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第327章

作者:吴未的书

  双方的差距也会不断的拉大。

  随着情报部门截获了日军在徐州地区的部署调整。

  常凯申也不断往外掏家底子。

  并且将李宗仁麾下唯一能够调动的重炮营配属给了卢汉所部的第六十军。

  这个重炮营足足装备了十二门的150毫米德国榴弹炮。

  射程可达一万九千米,全面压制日军的火炮。

  是目前五战区唯一的一支能够调动的重炮部队。

  这样的重型火炮唯一的缺陷就是太沉太重。

  机动速度较慢。

  炮弹数量也不算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价格太贵。

  一枚炮弹的价格就要四十美元左右.换算成大洋(元)的话,就是一百二十块。

  再换算成晋造六五步枪,那就是直接能买两支。

  一个普通步兵师,装备的步枪数量,也就是三千支左右。

  中央军的普通步兵师也在四千左右上下浮动。

  一千发的炮弹,不要说是国产的步枪采购了。

  哪怕是用来进口德械、法械步枪。

  也足够武装四到五个步兵师出来。

  正当楚云飞所部加紧整编恢复部队战斗力之时。

  日军再度打到了台儿庄一线。

  其进攻速度之快,火力之强大。

  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日军这次的进攻兵力远超之前,就连火炮的配置数量也是此前的两倍。

  航空兵部队更是近乎不间断的起飞增运至一线。

  阵地被日军的炮弹以及航弹摧毁的支离破碎。

  事实上。

  此时不管是李宗仁,还是常凯申。

  心里面已经没有了战前主力决战的自信。

  刚离开徐州,前往武汉之后的常凯申。

  接到李宗仁汇报之后,想的是该如何保住这几十万的大军。

  可眼下这个糟糕的局势,常凯申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为了维持住津蒲北线的各部队不被击溃,分割包围。

  常凯申又不得不增调其他部队,火速驰援前线,稳住战线。

  按照李、常凯申两人的预估。

  但应该逐步后撤才对。

  新抵达徐州地区的生力军部队。

  李延年麾下所属第二军,以及谭道源的第二十二军。

  也被加强到了王仲廉军团,这个新上任的八十五军军长临时代理军团长。

  自然不可能服众。

  万般无奈之下的常凯申只好将白健生直接派到二十军团去指挥作战。

  让其指挥第二军、以及第二十二军,确保台儿庄一线的安全。

  至于汤恩伯..本来还想着趁此机会戴罪立功。

  但常凯申在这个节骨眼上面,顾忌军心以及各部队的士气。

  并没有给他所谓戴罪立功的机会。

  只是常凯申忽略了一个关键。

  王仲廉不能服众没错,但李延年等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服从一个杂牌军出身的参谋副总呢?

  截至到楚云飞所部接到东进的命令之时。

  在整个徐州地区,运河以北之地。

  不到两百五十里的防线上面,堆积着足足二十万的大军。

  这还是常凯申和李宗仁察觉到了不对劲,有意减少当下部队数量的缘故。

  第一道防线则是台儿庄,移动的蒲汪,辛庄,戴庄,郯城一线。

  北边是禹王山、方头山、艾山,南北劳沟建立起的第二道防线。

  此时的楚云飞指挥部。

  一众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就徐州当下的最新局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孙总司令扎了个口袋阵,并且在生力军的支援下有机会发起全线的反击。”

  方立功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可就目前敌我双方的兵力、火力对比来看的话..这样的重任没有可能完成。”

  “而且这些部队刚进入到徐州战场,尚且对日军的打法不算熟悉,加上日军此时的炮兵火力比较之前再度加强..徐州局势着实堪忧。”

  钱伯均眉头紧皱,接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委座既然命令咱们前往鲁西作战,其根本目的大概率也是为了策应,抵挡日寇的南下。

  确保徐州主力部队能够安然撤离。

  只要我们配合好第三集团军孙长官、五十一于长官所部,抵挡得住日军金乡支队的进攻即可。”

