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正在此时,东一区街道上,一队骑兵踏马而来。
原本喧闹的坊间,在此时也只闻马蹄之声。
约莫有二十余骑穿行而过,步伐整齐,有一种莫名的震慑力。
马匹之上的战士,衣甲显得十分的破旧,上面还有孔洞,那是刀剑留下的痕迹,乌黑的斑点残留在其上,好似冲洗不完一般。
这许骑兵,并不是长安之中的那些守卫,而是来自于其他州的边防军。
由于武庙的祭祀马上就要开始了,李世民更是严令每个州都要派代表来参加。
他们的这一身戎装与繁华长安城显得格格不入。
“将士很苦啊!”
李承乾见到这一幕,也不由微微一叹。
他现在看到的还是最好的行装了,毕竟他们要来京都长安参加大典。
唐时,这些府兵也是非常之苦,如果能混到功爵也就会好些,如果不是,那也只能活一日算一日。
后世之人,都只看到了盛唐的疆域辽阔,却没有看到,这都是一代人的负重前行。
府兵是没有军饷的,除了马匹、刀、甲、弓等敏感器物是由朝廷提供外,其他的战争用物,以及生活的用品都是需要自己出资。
也就是说,你为国家卖命,什么都不会得到,除非运气好,得到了军功,才会有赏赐。
所有对外发动战争,得到的所有财物,都会流向了上层社会。
这也就是造成了长安盛景的神话,是剥削内外所堆积出的巨城。
这种基础不牢的虚假繁华,破灭的也是非常之快。
人之所以会向往盛唐,那就是他万国来朝的霸气,却没有看到,这一份荣耀是创建在当时百姓的脊柱血肉之上。
“走吧!”
李承乾喃喃道,变得郁闷了不少。
在他的潜意识之中,军人是最伟大的,无关其品级,因为就是他们在保家卫国,才有了如今的盛世。
而在盛世之下,生活却是如此的艰苦,不打仗之时,就要务农,根本就没有半点优待的特性。
所以李承乾要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不使得大厦崩塌。
张柬之见此,也不由皱起来眉头来,又望向了那穿街而过的骑兵,不知所然。
“太子殿下,是为何忧心?”张柬之快步上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见过了那些府兵了吧?感想如何?”李承乾扭头问道。
“威武雄壮,是一支铁军。”
张柬之脱口而出。
李承乾嘴角浮现出了一丝苦笑,张柬之也不懂。
他虽然不是望族,但也是读起过书,请过私塾,自然不会懂得最底层的心声。
他们这些文人都是张口闭口一个寒门,所谓的寒门,意思是上几代豪过,是豪门,现在只是没落了。
而最底层的人,是居无定所,就像这些府兵一样,二十岁入伍,运气好的话,六十岁退休,战到哪里住哪里,被分派到哪里,就住哪里。
对于他们来说,家都没有,哪里来的所谓寒门。
第69章 兰陵萧氏女子才貌双绝 可为侧妃
“请殿下教我!”
张柬之拱手作揖,虚心求教道。此刻的李承乾,在他眼中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敬仰不已。
尤其是创造出了活字印刷术这般神奇之物,更让他对这位太子殿下充满了钦佩之情。
“里面讲吧!”
一行人来到北苑,走进亭阁内,李承乾目光静静地凝视著平静如镜的湖面。
张柬之、武行和林志落后几步跟随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承乾语气平淡地说道,对于这些人来说,或许还未能理解阶级斗争的严峻性。
张柬之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
“你或许未曾亲眼目睹过民间的疾苦,但林志和武行他们却曾经经历过。本宫也同样见过那些百姓们朝不保夕,生活艰难困苦;军士们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糊口。然而,在繁华的长安城,权贵们却沉浸在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中。”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当民众无法填饱肚子,士兵们连衣服都穿不上时,你们认为这个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李承乾转过头来,眼神坚定地注视著三人,似乎要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内心深处。
面对这样脆弱的社会结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遇到天灾、百姓就如同,李承乾在徐州看见的那种。
“那将会激起民变,那将会比隋末之时代动乱更加严谨。”
李承乾再次沉声开口,目光凝重而深沉,仿佛看到了未来发生的混乱和动荡。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人口锐减了七成,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这场内乱给华夏的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得社会秩序崩溃,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将不国。
“有这么严重吗?”
张柬之不禁质疑道,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与李承乾不同。
在他眼中,大唐正处于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
然而,他所看到的百姓,或许更多地是士族阶层,他们享受著特权和繁荣,但对于底层民众的真实状况却未必了解透彻。
“如此下去,祸不远矣!”李承乾语气坚定地说道。
“那为何会成为这样呢?如今的大唐欣欣向荣,各地的百姓也都是安居乐业,并没有反叛的啊!”
