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感谢【神荼之茶】的月票,感谢各位新老书友的推荐票。
第48章 风起东方
1900年11月8号,清朝,宁波中西储才学堂。
一个稚气未脱却面带刚毅的青年,此刻正拿着一份报纸,坐在树下,聚精会神地阅读。
秋意渐凉,一阵风吹过,他随意裹紧衣服,眼睛却没有离开报纸半分。
青年叫何育杰,今年18岁,自幼聪明好学,11岁丧父后,更加勤奋笃学,尤其擅长古诗文,15岁就中了秀才。
但是,受到甲午战争的影响,又经历戊戌变法的革命浪潮,他认为清朝腐朽不堪,八股文更是禁锢思想,毫无作用。
因此何育杰决定舍科举习西学,研究西方的格物之术,报效华夏,为推翻满清后做准备。
所以他在两年前加入了宁波中西储才学堂,成为第一批学生之一。
自1895年,张之洞上奏《创设储才学堂折》,倡开办新学之风后,各地纷纷筹建新式学堂,类似后世的高中。
宁波中西储才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897年建立,十几年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讲过。
此刻,何育杰看的正是讨论李奇维量子论的那篇会议报告。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因为量子论的发表,他就了解到李奇维了。
甚至他还为此直接去了一趟广州,想要见一见对方,结果被李奇维的家人告知,对方暂时在英国还未回来。
无奈,他只能原路返回,不过以后他就一直关注着李奇维。
这个时代,竟然有华夏人能做出那么大的科学成就,这让何育杰很是佩服,并心生向往。
今天物理课学习结束后,教习戴维斯先生给了他一份报纸,告诉他可以好好看看。
原来何育杰在学校,非常勤奋好学,尤其是物理、化学等课程,更是经常名列前茅。
所以很多外国教习都喜欢这个华夏小伙子,认为他一定会有一番大成就。
何育杰拿到手后才发现,这份报纸上,竟然详细地描写着讨论量子论的会议,里面还带有李奇维的名字。
他看的如痴如醉,然后拿起报纸,连忙找到戴维斯,“先生,你能告诉我光电效应是什么吗?”
戴维斯面露苦笑,“抱歉,何,在我的国家,我也只是一个本科生,上次的量子论我都没有给你解释清楚。”
“这次的光电效应我就更不懂了,这已经是最前沿的物理研究了。”
“世界上能看懂这个公式的人,估计比学校的人还要少。”
“不过,量子论的作者,李奇维,他真的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天才,哪怕在我们欧洲,都算的上物理学家了。”
听到戴维斯的评价,何育杰心中跟吃了蜜一样甜,尽管不是夸自己,但他觉得与有荣焉。
李奇维!这个名字牢牢刻在了他的心里,仿佛图腾一般。
谁说华夏都是愚昧无知的,我们汉族人也能出现百年难得一见的科学天才。
他现在决定,要立马再去广州。
因为几天前,李老先生曾派人来信,李奇维想邀请他去英国进修,并且在那边已经打点好一切,不需要他准备任何东西。
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去广州李宅等待。
如此机缘,让何育杰心动不已,但却稍有一丝顾虑。
但今天的报纸让他彻底下定决心,去!
反正他不是家中独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就算离家三五年,影响也不大。
等学成归国后,再给母亲尽孝也不迟。
类似何育杰的青年,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一般,此刻都接收到了李奇维量子论会议的事情始末。
另一边,杭州,16岁的夏元瑮(读‘力’),正在与其父亲夏曾佑发生争吵。
夏元瑮带着西洋眼镜,稚气未消,怒气冲冲地说道:“父亲,你为何不允许我学习科学,每天背先秦诸子百家,难道能打败八国联军吗?”
