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323章

作者:虚空圣堂

  它们的物理意义完全不一样。

  这二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至于为何它们俩数值相等,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而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则是产生广义相对论的核心。

  (好了,可以拿去装逼了。)

  牛顿在发现完善第二定律后,很自然地就能解释一个问题了。

  即为什么物体向上抛出后,又会落到地面。

  显然,物体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然的话,物体应该是一直向上运动才对。

  因此,他认为是地球给物体施加了一个力。

  而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所以,牛顿就把这种力命名为“万有引力”。

  是万有引力让物体产生了一个加速度,从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并且牛顿还直接给出了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即万有引力定律。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牛顿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物理学大厦,他反过头一看,发现还存在一个问题。

  即作为他力学理论根基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律,有一个限制条件。

  那就是它们必须在惯性系下才能成立。

  那么惯性系该怎么去定义呢?

  聪明的你肯定会说: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那我就问:怎么样才算不受外力呢?

  聪明的你回答:物体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不受力。

  我又问:怎么才算物体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呢?

  聪明的伱又答:物体不受力就.

  看出来了吧,这是一个循环论证的问题。

  惯性系本身根本没有办法定义。

  而且在现实中我们也找不到惯性系的例子。

  因为地球在转动(转动是加速运动,不符合惯性系定义),太阳在转动,世界上根本没有惯性系。

  牛顿一看,那这肯定不行啊。

  我的地基必须无懈可击才行。

  于是,牛顿那绝世天才的大脑,突发奇想,定义出一个绝对空间!

  他认为:绝对的空间,其自身特性和任何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牛顿确实牛逼。

  他认为绝对的空间就是最大最好的惯性参考系。

  这非常符合人们的直觉。

  空间无处不在,而且空间不可能运动。

  这就是惯性系的定义啊。

  这下问题解决了。

  凡是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它就是惯性参考系。

  凡是相对于绝对空间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它就是非惯性参考系。

  这个定义让牛顿力学定律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惯性系中,他的理论是成立的。

  那么在非惯性系中呢,牛顿也有妙招,吊的不行。

  他引入了【惯性力】来弥补理论的缺陷。

  这样自己的理论在非惯性系中,也是可以成立和使用的。

  还是举个高铁的例子。

  假设一个人在高铁座位的支架上放了一个小球。

  如果高铁忽然提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x。

  那么这个人会立刻看到小球向后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也是x。

  但是按照牛顿的理论,小球并没有受到前后方向的力啊,为什么会改变运动状态呢?

  牛顿定律在非惯性系中遇到了困难。

  但是这难不倒牛顿,他假想出了惯性力这个东西。

  小球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其大小和火车的加速度,以及小球本身的质量有关。

  所以才叫惯性力,因为惯性而产生的力。

  虽然惯性力是一个假力,但它对物体的作用是真实的。

  至此牛顿的力学体系完美无缺,可以解释世间的一切力学现象。

  直到李奇维和爱因斯坦横空出世,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证明了绝对空间并不存在!

  (具体请看前面的内容,再写一遍怕你们说我水文。)

  牛顿关于绝对空间的定义是错误的。

  时空本是一体,是相对的。

  每个独立运动的物体,都有各自特有的时空。

  但是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空间后,它也遇到了和牛顿同样的难题。

  没有了绝对空间,惯性系该怎么定义呢?

  要知道,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条公理就是: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所有物理定律都是等价的。

  现在李奇维否定了绝对空间的存在,那他就同样解释不了惯性系的问题了。

  狭义相对论只能和牛顿力学定律一样,在惯性系中才是成立的。

  而现实中是没有惯性系的。

  任何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产生一个加速度,成为变速运动。

  惯性系不存在!

  基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推导出来的理论当然就会受到质疑。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核心缺陷。

  此外,根据狭义相对论,任何信息的传递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万有引力公式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限制引力传播的速度。

  F=GMm/R。里面并没有涉及到时间参数。

  而且牛顿本人就是认为万有引力是瞬时传递的,远远大于光速。

  这显然与狭义相对论不符合。

  因此,万有引力定律需要改造。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核心缺陷。

  怎么解决呢?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是从惯性力开始思考的。

  首先他自问,引力到底是不是瞬时力?

  他认为这不可能,因为不符合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对麦克斯韦方程组非常钟爱。

  他认为引力的传递也是需要媒介的。

  他把这种媒介称为“引力场”,就和电场一样。

  既然有了引力场,那么物体所受的引力就等于质量乘以引力场强度。

  把它和F=ma一对比,就会自然得到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比是一个常数。

  后来,有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这个常数是1。

  那么就意味着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相等的。(我们平常说的质量都是指引力质量。)

  这可不得了。

  当时的所有物理学家都不清楚这种相等背后的本质原理。

  他们无法从理论上给出证明。

  爱因斯坦也不懂。

  不过不懂没关系,爱因斯坦又发挥了他那超级敏锐的物理直觉。

  他大胆假设: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等效的。

  即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理:等效原理。(是公理)

  【惯性力场与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

  一个人站在一艘太空飞船的地面上。

  如果这时候飞船以加速度g(地球重力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的话。

  那么这个人就会同时受到一个反方向的惯性力。

  惯性力把他牢牢地压在地上。

  惯性力大小就等于人的惯性质量乘以加速度g。

  由于人的惯性质量和人的引力质量是相等的。

  此时人受到的加速度又是g,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一样。

  那么这个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和在地球上静止一样。

  换句话说,宇宙飞船代替了地球。

  飞船加速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场代替了地球的引力场。

  这个人完全分辨不出自己到底是在地球上,还是在一艘以g加速度运动的飞船内。

  两者完全等效。

  加速度就是引力,惯性力和引力是等效的。

  这就是等效原理的内涵。

  有了等效原理后,爱因斯坦再处理狭相的第一个问题,惯性系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因此有加速度的非惯性系,都可以被看成是惯性系处在了引力场之中。

  很好理解吧。

  因为加速度和引力场是等效的。

  因此,也就没有了所谓的非惯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