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第246章

作者:吴未的书

  常凯申做这些,其实还想表明的一点便是。

  他常凯申变了,跟之前不一样了。

  之前他认为杂牌军和日军打生打死,死就死了,打死杂牌军内乱可除,打死日寇外患平息。

  但现在的常凯申清楚的认识到一点。

  如果所有的杂牌军都是如同韩复榘这样,只知道保存实力。

  亦或者是出工不出力。

  按照小鬼子这个势头打下去,可是真的要亡国的!

  但常凯申此时毕竟是委员长(辞去多项职务之后,仅剩这么个职务了)。

  他不可能明着认错。

  但仅仅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所有的杂牌军部队的指挥官们此时其实心中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现如今中央军军力大不如前,常凯申对各地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地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常凯申敢失信于天下。

  继续坑他们这群杂牌军。

  到时候,局势可不是他们中央军能够收拾的了的!

  今天的会议结束的很快,常凯申似乎心情好了不少。

  至少没有抓着众人一通狂喷。

  原本应该挨骂两天的会议,因为楚云飞和韩复榘的原因。

  只挨了半天的骂,其实也挺好的。

  会议结束之后,楚云飞主动找到了川军一百二十二师师长王名章。

  两人相约一起回去聊聊,共乘一辆车返回了住处。

  王名章值得信任孙震也值得信任。

  但邓晋康楚云飞很难对其做到信任。

  阎老西他都要防着点,何况这位

  两人就津蒲会战局势前景聊了一会之后。

  楚云飞神色凝重,此时的他是一脸认真:“王师长,若是徐州战场上,你我二人有再度并肩作战的机会,届时云飞希望你我二人能够再度如在山西战场一般,共克时艰。”

  王名章当即表态:“伱放心,我川军一百二十二师,必定与兄弟部队同心戮力,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楚云飞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王名章也知晓了楚云飞的意图。

  道别之后。

  楚云飞第一时间找到朱绶光,确认明日是否需要开会。

  在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之后。

  楚云飞只提出了一个要求。

  尽可能的提前安排军列,晋东南军务繁忙。

  这开封,他是一天都不想多呆。

  开封。

  一战区长官司令部。

  此时的常凯申已经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韩复榘会押往武昌,何应钦亲自审判。

  一切妥当之后,该毙就毙。

  心情还算不错的常凯申侧头看向了身旁的竺培基,出声询问道:“楚云飞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楚长官迟疑了一下,表示服从委座您和阎长官的命令。”

  常凯申露出微笑:“楚云飞有大才。”

  “我想让他做关云长,关云长单刀斩颜良,万军之中斩敌将,靠的是什么?”

  “有忠心,有勇气,有胆量。”

  “忠心,他楚云飞是有了,勇气,战场上的他也不缺。”

  “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胆量率部出晋了。”

  竺培基眉头微皱,试探性的询问道:“委座,您的意思是,阎长官那边也不确定楚云飞究竟是否会出晋作战?”

  常凯申轻笑了一声。

  在钱大均搞定了阎老西之后。

  现在的他,对于楚云飞是势在必得。

  “命令归命令,如果楚云飞不服从他这个老长官的命令,又当如何呢?”

  踏上了返程的军列。

  楚云飞此时也是一身的轻松。

  终于不用面对常凯申、李宗仁这些人了。

  如无必要。

  楚云飞不是很乐意和他们接触,没什么意思。

  相见不如怀念,距离才能产生美。

  何况阎老西楚云飞都需要时刻提防着更别提这两人了。

  这群老狐狸,没一个好对付的。

  孙铭此时百无聊赖的看着地图:“长官,这徐州会战为什么要打,我总觉得没什么能坚守的地方啊。”

  “单看徐州,你是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陇海、津蒲铁路线在徐州相交,徐州往西是砀山、归德(商丘),兰封再往西就是开封、郑县。”

  “一旦被日军夺下徐州,且不说南北主力可以合并一处,共同西进。”

  “对于日军而言,他们进攻武汉之时,侧翼便没有了威胁,完全可以沿着长江进攻,发挥出他们海军的优势,且补给通畅。”

  “所有人都知道,日军现阶段主要以来的补给方式无非就是水运以及铁路,他们的公路运输效率相对较低。”

  “对于日军而言,只要是铁路能够抵达的地方,实质上都是他们的现阶段的进攻目标以及未来的进攻目标。”

  “换而言之,基础建设越好的地方,我们运输补给方便的同时,日军方面的进攻也会更加的顺畅。”

  楚云飞说到这里,给孙铭留了十来秒的时间思考。

  片刻之后,他指了指地图,接着说道:

  “当然了,一旦日寇华北派遣军成功占领徐州,并且西进攻势势如破竹。”

  “一战区的这些部队同样不会是日军的对手,届时便可率部克郑县,经平汉铁路南下夹击武汉。”

  “现如今的武汉,乃是民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孙铭抬头问道:“长官,有什么办法阻挡日寇进窥开封、郑县吗?”

