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492章

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嬴政创造了一个极端的体制,三公九卿牢牢相互制衡。

  实际上,这个体制一开始就拥有非常高的治理水平。

  汉朝的大将军或者丞相一家独大,是因为汉朝的皇帝自废武功,将三公变成了虚职。

  与此同时,三国时代。

  曹老板重重的拍了拍桌子,看着天幕上面的俾斯麦,哈哈一笑:

  “这小子,还真的成为丞相了。”

  虽然不是像他一样,通过再造山河成为丞相,但是这样的功绩也能够吹嘘一辈子了。

  【俾斯麦的铁血赢得了同为军伍出身的皇帝威廉一世的赞扬和欣赏。】

  【俾斯麦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普鲁士的王国政治,大部分的权力都掌握在国王的手中。】

  【所以,他果断将自己的工作地点搬到了王宫之中,忠诚执行着自己的任务,而且顺带服务宫廷。】

  【在他的的努力之下,俾斯麦成为了王室眼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而这个时候,时候到了。】

  【法兰西爆发了巨大的动乱,官方力量缩减到了最小,也是在这个时候,威廉一世和俾斯麦默契对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干了!”】

  【于是乎,俾斯麦在议会之中力排众议,普鲁士凝聚了十年的力量,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大军压境,兵发法兰西!】

  【最终,大军势如破竹,攻破了浪漫之都,而他的君王,则是在他的目视之下,成功加冕皇帝之位。】

  “位极人臣,看着自己的君王走上荣耀之巅,这或许就是一个臣子最大的浪漫。”

  大明朝,张居正眼中露出了一丝遗憾。

  本来,若是隆庆皇帝不死,他也可以成为俾斯麦这样类型的辅政大臣,但是,主少国疑。

  他不得不大包大揽,也只有这样,大明朝才能够成功延续下去。

  而他也成功了,万历皇帝的前半生都是在依靠他这位治世能臣的手段,维持大明王朝的中兴。

  可以说,华夏人绝对能够理解俾斯麦心中的激荡,忠君爱国,带着自己的国度,走上世界之巅。

  三国,诸葛亮长叹一声,随后目光看向了台上乐呵呵的刘禅。

  陛下,仁善。

  但是说到底,他不适合这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只是,先主将国家托付给他,就是为了他能够负重前行。

  “放心吧,陛下,臣将会带领群臣,让您还于旧都!在长安祭告天地!”

  诸葛亮的话让刘禅一愣,随后乖乖的应了一声:“相父!”

第666章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陆游:我一生写诗万首,舍我其谁!

  普鲁士最终成为了德意志帝国,而俾斯麦的君王也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

  【但是,俾斯麦最后的宰相生涯并不开心,在威廉一世去世以后,继任的威廉二世,曾经的王子腓特烈,和他并不对付。】

  【看着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帝国,一步步滑向深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俾斯麦无力想着。】

  【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他继续思考了,因为,他的天命已经终结。

  最终,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帝国,崩塌在世界上,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善意。】

  俾斯麦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德意志的故事还在继续,不过天幕已经截断了画面。

  新的故事浮现,天幕传来了熟悉的画外音,一行标题浮现。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排名如何?】

  【众所周知,华夏是诗歌的国度,文人墨客无不以诗文水平来自证,天底下,文采斐然之人多如牛毛。

  但是,谁知道纵观历史长河,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看着天幕上面的标题,众多文人墨客纷纷来了兴致,他们摩拳擦掌,挺胸抬头,想要一展风采。

  特别是盛唐的诗人,一个个翘首以盼,脸上挂着笑容。

  “我李太白生平只有两好,一为诗歌,二为美酒,生平写诗三千首,如何当不起世间写诗最多的称号!”

  洛阳城,李白脸上露出了狂放的笑容,会当水击,千里快哉风!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闪不避,对自己对别人,都表露心计。

  另一边的高适就不同意,他一生之中也写了几千首,只不过,出名的也就是那么几首,实在是惭愧。

  而在中唐,大诗人白居易也是忍不住朝着自己花园内的宾客炫耀了一句:

  “我白乐天生平写的都是长诗,若是拆成绝句,恐怕天底下我这写诗最多之人的名头没跑了。”

  他这是在委婉地表示自己吃了大亏。

  果不其然,话刚出口,就引来宾客的大肆嘲笑。

  其中写诗几百首的刘禹锡和柳宗元相视一笑,千首级别的韩愈跃跃欲试,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一个标题就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众多诗人都有点儿摩拳擦掌的意思了,想要看看谁比自己写得多。

  毕竟某种程度上,有灵感能够写出来的人,绝对是天才。

  【数据仅表示主观作者一人认知,而且仅统计现存的诗,不要上升价值观。】

  这句话一出来,很多人心中咯噔一下,现存?

