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第33章

作者:狐狸困困

  他希望姬清珞不要被陈怀信的做法所迷惑,应当继续保持承国现有的一套方法,毕竟这可是祖宗之法,轻易不得改变呀!

  只不过。

  姬清珞却对他的话无动于衷。

  至于那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更是连看都没看向他!

  

  他们两人虽然对陈怀信的做法不认可,但他们更知晓当今陛下的脾性!

  以前承国采取这样的方法对待外藩,是因为外藩实力强大,加上承国内忧外患,才会不得已而为之,而今陛下上位后,其性格本就强硬,只是没有关注鸿胪寺接待外藩之事,不然早就将这祖宗之法给变了!

  她是属于哪怕打不过,都要跟其死磕到底的性格,即便是国库空缺,她都不会轻易选择忍让与退缩,又怎会在外藩之事上小心谨慎,生怕友邦惊愕?!

  “先且不说陈怀信必备陛下所看重,负隅顽抗不过是徒增麻烦。”

  “就说其连陛下的性格都未能了解透彻!”

  “这鸿胪寺丞……该换人了呀!”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此时的想法都差不多。

  在看到宰相王千禾都认可陈怀信后,那他们自然也就卸下了心理负担,不再对陈怀信抱以抵制与抗拒的心态。

  毕竟。

  那在会试之中做手脚的可没有他们!

  而陈怀信是被迫离开长安城后,才会对世家门阀与当朝权贵如此痛恶,可如今知晓其未来后,那陈怀信便不会再被迫离开长安城,他们这些权贵也不用担心那推演的未来的发生!

  那他们为何还要继续反对呢?

  “如今还在继续抗拒的。”

  “除了脑子不清醒的之外。”

  “也就只剩那在会试之中动了手脚的人了。”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礼部尚书在心中想道。

  他无视了那鸿胪寺丞投来的求声援的视线,反而直接表明态度的站在陈怀信那边,认为当今承国对待外藩,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不然。”

  “每次都给予大量回礼。”

  “也不知那外藩是来朝贡,还是来我承国进货的!”

  礼部尚书这般建议道。

  顿时。

  那些心中还在犹豫的臣子,满是惊愕的看着他,似乎是没有想到,居然连礼部尚书也认可了陈怀信!

  而鸿胪寺丞更是用被背叛了的眼神看着他,似乎是不明白他为何不再坚持祖宗之法了,这怎能变的啊?!

  这让礼部尚书暗自责骂,这人真是个猪脑子,那心中也升起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等到姬清珞同意他的建议,他退了群臣之中,发现鸿胪寺丞与些许臣子,依然一脸愣愣的模样的时候。

  他忍不住在心中想道:“不知变通,不知审时度势!有些人与其当官,还不如去养猪!”

第37章 还得谢谢我呢

  【靖平三年,九月。】

  【如今的煜国正呈现一副蒸蒸日上之势。】

  【不仅是因为国家初立,曾经那土地兼并、豪强欺压、冗兵冗官等问题被推翻消灭,让国家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也是因为陈怀信的大兴土木、修建水利、水泥造路、减轻赋税等等,进一步刺激了国家经济,也让百姓能够稍微宽裕了一点。】

  【至少百姓不用再像是以往那样,仿佛脖子上有根绳子勒着,让他们当牛做马辛苦劳作,还会被地主豪强指责不够努力,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

  【也让许多百姓对新生的煜国充满好感。】

  【连招募士卒都比以往的朝代轻松许多!】

  【不过。】

  【陈怀信很清楚。】

  【这只是暂时的!】

  【“用脑海中的知识来解释。”】

  【“就是飞速发展的社会,让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有所回报。”】

  【“但是等到那发展停滞,许多隐藏的问题也会给暴露出来!”】

  【陈怀信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虽然说。】

  【他自己都不确定。】

  【等到这隐患爆发的时候。】

  【自己是否还活在这世上。】

  【但他并不想将这些问题全都留给后人。】

  【他从来都不认可那所谓的相信后人的智慧!】

  【“而且。”】

  【“说不准。”】

  【“那后人还会打着‘相信前人的经验’的幌子,将这些隐患给视若无睹,然后只要努力维持稳定就行了。”】

  【“更有甚者,还会说着‘相信更后来者的智慧’,然后便当做掩耳盗铃一般的,当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过!”】

