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钱青黛
“这两女子虽然出身贫贱,但是样貌身段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比之后宫嫔妃……”
“唉……朕实在是看不得这些苦命孩儿,就留在宫中吧。”
郑毅挥手道:“处理完你的私事后,再来伺候。”
“诺!”
刘承恩再次使劲磕头,随即跪在地上不断的后退,如同一只老狗一般。
直至回退到了大殿门口,再次磕了几个头,才缓缓起身,踉踉跄跄的离开了大殿。
“刘承恩……”
郑毅喃喃道:“毕竟只是个普通人,而且已经五十高龄,没有几年好活了。”
“就让他在宫中安享晚年吧。”
是夜。
郑毅于白玉京内临幸两位大同婆姨。
不得不说,不愧是号称‘四大名妓之首’的大同婆姨,比之普通女子更加热情、更加的水润,让郑毅流连忘返。
正永七年,元旦。
帝率百官于太庙祭天,是日天降大雪,百姓尽皆欢腾。
瑞雪兆丰年,此乃大吉!
正永七年,元月初十。
刘承恩奉帝旨意,对大同王氏及其八大并商者抄家。
抄得白银八亿六千万两,黄金三千万两,古董字画、金银珠宝无算。
令,还有大量田产、山林、房产、店铺等等待查抄。
户部、工部、礼部共出动六十余位官员前往查抄,由锦衣卫监视,预计完全查抄完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正永七年,元月十五日。
上元节,帝亲赐上元灯节,与民同乐。
是夜,京城共发生七十二处火灾,烧毁军民房屋二百三十五栋,居民伤亡五十二人。
帝大家震怒,斥责五城兵马司及京城府尹,下令彻查。
同时,命户部、工部修缮居民房屋,救济灾民。
正永七年,元月三十日。
大朝。
有二十一位五品以上官员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承恩,言其收受贿赂、打压异己、残害忠良。
并且在并商一案中收取并商贿赂、七位女子,中饱私囊,侵占国产,应赐斩立决!
刘承恩气呼呼的看着眼前站立出来的二十余位大臣,眼神差点都要杀人了。
他可是为陛下办事啊!
那些财宝,陛下都已经答应给咱家了。
还有那七位女子,都是自愿跟随咱家的,咱家可是好人啊。
放她们回去,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只会伺候男人,最终归宿还不是花街柳巷?
如此,为何不跟了他,还能搏一个清闲安稳?
自己虽然不能人事,但对她们也是极好的。
怎么到了这群官员口中,居然变成了霸占良家女子?
实在是……冤枉啊!
“陛下……”
刘承恩艰难回头,他的生死都在郑毅的掌握中。
郑毅想要杀他,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这时候的他,才明白了势力的可怕之处。
郑毅淡声道:“刘承恩所做一切之事,朕已知晓,亦是朕之主意。”
一句话,将这些官员弹劾刘承恩的话语给按住了。
诸多官员也是无奈,只能是退了下去。
这时,徐牧军突然侧身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哦?徐爱卿有何要事?”
徐牧军道:“臣回京已有月余,如今莽荒二州初定,但州内亦有大量武国探子和匪盗,臣愿意早已返回莽荒二州,镇压二州动荡。”
郑毅道:“徐卿不急,朕还有要事要和你商议呢。”
他可不想让徐牧军这么快离开京城,徐玄武那边事还没解决呢。
徐牧军道:“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郑毅心中一动,道:“朕意图成立大虞军校,选举军中合适年轻将士与有意向军方发展的士人入校学习,如国子监一般教授年轻将士。”
“啊?”
不只是徐牧军,就连其他大臣也被郑毅这一突然袭击给搞蒙了。
军校……
是什么玩意儿?
专门培养将士的地方?
但是我大虞已经侵占了武国两州之地,而且大虞境内叛军也已被镇压,没有地方打仗了。
陛下怎么还要培育武将?