父亲夏曾佑恨铁不成钢,“逆子啊,我夏家三代饱读诗书,绘画诗词无所不通,经典八股更是底蕴深厚,怎么到了伱,偏要去学那奇技淫巧之术。”
夏元瑮反感父亲的迂腐,据理力争道:“天天说别人是奇技淫巧,那怎么人家有轮船大炮,我们就只能挨打。”
“你知不知道李奇维发表的论文,引起了多么巨大的轰动,他才是我心中的偶像。”
“无论你们怎么说,我去定了。”
一旁的母亲好像瞬间老了几岁,叹气道:“浮筠(夏元瑮字),就算你要学习西学,哪里不能去,为什么一定要去英吉利,我让你爹送你去洋人的学堂不行吗?”
夏元瑮看着父亲和母亲苍老的样子,哭着道:“父亲,虽然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
“但眼下华夏正逢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洋人肆虐,满清无能,早晚要灭亡。”
“难道我们要抱着八股文,去拯救华夏,开辟新的未来吗?”
“而且我上有大哥,下有幼弟,他们可暂代我,为您二人尽孝。”
“请恕孩儿不肖,等我学成归国,一定为您二老颐养天年。”
说完,夏元瑮咚的一声,给父母跪下,头也不抬,一直低着。
过了良久,夏曾佑了恢复情绪,轻轻地说了句:“罢了,你去吧。”
夏元瑮抬起头,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他发誓,一定要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
湖北,55岁的保安火药局总办,徐建寅正一边品茶,一边听19岁的小儿子徐启泰在慷慨激昂地讲话。
“爹,不是我吹牛,那个李奇维真是惊为天人,在物理学上发表了量子论,又用光电效应证明。”
“据说,他的成就都能比肩牛顿了,牛顿,您知道吧,就是那个被苹果砸到的西方科学圣人。”
“所以,您老人家能不能开个金口,我想去英国,跟在他身边一起学习。”
徐建寅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悠悠道:“真有那么厉害?恐怕是以讹传讹吧,洋鬼子就喜欢吹牛。”
“论西学素养,我们徐家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是华夏第一家族,你祖父更是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物。”
“难道还有哪个华夏人能比得上我徐家?”
徐建寅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寿,他是华夏近代化学启蒙者、近代造船业的奠基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中文定名人。
华夏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第一场科学讲座、第一本科技期刊全部都与他有关。
徐启泰看父亲不相信,急忙道:“哎呀,爹,我都问过洋人了,他说绝对是真的,现在李奇维在英国物理学界的地位非同凡响。”
“所以我想跟着他去学习,回来后,正好能接您老的衣钵。”
徐建寅笑骂道:“小兔崽子,敢咒你老子。不过现在国内形势动乱,你去英国能远离是非也挺好。”
“但是,记住,一定要学习到真本事。你的那点物理和化学知识,到了洋人的地界,可不够看。”
徐启泰顿时满脸兴奋,双手拍掌,然后又殷勤地给父亲倒了一杯茶。
徐建寅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决定,让他改变了原本悲惨的命运。
真实历史上,明年3月31日,他会因为去药房搅拌药料,突然机炸药轰,不幸罹难。
——
(注:何育杰,夏元瑮:我国早期物理学家、教育家;培养了我国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徐启泰:我查不到姓名,所以杜撰了这个名字,其父徐建寅,其祖徐寿,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查查。)
感谢【晨曦星瞳】的月票,感谢新老书友的推荐票。下一章女主出场。
第49章 万里路遥
广州府,李宅。
封建时代,王公贵族的居所称府,官员的居所称宅,普通百姓的居所则称家。
李家作为广州城内的巨富,本来也只能算“普通百姓”。
但是家主李庭照老爷子,直接砸钱捐了个官身,为的就是行事方便,顺便把宅子修的更气派。
