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句话是如何看待的。”
“但我个人并不认同他的话。”
哗!
李奇维的话顿时在台下引起了骚动。
爱迪生在美国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美国人自己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支持他的人,认为他的发明为美国带来了最新科技,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
甚至还有不少呼声,让爱迪生获得物理诺奖呢。
不过瑞典那帮老头,一直没有同意。
而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黑心的资本家,经常克扣员工工资。
他的无数发明中,有一大半都不是自己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据为己有。
最经典的莫过于特斯拉与爱迪生之间的恩怨了。
李奇维的话虽然没有对爱迪生的成就做出评价。
但在场的人,还是把他归为了反对派。
毕竟,他反对了爱迪生说过的话。
正是因为这句话,某人怒了。
“我认为对于成功,对于物理研究,从来没有哪一种品质是最重要的。”
“天赋、勤奋、机遇、导师、环境、身体健康等等。”
“人的实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任何一个因素,都对最终的结果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单独地把某个条件剥离出来,然后评估它和其余因素,谁的重要性更大。”
“这只是一种数学上和概念上的游戏,对于物理研究本身毫无意义。”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做到极限,把自己所拥有的品质发挥到极限。”
“我举几个例子。”
“我的好友,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威尔逊博士。”
“他称不上一个有天赋的物理学家。”
“他发明的云室也算不上多么精巧至极的物理实验设备。”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沉迷在没有天赋的痛苦之中。”
“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努力发挥到极致。”
“跟踪最新的研究,给云室增加各种各样的功能。”
“天赋他控制不了,但是他可以控制机械的组合,把它做到极限。”
“我曾经对他说,他的仪器一定能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获得诺奖。”
“坦然接受我们没有的东西,深入开发我们拥有的东西。”
轰!
李奇维的话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惊。
威尔逊与天斗的气魄也让众人佩服。
其实这种事迹才是最让大众共情的。
因为世界上的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一个通过努力取得成就的故事,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反观李奇维,他取得任何成就,在别人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你是天才啊。
好比后世一个比赛,那些名校学生,赢得第一名第二名并不会让人们惊讶和佩服。
因为在众人的印象里,他们就该如此。
但是如果一个中专生,竟然超越了无数名校学生,一举获得了第十二名的成绩,那一定会引起轰动。
因为这种事情太不常见了。
它给那些普通人带来了希望。
尽管这种希望很渺茫,但只要存在,就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还有我的博士生,钱五师。”
“想必你们都知道最近的超导论文。”
“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物理发现。”
“但是因为钱五师因为没有做到极致,差点就错过了这个成就。”
“从4.3K降低到4.2K,看似没有任何区别。”
“但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需要付出无尽的努力。”
“所以,关于迈克尔逊教授的第一点,我的看法就是如此。”
“不要去纠结那些宏大的概念。”
“伱不能掌握任何因素,你能掌握的只有你自己。”
“用尽全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哗!
礼堂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甚至有人还站起来拍手。
实在是李奇维讲的太好了。
太剖析人心了。
李奇维既没有夸大天赋的作用,也没有夸大努力的作用。
他也没有说出努力一定成功。
而是只建议把事情做到极致。
这和学生们平常接触的鸡汤完全不一样。
李奇维看着众人,脸上露出微笑,心想你们才喝过多少鸡汤。
他内心吐槽:靠,忽悠的我差点自己都相信了。
什么天赋、什么努力,在这个时代,你们注定都是炮灰。
不管你们多么惊才绝艳,也不管你们多么废寝忘食。
在我后世的灵魂面前,统统不值一提。
嘿嘿!
接着,李奇维又分享了关于国家科学创新方面的感悟。
“我认为,国家层面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交流。”
“如今欧洲是科学的中心,那里自成一体。”
“说句不好听的话,欧洲不仅仅看不起华夏的科学,也看不起美国的科学。”
讲到这里,在场的人几乎都跟着点头,而且义愤填膺。
他们在理论科学方面,确实被欧洲鄙视了。
那些从欧洲来美国的学者,几乎都是来镀金的,待个几年就回去了。
比如理查森。
这让美国极为无奈。
因为怎么都留不住人。
“所以,我觉得,华夏可以和美国在科学领域多展开交流。”
“如今华夏的高等教育,在我的推进下,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崇苏,他就是国内科学人才的缩影。”
“我们并不比欧洲人差,只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美国有迈克尔逊教授、密立根教授,也有在座的你们这些精英。”
“凭什么你们就要低欧洲人一等。”
“只要我们同力合作,也许未来几十年,科学的中心就会转移到美国和华夏。”
“到时候,就是欧洲来我们这里求学了。”
轰!
李奇维的话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
大有一种凡人联合起来,逆伐神灵的悲壮。
至少在理论科学这一块,美国和华夏的诉求是一样的。
大家都差的太远,需要发展。
迈克尔逊激动地看着李奇维,今天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有了这一番的演讲。
他以后推动美国的科学进步,阻力就更小了。
李奇维当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迈克尔逊邀请他来,肯定是为了美国的发展。
李奇维自然不会当冤大头,光出力不讨好。
白白给美国人送好处。
虽然几碗鸡汤算不了什么,但保不齐就催发出几个人才。
所以,李奇维也要从美国这里获得好处。
他要忽悠美国。
这才是他这次来美国最大的目标。
什么演讲、商业合作,那都是顺带的。
在接下来几年,国内将会一片混乱,李奇维很担心教育领域的情况。
他的政策还能不能继续执行,这都说不准。
所以,他要把美国拉下水。
扯虎皮当大旗。
而和美国的科研合作,高校学术交流,就是其中一环。
别的领域他不管,至少教育方面不能乱。
有了美国人的参与,至少多了一层保障。
说起来有点悲哀,但这就是事实。
李奇维不会妄自尊大。
在弱小的时候,就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力量。
美国虽然比不上欧洲,但是它的资源远远不是欧洲能比。
而现在华夏国内,缺的恰恰就是这些基础资源。
李奇维相信,有了美国的输入,国内的教育事业一定能蓬勃发展。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