剑诀。
凭四象流转,把九曲黄河的沙水二性容纳进去,从此四方齐备,稳重相辅,出剑依天星地水,自然能开创一幅新篇章。
于和单手劈开黄河剑气,已隐隐觉得,普群生要用上四象剑诀。
不料,普群生再发一剑,依旧是黄河剑法的路数,而且更加沉重执拗,乃至在昏黄颜色中,诞生出了一种深深的紫意。
“师弟,你还记得圣人谶言吗?”
普群生大喝一声,紫金剑光席卷长空。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个传言。
上一篇:我的御兽不可能是魔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