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青儿吃,阿翁不饿!”老者继续摇了摇头。
“殿下,这老者已到了油尽灯枯之际,消耗了体内生机,无救了。”
甄立言轻语,看出了,这不是疫病,而是饿太久了,消耗了全部的体能。
老者看著啃食肉馍的小女孩露出了一丝笑容,而后才艰难转头,看向了李承乾。
“这世道,遇到你们这样好心的…贵人不多了,你们看我这孙女也很乖,不如就留下做个…婢女,之后端茶倒水…以报今日的恩情。”
老者的声音断断续续,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这小孙女。
说什么报恩,其实他心中清楚,能被这些贵人带走,他这孙女还有活路,不然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了。
“老人家,何以至此,朝廷就没有派粮到你们手上吗?”
这是盛唐,就算是有灾,也不至于会长时间造成这样的饿殍遍野啊。
“有,都发了,不然我们可都活不到今日,但是朝廷的粮食又能发到多久呢?我们有的人没有了地,有的人有地,也无人耕种,就算有人耕种,交了税粮,也就没有粮食,和我们这样的乞丐没什么两样。”
乞丐?
这一词,又再次刷新了李承干的认知。
这是贞观年间,在徐州这样的富庶之地,也会有乞丐。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承乾承载了原主的记忆,知道,贞观年间是古时最轻徭薄赋的时代,为民著想。
实行均田制,按人丁分配,男子每满十八,便可分一顷,也就是一百亩。
然而税收,也只是要二三石。
这样的政策,是足够一家轻松生活的。
“就像我家吧,两个儿子都去从军了,但是回来的也只有两块血布,地就没有人种了,为了过活,我家的地,也只能租或私下卖给大富人家了。”
“如果耕种的不多,就交不起税粮,还不如不种呢?”
老者摇了摇头。
“税粮几何呢?”李承乾眉头皱的更深了。
“也不多,才十石,最主要的是无人耕种了。”
均田制虽然是一项很好的制度,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根本无法耕种完所有的土地,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来承担赋税。
李承乾诚然,他意识到那些氏族大姓已经出手了。
均田制的实施本身就是对大氏族的一次挑战,因为在此之前,土地一直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些氏族大姓拥有大量的土地,从中获取无尽的利益。然而,随著唐朝的创建,李渊和李世民采取了打击地主的措施,将土地收归国有。
这一举措触动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没有过多久,均田制全面崩溃,给李唐王朝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安史之乱就是均田制崩溃的演变,各大门阀氏族纷纷登场。
实际上,在初唐时期,当均田制刚刚开始实施时,氏族大姓就已经开始逐步蚕食土地。
由于他们在整个国家的大框架中都有自己的势力,所以他们能够逐渐兼并平民的土地。
就如同现在这般,那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家土地,他们就会出低价买入。
百姓不卖,还要交税,又种不出粮食,还不如卖了去。
虽然国家也明令禁止土地买卖,但是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这样的无声无息蚕食下,均田制崩盘,大唐也落下了帷幕。
“带上这女孩,我们走吧!”
李承乾足足愣了好大一会,才缓过了神来。
不是君主不好,而是剥削者一直都在。
李承乾无力救援这些灾民、流民,因为根本的问题不解决,这些人还会死去。
士(氏)族大姓就是这一切的根源。
“阿翁,我不走!我哪里也不去!”小青哭闹著,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孩子,走,以后一定要听贵人的话!”
老者无力的抬了抬手,看著女孩被龙武卫抱走远之后,其也低下了头颅,再也抬不起来。
李承乾走的很沉重,大唐最大的忧患,还是在于内部。
第45章 终见孙思邈
“都带上口罩!”
三日之后,一行人,就进入了更加荒凉之地,这里了无人烟。
众人闻言,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布罩,戴在了脸上。
“殿下,这真的能预防疫病吗?”甄立言一边走,一边好奇地问道。
“当然了,病从口入,而这些细小的虫子就漂浮在我们都身边,我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有可能吸入了进去,并不意味著只能通过水和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
李承乾认真地解释道。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头一惊,不禁开始瞻前顾后起来,仿佛周围充满了看不见的危险,浑身都感觉不自在。
“当然了,我们喝的水也都要烧开,才能喝,等入了徐州城之后,就将这样方法以告示的方式张贴出去。”李承乾继续说道。
其实,瘟疫在古代之所以会如此可怕,正是因为古人对其致病原理一无所知,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沾染一点病菌,通常情况下也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疫情的环境之中,那肯定是扛不住的。
一路之上,已经开始出现了暴尸荒野的现象,让人看著触目惊心。
有的是因为疫情而亡,更多的则是因为饥饿。
“你们是何人,徐州城戒严,不准进出!”
城头之上,还依稀的有几个军士的身影,在维护著基本的治安。
看著远远驶来的车队,大声吼道,现在整个徐州城都是病源。
“越王治理的还不错啊!”
