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 第320章

作者:温茶米酒

  “绝不能让他们两个抢先。”

  金昌断然喝道,“峨眉二位来助我发功,苏道友,你来穿过我这几个圈。”

  空神子在他的双袖之中飞出。没有组成龙人妖神的轮廓,反而化作一层层无眼阴阳鱼图,向前急速推进旋转。

  很快,中间那个弧线都为之淡化,变成一个个圆圈。

  普群生和雪竹莲,与金昌数百年交情,默契在心,运起正宗道家玄功,拍向金昌。

  金昌两条眉毛尾部翘起,面部涨红,瘦小的身躯,发出一声大吼,威风凛凛。

  前方黑暗的冥界地层,数也数不清的遇到阳间气息就会畸变的物质,这时候,全部变得透明安静,空幻虚浮。

  整个地层,竟然在折叠收缩。

  不知道多少大如宫殿的岩石,像是纸扎起来的一样,一折就扁,一叠就小,全部被折叠成了圆圈上的短小线段。

  每一圈圆圈都在发力,不知折叠了多少东西,但圆圈的尽头,已经能够看到两条人影。

  苏寒山全无迟疑,用最高的速度,飞身穿过那些圆圈。

  那一瞬间,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穿过一个个圆圈,而是所有圆圈,正好拼成了一个鸡卵般的翘曲空间,将他包裹起来。

  只要他能扛住那短暂的压力,外界正常的空间,就会将这块不正常的空间,自动弹走。

  轰!!!

  重若泰山的压力,一闪即逝。

  周围弯曲的空间,全部变得正常。

  苏寒山现身的时候,已经出现在赫连鹏跟于和的前方。

  刚才武圣与法王,都在无与伦比的瞬间,改变了元神与身形,但仍没能完全躲开。

  赫连鹏的脸色难看至极,手中那一株奇花,根茎上只剩下了一片花瓣。

  “你!小贼!”

  “呵,老狗!”

  苏寒山右手抬着,轮回莲的三片花瓣,正在他掌中。

  为什么是让他穿过偷天圆阵?

  因为那一刻,金昌全力发功,自己无暇动身。

  那就只有苏寒山,拥有着短暂化电经验,能够在穿过偷天圆阵的速度中,保持自己最清晰的意识和判断。

  持有轮回莲的二人,气息拔高,一触即发。

  于和却没看他们两个,仍然盯着苏寒山身后。

  “乾坤灵台,已经打开了。”

  苏寒山眸光一动,感受到背后浓重的光影,呼啸喷发出来,将众人吞没。

  没等他尝试判断那两个敌人的位置,就被涌入他感官中的一切,扯住了心神。

  “那是……什么?!!”

第318章 浅爱人间春

  碧海蓝天,白沙映日。

  银白色的飞梭,停留在这片白沙滩上,雷玉竹坐在飞梭之上,手持一把玉斧,默默参详。

  这里是中奇群岛,目前也是南海上抵抗乌灵圣母的大本营。

  峨眉的白衣神童,少林的八大名僧,武当的偷天长老,鲸王一族和四面八方的海中妖仙,都在这里汇聚。

  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妖族离开,去联络其他沾亲带故的势力,守望相助,又有多少妖民举家搬迁过来,托庇于群岛之间。

  乌灵圣母虽然因为被白一子和金昌围攻,又感受到冥河姥姥陨落,心头惊疑,已然退去,但海上的局势还是如风云变幻,缓急难料,非常紧张。

  雷玉竹在这乱象之中静坐,忙里偷闲,正是要找机会回归真身,并一举让真身也踏入了第四大境,最好兼具九渊神魔和降魔武道的长处。

  夏侯带人躲在金陵附近,因修为低微,不敢到海上来冒险,但也在谋求这个方向,见解颇高,常用令牌联络探讨。

  “虽然同样是九渊神魔之路,但夏侯的《南华刀章》和我的《雷泽不朽圣典》差别还是很大。”

  雷玉竹思量道,“这玉斧里面,储存了寒山解析降魔武道的几套推演步骤,涉及到当初运行五雷梦境的成果,倒是更有启发一些。”

  玉镯器灵的声音忽然响起:“咦,这玉斧你是哪里来的?”

