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52章

作者:无垠石

  四人齐步上前,躬立于阵前。

  “本将任你等为左右水军中郎将,各另一军,听从调令。”

  “谨遵将令!”四人齐声道。

  自此,水军的实际掌控权,都全部被李承乾掌控。

  以后行发命令,将不会再有其他反对的声音。

  “全军将士亦要听从调令,不然军法从事,如今我们都是食俸之军,既食君禄,便忠君事。”

  刘仁轨起身,抱拳示天。

  军饷的发放,也是为稳定军心,提高军士的战力,更是稳固皇权的一个举措。

  全军军士也全部西北而望,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又加之被儒家教义的束缚,无不对皇家之人感恩戴德。

  哪怕是如此安排,东征军的问题也还未解决,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辽东的行军大营之中。

  李?、李道宗、张士贵以及薛万彻几位军中高层将领也是一夜未睡。

  都是为了粮草之事,门阀士族断的可不是水军的补给,还有陆军的粮草。

  他们是想要军中的困境,反制于李世民,让其不得不妥协。

  李承干的一系列措施已经打破了皇室与世家门阀共治天下的平衡。

  “朝堂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没有粮草运来了?”

  薛万彻猛拍桌案,大气呼呼。

  他性格就是如此,哪怕是大将,亦然还是改不了其毛病。

  临终之时,李世民对李治说,薛万彻要慎用,用的好就是一支奇兵,因为其性格火爆,打仗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听闻传报,是京中的士族在做妖。”

  张士贵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担忧之色,他虽就在边疆守卫,但是也深知朝堂之上的争斗。

  “这群士族真该杀,前方将士在流血,他们竟然在背后,用将士们的生命在谋划著名自己的利益。”

  越说,薛万彻越是气愤。

  “之前,陛下借助魏王谋反案,打压门阀时,就存在了一定的隐患,现在只不过是他们伺机发难而已。”

  李?敲打著桌案,他对于政局是非常的敏锐,更是懂的分寸,不然他最后也不会手握大权还能全身而退了。

  “朝堂之事,并不是我们现在应该讨论的,现在是如何解决现在缺粮之事,不然这天寒地冻的,还能有出征,将士们就要倒下一般。”

  李道宗同样的满脸忧愁之色,百战之师,就要被内部之人瓦解了。

  他更是知道,门阀士族的暴动,肯定不止是因为魏王谋反案,许敬宗的借题发挥,更主要的应该还是发军饷这一举措。

  这一条政令的颁布,让他们对各州府兵的控制权,直接是坠崖式的跌落。

  最为致命的,还皇家报社的发报,让政令能够快速下沉基层。

  舆论便是民心。

  如今的舆论尽被几张纸所操控,这打了门阀士族一个措手不及。

  在之前,底层的百姓,都是受士族所控制。

  皇权高悬,根本调动不了民意。

  民众百姓也根本不知道政策为何物,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改朝换代。

  这样的信息差,就让士族随意剥夺,甚至能鼓动民众造反等。

  而现在,随著皇家报社和不良人的双管齐下,已经动摇到了士族门阀的根本。

  不然士族门阀也不会反抗这么剧烈,这就是谋反,就差起兵了。

  而李世民也是见到了李承干的一系列举措,已经撬动了门阀的根基,所以才会这般的支持,坚定立场,与士族门阀硬刚。

  “与张俭联系,让外番资助我军粮草,破城之后,宝物钱粮归还。”

  李?开口道,朝堂上不解决,那么粮食是行不通了。

  “我军六万余众,这点粮食,也是杯水车薪啊。”李道宗说道。

第88章 诛杀叛乱 杀良冒功吗

  “熬过这冬季就好,没有物资,就从高句丽城中抢。”

  李道宗沉声道,他最擅长的便是奔袭作战,粮食一般都是跟不上他的节奏,以战养战。

  “那只能便是如此,没有后勤保障,我们依然能灭了高句丽。”

  薛万彻顿时豪情万丈。

  就在这时,一个军士慌张的冲进军中,单膝跪地:“太子殿下传来紧急军情,还叮嘱,英国公和江夏王同启之。”

  “末将告退!”

  张士贵和薛万彻躬身告退之。

  李?眉头微微皱起,接过了信封。

  “江夏王,殿下有令,我们共观之。”

  李?拆开了信封,在微弱的灯光下,两人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都不由暗中吞咽了口水。

  “殿下既然有如此布置,想必也是陛下对意思。”

  李?将信件放在灯火之上,看著其焚烧殆尽,除了李道宗和李?之外,无人知道其中传达著什么样信息。

  “那我这就让人去办。”

  李道宗一脸严肃的走出营帐。

  ……

  “殿下,现在已经进入齐州了。”

  武汉在一边说道。

  齐州,是黄河流域的州,物资丰富。

  “下船,我倒是要看看,这齐州为什么就是没有粮食?”

