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韩信微微颔首,目光依然凝视着天幕:“不过这倒让我想到,若真遇到这等天象,或可利用这液态空气来制敌。
将敌军引入谷地,借天象之威,岂不是比当年孙膑还要高明?”
范增听罢,忍不住笑道:“将军果然是用兵如神,连这等天象都能转化为战机。
不过你看这天幕所言,地球自转都要停止,到时连昼夜都分不清,又如何行军打仗?”
韩信负手踱了几步,忽然道:“先生说得对。不过这倒让我想起垓下之战时的情形。
当时借着风势,也不过是摧毁了楚军士气。
若是真如天幕所言,这等天象,恐怕连精锐之师也难以抵挡。”
“将军说得极是。”
范增指着天幕上“幽灵”二字:“你我纵横天下,所求不过建功立业。
可若真到那时,怕是连‘横扫六合,虎视四海’这等豪言壮语都要成了空谈。”
韩信闻言,不由得发出一声轻笑:“那倒未必。先生可还记得卑贱时的韩信吗?
既然能在胯下之辱中活下来,这等天象,又有何惧?
若真到那时,我必率三军将士,在地下建造坚城。
让将士们顶着这液态空气,凿通地脉。
横贯东西的地下长城,未必不是另一番气象。”
说罢,韩信又望着天幕上最后的文字,若有所思:“一年光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届时,又该是如何绝望的一派景象啊!”
……
三国位面。
曹操站在那里,目光灼灼地望着天幕上的文字,不自觉地捏紧了腰间的佩剑。
看这样子,倒比北疆的寒冬还要凶猛千百倍。
若真如此,恐怕连马蹄铁都要被冻裂,更遑论行军打仗了。
不过,深入地底,却要面对地热流失的威胁。
这就像领兵打仗,进可攻退可守,但若腹背受敌,终究难以持久。
唉,连天道都要改变,人力又能做什么?
这样想来,所谓的雄图霸业,在这天象面前,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
北宋位面。
“哈哈哈哈!好啊!好!”
望着天幕上最后的文字,范仲淹忽的仰天大笑!
世人皆道范某忧国忧民,可谁人能知,他对这人间疾苦,早就已经深恶痛绝!
人间苦啊!百姓更苦!
世事变迁,哪一次不是百姓在其中充当历史滚轮下的尘土?
倒也罢了,真到那个时候,人人都要面临这般结局,倒是再也不用为那些不平事愤愤不平!
贫者冻死于街头,富者冻死于府中,倒也算得上是最公平的结局!
再也不必为那些贪官污吏费心思量对策,不必为那些寒门学子奔走呼号!
既然天道要如此安排,那便随它去吧!
第740章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闪电战!于谦:这和蛮牛顶墙有何区别?
【1941年9月,德军在基辅会战取得胜利后,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台风”的进攻莫斯科作战计划。】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博克元帅接到了来自柏林的最高统帅部进攻命令。】
【为执行这一计划,德军调集了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计投入近180万兵力,2000辆坦克和14000门火炮。】
【苏军方面,由朱可夫将军负责莫斯科防御工事的部署。】
【苏军从西伯利亚和远东调集预备队,在莫斯科防线上集结了超过120万军队。】
【在莫斯科西线,德军各部队开始秘密集结,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进攻做最后准备。】
【这场在苏联心脏地带即将展开的战役,将是东线战场上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之一。】
【1941年9月30日,德军正式开始对莫斯科的进攻。】
古人看着天幕上那幕幕强大战斗军团的画面,满眼惊奇!
虽说人家装备很牛逼,不过,这德国人打仗还真是莽撞。
敢在冬天来临前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
也不知是真有胆量还是没见过莫斯科的寒冬。
想来这希特勒怕是没读过《孙子兵法》,不知“兵贵神速”的真正含义。
古人中不乏擅长经商的老行家。
看到这般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下意识就开始计算起粮草辎重的消耗。
这般庞大的军队,光是吃喝就够让人头疼的。
只能说这仗打的不够实在,眼瞅着就要入秋了,这般天寒地冻的,就算打下来又有什么?
“啧啧,一百八十万大军,这排场可真够大的。”
“瞧瞧这阵势,比当年长平之战还热闹呢!”
“我看啊,这德军就是欺负人家老毛子没反应过来,要是给人家缓过劲来,有他们好受的!”
