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李世民不同意。
至于其他几位将领,对这位名叫刘仁轨的,都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品级太低了,入不了目。
“若是你们都没有问题了,就下去准备吧。”李世民再道。
虽说是要明年开军,但是现在这些被任命的统帅,就要前往各地准备了。
现在唐朝实行的还是府兵制,全兵皆农,在战时是兵,不战时为农。
但是这兵也不是谁都能当上的,唐朝将人分为九等,下三等是不得从事服兵役的,他们只能做农活,就算你想去送死,也要看你的级别够还是不够。
这样的府兵分散在全国各地,每地只有一千左右的府兵,要将其全部召集到一起也要时间。
同时,也有新招府兵,补充消耗。
动一场兵事,要提前准备的事情有很多。
几人都全部退下,而李承乾却没有走,而是一直留在了两仪殿中。
“你看重刘仁轨,是因为其出身贫寒吗?是抗衡大族的力量吗?”
李世民问起,要让他将一军重任交付给一个这样只会执笔的文官手中,没有重要理由的话,是万不可能的。
“不是,儿臣看重的是他的军事才能!”
有如此能力,就算是大氏族之人,李承乾也会举荐,就像裴行俭。
氏族之祸是一群人,而非一人之灾。
然而,一场战役,却会因为一个人的指挥而影响胜负。
“他能有什么军事才能,连战场都没有上过。”李世民愕然。
“也不只是因为如此,陛下也不会知道他是否真的有军事才华吗?”
李承干笑道,刘仁轨真的是一出道即是巅峰。
李治当政之时,对外发动战争是最多的了,以至于无将可派,只有看见动笔的刘仁轨还闲著,就让他领兵去平百济叛乱,他且一战成名,连战连胜,最后功拜宰相。
第62章 发动攻击 刨士族大姓根
“军机大事,朕冒不得这个险!”李世民一脸严肃地说道。
这可是关系到数万名将士的性命啊,更是关乎整个战局的成败。
“既然水军统帅没有确定的人选,不如就让儿臣与长孙舅舅一同前往。反正辽东那边有英国公李绩和江夏王李道宗两位坐镇,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李承乾主动请缨。
“就算父皇你不相信儿臣的眼光,也应该相信儿臣和长孙舅舅的能力吧?我们俩总不至于会把水军给搞垮掉吧。”
毕竟,陆军有那几位大佬坐镇,肯定是万无一失的。反而水军这边,如果没有得力的战将,才让李承乾最为担心。
如果再让张亮那个二五仔去担任水军统帅,那真的就是费力不讨好了。
“也只能这样了!”李世民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对于李承干的战略眼光,李世民是深有体会的。
而长孙无忌则一直在李世民身边征战,也曾独自领兵作战,甚至被封为威武大将军,他这个右仆射可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实至名归的。所以,对于军事方面,长孙无忌也是很懂行的。
把水军交给李承干和长孙无忌,李世民也自然放心,好像现在也没有比这个更为合适的人选了。
“另外,活字印刷术已经应用,儿臣以为,之后所印制的所有政令都应当分成多份份,传报各县,让全国的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每一项政令,这样可便于政令通达,以免有人从中作梗。”李承乾说道。
“好!”李世民深深点头,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官员之中的层层限制,皇令下乡,在很大地程度上,加强了皇权的巩固,削弱士族的统治力。
“第一件事就是,将建造武庙的消息和开办学堂的消息,印发而下,让军中和所有的百姓知晓。”
李承乾要争取到军中将士的支持,因为这两件事,与他们息息相关,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士兵。
这样一来,开办学堂之时,也不会再有阻力。
“此事,朕以为,让孔颖达来办可以,他孔家一直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同时又是千年世家,文中之圣,想必更加快。”
李世民说道。
孔颖达虽然迂腐,但也有其家族的使命感,那就是发展他们的学术。
李承乾对此并没有意见,孔颖达其实也不算太坏,就是其文学素养和德行所致,一般都是对事不对人,无任谁做的不符合其标准,都会硬刚。
孔家学子遍布天下,要想打开全国学堂,孔家肯定是一大助力,不然学堂办成了,也只是空架子,没有教书先生。
李承乾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待此时的唐朝,确实是需要改进的有很多。
不过必须加快改进,因为给他留下的时间也并不多,唐朝的均田制,是在动到了很多人的利益了。
因为到武则天执政之时,基本上已经差不多全面崩盘,因此府兵制也被破坏,唐朝的战力也就不再了,各地反叛不断。
以至于,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疆域达到最大,而后边逐渐减小,到了最后的李唐集团全面瓦解。
做为任何一个后来人,都不希望盛唐就此瓦解,李承乾要延续著这一切。
其实唐王朝自此李世民去世后,大权就被士族抢了过去,长孙无忌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而后李治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巩固皇权,从氏族之中,将权力夺来。
不过最后也不可避免的被削弱了,废王立武,分权武后,也是为了限制氏族。
但是无论如何发力,大唐王朝的底子——均田制已经被破坏,大唐的强盛就是来源于均田制和府兵制。
这两个制度又以均田制为基础,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也就荡然无存。
李唐就是把所有土地国有,在分发给全天下的百姓。
而氏族大家呢?就想把土地重新占有,在古代,最值钱的也就是土地,而以往,这些土地就是属于他们的。
这就是李唐王朝和大姓氏族的最根本矛盾。
有些大姓氏族,是对李唐忠心耿耿,实则其的一些行为,已经给大唐挖好了坟墓。
所以说,李承乾这个大唐继承人的敌人是所有枉动土地的权贵。
事实已经证明,均田制是最符合时代的特征,包产到户也是均田制的体现,这样能极大的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刺激农业生产,增强国力。
为了守护这份家底,李承乾可谓举世皆敌。
要挑战所有的氏族,他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时至傍晚时分,李承乾才回到了东宫。
东宫还是像以往的喧闹。
一入北苑,便隐约之间听见轰隆之声。
宜春苑外,已经多了数十守卫,他们均是身著玄甲战衣。
待李承乾走近之时,他们都齐声道:“见过太子殿下!”
