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327章

作者:虚空圣堂

  真实历史上,在前期,按照时间顺序,一共有三个最重要的证据。

  第一个,就是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利用布鲁斯场方程可以完美解释。

  但是这个证明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如果其他人就是坚持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计算的话,把太阳自转等七七八八的因素考虑进去。

  完全有可能也导致水星的古怪行为。

  至少你不能证明这种猜想是错的。

  因此,第一个证明的力度就稍微弱一点。

  第二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光弯曲了。

  也就是爱丁顿通过日全食实验,证明了光线经过太阳后,路径会发生弯曲。

  这个证据强力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把理论抬上了神位。

  第三个,则是引力红移现象。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推导,光线在离开引力场后,其波长会变长。(较为复杂一点,暂时不详述)

  所以光在光谱上的位置,就往红光的方向靠近,这就叫红移。

  这个推论要到1950年左右,才会被一个非常非常精妙的实验证明。

  李奇维看着手中的论文初稿,感慨万千。

  狭义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时空本为一体。

  而广义相对论则统一了时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狭义相对论的近似就是牛顿力学三定律。

  而广义相对论的近似就会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李奇维的相对论,彻底将牛顿力学纳入其中。

第310章 十年广相举世惊!天下谁人不识君!(1)

  1912年6月15日。

  距离李奇维选择闭关,开始正式推导广义相对论,已经过去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

  这四个月的时间内,他除了和卢瑟福、汤姆逊等寥寥数人简单交流外,几乎没有接见过任何人了。

  这不是李奇维故作高深和傲慢,而是广相实在是太艰难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还是建立在他已经先知的情况下。

  所以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耗费十年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奇维的论文足足有102页!

  因为他自己还加了不少内容,算是完美版的广义相对论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博士毕业论文,而是学术研究论文。

  至少李奇维在他前世看过的文献中,极少能有与之比拟的论文。

  大多数都是十几二十页,这都已经算是很长的了。

  由此可见,广义相对论的可怕之处。

  单单是能完整地把整篇论文读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能看懂那是另外一个层次。

  李奇维坐在办公室桌前,看着手里整理好的广相论文初稿,心中豪情万丈。

  “很快,这物理学的天就要被我掀开了。”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他微微一笑,重新恢复以往的淡定和沉稳。

  这次的论文他就不需要再寄送去《自然》总部了。

  如今的格里高利已经正式执掌《自然》。

  他知道李奇维闭关结束后,就立刻预约时间,想要给导师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进展。

  李奇维干脆就等今天格里高利来了后,直接把论文交给对方带回去。

  页数这么多,数学公式如此复杂的论文,排版校正也是個大问题。

  李奇维估计没有十天半个月,《自然》都发表不了广相。

  而且交给格里高利,他也更放心一点。

  接着,李奇维才想起,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名单还没有确定。

  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闭关,根本没有时间考虑。

  不过现在看倒是可以不用着急,等广相发表之后再说。

  到时候估计所有人都想挤破脑袋要邀请函吧。

  毕竟,他很可能会在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上,做关于广相的报告。

  那将是何等的盛况啊!

  咚咚!

  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李奇维的思绪。

  “进!”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格里高利满脸兴奋地走了进来。

  手里还拿着一摞资料。

  他恭敬地坐在李奇维的对面,笑着说道:

  “教授,恭喜您闭关成功。”

  “我今天是来向您汇报《自然》评审制度的改革情况。”

  “根据您的建议,我暂时已经把英国境内的主要物理学家们都谈好了。”

  “他们都非常乐意当期刊的评审团成员,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以后的论文都会经过他们的评审后,再进行分级到主刊或者子刊。”

  李奇维点点头,格里高利对他的话很上心,这让他非常满意。

  要知道此时的格里高利完全可以撇开李奇维,独立裁决。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导师汇报,可见其尊师重道之品性。

  “格里高利,你做的非常好。”

  “而且没有盲目推进,先从英国的物理学家入手。”

  “小范围试点成功后,再考虑大范围的布局。”

  “看来,这份工作对你来说很得心应手啊。”

  “不像你在我这读博时,整天愁眉苦脸的。”

  格里高利不好意思地尬笑两声。

  原来自己博士期间的日常都被布鲁斯教授看在眼里。

  不吹不黑,格里高利哪怕到现在,有时候半夜都会被噩梦吓醒。

  梦中,他最后没有达到博士毕业标准。

  被李奇维毫不留情地赶走了,他成为了学术圈的一个笑话。

  整个伦敦国王学院,全都是嘲笑和贬低他的人。

  尤其是玻尔,笑的最大声,还凑到了自己的脸上笑。

  格里高利气的猛一挥拳,然后就醒来了。

  他没有悲伤失落,反而是开心的笑了。

  博士生涯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体验。

  他心里决定:“以后玻尔那小子要是发论文到《自然》上,我非卡他半个月时间。”

  格里高利轻轻摇了摇头,抛开这些趣事,他还有问题呢。

  “对了,教授,但是这个评审制度好像还存在一点问题。”

  “就是.就是”

  李奇维说道:“不要怕,有什么就直说?”

  “难道是那些教授们要价太高?”

  格里高利连忙摆手,“不是,不是。”

  随即他苦笑一声,说道:“因为大佬们的眼光太高了,很多论文在他们眼里都没有发表的意义。”

  “所以导致这一段时间来,《自然》发表的论文锐减了三分之一。”

  “因此,销量和收入也就随之减少了。”

  “所以,我想问问教授您有没有什么办法。”

  “啊?”李奇维顿时哑然,他还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他带着后世的思维有点想当然了。

  后世论文爆炸时代,哪怕是一般学校的教授,也能当论文的评审人员。

  所以导致论文的水平良莠不齐,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发表论文。

  整个论文体系,唯一受益的就是各种期刊杂志社,他们赚到钱了。

  剩下的,都是在浪费国家的钱。

  而现在这个时代,格里高利邀请的那些评审人员都是谁?

  汤姆逊、卢瑟福、老布拉格

  让这帮人去当《自然》的评审教授,其严格性可想而知。

  也难怪格里高利受不了了。

  他毕竟还是要盈利的,不然全公司的人都得去喝西北风了。

  而且,这样也不利于期刊的发展,至少现阶段还不能走如此高端的精品化。

  “哈哈,这一点我倒是疏忽了。”

  “不过也很好解决。”

  “以后你们自己内部先做一个初步判定。”

  “把那些非常重要的,能够发正刊的论文,发给评审教授们。”

  “剩下的你们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学术期刊并没有像后世那么严格学术化。

  只能发论文,其它内容都不行。

  《自然》有时候也会发表一些和纯学术无关的内容。

  所以,李奇维的建议还是可以的。

  格里高利兴奋地点点头。

  “好的,教授,您的建议太好了,我回去就开始实施。”

  其实他也想到了这点,但是同样的方法,由李奇维说出来后,那就不一样了。

  格里高利博士前就工作了好些年,自然和刚毕业的菜鸟不一样,他已经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了。

  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格里高利心情大好,他忽然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