“诸位要不要赌一赌,这莫斯科到底能不能守住?”
“我出一文钱!”
……
一个金秋午后,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太极宫的演武场上观看新式投石机的演练。
天幕上却突然滑到那场即将在遥远北国打响的大战。
李世民看得入神,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铁胆弓。
“长孙皇后说你今日在校场看了大半日,朕来瞧瞧,倒是赶上了这般热闹。”
李世民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脸上露出几分凝重。
李靖赶紧拱手作答:“陛下来得正是时候,这场仗怕是要载入史册了。”
“你觉得如何?”
李世民转头看向这位老将:“一百八十万大军,声势浩大,但朕观其态势,恐怕已是强弩之末。这莫斯科,可不比其他地方啊。”
李靖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陛下慧眼如炬。
臣观德军虽有精锐之师,但补给线已然拉得太长。
更何况,这般时节北上,实在是不智之举。”
“正是!”
李世民负手而立:“当年朕与突厥交战,也曾遇过类似的窘境。
大军推进,愈向前愈是艰难。
这德军还要强行推进,简直是自寻死路!”
场中的新式投石机已经闲置在一旁,几名武将也被天幕吸引,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看着。
李靖却话锋一转:“只是臣以为,这德军怕是不会就此止步。”
“哦?为何?”
李世民挑眉。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攻打辽东的情形?”
李靖指着天幕上的军队调动图:“有些时候,军队的战意一起,便是君王也难以遏制。
这德军远道而来,定然是抱着必胜的决心。
就算前路艰险,他们一般也不太会放弃。”
李世民若有所思:“你是说,他们会不计代价,强行推进?”
“正是。”
李靖正色道:“这股狠劲,倒是与当年的突厥有几分相似。”
“有意思。那依你看,这仗该如何打?”
李靖刚要开口,突然想起什么,轻轻一笑:“陛下,这后面的事,咱们还是莫要讨论为好……”
【不过,德军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确实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首当其冲就是遭遇了秋季泥泞道路的困扰。】
【连绵不断的秋雨让本就简陋的苏联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的装甲车辆和补给车队陷入了泥沼之中。】
【工兵部队不得不砍伐大量树木铺设在道路上,以便军队通过,这严重拖慢了进攻速度。】
【补给线的延长也让德军头疼不已,从前线到后方补给站的距离已经超过了700公里。】
【由于道路条件恶劣,运输车队的速度被迫降低,油料、弹药和食品等物资无法及时运抵前线。】
【德军的坦克部队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少豹式坦克因为缺乏零件和燃料而被迫停驶在路边。】
【苏军的游击队不断袭扰德军的补给线,使得本就紧张的后勤运输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德军的冬季装备迟迟未能运到。士兵们仍穿着夏季军服,在逐渐寒冷的天气中作战。】
【莫斯科地区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夜间温度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这让许多德国士兵非常不适。】
【装甲部队的机械故障率急剧上升,油料在低温下变得粘稠,零件之间的润滑也出现了问题。】
【德军的通讯设备在寒冷天气下经常出现故障,这让各部队之间的协调变得困难。】
【最令德军指挥官担忧的是,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开始受到影响,连续的行军和作战让他们早就已经疲惫不堪!】
【与此同时,苏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
众人看着天幕上德军的窘境,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幸灾乐祸。
心说这洋人也有今天,打仗连老天爷都不帮忙。
这般时节都不适合耕种,还要强行行军,不是就是自讨苦吃么?
这补给路线都快赶上咱们走西域的商路了,这仗光靠运输就够呛。
这些人莫不是以为打仗和郊游一样,连棉衣都不带就敢往北打!
“嚯,这哪是打仗,简直是在遛马玩呢!”
“看看,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埋了么?”
“七百里补给线,怕不是要把后勤官给愁秃喽!”
“这些洋人懂个甚,连咱们老祖宗都知道未算胜先算败。”
“天时地利人和,德军是一样都没占着!”
……
明朝位面。
于谦站在人群中,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天幕上的内容。
作为一个在战事上素有谋略的能臣,看到德军此刻的困境,不禁暗自摇头。
让一支精锐之师陷入如此境地,实在是指挥者的重大失误!
补给线拉得太长,前后呼应不上,如何能成大事?
上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下一篇: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