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堂堂官家小姐,竟被人说要做妾,这更是奇耻大辱!
如果说是皇室招她做妃子,那还能说得过去。
可若是屈尊做了宝玉的通房丫头,那才真是自甘下贱,自毁清誉!
只怕从此被人唾弃,永世不得翻身。
一想到自己的遭遇,蔡文姬就感到五内俱焚,心如刀绞。
她多么希望女子也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听任摆布,像商品一样被买卖。
可纵使心中千般不愿,身不由己的悲哀却无可奈何。
生而为女,注定要承受种种不公,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如果可以选择,蔡文姬宁愿像林黛玉一样,守身如玉,洁身自好。
就算是孤苦一生,也好过委身于不爱的男人,失去做人的尊严。
可惜造化弄人,她注定要在小妾的枷锁里苟延残喘,永无翻身之日。
清朝位面。
纪晓岚和好友孙星衍并肩而坐,一同观看天幕上的场景。
看到贾府家道中落,纪晓岚不禁唏嘘感慨,转头对孙星衍说道:“想那贾府,原本也是個不可一世的大族,如今怎么落得如此下场?
这宝玉虽说不学无术,却也算个有情有义的性子。若是肯用心读书习文,未必不能力挽狂澜,再造辉煌啊。”
孙星衍听罢,也是这么个想法。
“公所言甚是。可惜这宝玉自幼娇生惯养,只知寻花问柳,醉生梦死,哪里晓得读书明理的道理?
就连为那些可怜的女子做主,都要畏畏缩缩,生怕得罪了老爷。
假如他肯用心学习,早习得待人处世之道,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纪晓岚叹了口气,面露忧色。
人生在世,虽说八字难改,命运早定,但若能及时醒悟,发奋读书,未尝不能柳暗花明,重获新生。
偏偏这贾宝玉只知醉生梦死,荒废光阴,到头来家道败落,也是咎由自取。
孙星衍感同身受,拍了拍纪晓岚的肩膀以示安慰。
这位好友虽然混迹官场,却也是个耿直不阿之人。
在那尔虞我诈的官场沉浮多年,纪晓岚从未忘记读书明理,积累学识。
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渊博的学识,这才能在那险恶的环境里全身而退,保全自己。
“老弟说得对。”
孙星衍赞许地点点头:“纵使官场险恶,世态炎凉,可那都是对于弱者而言。
唯有真才实学在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受侵蚀呐!”
【再者说,林黛玉是姑苏林家的女儿,也是列侯之家谈话的女儿。】
【更是贾府正经姑奶奶的亲生女儿!】
【贾府就算是有这个想法也不敢直接去这么做。】
【让林黛玉去当小妾侮辱的不仅是林黛玉本人,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脸面。】
唐朝位面。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继而冷笑连连。
堂堂士族小姐,岂是区区贾府能够玷污的?
这种说法和痴人说梦没什么区别了!
第731章 最丧心病狂的试验!改变一个人需要几天?诸葛亮震惊!
天幕上,新的视频缓缓浮现。
【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实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地下室内,一场足以颠覆人性认知的试验悄然展开。】
【24名普通大学生,被随机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
【实验者给予“狱警”们充分的权力,让他们管理“囚犯”。】
【然而,没有人预料到,短短六天时间里,这群品行端正的大学生会发生如此可怕的转变。】
【实验原定进行两周,却在第六天被迫中止。】
【因为实验已经完全失控,再继续下去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这便是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当权力与环境给予它生长的土壤,任何人都可能在六天内,堕落为自己最憎恨的模样。】
看到这段触目惊心的影像,古人们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短短六天,就足以让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沦为恶魔?
这怎么可能?
众人心中泛起阵阵寒意。
他们无法想象,这样的蜕变究竟需要怎样扭曲的环境,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
“这天幕该不会是在胡说的吧?”
“不过六日光景,便能让圣人变小人?”
“恐怕不是变成小人,而是唤醒了心中沉睡的魔鬼啊!”
“唉,这恶一旦开了头,怕是再难收场!”
战国位面。
孟子看到这个天幕视频之后,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实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况且,还都是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学子。
【人性,一個亘古永恒的命题。】
【善与恶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哲学家与思想家。】
【这个实验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人性的认知,更被许多学者称为“最丧心病狂的心理实验”。】
【它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最深处的阴影。】
【五十多年过去了,关于这场实验的争议从未停止。】
【有人说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有人说它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而这一切,要从1971年的那个夏天说起。】
【那年,鹰酱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他想要研究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于是策划了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实验。】
【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看似简单的研究,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惊世骇俗的人性试炼。】
春秋战国位面。
墨子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
有趣。
一个人的本性真能在六天之内被彻底改变?
这个视频倒是勾起了他很大的兴趣。
因为在此之前,他一致认为人性本如白布,所见即所染。
就像他常年游说列国诸侯时所说的那样。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而这个视频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好像和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
……
而某个位面上的屈原,看到这一幕之后,不由得长叹一声。
这还用得着做实验吗?
环境当然会影响一个人了!
多少贪官污吏,不就是由那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蜕变而来?
纵使你坚守本心又如何?
花花世界,诱惑和欲望多的是。
能坚持到最后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个?
不过都是嘴上说的漂亮罢了!
……
【这场震惊世界的实验,其目的出奇的简单。】
【津巴多教授想要证明:人性究竟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有人说人性本善,有人说人性本恶,更有人说人性本无善恶。】
【而津巴多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人的行为并非由其本性决定,而是受制于所处的环境与角色。】
【他认为,当一个人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时,这个环境会重塑他的行为模式。】
【津巴多想要探究:当一个普通人被赋予特定的角色和权力时,他的本性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需要多长时间?】
明朝位面。
朱元璋高踞龙椅,目光深沉地望向自己的太子朱标。
父子俩相对而坐,朱元璋抚摸着龙案,若有所思地开口:“标儿,你觉得这些后世之人做的这个试验,当真能证明人性全然由环境所决定?”
朱标温和一笑:“父皇,古人早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便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自古便有定论。
端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标儿说得有理。朕想起当年在乡野之时,也曾见过不少良善之人,因着环境所迫,沦为盗匪。”
“不过,”朱标轻抚衣袖,继续道:“孩儿听那天幕所言,后世之人也提到,人的秉性也与生俱来。”
“或许既有天性使然,也有环境所致。就如同一粒种子,既要看其本身品质,也要看土壤气候。”
“说得好!”
对自己儿子的回答,朱元璋是相当满意。
能有如此思想见解,才是能继承自己衣钵的不二人选!
当然,也得益于自己的良好基因!
朱元璋面带赞许之色看着朱标:“难怪先贤都说你深得大统之道。这天下之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
想必这人性之善恶,也是如此。”
闻言,朱标谦逊地低下头:“不敢当父皇谬赞,孩儿不过是学着父皇的为政之道,凡事多想几分罢了。”
……
宋朝位面。
黄庭坚倒是有几分自己的看法。
当然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比较大了!
而且这种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
上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
下一篇: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