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290章

作者:虚空圣堂

  “不吹不黑,他的思路还是没问题的。”

  是的,在场的哪怕是那些大佬,第一时间想的也是再加一个量子数。

  但是问题来了。

  加什么呢?

  感觉没什么地方可加了啊。

  难道是电子的速度?

  那更扯淡,速度怎么可能是量子的。

  玻尔看着洛伦兹的问题,用手不停地摩擦着下巴。

  现在他已经不着急了,有布鲁斯教授顶在前面,他可以平静地思考。

  “既然谱线又分裂了,那说明肯定还有一个量子数。”

  “而且谱线的分裂条数是3,说明这个量子数和轨道形状量子数不一样。”

  “数值的范围更大,因此才有更多可选的轨道。”

  “可是,它会是什么呢?”

  玻尔又陷入了思考。

  今天的会议对他而已,不亚于一场脱胎换骨。

  原来最顶级的物理学会议是这样精彩。

  智商稍微低一点,连思考的资格都没有。

  他现在用余光向下撇去。

  绝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充满着清澈的愚蠢。

  阿巴阿巴

  这一刻,会场的所有人,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李奇维的身上。

  大家都相信,只有他才能给出答案。

  洛伦兹、玻尔、前排的大佬,中间的中佬们,还有会场内的其他人。

  这一刻,全都屏住呼吸,望眼欲穿。

  “布鲁斯,你还能再一次创造奇迹吗?”

  李奇维没有看众人,而是静静地看着洛伦兹演示的塞曼效应和GKY效应。

  就这样安静地看着。

  一言不发。

  一分钟

  两分钟.

  三分钟.

  依然没有任何人出声打扰。

  足足过去了五分钟。

  忽然。

  李奇维转身,对着台下的所有人咧嘴一笑。

  轰!

  这一刻,哪怕是傻子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人群彻底疯狂了。

  所有人不敢置信。

  仅仅这么短的时间,布鲁斯教授竟然就找到解决办法了。

  “我的上帝啊,今天的会议,与其说是为玻尔开的,我看根本就是布鲁斯教授的主场。”

  “没办法,布鲁斯的实力不允许他低调。”

  威尔逊撇撇嘴:这个逼又被布鲁斯装到了。

第287章 神之再出手!轨道方向量子化!(日8第9天,求订阅!)

  洛伦兹显然有备而来。

  塞曼效应和GKY效应,是光谱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

  若是解决不了这两个效应,玻尔模型就永远不能宣称终结光谱学。

  轨道数量量子化,解释了巴尔末系的四条分立谱线。

  轨道形状量子化,解释了巴尔末系单条谱线一分为二的精细结构。

  而现在,所有人都知道,需要再加一个量子数,才能解释单条谱线一分为三的现象。

  但,它会是什么呢?

  在场的人全都不知道。

  而李奇维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或许他们今天就要见证,玻尔模型从刚发表时的稚嫩,一步步成长为逻辑自恰的巅峰理论。

  正应了这场会议的主题:量子之巅。

  在所有人的注视和呼吸急促下,李奇维终于开口了。

  “看来大家的想法和我差不多。”

  “确实需要再加一个量子数。”

  “但是加什么呢?”

  “我们不妨这样思考一下。”

  “原子的内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磁场环境。”

  “而电子本身绕原子核旋转运动时,会产生磁矩。”

  “磁矩大家应该都知道,就类似于力学里的力矩概念。”

  “那么电子产生的磁矩,受到电磁场的作用,会发生什么现象?”

  哗!

  玻尔恍然大悟。

  前排的诸多大佬也是眉头一松,甚至还有激动地拍大腿的。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一脸懵逼的。

  李奇维笑着说道:“看来不少人已经想出来了。”

  “没错,磁矩和电磁场作用,电子轨道的方向会发生偏转。”

  “以前电子的轨道都是平的,现在发生偏转后,就与原来的轨道有了夹角,形成一個新的轨道。”

  “这个偏转后的新轨道,能级也和原来不同。”

  “所以电子跃迁有了更多的选择。”

  “想象一个三维坐标系。”

  “原本的椭圆轨道是在XY平面上。”

  “现在轨道方向发生变化后,可能就变成与XZ平面平行了,或者与YZ平面平行。”

  “这样,就有三种不同的能级差,所以发射出三种不同的波长的电磁波。”

  “如此,就可以解释谱线一分为三的现象了。”

  “当然,根据实验结果来看,谱线的分裂并不是无限的。”

  “这代表电子可选的方向个数也不是无限的。”

  “所以,电子的轨道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塞曼效应和GKY效应恰好就是方向量子化的最好证明。”

  “因此,我认为第三个量子数就是轨道方向量子数。”

  “由于它是和电子的磁矩(magnetic moment)有关。”

  “我就用【m】表示它吧。”

  “当然m的取值也不是随意的。”

  “它和l有关。”

  “m可以取【-l到l】之间的整数。”

  “比如,当n=2时,l=0、1,m=-1、0、1。”

  “它表示,电子的第二轨道,新增一个椭圆轨道(l=1),新增两个轨道方向(m=-1、1)。”

  “当n=3时,l=0、1、2,m=-2、-1、0、1、2。”

  “它表示,电子的第三轨道,新增两个椭圆轨道(l=1、2),新增四个轨道方向(m=-2、-1、1、2)。”

  “刚刚我一直在思考数学证明,但是需要的计算量太大,所以我就不现场展示了。”

  “后续我会让玻尔以论文的形式,把结果整理后发表出来,供大家评议。”

  “但我个人还是很有把握的,应该不会出错。”

  “以上就是我的解释。”

  轰!

  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奇维全程没有一个公式、一个示意图,全凭逻辑,就把洛伦兹的问题解释的清清楚楚。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折服了。

  他讲的如此通俗易懂,以至于连旁边化学专业的小伙子都听懂了。

  “妈的,真牛逼!”

  所有人都沉浸在关于电子轨道方向的想象中。

  这一次,李奇维直接将原本二维的玻尔模型,升级到了三维。

  让人不明觉厉。

  以前的玻尔模型是一个扁平的原子结构。

  然而现在,它变成了三维的球形壳层结构。

  每一个轨道都是一个球壳。

  比如第一轨道,当n=1时,l=0,m=0,电子轨道就是一个圆形,而且轨道没有方向。

  因此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轨道的圆形绕着直径旋转一周,就变成了一个球壳。

  电子在球壳的表面运动。

  当n=2时,l=0,m=0,第二轨道也有和第一轨道类似的球壳。

  但是当l=1时,m=-1、1,这时轨道变成了椭圆,其绕着长轴旋转就变成了橄榄球形状的壳。

  而由于又多了两个方向,相当于把原本竖起来朝天的橄榄球,变成横摆在地上和竖摆在地上(都平行地面)。

  所以,第二轨道的壳层里,包含了4种轨道:球壳轨道、三个橄榄球轨道。

  【球壳轨道就是后世所谓的s轨道,橄榄球轨道就是p轨道。】

  【注意,这时候还没有提出概率解释,电子云的概念也不存在,不能去硬套s、p、d轨道的形状。】

  【可见我们当时学的时候,是多么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