  【陈怀信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想法去考虑未来。】

  【所以。】

  【他想尽可能的多解决一些问题。】

  【比方说。】

  【那些因为煜国大兴土木而逐渐富裕起来的商人!】

  【“士农工商。”】

  【“商向来是最低贱的。”】

  【“陛下不必对他们产生忧虑。”】

  【“反正等遇到什么、直接杀了就是了。”】

  【宰相听到陈怀信想要召见商人后,立刻这样建议的说道。】

  【这也是前承的皇帝们对待商人的态度。】

  【将其当做是一群待宰的肥猪,平时对其视若无睹,让他们自己将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等到国库缺钱了,或者某个功勋权贵之后代,忽然对商业感兴趣了,就对他们举起屠刀!】

  【也就是前承女帝姬清珞在位时,那些商人被她的兄长割过几轮了,不然她也不用因为国库亏空,被迫不断发行大承宝钞,而前承说不定也还能再坚持个几十年!】

  【但是。】

  【陈怀信却很清楚。】

  【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商业的。】

  【他自然可以像是前承那般,将商人视作待宰的猪羊。】

  【可他也要因此而接受,商业难以繁荣起来这个事实。】

  【“既要又要是不现实的。”】

  【“更别说。”】

  【“我后续的很多安排。”】

  【“还与这些商人有关。”】

  【陈怀信摇摇头。】

  【当然。】

  【虽然是这样。】

  【但并不代表他会给商人多少权利。】

  【那脑海中的知识告诉着他,商人在为国家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隐患,他不会过度压制商人,但会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而且。”】

  【“士农工商。”】

  【“也不该是高低贵贱之分,而是其从事行业的划分!”】

  【“不然先贤又怎会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陈怀信的话让宰相哑口无言。】

  【这让他只能放弃劝说,不过心中还是忍不住想着,自家的陛下做要做的事情,早就已经考虑清楚周到,贸然反驳只是在给自己找没趣啊!】

  【不过。】

  

  【他还是询问了陈怀信,打算召见哪些商人,又是想要安排他们做什么。】

  【“养殖猪羊牛马的大商贾,令他们协助工部负责好畜牧之事。”】

  【陈怀信也知道,自己给工部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所以便给他们找些助力。】

  【“还有那些未曾朝贡的国家。”】

  【“派遣将士去他国境内挑拨,很可能就会被发现。”】

  【“但是商人就很合适了!”】

  【“以经商的名义前往他国,暗中进行挑拨与激化。”】

  【“等到我等腾出手后,便能直接派遣军队,轻松解决那些国家。”】

  【陈怀信看向宰相。】

  【宰相点了点头。】

  【若是这两件事,那的确是有商人的帮助更为合适。】

  【不过。】

  【就在他想要去安排的时候。】

  【陈怀信却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的说道:“除此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那便是编写一部专门关于商业的律法,事无巨细的来制约商人!”】

  【听到这话。】

  【宰相顿时精神一振。】

  【若是他没猜错,这第三件事,才是陈怀信想要召见商人的真正目的!不然只是前两件事,只要随便派人去做就好了,何必如此郑重其事呢?】

  【至于会不会有商人敢不同意?那直接一刀宰了就完事了!】

  【“而编造关于商业的律法。”】

  【“若是正常情况。”】

  【“自然是得参照商人的意见。”】

  【“如此才能更完善全面的进行编写。”】

  【“但是……陛下应该不是这样想的吧?”】

  【宰相很清楚,自家陛下才识远超常人,事关商业之律法,他应该也不需要商人的意见为参考!】

  【他带着些疑惑的看向陈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