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李世民阴沉著脸,立刻撕开信封,看著信中的内容,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响起,信件被李世民狠狠地拍在了桌案之上。
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初不该让李承乾弄死崔仁师,更不该让他领兵出征。
李世民深知氏族的危害,但当李承乾提出一系列政策时,他却全都同意了。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一切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美好,氏族奋起了反抗。
更令他担忧的是,长孙无忌在信中的言辞表明他对太子的极度不满。原本期望长孙无忌能全心全力地辅佐太子,现在看来,这也是一招败笔。
对于李承干的行为,李世民并未责怪他。因为这是一种集军权于一身、巩固自身地位的策略,本应是一著妙棋。但问题在于,他的跨步太大了。
如果等到战争开始后,刘仁轨能立下赫赫战功,那么这一切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可现在,这种做法显然过于急切,让人觉得他们有独断专行之嫌。
“陛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
武媚儿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天籁般悦耳动听,仿佛能够抚平李世民内心的波澜。
“你退下吧!继续监视门阀的动作。”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李君羡退走。
“诺!”李君羡行事利落,快速的退走吧。
“你自己看吧!”
李世民长呼了一口粗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和各大氏族门阀勾心斗角起来,实在是比直接对战还要凶险。
“信,你也看了,怎么看?”
李世民脸色松弛了很多,用力揉了揉自己发胀的脑袋。
武媚儿轻轻的将信封重新又折迭了起来,开口道:“这或许,就是门阀的动作,不管太子殿下调动与否,怕是这些门阀子弟都会暗中阻碍。”
武媚儿停顿了一下。
“这是长孙仆射在信中所言,就让人难以想通,难不成也是因为长孙世家吗?”
李世民的脸色铁青无比起来。
对的,长孙世家虽然不是那几家之一,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外戚也已然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而且长孙世家,在隋时就是大族了,如何更是关陇集团的代表。
以长孙无忌睿智,不可能看不出这是皇室与世家的一次碰撞。
“宣卢国公、鄂国公和褚遂良进宫。”
李世民感觉将会有大事发生,他要进行提早布置。
“陛下,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武才人也是极为的敏锐,这段时间,她一直伴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也是猜出了一个大概。
“这些事件,不是你能够打听的。”
李世民一挥衣袖,他始终都对武才人心有提防。
此女心机太毒太深。
“臣妾知错,后宫不得干政,还望陛下恕罪。”
武媚儿也是知进退,她想要的是如何讨喜唐太宗,不想再进入冷宫之列。
“知道就好!”
李世民夺门而出,帝王心术如火纯青,上一秒对你宠爱万分,下一秒,就有可能是刀斧加身,最是无情帝王家。
天威难测,圣心难度。
第83章 第八十四氏族门阀出手 粮草断绝
腊月已至,海风轻拂而过,竟还带著几分温暖之意。
莱州的港口处,数百艘巨船静静地停靠在那里,战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著即将到来的战争风云。
“启禀殿下,粮草尚未运抵,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会影响战程!”
刘仁轨一脸凝重,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自责。
作为将领,他深知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但如今连最基本的粮草筹备都未能顺利完成,实在辜负了李承乾对他的信任。
李承乾闻言眉头微皱:“按常理来说,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
他转身望向刘仁轨,目光中带著询问的意味。
“沿河两岸的州郡无粮。”
刘仁轨低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他们陷入了困境。
“不可能,怎么会没有粮草呢?”
战争动员已经提前了很多的时间,就算是当地没有粮食,也应该完成了从他地的调任。
而且,在秋收之前,已经传令沿河州县,税粮不上缴,等船只接送,用于征战所用。
沿河各地,怎么说都是粮草充足。
“是当地的官员说水患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并没有税粮,而且前几年的粮食,也都被用来救助民生了。”刘仁轨说道。
“都派人去府库查了吗?”李承乾怎么可能信过这样低劣的借口呢?
“派人去搜查了,并未发现粮草。”
事无转机了,刘仁轨才来向李承乾报备的,这已经超出了他的权责范围了。
“好胆啊!”
李承乾知道,能有这么大能量的,只有那些掌控各阶段官员的士族门阀才能够做到。
科举制度的实现,还是不能改变士族垄断官员的事实,直到了宋时,才改变了这一现状。
因为在安史之乱后,门阀氏族也被斩杀了很多,等到宋代之时,士族门阀也没有太多人了,没有了之前那样门阀鼎盛之时的话语权。
才使得科举制变得较为公平公正,正真成为寒门晋升的一个通道。
而在唐时所谓的科举制,也就是一个自我安慰罢了。
因为出考题的是士族中人、监督考试的也还是士族中人、最后批改卷子的亦还是士族中人。
不然以黄巢的文采,为何几次不第呢?
