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天龙慕容家,斗转星移打诸天 第104章

作者:月影清涟2

  这些犯贱的文人,就该找朱元璋来整治整治。

  几天之后,一行人马到了雁门关时,已经可以远远的看著辽国军队了。

  慕容极心中有些担忧,他怕雁门关的守将杨奉献坑他,虽然他是杨家的人,可是这人他没接触过啊。

  大宋的武将相互坑,那是打赵光义开始就有的习俗了。

  回过神来,看著几乎是一线天的雁门关,城门紧闭,城墙上放下一个个背篓一样的东西,将他们身后的人往上吊。

  这样的效率实在太慢,他们有数百人,等所有人上了楼,黄花菜都凉了。

  慕容极转头看著列阵准备攻城的辽国士兵,心中有些发紧,自己是能跃上城墙去,可是慕容家其他人呢。

  “大辽皇帝陛下!萧峰请你出来一见!”声音隆隆震响,几乎传遍了所有人的耳朵。

  慕容极看了一眼众人,再去看乔峰的时候,乔峰已经下马,朝著军阵前方走去。

  慕容极轻叹一声,不再多言,在人群中藏好。扫了一眼辽国大军,在这种人群中去找前锋将军尚且很困难。

  更何况是一国皇帝了!

  虽有将旗龙纛,可不要认为,人家皇帝将军就是个傻子,明晃晃的站在那里给你抓。

  皇帝亲卫中,所穿甲胄和皇帝甲胄,一眼看去没啥区别,只有细细分辨才能看的出来。

  这种情况下,只能等著耶律洪基亲自露面才行,要不然找不到他在哪。

  “萧峰有负圣恩,有劳皇帝陛下御驾亲征,萧峰死罪!”

  没多久,就有人从军中传话出来,慕容极的目光死死的盯在那传话的人,心中明白等对方露面,有些困难了。

  现在只能等著众人上城墙了。

  慕容极一分神儿,就有两个二愣子冲了上去,下意识的想要抓住他们,两人的位置离著他有点儿远,却是抓了一个空。

  瞬间就有些头疼了,是没人跟他们科普军阵的战斗方式吗?

  “回来!不要!”乔峰上前想要一把抓住二人,凌波微步太过灵巧,他也抓了一个空。

  乔峰猛地回头去看慕容极,死死地盯著他,这就是他算计的?!!

  慕容极无奈的摆了摆手,表示跟自己没关系。就算是自己的算计,当人家朱丹臣是吃干饭的吗?

  看朱丹臣那死灰的脸色,就知道了是段誉自作主张的。

  冷静下来,慕容极突然就不著急了,坐等看戏,他记得,两人好像真的生擒耶律洪基。

  这穿过前军五六千人,再打穿中军近万人,在几千精锐亲卫中找到耶律洪基。

  他想不出来,除了天选的气运之子之外,还能有谁做的出来。

  一个不小心,陷入军阵中,几千人就能磨死他们两人。

  慕容极接过邓百川递过来的大弓,为了用它,他可是一路都在练习,最后是完颜娄室手把手教的他,才掌握熟练。

  一张大弓,十支箭矢,算是第一次亮出它的风采了,必定要给两国一个惊喜才行。

  慕容极一跃而上,顺著悬崖壁往上攀爬,找了一个视角好的位置,站在上面安静的等著。

  再次看虚竹段誉两人,此时已经陷入中军军阵之中,人影杂乱,看不清他们具体在哪,不过却是能看见军阵的乱象。

  却是逐渐朝著中军将台龙纛移动过去,速度很快。

  慕容极摸著下巴,真的是有些不讲道理了,武功修为再高,还能抵挡的数千人的军队消磨内力?气运之子恐怖如斯啊!

  想一想到是也有可能,估计阵中的将军都没想到,会有两个二愣子冲阵。

  辽军前锋将军突然下令突击众人,慕容极心中一惊,低头看去,下方一些武功低的,此时已经上了城楼。

  剩下的人,几乎都是一些江湖名宿。

  要他们破阵或许做不到,可是论保命,他们是行家。

  目光落在慕容家一众人身上,留下的都是一些好手,万一陷在这里,那可是巨大损失啊。

  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慕容极死死的盯著虚竹段誉,两人一前一后,相互配合。

  一时间还真的将中军搅了一个大乱,冲进千人亲卫之中,一前一后落在耶律洪基身侧。

  耶律洪基还有些懵逼,乔峰乱阵之中斩杀敌将,生擒敌首的本事他是见识过的,此次他是稳坐中军,连面都不曾露过。

  怎么现在,他的数万中军几千亲卫成了摆设?!

  虚竹段誉二人架起耶律洪基拔地而起,飞跃出数十米远,再次借力,便跃出了战场中心。

  落在悬崖边侧的巨石之上。

  手中有了皇帝这张牌,虚竹一声巨呵:“尔等皇帝已被生擒!全都住手!”

  传音搜魂!

  声音几乎传遍了每一个人耳中。

  前军将领迅速下马,看著耶律洪基一挥手,数千将士缓缓退出战场。

  悬崖之上,慕容极弯弓搭箭,开始蓄力准备。

  乔峰一脸释然的走了过去,这一刻,他不是辽国的北院大王,而是宋土的侠士乔峰。

  看见当初父亲留下绝笔的地方,乔峰心中有些复杂,回过神来,看向耶律洪基。

  此时的耶律洪基心中惊恐万分,可是他是皇帝,不能露怯。

  “陛下息怒,我这两个兄弟没有分寸,乔峰代他们赔礼了。”话落,乔峰抱拳一躬到底。

  耶律洪基心中稍稍安定,缓了缓心神,这才说道:“果然是武功了得啊。”

  慕容极将弓箭放下,看著下面的几人,心中沉了沉。他不确定自己能做的完美,这一箭射出去,必定会和段誉虚竹断交。

  以江湖人士的身份来说,这很不地道。

第164章 金山寺的书信

  可是以官员的身份来做,却又很合理,慕容极缓缓呼出一口气,自己是一个小人,又何惧流言蜚语!

