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第323章

作者:吴未的书

  从这点出发考虑的话他们已经做的足够多了!

  楚云飞试探性的问道:“王先生说的是川军?”

  王世和点了点头:“没错,川军二十二集团军此次作战表现远不及预期。”

  “而且在滕县围歼战之中出现了一个师的主力部队,被日军一个大队反击便击溃的情况。”

  “委员长怀疑他们部队的空饷问题比较严重”

  楚云飞眉头微皱,摸了摸下巴。

  尼玛。

  完全没有补充的情况下,兵员可不就越大越少么。

  再按照原本的编制发军饷。

  那就是吃空饷了?

  就算是想要吞并川军部队,现在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呢?

  楚云飞思索了片刻之后为川军部队说起了好话:“川军连续作战,兵员也尚未补充,装备又差,讲实话,以川军部队的战斗力,本就不适合攻势作战。”

  王世和笑了笑:“云飞兄的意思是?”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委座自不用担心太多。”

  王世和叹了口气。

  他自然清楚楚云飞此前和川军所部合作愉快。

  川军部队在二战区作战之时,也是出了力的。

  楚云飞为他们说几句好话,王世和自然是理解的。

  “白长官认为川军所部或可进行相应的整编,派遣军官对其进行监督。”

  “这此举定然会伤了川军部队的抗战热情,四川乃是大后方,后方若是乱了,对于全国抗战局势,乃是重大打击。”

  楚云飞顿了顿,接着出声强调道:“说起来,我曾在一百二十二师王名章师长所部观摩,其每天升旗之时,便会全军复诵刘长官的遗嘱,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句话,很是提气。”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楚云飞模仿着川军的语气,复诵出了这句话。

  王世和轻笑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至于楚云飞口中的刘长官。

  便是军阀刘湘。

  关于刘湘。

  风评基本上是两极对立且分化的。

  七七事变之前,刘湘确实是个反动军阀,这个没什么好评价的。

  刘湘其身上均伴随有四川军阀“统一全川”和“川人治川”的观念。

  极力维护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

  即便是对抗日问题的选择,同样是对于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即在“救国”的目的之外,还希望通过抗日来抵制蒋介石对四川的控制。

  这一点,其实是那个时代各地军阀的缩影。

  只不过,当七七事变爆发之后。

  刘湘力主抗战并率师出征的精神和行动,对推动全国掀起抗战热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

  尤其是楚云飞复诵的这句: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影响了不知道多少的川军子弟兵。

  要说刘湘和阎老西的区别。

  可能就是刘湘死了。

  阎老西活得好好的。

  王世和是个聪明人,他也仅仅只是从楚云飞这里了解到其对川军的态度即可。

  至于楚云飞所部有没有吃空饷,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查到谁的头上,都不会查到楚云飞的头上。

  王世和不是不清楚,也不是没看过军统潜伏人员的调查报告。

  从上面的文字之中,他甚至能够感受到这些军统人员对楚云飞所部的认可。

  以至于让戴雨农都怀疑这些人是不是遭到了楚云飞麾下的策反

  当然了,这也是玩笑话。

  不管怎么说,在楚云飞这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云飞兄,徐州事了后,委座希望你们尽快开拔,前往归德一线休整。”

  “关于徐州地区的作战行动,委员长可有新的打算?”

  王世和摇了摇头:“德国顾问团、美国军事顾问,乃至诸位高级将领之间的观点对立且颇为尖锐目前委座也尚未作出决定。”

  两人就目前徐州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局势情况,进一步的展开讨论。

  楚云飞也发表了一些并没有那么尖锐的观点。

  但核心点,还是同样的。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非常不错了,保卫大武汉的时间争取了。

  杀伤了日寇不少的有生力量,第五师团、第十师团的兵员虽然得到了相应的补充。

  但战斗力的下降是必然的。

  何况、

  日寇本就不算多的战争储备在此战之中消耗了不少。

  徐州会战打到目前为止。

  可以说是完美的完成了战前预设的战略目标。

  如果继续打下去..那只能说是失了智。

  日军直属于华北派遣军的114师团已经南下。

  第十六师团以及114师团一部已经组建了金乡支队。

  按照楚云飞对日寇的行为习惯及了解。

  为了打碎日本国内对陆军的质疑。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所谓的国际观瞻,日寇必然要攻下徐州,取得胜利。

  国军方面完全可以提前宣布徐州会战的胜利,而后且战且退。

  随后日军再宣布取得徐州会战的胜利双赢。

  谁吃亏..大家心里面都有数。

  次日一早,参加授勋仪式的各部队返回。

  楚云飞也接到了五战区相应的命令,并且通知他们当天晚上就乘坐列车开始转运。

  所部人数比出晋作战的时候稍微少了一些。

  归德(商丘)距离徐州一共一百八十公里,一晚上便可以抵达。

  按照原定的计划。

  楚云飞所部前往归德修整。

  实际上就是在一战区的地盘休整。

  楚云飞所部。

  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军事委员会的直属部队。

  至于他去哪里休整去..

  说实在的战区司令长官也无权力干涉。

  更何况一战区的司令长官程潜也不会干涉。

  转眼间就是两天的时间过去。

  伤兵陆续归队,从山西地区拉过来的弹药、炮弹、枪械也陆续补充进了队伍之中。

  楚云飞也如愿接到了走下火车的冼星海先生。

  在徐州会战结束之后,楚云飞就想要趁着台儿庄大捷。

  为麾下部队谱写一个军歌,以求传唱。

  只不过楚云飞他作为一名军人。

  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更没有精力去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

  “楚将军”

  “冼先生,辛苦了。”

  楚云飞迈步向前,与冼星海先生握了握手。

  “这位是?”

  “我的未婚妻。”冼星海先生介绍道:“钱韵玲。”

  “钱小姐,你好。”

  “楚姜军。”

  “两位,请。”

  在孙铭的安排下,两人也是坐上了轿车。

  跟在了楚云飞的马匹后面。

  足足开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才来到了楚云飞所部的驻地。

  刚一走下汽车,走向驻地。

  冼星海先生便颇为感慨:“我们没有白来。”

  “先生,请。”

  孙铭热情上前,招呼着几名小战士帮助冼星海两人搬运行李。

  “请。”

  跟在了孙铭的后面,冼星海先生很快来到了会客室。

  正当冼星海疑惑楚云飞为什么不在的时候。

  孙铭面带歉意的解释道:“不好意思,冼先生,有紧急军情,我先帮您安排住宿的地方。”

  “麻烦你了孙长官。”

  “你叫我孙铭就成”

  不远处的作战室。

  楚云飞迈步走到了作战地图前,身旁的方立功介绍道:“十六师团目前集结于泰安附近,日寇还有继续增兵之势。”

  “他们的补充速度这么快?”

  方立功眉头微皱:“我们得到情报,有一伙日军高级军官特意从国内赶到济南开会,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大概率是为了协调华中派遣军以及华北方面的关系。”

  楚云飞摸了摸下巴:“目前委员长仍然在继续向徐州地区增兵,根据目前的战略态势来看的话,我军在徐州一地集结了四十万的大军。(名义上的编制人数)。

  但这其中各部队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兵,还有一些本就不存在的兵力。”

  方立功点了点头,示意了一下地图:“从滕县、到峄县、枣庄、沂河东岸码头三百多里的战线上面堆积了四十万的大军。

  一旦日军从临沂方向取得进展,便极有可能一个迂回突袭,进行一个全面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