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38章

作者:无垠石

  如今唐朝的重心都是放在了高句丽国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全国备战了。

  这时候,再跳出一个薛延陀来,是极为的不利。

第65章 启用苏定方

  “陛下,右仆射说的有道理,如今我朝东征高句丽分兵预计十数万,西北防线空虚,万一薛延陀趁机攻入河套地区,将是我朝的大灾难,而且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怕是又会是一次渭水之盟。”

  褚遂良开口道,其担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贞观初年的渭水之盟还历历在目。

  如今唐朝实行是府兵制,全国三百多个州县,每个州的府兵在1200左右,大唐整个国家大战动员也就是在40万左右。

  大唐在最鼎盛之时,府兵达到了60多万之众。

  如今从各个州调集了10多万府兵征战高句句丽,加之大唐的边境线狭长,特别也是在西北方,预防西突厥,投入到了大量人马。

  如果薛延陀在大唐进攻高句丽之时,举兵南下,将是一个大挑战。

  “但也并不排除,薛延陀慑于我大唐威严,不敢轻犯,而是真的想出力,一起攻打高句丽呢?”

  马周也随即开口说道。薛延陀一直以大唐属国而称。

  坐于首座上的李世民也都不由的点了点头,他们说的都有可能。

  薛延陀有可能会趁虚而入,也有可能就像当初瓜分东突厥那样,进攻高句丽,捞一笔油水。

  李世民的眼睛看向了李承乾。“太子,说说你的看法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承乾大声。

  “对于几位大臣说的话,都是有可能,但是无一不都是薛延陀子自强的策略,无任是攻打我大唐或是出兵高句丽,于薛延陀而言,都是有利可图,依本宫之见,不答应与薛延陀的结盟,再调兵进入河套地区,我大唐与高句丽开战之际,薛延陀必定会南下。”

  在唐太宗李世民东征之时,薛延陀确实是举兵进犯过,以至于在李世民最后的那一段岁月里,决定举全国之兵,征讨薛延陀,为李治上位,彻底扫除外患。

  薛延陀最终也难逃被灭的下场,也成为了李世民最后灭掉的一个国家政权。

  虽被大唐打灭过,但是并不能说其不强,特别是在大唐分兵的时候。

  一众大臣闻言,也都点了点头。

  大唐现在对高句丽发动战争,并不需要外援,实力足够了。

  “现在我朝如何还能筹集出多余的人马呢?”长孙无忌脸色有些难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东征高句丽,他也是不可粗心大意,大隋朝就是前车之鉴,在战略上轻视敌人,但是在战术上必须重视。

  将全国各地能徵调的府兵都徵调完了,甚至还在民间进行了征招。

  “不,我朝还有一支雄兵,可以用来抵挡薛延陀。”李承乾摇了摇。

  “太子,你说的是突厥骑兵。”李世民也早就有了对策。

  李靖踏灭了东突厥,虽然没有将其领土收入大唐的版图之中,但是大量的东突厥人,却都被引到了大唐的北方。

  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而大唐疆域太辽阔了,再多的人都能养的起。

  而东突厥所在的北方草原,在唐人看来,是无比的贫寒,不想要,所以才便宜了薛延陀。

  突厥骑兵天下无双,于是唐朝也在成立了一支全部由突厥人组建而成的突厥骑兵,其将领便是执失思力。

  是驸马,是皇亲国戚,对李唐江山是绝对的忠诚。

  在李世民去世之时,执失思力曾上书,请求陪葬,不过却被李治拒绝了。

  在李靖征讨吐谷浑之时,出了大力,斩杀敌首无数。

  “那就是如此,朕就著令执失思力防备薛延陀。”

  李世民从一开始也就防备过薛延陀,也将薛延陀视为了大唐劲敌,一直重视北方的防御。

  早年就做了很多准备,重新恢复东突厥政权,策封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新可汗,想以此抗衡薛延陀的崛起,新恢复的东突厥也与薛延陀爆发了很多次的领土战争。

  但是薛延陀已经崛起,新恢复过来的东突厥并不是对手,被打了几次,又跑回来唐朝,寻求庇护。

  一计不成,李二又生一计,将夷男的两儿子分别以天可汗的名义封为了可汗,想让其内乱。

  奈何夷男也是雄主,将薛延陀管理的好好的,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动乱。

  “另外,儿臣认为,应该让苏烈苏定方统领北方防区,毕竟其曾随卫国公李靖征灭过东突厥,对于对战骑兵有十足的经验。”

  李承乾开口道。

  在此时的大唐,苏定方并还没有登上这个大舞台,直到李?、李道宗和薛万彻等当世名将相继凋零之后。

  苏定方才又重新进入到李治的眼中,自从时隔攻打东突厥二十年之后,苏定方才再次展露锋芒。

  “苏定方?”

  李世民露出了一丝为难之色。

  “陛下,如今是国难之时,正是用人之际,苏烈苏定方有能力,可以将功赎罪。”许敬宗出口道,支持太子肯定是没错的。

  “苏定方跟随卫国公征战多年,深得战法精髓,可为之,也是其再建功立业之时。长孙无忌也说道。

  苏定方攻破东突厥之时,为大军先锋,领二百精骑踏灭颉利可汗牙帐,大灭突厥主力,其功是不如李靖,也该排进前五了吧。

  但是自那次之后,苏定方就被冷落了,直到李治上台才又被起用。

  原因无他,原因也就是出在了苏定方攻打颉利可汗的牙帐之中。

  因为当时,牙帐之中,除了有颉利可汗外,还有唐朝的大员——唐俭。

  骑兵冲杀而过,那肯定是见人就杀,加之天黑,自己人都分辨不清楚,哪里还管的了使者唐俭。

  可是不幸的是,唐俭没有被杀死,逃回了长安。

  要知道,当时唐俭出使东突厥,那是李世民的命令,并且也已经通知了李靖。

  而李靖见战机难得,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对东突厥发动了闪电突袭。

  违抗君令,蓄意谋杀朝中大员,这可都是重罪,砍头是轻的了。

  唐俭回朝之后,联合一众大臣给李世民上书,那吐沫星子能把太极殿给淹了,再加上喷子魏征还在。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以战功为由而罔顾君命,这是抗旨。