  李承乾下了巨舰,千余亲兵开道,将一切的可疑的行人都隔绝在了外面。

  “想不到,你的谱挺大的吗?”

  孙若诗在一边,出声道,这阵仗可比她以前见过的所有高官出行还要高级。

  战事未启,孙若诗便留在了李承干的身边,为他进行调理。

  李承干的身上的毛病很多,除了瘸腿之后,还有高血压和高血糖,三高占其二,年纪轻轻就不堪重负。

  不过孙若诗的医术高湛,通过针灸和药汤调理,让李承乾感觉轻松了很多,应该高血压和高血糖都被治愈了不少。

  “我可是东宫的,当然谱大了。”

  他太子的身份,孙若诗还不知道,但也都知道她随边的人都是东宫之人,是太子的亲信。

  孙若诗摇了摇头,这不是欺压良善吗?

  县府之外,有三人遥望而盼著,分别县令、县尉和县丞。

  唐朝的地方管理区域可划为道、州和县。

  湖县,便是齐州治下的一县,因为湖泊众多,称之为湖县。

  “县令王朗、县丞王意和县尉王杰都是琅琊王氏之人。”

  林志在李承乾一边低语道。

  不良人已经把几人的底细摸清了。

  齐州便是属于王氏的属地,远离京都,靠近渤海,真真的天高皇帝远,要不是因为此战,别说李世民没有到过,很多的朝中大臣都未到过这里,更不会知道这里的真正情况。

  一路走来,入目的都是百姓富足的样子,但是这也仅仅限制于城内,因为这里的人都是王氏之人,其他姓氏很少能入城内,也没有资格入内。

  国中之国。

  除非是朝中大员的任命要经过皇帝的批阅,其他地方官员都是由吏部任命,于是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县之中的三把手都是一个世家之人,这很恐怖,一言之堂。

  “本官入城而来,观城中百姓生活富庶,并没有奏疏上说的灾荒,为何没有凑齐粮草呢?”

  李承乾径直走来,严声质问道。

  “上官有所不知,这只不过是城内景,城外那是流民遍地。”

  县令王朗哀声道,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你当本官没有调查吗?这湖州有没有流民吗?”李承干冷冷的看向三人。

  “这都是提前放粮救治,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现在都府库之中,已经没有了半点余粮,实在难以上缴赋税。”

  说辞也早就想好了。

  “拿下!”

  李承乾直接下令道,他大老远从莱州而来,可不是为了和这些人来辩论的。

  六名亲兵直接走出,将三人押下。

  “上官,我等无罪,何以至此。”王朗没有半点胆怯之意。

  这里是王氏族地,是龙进来了也得盘著。

  “私自开仓放粮,不缴税赋,你等身为一县之长,按罪当斩,拖下去,午后斩首于闹市之中。”

  李承干丝毫不拖泥带水。

  “你敢,你可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小心你狗命,有些人不是你能得罪的。”

  王朗高声吼道。

  与此同时,有几道身影隐入了暗中。

  “县衙之中,都已经全部查找,没有半点粮食的影子。”武汉禀报导。

  “你们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把消息从他们三人都口中撬开。”

  李承乾说道,他可不相信朝廷的税粮可以凭空而飞。

  “不好了,城中的人已经闹起来了,而且还把我们的将士打伤了。”

  林志转身,对著李承乾小声道。

  ”什么缘由?”

  这是民反吗?

  “是我们的人抓了王朗他们,这里都是王氏之人,所以就…”林志欲言又止,有所顾忌。

  “很好,传令全部水军进城,诛杀叛乱。”

  李承乾扬起了一丝冷笑,他正愁没有机会开枪呢?现在都顶到了他的枪口之上,怎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开枪的呢?

  嗖嗖嗖!

  尖锐刺耳的破空声骤然响起,数支锋利的箭矢划破长空,带著凌厉的呼啸之声,让人不寒而栗。

  原本嘈杂喧闹的人群,在这一瞬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发生的一幕。

  只见数码王氏家族的成员惨叫著倒在了血泊之中,鲜血染红了地面,散发著刺鼻的血腥气息。

  这时,一阵密集且沉重的脚步声从街头传来,如闷雷般滚滚作响。程处默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上,高举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

  “湖县县令王朗违抗皇令,私自开仓放粮,拒绝上税,集众谋反,本将奉命镇杀叛乱。”

  随著他的话音落下,一千余名身著甲胄、手持战矛的军士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气势浩大,仿佛要踏碎这片土地。

  “杀!杀!”

  千余军士齐声高呼,喊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一股浓烈的杀伐之气迅速蔓延开来,瞬间将湖县笼罩其中。

  军士们刀剑闪烁著寒光,如同死神的镰刀,令人胆寒。一排排军士展开阵型,弯弓搭箭,瞄准前方,严阵以待,只要一声令下,便是万箭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