  玉镯器灵对这方天地星球形状的玄黄磁层,很感兴趣,常常探测推敲,浑然忘我,倒是刚看见这把玉斧。

  “这是寒山托人转交给我的,据说是本地宋国太祖皇帝,从华山山脉中奇遇所得,善能推敲功法符咒。”

  雷玉竹解释道,“在神府以下,好像不管什么体系塞进去,它都能推演推演,但到了神府境界,效果就不大。”

  玉镯器灵沉默了一会儿。

  雷玉竹向来平淡,内心却是敏锐,察觉到异样的感觉,问道:“怎么了,这斧子有什么问题?”

  “不好说。”

  玉镯器灵说道,“从材质等等来说,这斧子彻头彻尾,就是本土产物,但是,炼制这把斧子所用的技法,我总觉得有点眼熟。”

  器灵斟酌着说道,“而且,我听说这个世界,自古以来最强的修行者,也只是相当于第五境神府境界吧。”

  “可这套斧子里面的推演之法,别看只能对神府境界以下生效,却能够随意兼容不同体系,其开创者,恐怕是相当于大楚武道第七境以上的人物。”

  雷玉竹一愣:“华山有第七境?”

  “不!华山那人应该也只是从别的地方,学到了这套技法。”

  玉镯器灵继续说道,“这个世界蹊跷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你不觉得,各方势力的功法都太完备,潜力都太高了吗?”

  武道修行,并不是说你踏入这个境界,就自动有了对应等级的功法。

  如果没有前辈传授的话,那么你踏入新境界之后,还需要自己适应潜力,挖掘特征,整理出一套功法来,这种功法,往往还只适合自身,很难传播出去。

  而这个世界,明明最强者也只有神府境界,每一代的神府都寥寥无几。

  但各大势力的镇族功法,却都有踏入神府境界的潜力,哪怕他们祖上,根本没有出过神府,这就很怪了。

  一两个势力是这样,还能说他们祖上天纵奇才,能够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以低境界,窥探到高境界的模样。

  然而,每个稍具规模的势力都这样,那就只有另一种可能了。

  就是他们各家祖上,全有过远超自身境界的奇遇!

  “大楚能称为圣地的宗门,都曾出过第十大境的人物,他们中也不乏有人思索,如何让低境界的武人,可以化魔气魔性为己用,以便于对抗魔劫。”

  “但从中古前期,直至当今,也没有任何一方圣地成功。”

  玉镯器灵的声音到最后,都变得有些飘渺惊疑,似乎也是一直为此困扰,如今终于顺势说了出来。

  “偏偏这个世界,成功了!!”