他们就是目前大唐帝国最精锐的军士——玄甲军。
东宫此时的防备力量,与李世民居住的皇宫不遑多让。
“太子殿下你来!”
穿过宜春宫,便来到了土炸药的实验场地。
王迅见到,立马就跑了过来。
他如今是李承乾绝对的心腹,不良人的副统领——天勇星王迅。
“霹雳火,如今存于有多少斤?”李承乾发问道。
土炸药的研究生产,是重中之重,整个国家作为后盾。
“能用到的,有一万斤!”王迅说道。
这并非是工业生产,而且土炸药的配置过程,也极为容易爆炸,所以生产之中,非常的缓慢。
“全部做好防潮措施,对战高句丽,会全面用到的。”
这土炸药,也只能在对战高句丽这样的乌龟壳才有特效,用于来对付游牧民族的话,怕是没有太多的作用了。
在唐太宗李二征讨过程之中,就是遇到了几座坚城,久攻不下,在冬季到来之时,不得已而退回。
“好,我会立即安排下去的。”王迅点头。
“命令不良人,现在进入高句丽,之后等待命令行事。”
高句丽也有汉人,而且又与大唐开通贸易往来,潜伏进去不是难事。
这也是不良人的第一战。
以李承乾构想,就是把不良人发展成为一个聚保护、暗杀、收集信息、光明正大拘捕的组织。
亦暗亦明,脚踏两道。
第63章 太子妃太少 合适吗
出了宜春宫后,李承乾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崇文馆。
东宫的面积相当大,李承乾从宜春宫走到崇文馆时,天空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远远望去,整个崇文馆灯火通明,阵阵清脆的读书声传至耳边。
走进宫院,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座椅上坐著上千名学子,男女皆有。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有的是孤儿,更多的则是不良人的子女。
这是李承乾对他们辛勤工作的一种回报。如今的崇文馆学子们,不仅要负责印刷活字印刷模胎,还要承担起教育他人的重任。
李承乾静静地站在窗前,耐心等待著。
武行和林志也如影随形地站在他两侧,即使身处东宫,他们依然保持著贴身侍卫的警觉。
此刻,他们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的孩子也在这群学子之中。
“在东宫里没有什么危险,你们可以先回去休息。”李承乾走出崇文馆后,挥手让两人退下。
“多谢殿下!”
两人躬身退下之后,便又有几人走了出来。
“殿下回来,我这就让环儿去准备膳食。”苏妃温柔地说道,同时和小李象一起从屋内站立起来迎接李承乾。
“父亲大人,你回来了!”小李象欢快地跑过来,亲昵地拉住李承干的手,眼中满是欢喜。
看著眼前的佳人以及可爱的儿子,李承乾心中不禁感叹,夫复何求啊,他抬手抚摸李象的小脑袋
“象儿,来阿耶抱抱!”
李承乾一把将李象抱到腿上坐下,脸上洋溢著宠溺的笑容。虽然这只是个假儿子,但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
“殿下,这是你最喜欢的生鱼片!”
苏妃熟练地夹起一片生鱼片,轻轻放在李承干的碗里。她知道李承乾最爱吃这种鲜嫩可口的食物,每次都会特意为他准备。
李承乾嚼咽下那片美味的生鱼片,然后转头望向苏妃,见她似乎有些话想说却犹豫不决,便开口问道:“王妃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他的语气很温和,眼神中充满了关爱。
苏妃正色道:“太子已经这般年纪了,是该纳几个妃子了,以壮大东宫。”
在几年前,她也有提过,但是李承乾却好像很反感,还将她大骂了一顿,之后更是连她都没有宠幸过了。
近段时间以来,太子大变模样,她才有敢这样说出来,而且在那一方面,她好像已经不能抗住火力了。
别个亲王什么的,都三妻四妾了,而他一个堂堂太子,就一二个妃子,合适吗?
不合适,而苏妃为东宫的女主人,当然要考虑这一方面了,这也是他的职责之一。
“如果殿下没有意见的话,妾为殿下周全。”
见李承乾未说话,苏妃含笑道。
李承乾只是苦笑著吃生鱼片,算是应允了。
这样的好事,就没有必要装什么正人君子了。
三妻四妾,后宫佳丽三千。
十个男人九个想,太监不如此留。
……
翌日清晨,宫苑之中,李承乾手提宝剑,轻轻舞动著,他虽不求能上阵杀敌,但活动养身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