李承乾下车,看著徐州城并未出现混乱,也不由赞许道。
越王李贞,李二第八子,比稚奴还要大,能力同样出众,只是不是长孙皇后之子嗣,所以在贞观年间,想都不要那位置,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亲王就好了。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李贞联合李氏诸王起兵讨伐,兵败之后,服毒自杀,刚毅无比。
其先是被任为了徐州都督,后才又被李世民改封为越王。
“开城门,此乃朝廷来徐州赈灾的宣抚使。”王迅策马上前,掏出了皇旨。
都督府中,越王李贞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立于堂后,以他之身份,肯定不用去迎接了。
李承乾摆了摆手,让王迅不要声张,就朝大堂而去。
李贞剑眉星目,虽比李承乾小几岁,但却身体健硕,显得精神奕奕。
此时的李贞剑目皱起,看著迎面走来的蒙面人有些熟悉,而且还是一瘸一拐的,越看他就越有种不好的预感。
“老八,才几个月不见,就认不出我这个兄长了吗?”李承乾朗声道。
“太子殿下,怎么是你,这徐州可是重疫区,你怎么能来呢?”
李贞差点暴跳起来,他这里已经够乱了,他都已经准备离开了,怎么这时候这位爷要来。
在一众皇子的心目里,李承乾可不是什么好人。
“本宫是来帮你的,你还不高兴吗?”李承乾上前,而后招了招手。
两个龙武卫将框口罩放到了大堂之上。
“本宫也就不和你客气了,令你手下的官员作坊,立即赶制出这样的口罩来,分发到全城的居民,让他们全部都佩戴口罩,重病人群进行隔离,水必须烧开后了再喝。”
“你们也都戴上吧。”
李承乾直接了得的吩咐道。
“瘟疫是否已经得到控制了呢?”
“恩,这还多亏了孙神医在,他已经开出了能够治愈瘟疫的药方了。”李贞点头。
“治疗瘟疫的药方?”甄立言一惊,从前以往,都是畏瘟疫如虎,还未有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
李承乾自然相信李贞所说,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他也不会来徐州。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九·伤寒》里“辟温”一章,有治疗温疫的方剂,在书籍记录之中,孙思邈是首人提出有医治瘟疫的药方。
“孙药王在哪里?带本宫去见见。”
李承乾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了起来。
“孙神医在城北的重疫区,本王差人去请来就行了。”
大唐太子,怎么可能涉足那样的重灾区呢?出了个好歹,他李贞也要陪葬。
“你请的动吗?连陛下的旨意,都未能请得动我们这位药王。”
“再说了,别人的疫情,孙药王都能治好,本宫就治不好了吗?只要注意防护,就不会被感染上。”
李承乾转身就朝城北而去。
“太子,你等等!”
李贞大喊道,这位大爷不是来胡闹吗?
“你要跟来,就把口罩带上,千万别把本宫的话当耳边风。”
李承乾目光凌厉地指著李贞说道。
“快!快,快去请孙神医过来。”
李贞焦急万分,他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他一边催促著身边的人去请孙神医,一边紧张地注视著前方。
穿过萧瑟的城区,李承乾终于见到了这位声名远扬的药王孙思邈。
此时的孙思邈正在为患者认真诊断,他专注而投入,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说他是医者,但看上去却更像是一个道人。
他身著一袭朴素的道袍,面容慈祥,容光焕发,精神奕奕,完全不似一般的老者。他的容貌宛如少年般英俊,令人惊叹不已。这正是因为他擅长养生之道,驻颜有术。
据野史记载,孙思邈长寿至一百四十一岁,曾有人为他题诗:“古稀双庆又添一岁春秋”,以赞美他的长寿。
“越王,这里是重疫区,你千金之躯,不能来这里。”
说话间,一名少女已经快步走来,她的声音犹如空山幽泉,悦耳动听,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她的衣著朴素简单,但却掩盖不住她那清新脱俗、宛若邻家碧玉般的美丽与纯洁。
越王李贞一脸无奈,他心中暗暗叫苦,自己怎么可能愿意亲自来到这个危险的疫区呢?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众人,解释道:“是本王的这几个朋友,他们想见一见孙神医。”
少女抬起眼眸,扫视了一眼穿戴怪异的李承干等人,眉头微皱。
“你们还嫌徐州城不够乱,都要往疫区里跑,是不是?”
她的话语带著责备之意,让众人一时语塞。
越王李贞连忙替众人辩解:“他们都是好意,想要帮助疫区中的人们。”
少女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他们能帮忙到什么呢?”
在她看来,这群富家子弟,就是来这里捣乱的。
第46章 医治脚疾
“若诗,何事啊?”
孙思邈扭头看了过来,看著一群人,也是闪过了一丝诧异。
“孙神医,一别多年,容颜依旧啊!”
甄立言上前,抱手礼道。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