  那岂不是代表着诗要能够传承到千年之后?

  就连李白都不由得坐直了身体。

  【以下就是统计出来的前二十位历史写诗最多的诗人。】

  【第二十位,李清照】

  【现存:88首】

  【第十九位,陶渊明】

  【现存:125首】

  ……

  评论区,还没有开始排名,但是大多数人都表示:

  “又是一个还没有看到最后就已经明白结果的视频。”

  “某个印章小能手表示这种统计都是洒洒水的事情。”

  “张若虚:有本事比知名度啊喂!”

  看着评论区的地狱笑话,就连北宋的诸多文人也忍不住笑了。

  “张若虚还真是吃亏,一生之中只留下了一首春江花月夜,现如今,恐怕已经变成了存世最少之人。”

  李清照看着天幕之上自己排名前二十,微微一笑,实际上心中乐开了花。

  一边点评,一边说道。

  “八十八首就能够位列二十名,那我这一万多首,岂不是能够直接飞升?这些评论区弹幕所说的不会是我吧!”

  同样是大宋,陆游陆放翁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

  他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在诗词一道,绝对是天赋异禀,而且说实话,就按照他这一生大起大落来看,要不是年龄限制,后期穷苦。

  他还能够再拿出几百首佳作出来!

  毕竟华夏诗坛一个永恒不变的定理,好诗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的“特码的又被贬了”之类的发牢骚。

  也只有这种博同情而且还能够让对手会心一笑的诗句,才能够存留下来。

  不然,除非你能够和完颜亮一般,靠着强横的军功和作死能力,才有运气把自己的霸气诗句“立马吴山第一峰”给刻下来。

  言归正传,天幕之上的排名非常快速。

  陶渊明之后就是一个名声非常广的才子——李贺!

  【第十八位,诗鬼李贺】

  【现存:226首】

  【第十七位,孟浩然】

  【现存:321首】

  ……

  “哈哈哈,恭喜孟浩然兄!”

  李白站起身来,连同王维一块儿对着面前的孟浩然拱手行礼。

  孟浩然脸上虽然不变,但是微微勾起的嘴角还是代表他的心情愉悦。

  王维和李白不对付,却能够拥有共同的好友孟浩然,可想而知,此君人缘做事那是极有分寸的。

  “二位莫急,我忝陪末座,等候二位佳音。”

  “哈哈哈,你丫你,真是会说话,只不过可惜了李贺。”

  王维号称“诗佛”,自然心胸宽广,曾几何时也见过那个李贺。

  只是,李贺作诗认真,做人却不怎么样,无奈蹉跎。

  ……

  【第十六位,诗佛王维】

  【现存:421首】

  王维对着两人拱了拱手。

  【第十五位,李商隐】

  【现存:529首】

  【第十四位,刘禹锡】

  ……

  【第十三位,辛弃疾】

  大唐,洛阳城。

  “啧啧啧,刘禹锡果真是我大唐名臣,竟然能够传世如此之多。”

  白居易羡慕的看着正在喝酒的刘禹锡,心中暗道:早知道之前写诗就不写那么长了,现在输了。

  大宋,醉里挑灯看剑的某位辛弃疾正在望着篝火出神,天幕上的排名甚至不能让他有什么神情变化。

  “作诗又如何,天下不还是如此,让人厌烦,无用之人,即便是做出百千首诗,能够骂死金人乎?”

  辛弃疾的牢骚并没有让天幕上面的排名停止。

  而到了第十位的时候,终于出现了熟悉的名字。

  【第十位,诗仙李太白】

  【现存:1010首】

  “哈哈哈!妙!这个数字妙!”

  李白脸上露出了一抹潮红,竟然提着酒壶,朝着天边望月,开始踏步交替。

  径直开始轻点曼舞,月下启行,诗仙高歌,这才是浪漫吧!

第667章 四万首?真神降临!十全我乾隆!李清照:这都是什么狗囊玩意儿?

  可能是诗仙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反正对于这个1010的数字很感兴趣。

  而接下来的就是大宋全明星了。

  【第八位,杨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