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52章

作者:无垠石

  它不仅没有激发起他们对敌作战的勇气,反而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们心上,更加深了他们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恐惧。

  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战友被唐军轻易斩杀,而自己手中的刀,却是砍不破唐军的躯体。

  唐军就是刀枪不入,这让他们如何去迎战。

  孝德天皇望著最后的一名敢死队员,惨死于唐军刀下后,不由的攥紧了拳头。

  但是内心却是越发的无力。

  他自然知道这不是其他的原因,而是唐军的战甲太坚硬了,不是他们这样的技艺锻造出来的倭刀能砍破的。

  “告诫三军,与叛军对战之时,要砍他们脖子,这样才能规避铁甲的防备,同时严加守卫,不得再去迎战。”

  一次尝试,也就这个宣告失败。

  不过,在大军混战之中,要精准的砍中对方脖子,这也是极为不现实的。

  所以,孝德天皇,又不得不再次进行固守,这样才能换取得到一线生机。

  就这样,双方又陷入到相互拉扯之中。

  但是此时的刘仁轨部,却以倭军的身份,进入到了难波皇城之中。

  对皇室乃至是倭族的贵族展开了血洗,封锁了各大城门,没有让一点消息走漏。

  直接断了倭军的后方补给,就如同是一把钢刀,插入到了倭军的咽喉之处。

  使得下野郡的倭军,陷入到了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之中。

第209章 诱敌深入 一战定乾坤

  “已经三天了,为何后方补给和兵源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呢?”

  很快,倭军便发现了后勤补给的缺失。

  为数不多的几员大臣便匆急的找寻孝德天皇商量对策,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都感觉到了一股危机正在向他们逼近。

  “如今雨季来临,可能是有路段倒塌,才延缓了行程。”

  孝德天皇还是一如既往,在努力的稳住全军的士气。

  同时,也报著一份侥幸。

  在他的解释下,各级将领也不好再提问其他,只能默默的等待著。

  但是这样的日子,一等就是五天,倭军的补给也已经即将耗尽,还是不见有物质乃至消息传来。

  这一日,孝德天皇派出的斥候折返了回来。

  其带来的消息,彻底的将孝德天皇推向了深渊之中,也将倭寇的推入了死地之中。

  但是他来不及悲伤,因为眼下他们正在面临著全军覆灭之危。

  “难波皇都已经被叛军攻占,粮草断绝,后路已断,今天若不誓死而战,则再无可战之时,全国危矣,我大倭民族亡矣。”

  孝德天皇没有选择隐瞒,而是召集全军,进行了通报。

  欲要以此,激发出全军的斗志,背水一战。

  “叛军的手段,你们也都是知道,投降也只有被屠戮的份,唯有拼死一战,击退叛军,才能活命。”

  “今日,就是与唐军的决战之日,诸位武士们,可愿与本皇并肩作战。”

  说罢,孝德天皇穿上了战甲,提刀向城外的唐军经营而去。

  “愿为天皇尽忠!”

  其身后的倭军大喊著口号,也紧随著孝德天皇的步伐,越过他们的修建的土城,杀向了唐军军营。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更何况是被彻底逼到了绝境之中的十数万倭军呢?

  唯有拼死一战了。

  因为,投降了,也只会被屠杀。

  漫山遍野的都是倭军的呐喊声,十数万的人马发动了总攻,还是有著极强的压迫感。

  唐军的军营之中,也出现了少许的慌乱。

  毕竟入目之处,都是倭军。

  “传令各军,全部拱卫中军,快速组建盾阵防御,弓弩手占领高地,准备待命。”

  倭军的突然袭杀,也让黑齿常之变得手忙脚乱起来。

  随著旗语招扬,整个军营瞬间行动了行动了起来。

  一排排盾牌竖立在了倭军冲锋的必经之路上,形成了一堵不可撼动的铁墙。

  “骑兵破阵!”

  不知何时,倭军的大队骑兵已经出现,并开始向盾阵冲锋而去,如果不能破了著盾阵,倭军只有被射死的份。

  “风!风!”

  唐军的军阵之中,突然响起了整齐的呼喊声。

  嗖!嗖!

  破空声响起,天空在这一刻,也变的阴暗了下来。

  无数的箭矢落下。

  冲在前方的倭军如同麦苗一般,成片成片的倒下,人马均被射成了刺猬。

  “继续冲杀,为了武士的荣光,也为了大倭国的荣誉。”

  孝德天皇继续的挥舞著手中的战刀,心中却是在滴血。

  只能用将士们的血肉之躯去消耗唐军的装备铁器了。

  冲锋在继续,杀戮也还在继续。

  哪怕是冲杀再多的人,也不能踏过唐军用箭雨构建的死亡防线。

  “骑兵待令,盾兵押上!”

  见到骑兵的速度,并未能冲击而过。

  孝德天皇也不得不改变策略,让士兵举著盾牌稳步推进。

  “投石!”