就是因为他不是士族中人,当他进入考场的那时,底细已经被摸清楚了。
你一个寒门之人,写的再好,改卷的人,说不好就是不好。
难不成几千张卷子都要李世民亲自批改吗?
当然不是,还是需要底下的官员去做。
所以科举制也就只是变了一个形式的察举制,不说寒门没有条件读书,就算读书很厉害,也无出头之日。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中低层的官员,均是士族门阀的子弟担任,把控著国家命运。
“太子殿下,两河之地,粮草充足,如今却运不来粮食,怕是有人从中作梗。”
李震在一边轻声出口,如何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
“武行,不良人可有消息?”李承乾问道。
“禀殿下,长安方向传来消息,可能与崔氏和杜氏有关,这两家如今来往频繁。”
武行躬身道,对于官府方面的渗透,不良人还是力不从心,没有熟人引荐,是进不到那个团体的。
不良人也都是泥腿子出身,这就限制了他们太多。
“果然!”
这也是在李承干的意料之中,士族门阀开始作妖了。
“这群杂碎,难道不知,这会害了全军将士吗。”
程处默一拍栏杆,大怒道。
“你还期望他们有家国情怀吗?”
李承干冷哼道。
“这军中,可是也有他们的氏族子弟在,他们就不怕将他们都害死了吗?”
程处默很难想像,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
“不,他们如今扣粮,就是不想让这场战役开打,或者在朝堂之上,给予陛下施压,以达到某种目的。”
对高句丽之战,是掠夺之战,门阀士族都是那闻腥的鲨鱼,不可能是不支持的,因为这太有利可图。
上战场的是百姓的儿子,而城破之后,享受战果的却是他们这些上层阶级。
如果不同意开战高句丽,他们早就反对了。
而如今作妖,怕是矛头指向的是皇室,或者就是自己,或者还有其他的谋划。
“这群人的心地实在是太险恶了,为了实现他们那见不得人的目标,竟然把战争当作玩笑,将数万人的生死玩弄于股掌之间,简直是无法无天!”
李震愤怒不已,但却也感到无能为力。
“太子殿下,现在他们如此阻碍,显然是针对殿下你的,或许这正是他们对你的任命表示不满所采取的反抗行动。”
刘仁轨在一旁说道,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李承乾将水军的全部指挥权交给他而引发的动荡。
实际上,这是门阀士族对皇权的一次强烈冲击。
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事情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李承乾摇摇头。
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缩,否则皇权将会进一步受到侵蚀。
控制著全国的物资,这便是士族门阀的可怕之处,这也是整个帝国的命脉所在,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让他们有了绝大的话语权。
通过这次事件,李承乾深刻认识到了士族门阀的不轨之心,他们不仅敢于行动,而且具备足够的实力。
换句话说,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认可,皇权就是徒有其表。
“他们这是谋反!”程处默眼中一片杀机,不听皇帝调令,这如何不是谋逆呢?
“现在是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如果不能解决,那就只有退军了。”
裴行俭脸色微变,他也不知道,他裴氏一族,有没有参与进来。
但是能做到如此的全面封锁,想必也是脱不了关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都存余的粮食,就是熬过这个冬季都未必了。
“本宫要此次去运送粮草的官员名单。”李承乾说道。
“诺!”刘仁轨应声。
“已经上报朝堂了吗?”李承乾再问道。
“已报了!”刘仁轨回道。
不仅他们大军面临著危机,此时的朝堂之上,李世民也被进一步掣肘。
士族门阀在借势发挥。
第84章 皇权与士权的初交锋
“为什么?为什么早就让两河流域准备的粮食,现在却都不见了,你们告诉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太极殿之上,李世民龙颜大怒,咆哮朝堂,他目光极为的迫人,宛如要把这些群臣全部射穿。
群臣寒蝉,一个个都低著头颅,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但很多人,心中都是无比的雪亮,这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禀陛下,筹集粮草之事,之前一直都是由右仆射长孙大人负责,而右仆射随军出征之后,这事宜都是由左仆射许大人负责,具体缘由,左仆射比较清楚。”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