  但是李靖的腿又太粗了,而冲进牙帐的第一人也是先锋苏定方。

  所以苏定方就被按在了地上摩擦,违抗君命和蓄意谋杀的罪名也让他给挑了。

  不过李二也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对苏定方也高抬贵手,没有打杀。

  但也是因为如此,就一直坐冷板凳了。

  李二,就算是想重用,也会被官员以有违抗君命为由弹劾。

  唐俭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毕竟他真的是祖坟燃了,才逃过了苏定方的冲杀。

第66章 重任苏定方

  “陛下,应当是如此,苏烈苏定方有大将之风,为人正直,正值朝廷用人之际,理当予以重任。”马周也开口求情道。

  其实在场众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苏定方就是一个替罪羊、背锅侠,本来应该受大赏的,结果却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都认为苏定方能担此重任,那朕就任命他为关内道行军总管,负责北方防务。”

  李世民当然知道苏定方是个人才,早就想对他委以重任,只是迫于某些压力,一直未能付诸行动。现在这些肱股大臣纷纷提议,那他正好可以顺势而为。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高呼。李世民如今也变得有些优柔寡断,不再像以前那样果断决然。这一点,很多臣子都已经有所察觉。

  “对了无忌,李?和李道宗他们现在都到了吗?”

  李世民一边敲击著桌面,一边抬头向长孙无忌询问道。

  早在之前他进行战略布置之后,李?和李道宗就已经前往辽东道。

  并非直接从长安发兵,而是分散在各个州的府兵,先到当地的折冲府集合点报到,然后再前往辽东道。

  这是一种常见的军事组织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兵力,并确保军队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由于此时已过秋收时节,府兵们已经完成了农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纷纷放下农具,披上战甲,踏上征程。

  而主将们也同样如此,他们肩负著指挥作战的重任,必须提前到达战场,熟悉地形并制定作战计划。

  战争的准备工作繁多且复杂,绝不是一时兴起就能轻易发动的。

  战术布置、将官任命、兵员情况以及粮草状况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精心安排和筹备。

  只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而不会因为匆忙造成了一些不可预料的变量。

  “半个多月了,也应该到了,不过兵部也还未有文书传来。”

  长孙无忌回答道。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他一直密切关注著前线的动态。

  李?作为先锋部队,肩负著重要的任务。他需要提前到位,扫除前方可能出现的一切障碍。

  “那就好!”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仿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轻轻地舒了口气,然后接著问道:

  “那么,我们的船只建造进展得怎么样了呢?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呢?”

  长孙无忌信心满满地回答道:“启禀陛下,五百艘战船已经全部建造完毕,水军们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只等陛下您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完成集结。”

  事实上,如此庞大数量的船只,单靠一州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朝廷向沿河各州都下达了命令,要求各地齐心协力,一起建造这五百巨型战船。

  “很好,既然一切准备就绪,那就下令让水军开始集结吧。毕竟,距离来年也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了。”

  李世民果断地下达了指令。

  明年开春发动战争,时间也是正好,不算太仓促。

  “还有,武庙十月一日首次祭奠,各州府的将士一定要有人到,也都通知下去了吗?”

  这是战前的一次全国大动员,李承干和李世民旨在就是为了提高将士的士气,提升军人地位。

  印发的文件,也差不多都已经到了各州县,反响很不错。

  立武庙和开学堂,受到了全民的支持和欢呼。

  “已经都通知下去了,祭祀那天,各州一定会有代表来参加的。”岑文本回道。

  “若是无事了,你们都退下处理政务吧,右仆射和太子留下。”

  李承乾开口说道。

  “臣等告退!”

  薛延陀的事件得到了处理,几位大臣也全部躬身退下。

  “无忌、承乾,你们也都要出征了,今日就留下陪朕用膳吧。”李世民起身,慢慢的走到殿外。

  李承干和长孙无忌一左一右,落后于其半步。

  “承乾,你舅舅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此次出征,你要多多听取你舅舅的建议。”

  “另外,承乾这孩子也有相当不错的战略眼光,有时候,无忌你也要支持他一下,最主要的是,朕希望你们能团结协作,将高句丽一举荡灭。”

  李世民没有走出几步,就又叮嘱道。

  他怕这李承乾战场经验不足,瞎指挥,同时又叮嘱长孙无忌,给李承乾建功之机会。

  “陛下放心,我定会全力辅佐太子的。”长孙无忌双手举礼。

  穿过宫廷,几人来到了一处庭院之中,酒水佳肴已经摆上了餐桌。

  “陛下万安!”武才人盈盈上前,对著李世民一拜。

  “都坐下吧!”李世民哈哈一笑,就在武才人的搀扶下,坐上了席位。

  “太子,这是我亲自做的生鱼片,听说殿下爱吃,我特意做的。”武才人一边说著,一边把盘子端到了桌子上。

  说罢,她拿起筷子,给李承乾夹了几块。

  李世民却是不以为意,哈哈一笑,抚摸著自己的胡子。

  然而,长孙无忌的眉头不自觉地一皱。他看著武才人,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

  李承干的眼眸之中,更是闪过了一缕寒芒。他眼睛微眯看著武才人。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动筷,武才人就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夹菜。这种行为让李承乾感到十分不满。

  这小妈对自己也是好的过分了。

  还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到的,她欲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