  “萧峰!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功劳!高官厚禄,指日可待了!”

  慕容极冷哼一声,这心思歹毒,故意挤兑乔峰的。

  在辽国,乔峰是北苑大王,如今叛辽返宋,大宋以什么位置来给乔峰?

  以大宋朝臣的作风,只怕会让乔峰死的不明不白。

  放眼看去,耶律洪基此时已经进入前军军阵之中,立刻拉满弓,瞄准他的后心。

  余光处却是在看乔峰,他想让乔峰这最后的一段时光,干净一点儿。

  “嗷咹!”

  降龙十八掌的最后一招,亢龙有悔,乔峰周身气劲环绕,巨大的掌力直接穿透他的心口,鲜血喷洒,僵立一瞬,倒了下去。

  慕容极心中暗自叹息,【乔大哥,走好!】

  “耶律洪基,当初你们结拜的时候,说过同生共死的,现如今乔峰已死,我这就送你上路!”

  慕容极的声音很小,这是说给自己听的,算是给自己找个理由。

  “咻!”

  一箭射出,快如闪电,这幅弓箭,确实是法器,这一箭,几乎抽空了他一半儿的内力。

  骤然抽出如此磅礴的内力,就好像是抽掉了慕容极的半条命,如同那种饥饿到了极致,全身提起不一点儿力气,低血糖低到发晕。

  缓了缓,抬头去看耶律洪基,已经倒在了军阵之中,细细看去,确定如此,心下暗自松了一口气。

  这地方人群密集,嘈乱吵闹,再加上乔峰身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们这里,几乎没人发现耶律洪基被人一箭射死,除了一个女真少年,以及邓百川。

  慕容极一跃而下,将弓箭丢给邓百川,匆匆朝著乔峰走去。

  “乔大哥!”

  走近一看,乔峰还吊著最后一口气,好像是就等著他来。

  “咳咳。”乔峰咳嗽一声,却是血液中夹杂著内脏碎块儿。“兄弟,你老实告诉我,大哥他,如何了?”

  慕容极一怔,抬头看去,这个位置正巧能看见自己搭弓射箭的地方。

  瞬间的脑海一白,脸色有些铁青,看了一眼段誉虚竹,沉默许久。

  才说道:“大哥,耶律洪基现在怎么样了不太清楚,还没有消息传来,如果我所料不差,此时已经死了。”

  乔峰浑身颤抖,不知道是气的还是……

  “咳咳!这就是你的算计!慕容极!你……”语气一断,这一口气差点儿散了,虚弱的问道:“为什么啊,你是陷我乔峰于不义啊!”

  慕容极沉默不言,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看著乔峰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大哥去过长安吗?”

  不等乔峰作答,慕容极继续说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诗作罢,慕容极却是不发一言,无什么好说的。

  前世,他是河北人,河北人血统混杂,有山东过来的汉人,有胡人、契丹人,以后可能还会有女真人、蒙古人……

  凡是遭逢战乱,河北人无不是先死光……

  雁门关外,浮尸千里,雁门关内,歌舞升平,丰亨豫大!然后去哀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说什么啊。

  说哲宗之后?说靖康之耻?说岳飞冤案?说中原沦陷于异族手中百年?

  慕容极看著乔峰那直勾勾的眼睛,最终只冒出了一句,“大哥,我无悔……”

  乔峰死了。

  慕容极不知道他是理解还是不理解,不过都不重要了。

  他没有那么多的侠义心肠,也没有那多的热血可以挥洒。生于后世,他可以将这个时代的事情和悲剧当做故事看。

  可是生于这个时代,眼睁睁看著山河沦落,他做不到坦然舒适的躺在姑苏。

  雁门关大门中开,无数江湖高手进入关中,此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慕容极来说,事情却是刚刚开始。

  打算收敛乔峰的尸身之时,有人喊道:“那姑娘抱著乔峰的尸体跳崖了!”

  慕容极脸色铁青,一脸的阴沉,转身看去,只看见了一个影子。

  真的是,连个完整的尸身都不给乔峰留下吗?!!

  一跃而下,追击而去。

  轻功和坠崖,到底是有区别的,慕容极只能看见两人的影子越来越小。

  等到他落入崖底时,两人就剩下一滩烂肉了。

  他心中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感觉。站在尸体旁,便是无尽的沉默。

  等到虚竹段誉下来的时候,三人相顾无言。

  最终还是段誉开了口,“慕容大哥,你如此行事,陷乔大哥于不义!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慕容极知道,段誉是在给他解释的机会,可能自己随便编一个理由他就信了。

  可问题是,事情做都做了,哪里还用什么解释。

  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既然如此,我段誉,便和伱慕容极,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我自此便是陌生人……”段誉撩起衣袍,猛地一掌劈开。

  任由那片衣摆飘落到慕容极面前。

  虚竹犹豫一下,也学著撕下自己的衣袍,说道:“我会搬出灵鹫宫的。”

  慕容极点了点,依旧沉默不语。

  他曾经问过苏轼一个问题,在新党旧党之间,苏轼以什么心态将两方都得罪的呢?

  他回答,‘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立场,人要忠于自己的立场。’

  很无奈,苏家自从苏洵开始,就是新党一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