  ………………

  苏寒山的意识,出现在一个黑暗的地方。

  究竟虚空,广大无边,全部黑暗难言。

  说是纯黑,倒也不尽然,似乎黑暗中还有无可计量的魔怪在涌动,有无边无际的细碎声响,如胚胎之呼吸,如骨骼之初生,如千眼万瞳首次睁开眼皮……

  光是苏寒山意识出现的这一刹那里,就至少已经有数十万魔怪,从他意识所在的地方呼啸穿过。

  那些身影庞大而稚嫩,稚嫩而狰狞,盘旋徘徊,在极速的酝酿生长。

  苏寒山可以肯定,自己的意识在这里是空幻的,而那些魔怪身影反而大多具备实体,强悍凶狂。

  忽然,如宙如渊的无边黑暗中亮起了一点斑斓彩光。

  蓬首长须、毛发旺盛的麻衣壮硕身影,手提一把嶙峋崎岖的木质拐杖,向前伸出。

  拐杖的顶端,就诞生了那一点斑斓的光芒。

  只这么一点光,轻轻敲打下来。

  至少比苏寒山的感官范围,还大了千倍万倍不止,那庞然莫测的无边黑暗,就全部崩碎。

  那么多的强悍魔怪、巨魔胚胎,就像是被冻结在厚厚冰层之中的浮萍朽草,肢体、意识、眼神、声音,都被封冻,沿着黑暗的裂缝而破裂,寂然漂浮。

  那根木杖,又微微上挑。

  于是所有的碎片,开始碰撞粉碎,融化变形。

  肉眼难辨的无量毒虫,首先在那些碎片之中,滋生出来,成群结队的搬运着正在变形的事物,乱中有序的拼凑到一起。

  当那些事物略微定型的时候,露出一座座万丈高峰,千里山脉,广阔江河,浩瀚海洋。

  无量虫豸,在广袤虚空中搬运着山河大地,飞速汇聚到一处,层层累加,拼合起来。

  苏寒山听到了手持木杖的那个身影,发出深长的呼吸。

  群峰灌顶,北斗堕边,藜蓬臭蔚,焦原及竭泽,天呵并地吼,是巫之吐息。

  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磕,是毒之感化。

  “巫者,绕树而舞通天地。”

  那道身影在呼吸之后,吐出了声音,广袤山河大地上,一株璀璨神树,随着他的声音而生长起来。

  天青色的神木,屹立于大地的中央,直入虚空,接引无量元气化为九重苍天,覆盖大地。

  天地成就之后,万万千千奇形怪状的物种诞生出来,也有很多似人的生物混在其中,懵懵懂懂。

  万物并生,坐望寰宇,吞吐灵机,相安无事,直到其中有第一个动了好奇心的生灵,向外行走。

  他能够碰到朋友,获得好处,但也注定受到伤害。

  “毒者,求道之母无上王!”

  那个持杖身影的声音变得很淡,似乎只是在无穷高处,做着注解。

  大地上的一切迅猛发展起来,因遭到毒害,而欲求生,因求生而渐至求道。

  他们彼此厮杀,彼此结盟,分分合合,对抗黑暗中的魔怪,挖掘天地间的隐秘,探索虚空中的未知。

  他们有的肉身强悍无比,有的魂魄高妙灵应,有的驱使山川造物,杀伐第一,但是在与魔怪的战争中,他们无可避免的落向了颓势。

  魔可以攻击万物,吞噬元气,他们却无法利用魔气,只能先从天地虚空间转化元气,再设法将魔气磨灭。

  “巫毒道尊,你这方天地,野蛮与智慧并存,血腥却又将二者覆盖,无休无止,纵有大知大贤,心念慧根,也只微耀一时,无从延续。”

  天地之外,有金色圆光显化,挂在一个人影脑后,光芒不大不小,却使外界无数魔怪,为之一滞。

  “且待老僧为此界,点化一处心念归宿。”

  那人影伸出一只宽柔纤长的手掌,手背金链之间,七宝跳动,分化亿万,洒落大地,装点出一座座佛国净土,铃鹿拉车,接引有缘。

  “腥风血雨暗蛮天,讹传梦怪日千变。何妨修心向鹿车,香台时礼莲花间!”

  大地上多出了这些净土,本该陨落夭折的智慧,纷纷得以延续,对抗魔怪的声势为之一振。

  然而,此番作为仍然如同饮鸩止渴,抱薪救火,老朽的智慧成为至极的追捧,稍有差错,便匡定未来百代歧路。

  佛国甚至成为最渴望的归宿,对抗魔道的手段,愈发趋于缓和与逃避,苟延残喘,步步退让。

  到了最后,大地上除了魔物之外,再没有一个生灵,连天地和神树本身,都开始被魔物啃咬。

  佛国里面延寿的念头,也到了寿终之时,庄严佛国犹在,不被魔物所毁,却空空荡荡,再无一物。

  “使万物最初即与魔共生,尝试寻求抗性,确实是巫毒道最擅长的手段。”

  第三道声音响起,“但你们这方天地,种种规格轨迹,跟人间都太相似了。”

  “人间至今尚未寻出降魔之法,你们用相似之物去探究,又怎么能够找出前路?”

  “不如从我等游历诸界,所见千般形貌中,择取一种,尝试为之。”

  苏寒山没有见到第三个人影,但是看到神树天地在缩小,大地上庄严的佛国,都变成了一个个细微的亮点。

  等整个天地缩小到最后,似乎成了一方玉石,被看不到的存在托在掌上。

  “阴阳禀自然,物外任翱翔,宇宙产黄芽,炉中七返华。”

  托起玉石的人,缓缓念诵,玉石没有半点损毁,却自发露出了被雕琢般的光芒,表面生长出晶莹的纹理,吸收了外界无数影像,又逐渐变得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