  “目前我军各部队均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整编工作,弹药齐整,炮弹充足,唯一有些可惜的事来自武汉的新一批补给在明天才能够运抵。”

  “这批轻武器乃是美国生产的汤姆逊冲锋枪,材质合格,远超我们装备的仿造汤姆逊,若是能够换装的话对于我军的战斗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楚云飞所部调整之后,总计作战兵力一万多人。

  实际上和普通的精锐步兵师已经没有了多少的差距。

  原本全军装备了八百支的汤姆逊冲锋枪,现如今只剩下了六百支。

  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了突击营之中。

  少部分集中在各部队麾下的尖刀连手上。

  普通的作战连队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在配备汤姆逊冲锋枪这样的自动火力了。

  按照侍从室的通知。

  这批武器装备共有一千两百支的汤姆逊冲锋枪,子弹有一百二十万发。

  对于现如今的楚云飞所部而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火力加强。

  可,徐州战事吃紧,能够早一天奔赴战场,就能够尽可能的影响到战局。

  正当楚云飞为此犹豫的时候。

  机要员再度发来了一封电报,常凯申更改了此前的作战命令。

  要求他们接受了武器装备,再向宿县方向行军。

  准备驰援津蒲南路的作战。

  是的。

  五战区因为过于偏重北线,而忽略了南线的支援。

  这其实和当地的气候、地形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徐州血战的三四月份,华南地区出现了大旱。

  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之下,华南那用来阻挡日寇侵略的许多河流因此断流。

  日军机械化部队没有了地形限制,纵情狂奔。

  集结在凤阳、蚌埠、怀远一带的日军第三、第九、以及第十三师团。

  以及其配属的机械化突击部队,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之下。

  向着津蒲铁路线西侧方向挺进。

  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军队在徐州的几十万大军。

  常凯申为了迫使桂系出死力,抽调走了于学忠所部的东北军。

  这同样也造成了恶果。

  韦云淞的三十一军团负责的防线实在是过于宽大。

  日军仅仅只需要突破其中的一点,便可以将其击溃。

  要知道华中派遣军所部为此次作战特意配属的机械化突击部队人数、车辆虽然不多。

  但也不是桂系部队能够抗衡的了的。

  在涡河一线固守的三十一军团被击溃之后。

  第三、第十三师团第一时间追击,意图扩大战果。

  周祖晃的第七军迅速驰援。

  然而,他们的防线尚未来得及修葺,就遭到了日军炮火的猛烈轰炸。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

  步兵部队迅速向第七军展开突击。

  而第七军的作战意志相对来说差上了许多。

  仅仅只是交战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被击溃。

  打的非常糟糕。

  但这也和第五战区的指挥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他们不仅仅要承担支援三十一军团的任务,还要接替三十一军在淝河北岸的防务。

  截止到四月二十六日。

  也就是楚云飞所部正式完成美械汤姆逊冲锋枪换装的时间。

  涡河防线,已经被日寇击溃。

  整个徐州的形势急转直下,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正当楚云飞率部准备奔赴宿县准备力挽狂澜之时。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一封电报再度拍到了楚云飞所部的手上。

  从德国采购的战防炮顺利送抵,目前已经按照计划向开封运输。

  阎老西一共采购了一百零八门PAK36战防炮。

  配属给楚云飞所部的就有三十六门。

  按照原定的计划,将会变成三个战防炮连。

  分别直属各旅,用于支援前线作战。

  楚云飞在接到电报的第一时间,给孙卫谋也发去了一封电报。

  要求他将在炮校培训的学员全部调来前线

  楚云飞打算以老带新的形势,尽快完成装备的列装。

  人数不足,经验不够自然会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

  但他现如今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楚云飞所部刚刚开拔一天,就接到了常凯申的新命令。

  更糟糕的情报再度传来,日军第十四师团主力一部出现在了鲁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