  另一边的程名振也大呼一声,几十辆投石车一起发射。

  巨石破空飞出,带著尖锐的风声砸入倭军的盾阵之中。

  顿时,木质的盾牌被砸的稀碎。

  不少的倭军,也被砸的皮开肉绽。

  擦之既伤,砸之既死。

  投石车,于军中作战的作用程度比肩于弓箭,是一种杀伤力十足的军用武器。

  在春秋战国之时,便已经应用于了军事领域。

  投石车的制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几位军卒一起发力,将石头抛出,进攻的距离,比弓箭还要更加的远。

  中国象棋黑中的“炮”,其实指的就是投石车。

  但是随著后期火药的应用,投石车装的也不再是石头,而是炮火。

  所以在象棋之上,红方上的就是这个“炮”。

  在影视之中,在攻城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发射出的带著火焰的铁球,等砸到城池之时,就会猛然炸开,造成大片的伤亡。

  这就是最初的“炮”,也就是投石车的升级版本。

  也是从最初作为远处攻击的军械,演变成为了攻城的利器。

  不过,那都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

  在隋唐之时,投石车还是作为克制盾牌兵种武器。

  在投石车的不断摇臂之下,倭军还是损失惨重。

  在连唐军的面都没有照过的情况下,倭军便付出了几千的战损。

  在明知已无后路的情况下,倭寇们悍不畏死,依然在极速的冲杀而来。

  数量太多,弓箭手和投石车也不能全部兼顾得到。

  “武行,将霹雳火全部拿出来,全部交于程将军,让其当做石头,全部投到倭军之中去。”

  李承乾脑子灵光一闪,在投石车,不就是现成的炮架吗?

  很快,巨石被换下,一个个铁球被换了上去,引信被点燃之后,立即被抛飞了出去。

  “轰!轰!”

  落地之后,便轰然炸开,无数的残肢断臂飞射而出,硝烟弥漫,土炸药所落之处,都形成了一个个空白地带。

  每一处,都足有数十人伤亡。

  剧烈的爆炸声,更是引得倭军之中的战马惊乱,飞奔乱窜起来,撞死践踏了不知凡几。在十数万的人群之中,这种杀伤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不过,这巨大的动静和响声,还是在倭军之中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倭军全军押上,从四面八方攻来,正面虽受到巨大的阻碍,但却并没有影响全局的战局推进。

  殊死一战,有进无退。

  “太子殿下,如今倭军士气正盛,我军是否要暂避锋芒呢?”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军势正盛,再而衰,三而竭,倭军如今不知何缘故,士气大涨,悍不畏死,我唐军虽无惧之,但如果正面迎战,定有损失。”

  程名振匆急来至中军帐下,向李承乾进言道。

  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才是为将之责。

  在明知道敌方士气正盛之时,针锋相对,是为不智。

  “程将军言之有理,那便依照程将军的策略进行吧,传令全军,边打边退,利用远程武器,消耗敌人。”

  李承乾也有耐心,十数万人的大战役,非一日就能结束的。

  唐军撤退的很有章法,后军辎重先行撤离,前军还在拼杀。

  撤退,并不是想像之中的那样,一拥而退。

  “唐军不敌了,不要让唐军撤离,杀过去,诛灭所有来犯之敌。”

  立于高处的孝德天皇见状,大声的指挥著。

  随著旗帜的挥动,倭寇们也不由士气再次高涨,纷纷冲杀而去。

  唐军前方的盾阵一阵剧烈的晃动,好像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面对著突然加大的压力,盾兵们却无一人后退,亦是死命的抵御著。

  这也为弓箭手们提供了绝佳的射击机会,随著后方的箭雨落下,一批又一批倭寇的倭寇倒下。

  这些倭寇都是临时征招过来的,是不可能有盔甲的,所以死伤无数。

  “开阵!”

  黑齿常之挥手,在倭寇们还处于慌乱之时,盾牌被打开,手持短刀的唐军军士冲出,挥刀便砍,将近在咫尺的倭寇砍杀。

  盾兵、弓兵和步兵配合的无比紧密,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以零伤亡的情况,轻而易举就斩杀了数百名倭寇。

  这只不过是整个战场的冰山一角。

  唐军的一支军队之中,都是有著各种兵种,是按照著一定的比例的调配。

  在10000人的军队之中,弓必备有10000张,也就是说,入伍之人,必须要会射弓,因为都是大军团作战,都是齐射的多,对于军卒善射的要求并不高。

  而刀枪也是各10000,是常备的武器,缺一不可,至于是盾牌亦有3000,每三人配备一名盾兵,每四人配备一名弩兵,在巅峰之时,每四人配备一名陌刀兵卒。

  也就是说,在唐军的最小编队什队之中,都配备有盾兵、弓弩兵和骑兵。

  只是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组合。

  这也是极大的保证了唐军,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著战力,以及适应各种的对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