其实以老爷子和当今朝廷大员李中堂的关系,就是挂上府字,也没人敢说什么。
但是李庭照,从不以此倨傲,而是处事低调,恪守规矩,也绝不拿两人的关系说事。
此刻,他正在宅内的正堂招待客人,来者一老一少。
“王兄,今日怎么有空莅临寒舍,我该主动登门拜访才是。”
王士源笑道:“李兄,你我兄弟二人就不必客套了。此番前来,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李庭照心中疑惑,王家在广州府虽不如李家,但本份经营,也不该遇到什么困难无法解决。
因此,他笑道:“王兄客气了,李某岁过天命,既不高官,也非巨富,怎敢在兄面前托大,请说。”
王士源心中暗叹,都说这李庭照为人谦虚低调,果然名不虚传。
其长子现在“新建陆军”里任职中层,这支军队可是李中堂的嫡系,袁世凯的部队,全军清一色的德国装备。
二子在广东布政使司下的经历司为官,负责协助布政使处理公文和行政事务,算得上位卑权重。
三子据说在万里之外的英吉利留学,也算的上才华过人,李家一门全是人才。
家族如此显赫,却从不显山露水,更不在外人面前耀武扬威,因此李庭照人缘极好,交友广阔,与很多洋人都有密切往来。
而王士源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跟三子李奇维有关。“李兄,实不相瞒,今天我来,其实是为了小女之事。”
说罢,他对身后一个妙龄少女说道:“遥儿,还不快点来拜见你李伯伯。”
这时一位身高160左右,穿着月白色裙子的少女,古灵精怪,满脸笑容地说道:“李伯伯,您还记得我吗?”
李庭照仔细打量一番,不敢确认地说道:“你是.路遥?”
王路遥甜甜地说道:“是的,李伯伯。”
李庭照恍然大悟,大呼: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原来李王两家是旧识,双方曾经好几年的时间,都住在一起,因此两家的子女也就互相认识。
李奇维和王路遥从小玩到大,算的上青梅竹马,所以李庭照自然对她有印象。
后来李家搬离原址,李奇维在15岁那年便和王路遥分开。
从此,李家和王家联系便少了许多。
当初的小丫头,现在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就是还像以前一样,有点调皮。
李庭照内心思量,不知王士源带着女儿前来,有何用意。
王士源也是头疼不已,他是实在没办法了。
原来当年王路遥和李奇维在一起经常玩耍,小姑娘本来就早熟,再加上广州自古以来风气开化,洋人的思想在这里传播广泛。
如今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号召女性崛起,自然也传入清朝。
王路遥从小对李奇维暗生情愫,他的样子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现在长大了,也不避讳,总是哀求父母想和李奇维在一起。
王士源又是老年得女,视如珍宝一般,更是捧在手心都怕化了。因此无论大小事,一一应允。
王士源想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放下面子,主动去向李家探探口风,反正若是能嫁到李家,那对王家而言也有莫大的好处。
而且那李奇维自己以前曾经见过,也是仪表堂堂,完全配的上王路遥。
然后就闹出了让他头疼的事情。“李兄,前些日子,听说伱广发宣传,欲寻有志于西学之青年才俊,公费送其英国留学,可有此事。”
李庭照说道:“是的,我家三儿目前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也算在洋人的地界闯出了一番名堂。”
“于是他想学西方格物之术,传回华夏再造乾坤,奈何势单力薄,所以想找一些好苗子带过去调教。”
“等学成归来,就可大办新学,教授科学知识,学那洋人一般,开启工业革命,壮我华夏。”
王士源听完,立刻肃然起敬。别管事情成不成,就是这份惊天气魄,也绝非普通人所能有。
当下对李奇维又高看一分,然后问道:“不知李兄现已招募多少海内英才?”
李庭照说道:“三儿和我说,第一批人不要太多,目前只有三位。”
“哦。”王士源若有所思,然后表情突然变的尴尬,语气扭捏,“那个.李兄,不知可招女娃?”
李庭照微微一愣,没听明白。
一旁的王路遥等不及,立马说道:“哎呀,李伯伯,就是我也想去英国,想跟在奇维哥哥身边学习。你看行不行啊?”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