“正所谓居安思危,我大虞占了武国两州之地,此仇武国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郑毅道:“待武国新王以定,势必会反攻莽荒二州,为此我大虞更该注重培育年轻武将,以充实军队。”
“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这……
诸多大臣议论纷纷,神情古怪。
建立军校?
和国子监同级?
那群只会打仗的武夫,岂不是要和他们文官相提并论了?
诸多大臣的眼神,全都望向了最前方的内阁。
如今整个内阁当中,只剩下三人,威势大不如前。
卢向清迟疑了一下,列身道:“陛下,我大虞读书人全都精通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不精通。”
“以微臣看来,国家危难之际我等文官亦可上阵杀敌。此事,还望从长计议。”
李元浩也列身道:“陛下,卢大人所言甚是。”
“当务之急,我等还是要优先完成陛下您设立的‘五年计划’。”
“其中雍州大运河因叛军之事直到现在还未开始,京安大运河亦是刚刚动工,此两项工程需动用百万民夫。”
“朝廷精力,实在有限。”
另外一位辅臣郑宗兵,却并未说话,而是在考虑着什么。
“兵王叔,你有何看法?”
第120章 第十女
郑宗兵列身道:“陛下,微臣想知道,这军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和普通军人有何区别?”
郑毅道:“朕的设想,军校出身的军人不单以学习兵法韬略为主,更要兼学武道功法,新式火器,乃至忠君思想。”
“如此下去,数年之后,我大虞不但有百万精兵,亦有大量可外出领军作战的将士!”
“陛下。”
徐牧军突然道:“此策圣明,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徐牧军话音刚落,当即就有一批人站出来同意郑毅之策。
其中,大部分都是兵部、军方人马。
郑毅淡笑,也不顾卢向清等人难看的脸色,当即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徐爱卿,你便是我大虞军校第一任校长,所有教授军校学生之事,由你来定。”
“有何不懂的,可随时来问朕。”
徐牧军当即道:“臣,领旨谢恩!”
“接下来,便是内阁人选。”
“朕,欲改制内阁。”
话音刚落,其他人神情就是一凛。
当今大虞,被占武国两州之地,南据南诏国,内压流民,惩治贪官,早已有中兴之相。
国力日渐昌盛。
而作为大虞朝廷中,权力最大的内阁,也是被无数人觊觎。
王家倒台,内阁内两位内阁辅臣也被革职下狱。
王泽、王贺。
如今内阁五位辅臣,只余三人。
处理事务时,难免会有所遗留。
而今日郑毅便趁着此次大朝时间,将此事定下来。
诸多大臣再次站好,等待郑毅吩咐。
“大将军徐牧军,久经战阵,为大虞开疆拓土,劳苦功高,特封大柱国、莽州牧、太保,入内阁为内阁首辅!”
郑毅这一赏赐,没有任何意外。
徐牧军所立之功实在是太大了,只有三公之名才有资格配得上他。
这些封号和赏赐,也是在徐牧军立下大功之后,郑毅和内阁一番辅臣所商议而立的。
徐牧军也是列身道:“臣,领旨谢恩!”
“刑部尚书郑玄岳,深谋远虑、忠义千秋,可为内阁辅臣。”
“臣,郑玄岳,领旨谢恩!”
郑玄岳也是快步走出,躬身行礼。
如今五位内阁辅臣已经全部定下,都是诸多官员早已认清的存在。
卢向清突然道:“陛下,您说要改制内阁,不知如何改制?”
内阁制度已经有三年之久,对于大虞发展确实有不少好处,诸多官员也习惯了内阁的存在。
就此不知道如今陛下要作何指示?
郑毅道:“自此之后,内阁五人均为内阁大学士。分为内阁首辅,为徐牧军。”
“一人为内阁次辅,为卢向清,乃为辅官,首辅不在时,可暂行首辅之权。”
“令,新增内阁行走二至五人不等,称‘学士’,辅助内阁大学士处理政务。”
“袁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