  楚云飞沉默着点了点头:“有,但最好不要做。”

  “为何?”

  “干了这件事的人,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永生永世唾骂,嫌弃。”

  楚云飞叹了口气:“而且,即便做了,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长官..您说的不会是水淹日寇吧?”

  见楚云飞点了点头,孙铭大惊失色:“这怎么行呢,黄河这么大的水,得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提前进行疏散工作的话,他们的土地也势必会因为泛滥局势而产生较大影响。”

  “到时候粮食欠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是啊。

  孙铭都明白的道理,常凯申依旧坚定的去做了。

  而且见属下迟疑,甚至还拍了一封电报过去,要求克服妇人之仁。

  至于疏散工作,有是有。

  但形同虚设!

  楚云飞翻阅战史的时候。

  他清晰的记得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在37年提出相应的黄河掘堤计划。

  另外,何况根据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晏勋甫的回忆。

  在35年的时候,制定对日作战方案之时,便已经讨论了的黄河决堤计划。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火焚郑县(郑州)。

  这两个方案..虽然看起来极端了一些,但都是焦土抗战的常规思路。

  但其有拟定、且相对完善的疏散计划。

  然而,直到兰封会战失败之后,常凯申才在陈国夫的建议下仓促实施倔堤。

  根据参加决堤的第三十九军参谋处处长黄铎五回忆。

  当地虽有居民安置疏散计划,实际上徒托空言,只不过是乡、保长催促迁徙罢了。

  仓促迁徙,谈何容易?

  迁徙者寥寥无几,一转瞬间,无情的洪水滚滚而来,哪里逃避得及?

  一时间嚎哭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过了两天,黄铎五陪同长官部派来的人视察黄泛情况。

  只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波涛,大大小小的尸体,孩子的摇篮随着河水漂浮着,还可以断断续续的听到啼哭声。

  全家葬身洪水者,不计其数,全村、全族,乃至全乡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日军中断了攻击郑县的计划(大本营没有相应的西进计划,但徐州会战打响本身就是大本营计划外的一部分,华北派遣军一直都在独走,包括土肥圆的十四师团进攻兰封也是独走)。

  但这代价,着实惨重!

  甚至任何人在翻阅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

  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人间惨剧。

  文夕大火,尚且情有可原,情况复杂且特殊。

  花园口决堤,是整个民国前期军事失败带来的恶果。

  常凯申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纯属活该。

  人人都要唾骂一句!

  如果刘峙不一触即溃,死守保定,争取到重新集结部队的时间。

  如果常凯申不干涉淞沪会战,将日寇赶下黄浦江。

  如果韩复榘服从冯玉祥军令,率兵北上.

  平汉路之战已经结束,淞沪会战的失败也已经有段时间,韩复榘过几天估计也要被枪决。

  但楚云飞不是没有机会(省略,看作者的话)

  楚云飞见孙铭若有所思的模样,随后接着解释道:“孙铭,你知道,战前民国的军工相关企业分布吗?”

  孙铭点了点头:“长官您之前和我说过,绝大多数的工矿企业都分布在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占据了三成以上的相关企业。”

  “是啊,要想进行持久抗战,这些工矿企业是必须要保留的,在战前,大后方的相关企业数量占比不到百分之十,这些工厂内迁的目的地,有的是浙江、福建,有的则是顺着长江来到了武汉。”

  “日军现在进攻的矛头直指武汉,你觉得武汉的这些设备、产业工人什么的,有机会安心生产吗?”

  孙铭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按照目前日军的进攻势头,武汉方面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这些应该再往腹地迁徙,例如四川、陕西、广西这些地方。”

  楚云飞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这些堆积在武汉的设备需要运输,工人需要转移,那些通过广东港口运输过来的援助、武器、装备,也都堆积在了武汉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