张柬之仍然难以接受这个观点。
确实,目前已经没有了反叛的消息传来。在均田制实施的初期,农民们获得了土地,生活得到一定保障,只要不遇上天灾,很少有人会因为饥饿而死亡。
但随著时间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如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等,这些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如果土地兼并已经发生了,那么就积重难返了。
“士族贵族会破坏如今百姓得之不易的土地,等到那时,百姓就吃不裹腹,衣不能御寒。”
“本宫希望你在上任之前,去民间走一走,不要在长安这里,在这里你是看不见大唐如今存在的隐患,也见不到天下之民。”
张柬之是相才,李承乾给予了厚望,如果其能懂的民间疾苦,那么上位之后,打压士族也就多了一个得力干将。
许敬宗是出的阴招,对付士族可以,但是千万不能让这样的一个奸佞来治理天下。
“会的,我会游历民间一趟!”张柬之点了点头。
“我现在似乎也明白殿下建武庙立学堂的用意了,就是增加军士的待遇,以及底层百姓的上升空间,殿下真的是为国为民。”
张柬之肃然起敬,躬身再拜。
林志和武行也是后退半步,持手礼而拜。
“这还远远不够,我辈任重而道远!”
李承干的手拍了拍张柬之的肩膀,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封建士族统治的社会之中,能否实现变革。
也有可能会如同王莽的新朝一般,跨步太大了,而让唐朝提早进入倒计时。
“与殿下同行,道坚又何妨!”
张柬之在这时,也清楚了解到,李承乾要干什么了。
“如果多几位如同柬之你这样的能人志士,路不远矣。”
士族也不是不能动摇,人民百姓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
“不良人,必定会为殿下赴汤蹈火!”武行和林志齐声高喊,李承乾这是在为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发声,谋出路。
“诸君且看,东方之巨龙永翱翔于天际!”
李承乾感觉到此道不孤,有伴同行。
“庆祝,今晚东宫全部涮火锅!”
随著李承干的一声令下,整个东宫都雀跃了起来,特别是那些学堂的学子。
夜幕降临,东宫的崇文馆之中,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今日的主角是张柬之,所以李承乾走了个过场,也就退走了。
他在这里,所有人都觉得不自在,他也是如此,这可能就是古之帝皇为何都是称孤道寡的缘故吧。
他在这里,所有人除了恭敬之外,还会有一些畏惧,哪怕李承乾表现的如何的平易近人。
太子的身份在那里摆著。
他赢得了千万人的尊敬,也失去了千万人。
李承乾只有去了东坊医堂,他才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
因为在那里,没有人发现他这个太子的身份,就没有那么畏惧,属于平等的一个交流。
“殿下这就回来了吗?”
刚刚沐浴而来的苏妃大感意外,头发湿漉漉的,更添了一种别致之美感。
“本宫在那里,他们反而玩的不开心了,把王妃冷落在这里,本宫也不开心啊。”
李承乾露出了一丝邪笑,手掌不自觉的动了起来。
“殿下,别闹,妾还有要事要说呢!”苏妃娇声道。
“不碍事,边说边做,两不误啊!”李承乾变得流氓了起来。
“殿下,兰陵萧族之中,有一才女,才貌双绝,如是殿下没有意见的话,妾身便招其入东宫,伺候殿下左右。”
苏妃柔声说道。
兰陵萧氏?萧淑妃?
李承干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如果真的是这位,那肯定是国色天香了。
“东宫后院之事,都是你管控,本宫不过问,这等事,还是以后再说,我们现在办正事。”
随著脚步声远去,直到消失不见。
整个宫庭之中也就寂静无声,只有微微的震动感传来。
第70章 武庙祭祀 立战魂
随著夜幕降临,东宫的灯火渐渐熄灭,仿佛被黑暗所吞噬,一片寂寥。天地间的光明渐渐黯淡,只剩下微弱的月光和星光点缀其中。
长安的街道上,白天的喧嚣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宁静与平和。家家户户紧闭门户,灯火也一盏盏熄灭。
黑暗如潮水般蔓延开来,吞噬了一切。整个长安城陷入了寂静无声的状态,只有几处微弱的灯火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顽强地抵御著黑暗的侵蚀,但它们显得如此脆弱,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
无尽的繁华过后,便是无边的黑暗,这景象仿佛在暗示著长安城的未来命运。
繁华落尽归虚无。
李承乾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和小心翼翼。他轻轻地活动著身体,疏松了一下筋骨,但动作十分轻柔,生怕打扰到一旁熟睡的佳人。
苏妃的俏脸上,依稀可以看到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沉浸在无尽的幸福之中。她的神情安详而满足,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之情。
宫院之外,微弱的灯光摇曳不定,似乎预示著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隐隐约约间,可以听到逐渐靠近的脚步声,那是早起的宫女们前来伺候。
今日,乃是武庙大祭之日,文武百官,甚至连边军将士也都纷纷赶往武庙。这是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皇帝会亲临。
“小声点!”
李承乾轻声嘱咐道,示意宫女们小心地打开宫门,以免吵醒正在沉睡中的苏妃。
十月的清晨,天色尚未完全明亮,武庙的广场上却已挤满了文武百官。
他们整齐列队,庄严肃穆,等待著祭祀仪式的开始。
面对这座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建成的巨大宫殿,众人无不发出惊叹之声,不知道是如何完成这鬼斧神工的奇迹。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